2021-2022学年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 期中模拟试卷(成都版)(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2021-2022学年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 期中模拟试卷(成都版)(解析版),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绝密★启用前
2021-2022学年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期中模拟试卷(成都版)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考试时间:60分钟 试卷满分:100分)
注意:本试卷包含Ⅰ、Ⅱ两卷。第Ⅰ卷为选择题,所有答案必须用2B铅笔涂在答题卡中相应的位置。第Ⅱ卷为非选择题,所有答案必须填在答题卷的相应位置。答案写在试卷上均无效,不予记分。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小题,共45.0分)
1. 生活中的下列现象,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 葡萄风干成葡萄干 B. 葡萄榨成葡萄汁
C. 葡萄酿成葡萄酒 D. 葡萄脱皮
【答案】C
【解析】解:A. 葡萄风干成葡萄干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B. 葡萄榨成葡萄汁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C. 葡萄酿成葡萄酒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D. 葡萄脱皮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故选C。
2. 在擦玻璃时.人们时常向玻璃上“哈气”,再擦会更干净.这说明与空气相比,人体呼出的气体中含有较多的( )
A. 氮气 B. 一氧化碳 C. 二氧化碳 D. 水蒸气
【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难度不大,了解人体吸入的空气与呼出的气体成分的区别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解答】
擦玻璃时的哈气就是在玻璃表面形成一层水膜,起到湿润作用,说明呼出的气体含有较多的水蒸气,故D正确。
故选D。
3. 实验结束后,下列仪器的放置方法正确的是( )
A. B.
C. D.
【答案】D
【解析】
【分析】
实验的基本操作是学习化学的基础,要熟练掌握常用仪器的名称和使用注意事项,才能正确解答。
【解答】
A.图中胶头滴管斜放,操作错误,应洗净后竖直放置,残留的液体可能会腐蚀胶头或者污染试验台,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B.试剂瓶取用时,瓶塞应倒放;存放时要盖上瓶盖,否则药品可能会变质,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C.托盘天平用完后,应用镊子把砝码放回砝码盒中,防止污染砝码,图中操作没把砝码放回砝码盒中,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D.试管用完后,应洗刷干净,放在试管架上晾干,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故选D。
4. 某同学在学习了化学实验基本技能后,得出了以下结论。你认为正确的是( )
A. 给固体物质加热时,试管口应向上倾斜,以防物质滑出试管
B. 没有说明用量时,取用液体药品的体积一般为1∼ 2mL
C. 用胶头滴管取液后,要平放或倒置,以防液体流出
D. 用滴瓶上的滴管吸取试剂后,立即用清水冲洗干净
【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化学实验基本技能,难度不大,理解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题关键。
【解答】
A.给固体物质加热时,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防止冷凝水倒流,炸裂试管,A项错误;
B.没有说明用量时,取用液体药品的体积一般为1∼ 2mL,B项正确;
C.用胶头滴管取液后,胶头滴管应该正放,不能平放或倒置,防止药液倒流腐蚀胶帽,C项错误;
D.滴瓶上的滴管用后不能用清水冲洗,D项错误。
5. “改善环境质量,推动绿色发展”是当前环保工作的重点。下列做法不符合这一要求的是( )
A. 燃放烟花爆竹,增添节日气氛 B. 提倡公交出行,减少尾气排放
C. 加强植树造林,改善空气质量 D. 垃圾分类回收,增强节约意识
【答案】A
【解析】解:A、燃放烟花爆竹会污染空气,不符合要求;
B、提倡公交出行,减少尾气排放,可减少空气污染,符合要求;
C、加强植树造林,能够改善空气质量,减少空气污染,符合要求;
D、垃圾分类回收,增强节约意识,可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符合要求
故选:A。
改善环境质量,推动绿色发展的是:提倡公交出行,减少尾气排放;植树造林;合理开发新能源;垃圾分类回收,增强节约意识;禁止燃放烟花爆竹等。
本考点考查了空气的污染及其危害,环保问题已经引起了全球的重视,本考点的基础性比较强,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6. 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
A. 硫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B. 木炭在空气中燃烧后生成黑色固体
C. 铁丝在空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D. 红磷在空气中燃饶时产生大量白雾
【答案】A
【解析】
【分析】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物质燃烧的现象即可正确解答,在描述物质燃烧的现象时,需要注意光和火焰、烟和雾的区别。
【解答】
A、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产生一种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故选项说法正确;
B、木炭在空气中燃烧,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故选项说法错误;
C、铁丝在空气中只能烧至发红,不会产生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故选项说法错误;
D、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而不是白雾,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A。
7. 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部分实验操作如图所示,其中正确的是( )
A. 装药品 B. 制备
C. 收集 D. 验满
【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实验步骤、注意事项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解答】
A、取用粉末状药品,试管横放,用药匙或纸槽把药品送到试管底部,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B、为防止加热时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试管口应放一团棉花,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C、氧气不易溶于水,用图中装置收集氧气时,长导管是出水管,短导管是进气管,图中所示装置正确。
D、检验氧气是否收集满时,应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不能伸入瓶中,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故选:C。
8. 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操作中,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连接好仪器,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B. 将试管口略向下倾斜固定在铁架台上
C. 导管口开始有气泡就立即收集
D. 氧气收集满后,先将导管移出水面,再熄灭酒精灯
【答案】C
【解析】解:A、连接好仪器,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以避免装入药品后发现装置气密性不好,更换部分仪器而浪费药品,故选项说法正确。
B、将试管口略向下倾斜固定在铁架台上,防止冷凝水回流到热的试管底部,炸裂试管,故选项说法正确。
C、导管口开始有气泡不能立即收集,因为开始排出的气体是空气,待导管口气泡连续、均匀冒出时再开始收集,故选项说法错误。
D、氧气收集满后,先将导管移出水面,再熄灭酒精灯,以防止水槽中的水倒吸入试管,使试管因骤然冷却而炸裂,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C。
根据实验室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步骤、注意事项,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了解实验室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步骤、注意事项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9. 实验室制取氧气的装置中,有关几个“口”的位置错误的是( )
A. 用排空气法收集时,导管口放在集气瓶口处
B. 用排空气法收集时,集气瓶口应向上
C. 试管内的导管口稍露出胶塞即可,不能伸入太长
D. 需要加热时,装药品的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
【答案】A
【解析】解:A.用排空气法收集氧气时,导管口应放在集气瓶底部,错误;
B. 用排空气法收集时,集气瓶口应向上,正确;
C. 试管内的导管口稍露出胶塞即可,不能伸入太长,正确;
D. 需要加热时,装药品的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防止冷凝水倒流导致试管炸裂,正确。
故选A。
10. 把封闭在针筒中的少量水煮沸,液态水变成水蒸气,在该过程中水分子发生的变化是( )
①水分子的体积变大了 ②水分子间隔变大了 ③水分子数目增多了 ④水分子排列方式改变了
A. ① ③ B. ③ ④ C. ② ④ D. ① ②
【答案】C
【解析】解:把封闭在针筒中的少量水煮沸,液态水变成水蒸气,在该过程中水分子间隔变大了,水分子排列方式改变了,故 ② ④正确,故选C。
11. 原子在化学变化中不可能转化成以下哪种粒子
A. 带正电荷的离子 B. 新的原子
C. 带负电荷的离子 D. 新的分子
【答案】B
【解析】
【分析】
根据化学变化的实质是分子分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分子,原子在化学变化中能转化为离子,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化学变化的实质、原子和离子的相互转化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解答】
A、在化学变化中,原子可以转化成带正电荷的离子,故选项说法正确。
B、化学变化的实质是分子分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原子不可能转化成新的原子,故选项说法错误。
C、在化学变化中,原子可以转化成带负电荷的离子,故选项说法正确。
D、化学变化的实质是分子分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原子可以转化成新的分子,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B。
12. 茶叶中所含锌元素的部分信息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锌的相对原子质量为65.41g B. 锌原子结构示意图中x为8
C. 锌原子在反应中容易得到电子 D. 锌原子核内质子数为30
【答案】D
【解析】解:A、锌的相对原子质量为65.41,单位不是g,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B、锌原子结构示意图中x为:30-2-8-2=18,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C、锌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2,反应过程中容易失去电子,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D、锌原子核内质子数为30,该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A、相对原子质量单位不是g;
B、原子中,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
C、一般情况下,最外层电子数小于4的,反应中容易失去电子,大于4的反应中容易得到电子,等于4的,既不容易得到电子,也不容易失去电子;
D、根据提供信息可以判断锌原子核内质子数。
元素周期表反映了元素之间的内在联系,要注意理解和应用。
13. 下列关于物质组成与构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原子中核外电子,特别是最外层电子,是决定原子构成物质的关键因素
B. 原子在分子中的配置(原子的种类、数量和排列方式)决定了分子的种类
C. 化学元素只有一百多种,却组成了所有的化学物质
D. 原子得失电子变成离子后,元素的种类发生了改变
【答案】D
【解析】解:A、原子中核外电子,特别是最外层电子,决定原子的化学性质,是决定原子构成物质的关键因素,故选项说法正确。
B、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原子在分子中的配置(原子的种类、数量和排列方式)决定了分子的种类,故选项说法正确。
C、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化学元素只有一百多种,却组成了所有的化学物质,故选项说法正确。
D、原子得失电子变成离子后,质子数不变,元素的种类不变,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D。
本题难度不大,了解原子得失电子形成离子、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决定元素化学性质的是最外层电子数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4. 新冠疫情对我们的生活造成了较大的影响,下列行为符合环保理念的是( )
A. 戴过的口罩不做处理随便乱扔 B. 出门尽量多开私家车
C. 居家隔离时提倡多开空调 D. 倡导少用一次性筷子
【答案】D
【解析】解:A、戴过的口罩不做处理随便乱扔,会造成感染,说法不符合环保理念;
B、多开私家车,增加了交通工具的使用,增加了二氧化碳的排放,说法不符合环保理念;
C、居家隔离时提倡多开空调,浪费能源,说法不符合环保理念;
D、倡导少用一次性筷子,节约资源,符合环保理念;
故选:D。
根据卫生保健和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减缓生态恶化;可以从节电、节能和回收等环节来改变生产、生活细节,据此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低碳理念已成为人们的共识,节能减排的措施和观念是化学考查的热点,要用低碳理念指导自己的活动,把节能减排的措施运用到生产、生活中去。
15. 某校安装了直饮水机,其主要工作流程如图甲
实验室为了得到纯净水,以上工作流程后还需要哪个操作( )
A. 沉降 B. 吸附 C. 蒸馏 D. 消毒
【答案】C
【解析】解:
A、沉降是依靠杂质本身的重力作用,将固体自然沉降到水底,初步分离;
B、吸附是利用活性炭吸附作用,除去水中的异味和有色物质;
C、蒸馏,把水通过蒸发、冷凝处理,处理后的水中只含水一种物质,所得水称为蒸馏水为纯净物;因此净化程度最高的方法是蒸馏;
D、消毒可以除去除去细菌,不会除去可溶性的杂质;
故选:C。
根据净化水的方法和原理分析;蒸馏可以得到纯净水,净化程度最高;吸附可以除去水中的色素和异味;过滤、沉淀可以除去不溶于水的物质。
本题考查物质的分离、提纯,为高频考点,侧重于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实验能力的考查,注意蒸馏与过滤的区别,难度不大。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24.0分)
16. 某同学发现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氧气含量约占40%的空气样品中就能复燃,那么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氧气含量的最低值是多少呢?
小亮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进行探究:第一组实验:取5只集气瓶,编号为①、②、③、④、⑤,分别装入其总容积10%、20%、30%、40%、50%的水,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恰好把5只集气瓶中的水排去。将带火星的木条依次插入①~⑤号瓶中,记录实验现象。小亮在前一组实验的基础上又做了第二组和第三组实验,并进行了记录。
第一组
第二组
第三组
集气瓶编号
①
②
③
④
⑤
①
②
③
④
⑤
①
收集的O2占容积的体积分数(%)
10
20
30
40
50
31
33
35
37
39
34
带火星木条的状况
微亮
亮
很亮
复燃
复燃
很亮
很亮
复燃
复燃
复燃
很亮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用带火星的木条验满氧气的方法是否可靠: ______ (填“是”或“否”).
(2)收集的氧气占容积的体积分数最低为 ______ %时,可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这时集气瓶中氧气分数约为 ______ %(计算结果保留整数).
(3)用带火星的木条直接检验双氧水受热分解产生的氧气时,往往难以复燃,这是因为在加热生成氧气的同时产生大量水蒸气所致,此时混合气体中氧气的体积分数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若只考虑氧气的体积分数对实验结果的影响,欲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应将加热双氧水的最高温度控制在大约 ℃。
【答案】(1)否;
(2)35;48或49;
(3)82
【解析】解:(1)通过实验可以看出,氧气含量达到35%带火星的木条就可以复燃,所以用带火星的木条验满氧气的方法不可靠,所以本题答案为:否,
(2)观察实验记录,收集的氧气占容积的体积分数最低为35%,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此时空气还占65%,所以空气中有氧气的量为:65%×21%≈14%,所以此时瓶内共有氧气的分数为:14%+35%=49%,若用氧气占空气体积的五分之一计算,则结果为48%,所以本题答案为:35;48或49;
(3)只考虑氧气的体积分数对实验结果的影响,欲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则氧气的含量需要在48%~49%,分析坐标,可知道温度大约在82℃左右;所以本题答案为:82。
本题通过实验探究了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氧气含量的最低值问题,针对此问题,设计了几组氧气含量不同的对照实验。
17. 建立“宏观-微观”之间的联系,是化学学习的重要方法。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硒元素被科学家称为“抗癌之王”,科学界研究发现血硒水平的高低与癌的发生息息相关。如图一是硒元素的相关信息:硒元素属于______(填“金属”或“非金属”)元素,相对原子质量是______。
(2)如图二,Na、Mg、Al三种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第______周期,对于Na、Mg、Al三种元素来说,原子最外层电子数越多,原子半径反而越小,原子核对核外电子的引力越大,Na、Mg、Al三种原子失电子能力由强到弱顺序是______。
(3)二氧化碳和氢气在一定条件下转换为化工原料乙烯(C2H4),是我国科学研究的又一重大突破,其反应微观过程如图三所示,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______,由图三得到启示。请用微观的观点解释化学变化的实质______。
【答案】非金属 78.96 三 Na>Mg>Al 2CO2+6H2- 一定条件 C2H4+4H2O 分子分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解析】解:(1)硒元素名称中带有“石”字旁,属于非金属元素,相对原子质量是78.96。
(2)Na、Mg、Al三种原子的核外都有三个电子层,三种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第三周期;对于Na、Mg、Al三种元素来说,原子最外层电子数越多,原子半径反而越小,原子核对核外电子的引力越大,所以Na、Mg、Al三种原子失电子能力由强到弱顺序是:Na>Mg>Al。
(3)二氧化碳和氢气在一定条件下转换为化工原料乙烯(C2H4),化学方程式表示为:2CO2+6H2- 一定条件 C2H4+4H2O,由微粒的变化可知,化学变化的实质是:分子分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故答为:(1)非金属;78.96;(2)三、Na>Mg>Al;(3)2CO2+6H2- 一定条件 C2H4+4H2O,分子分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1)根据元素周期表中一个格的含义分析回答;
(2)根据在原子中核外电子层数等于周期数,根据原子半径的大小分析原子得失电子的能力;
(3)根据二氧化碳和氢气在一定条件下转换为化工原料乙烯(C2H4)的反应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根据微粒的变化分析化学反应的实质。
根据变化微观示意图及粒子构成模拟图,根据分子由原子构成等特点,正确判断变化中的物质构成,书写反应的方程式是解答问题的关键。
18. 小菲收集到一瓶浑浊的河水,她模拟自来水厂的净水过程,设计实验过程如图1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A物质的名称是______,操作①的名称是______。若经过操作①后,所得液体C中仍有浑浊,其原因可能是______(填字母序号)。
a.漏斗内的滤纸有破损
b.漏斗下端未靠在烧杯内壁
c.漏斗内液面高于滤纸边缘
(2)操作③的目的是除去水中的微生物和细菌病毒,其操作名称是______,该过程主要发生的是______(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3)小菲用空塑料饮料瓶、带导管的单孔胶塞、蓬松棉、纱布、活性炭、小卵石、石英砂等材料自制了一个如图2所示的简易净水器。
①根据上述净化材料的特性,B层放置的材料最好是______。
②该净水器中起吸附作用的是______,纱布的作用主要是______。
③石英砂与小卵石的位置______(填“能”或“不能”)交换,原因是______。
【答案】明矾 过滤 ac 消毒 化学 石英砂 活性炭 固定各层物质 不能 交换位置会降低净水效率(或使过滤速度减慢)
【解析】解:(1)在自来水厂为了将小颗粒泥尘沉降下来,常用絮凝剂,经常使用的絮凝剂是明矾,为了除去不溶于水的固体杂质,必须用过滤的方法;过滤时滤纸破损或液面高于滤纸边缘会造成滤液浑浊;
(2)操作③的目的是除去水中的微生物和细菌病毒,是杀菌,该变化中有新物质生成属化学变化;
(3)B是石英砂,经过过滤得到的水还含有有色或有异味的物质,要经过活性炭吸附才能除去;纱布的作用是固定各层物质;石英砂与小卵石的位置不能交换,原因是交换位置会降低净水效率(或使过滤速度减慢)。
故答案是:
(1)明矾;过滤;ac;(2)消毒;化学;(3)①石英砂;②活性炭;固定各层物质;③不能;交换位置会降低净水效率(或使过滤速度减慢)。
(1)根据净化水的步骤是沉降、过滤、吸附、蒸馏等流程及操作要领分析解答;
(2)根据杀菌消毒和变化中有无新物质生成分析解答;
(3)根据过滤操作的特点结合图中装置分析解答。
本题不太难,所考查的内容能较好的与实际结合,更能考出学生的变通应用能力,因此要学以致用。
三、实验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1.0分)
19. 图1是小红按课本进行的一个化学实验,在实验时同学们闻到了一股难闻的刺激性气味,这种气体对人体的呼吸道有刺激和腐蚀作用。于是小明对原实验装置进行了改进,装置如图2所示。
【实验操作】
a.向B、C、E三支试管中分别加入5mL的蒸馏水,各滴入1∼2滴无色酚酞溶液,振荡,观察溶液颜色。
b.在A、D试管中分别加入2mL浓氨水,立即用带橡胶塞的导管按图2连接好,并将D试管放置在盛有热水的烧杯中,观察几分钟。
【分析讨论】
(1)E试管放有酚酞溶液的目的是 。
(2)进行操作b时观察到的现象是 。
(3)由此可以得到的实验结论是: ① , ② 。
(4)对比改进前的实验,改进后实验的优点是 。
【答案】(1)进行对比
(2) B试管中的酚酞溶液慢慢变红, C试管中的酚酞溶液很快变红
(3) ①分子是客观存在的,并总在不断运动 ②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快
(4)能尽量防止氨气逸出;能够说明分子运动的快慢等
【解析】(1)通过E试管中酚酞溶液没有变色进行对比,说明酚酞溶液变红是氨分子运动的结果。
(2) B试管与C试管内的酚酞溶液都变红,但C试管内变红较快。
(3)B、C中酚酞溶液变红说明了氨分子在不断运动;C中酚酞溶液变红较快说明温度高,分子运动速率快。
(4)改进后,氨分子在密闭容器中运动,减少了污染;改进后的实验能够说明分子运动的快慢等。
20. 某化学兴趣活动小组为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进行如下探究实验:
(1)如图所示,在一个具有刻度和可以滑动的活塞的玻璃容器中放入一粒白磷(白磷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为40℃),将玻璃容器固定好,放在盛有85℃热水的烧杯上.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实验中可以看到玻璃容器内白磷燃烧时的现象是______,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是______.实验结束后,恢复至常温,活塞应停在刻度______处,出现该现象的原因是:白磷燃烧消耗了空气中气态的______而生成了固态的______,从而使玻璃容器内的气体体积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②玻璃容器内余下的气体主要是______.
③此反应中白磷要过量,目的是______.
(2)小军根据燃烧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原理,认为可用木炭代替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并按右图装置进行实验.他依据的实验原理可能是______.
①小军检查装置气密性后,将盛有足量红热木炭的燃烧匙迅速伸入集气瓶中,并把塞子塞紧,待红热的木炭熄灭并冷却至室温后,打开弹簧夹,并未发现倒吸现象.经过认真分析,小军发现实验失败的原因是(答一条)______.
②小军反思上述实验的探究过程后认为:用燃烧法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时,在药品的选择或生成物的要求上应考虑的是(答一条)______.
【答案】产生大量白烟 磷+氧气→点燃五氧化二磷 4 氧气 五氧化二磷 减小 氮气 除尽氧气 木炭燃烧消耗氧气 木炭燃烧虽消耗了氧气,但产生了新的气体,致使集气瓶内气体压强没在明显变化 药品要能在空气中燃烧;燃烧时只消耗氧气;生成物最好不是气体,如果生成物是气体,则应用其它物质将其完全吸收
【解析】解:(1)白磷能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发出黄色火焰,冒出大量白烟,白烟是五氧化二磷,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磷+氧气→点燃五氧化二磷;空气主要是由氮气和氧气组成的,因此,白磷消耗完氧气后剩余的气体主要是氮气;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为五分之一;实验成功的关键为白磷过量、反应充分、气密性良好等,白磷过量是为了除尽氧气;
(2)小军认为可用木炭代替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可能考虑到木炭燃烧消耗氧气;木炭燃烧虽消耗了氧气,但产生了二氧化碳,致使集气瓶内气体压强没在明显变化,因此打开弹簧夹,并未发现倒吸现象;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实验中药品要能在空气中燃烧;燃烧时只消耗氧气;生成物最好不是气体,如果生成物是气体,则应用其它物质将其完全吸收.
故答案为:(1)①产生大量白烟;磷+氧气→点燃五氧化二磷;4;氧气;五氧化二磷;减小
②氮气
③除尽氧气
(2)木炭燃烧消耗氧气
①木炭燃烧虽消耗了氧气,但产生了新的气体,致使集气瓶内气体压强没在明显变化
②药品要能在空气中燃烧;燃烧时只消耗氧气;生成物最好不是气体,如果生成物是气体,则应用其它物质将其完全吸收
(1)白磷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为黄色火焰,冒出大量白烟;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磷+氧气→点燃五氧化二磷;空气主要是由氮气和氧气组成的,其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为五分之一;实验成功的关键为白磷过量、反应充分、气密性良好等;
(2)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实验中,要选择在空气中只能与氧气反应生成固体的药品.
解决探究性实验题要过“三关”,即:审题观,要做到看清题中所讲的化学过程、看清题设条件、看清要解决的问题;分析观,想化学过程所涉及的化学概念和所用的化学原理、想所给条件与所求问题的关系、想有无隐含条件及题目考查的内容;解达观,根据题意和条件,选择最佳的答题方法,实验验证所选取的试剂要易得,操作要简单,现象要明显,结论要可靠.
四、计算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0.0分)
21. 小明把“探究鱼漂内气体的体积和成分”作为研究性学习的课题。小明通过查阅资料获知:这种鱼漂内氧气约占14,其余主要是二氧化碳和氮气。探究分两步进行。
小亮在前一组实验的基础上又做了第二组和第三组实验,三组实验的数据和现象见表。
第一组
第二组
第三组
集气瓶编号
①
②
③
④
⑤
①
②
③
④
⑤
①
收集的氧气占容积的体积分数(%)
10
20
30
40
50
31
33
35
37
39
34
带火星的木条的状况
微亮
亮
很亮
复燃
复燃
很亮
很亮
复燃
复燃
复燃
很亮
请根据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①使用带火星的木条验满氧气是否可靠?______(填是或否)。
②根据数据分析可得,收集的氧气占容积的体积分数最低为 ______%时可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此时瓶中氧气的体积分数是多大?(写出计算过程,结果保留整数)
【答案】①否。
②35;
假设集气瓶的容积是100mL,氧气的体积为:35mL+(100mL-35mL)×21%=48.65mL,这时集气瓶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为48.65mL100mL×100%≈49%。
答:此时瓶中氧气的体积分数是49%。
【解析】解:①通过实验可以看出,当氧气占容积的体积分数最低为35%时,可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低于35%时,不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故使用带火星的木条验满氧气不可靠。
②通过实验可以看出,当氧气占容积的体积分数最低为35%时,可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假设集气瓶的容积是100mL,氧气的体积为:35mL+(100mL-35mL)×21%=48.65mL,这时集气瓶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为48.65mL100mL×100%≈49%。
答:此时瓶中氧气的体积分数是49%。
故答案为:
①否。
②35;49%。
①根据表中实验数据,进行分析解答。
②根据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21%,进行分析解答。
本题难度不大,理解题意、明确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21%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1-2022学年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 期中模拟试卷(四川资阳版) (解析卷),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实验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1-2022学年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 期中模拟试卷(成都版)(原卷版),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实验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1-2022学年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 期中模拟试卷(云南版)(解析卷),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实验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