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中人教部编版第五单元18 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教课内容ppt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人教部编版第五单元18 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教课内容ppt课件,共52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第一课时,各拉丹冬雪山,导入新课,唐古拉山脉,整体感知,了解文体,了解作者,识记字词,给加点的字注音,解释词语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各拉丹冬雪山是我国第一大河——长江的发源地,也是我国最具特色的冰川雪山之一。它位于唐古拉山中段,藏语意为“高高尖尖之山峰”,海拔6621米,为唐古拉山脉的主峰,那里雪山遍布,冰塔林立,是极具地域特色的自然景观。
游记,指记述游览经历的文章。亲见真闻,先游后记。游记以叙述和描写为基本表达方式;一定要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或思考认识,不能纯粹客观纪实,否则就是历史资料,而不是散文作品。
马丽华,女,一级作家、编审,现任中国藏学出版社总编辑。著有长篇报告文学《青藏——苍茫青藏高原科学考察五十年》,散文集《追你到高原》《终极风景》《西藏之旅》,长篇散文《藏北游历》《西行阿里》《灵魂像风》《走过西藏》等。 1992年、2001年曾两次获得西藏珠穆朗玛文艺奖,1994年获庄重文文学奖,1997年《走过西藏》获全国优秀畅销书奖,2011年以长篇小说《如意高地》获第四届老舍文学奖。
黧黑 接踵而至 砾石 虔诚眩晕 腈纶 皱褶 演绎
黧黑: 驻防: 虔诚: 接踵而至: 懈怠: 风云变幻:
原指军队驻扎防守。文中指停留的意思。
是指恭敬而有诚意的态度。
形容人或事物一个又一个接连不断地到来。
象风云那样变化不定。比喻时局变化迅速,
1 .默读全文,在文中标划出作者到过的地点,理清游踪。
各拉丹冬山脚下——草坝子上——冰河上的砾石堆——冰塔林——冰山脚下——冰窟——冰塔林——冰河之间的砾石堆。
2.根据游踪,课文可分为几部分?概括每部分的内容要点。
第一部分(1)开头:来到各拉丹冬山脚下,看它阳光下变化多端的外貌。 第二部分(2-11)主体:“我”在各拉丹冬山下的所见所感。 第三部分(12-14)结尾:第二天的活动情况及“我”的感受。
开头交代了时间、地点。描写了阳光下各拉丹冬的壮美尊容。并交代了长江考察热和中外勇士的探险的内容。 结构上:引起下文。内容上:写各拉丹冬的壮美尊荣,为下文描写景物做铺垫。交代长江考察热和中外勇士的探险,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和文化气息。
这篇文章开头写了哪些内容?有何作用?
1.“我双手合十,面向各拉丹冬威严的雪峰行了跪拜大礼,虔诚而愚蠢——各拉丹冬是男性神,据说这方圣地不欢迎女人,不久它便让我领教了一番。”
结合上下文内容,解释句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参考答案:“虔诚”是指我来到各拉丹冬的雪峰之下,期望通过恭敬而有诚意的态度,换得云散天晴,能够一睹雪峰壮美的尊荣; “愚蠢”是指各拉丹冬作为男性之神,对我的虔诚不为所动,我恭敬的跪拜大礼未起丝毫作用,显得幼稚可笑。
3.这部分先后描写了哪些景物?
说明观看各拉丹冬壮美景色的艰难,更衬托出这里景色之壮美,对我的吸引力之大。
长江奇观冰塔林、屏风似的冰山壁、冰窟中呼啸的风、光滑难行的冰河、仙境般的冰山。
2.文中写“我”难以忍受的高原反应及因拍照而受伤的经历有何作用?
承上启下。既承接上文写“我”难以忍受的高原反应,又引起下文天晴后对冰塔林壮观景象的描写。
4.课文第四段在结构上有何作用?
5.文中交代“我”因为拍照而受伤,同伴在冰面上在冰河表面上小心地推箱子有什么作用? 6.本部分作为文章的的主体部分,重点写了什么景物?
珍惜来这儿的难得机会,历尽艰辛拍摄各拉丹冬的美景,更突出了这里景色的壮美。
令人眩晕的冰塔林、仙境般的冰山。
“那是坚冰之下的流水之声,它一刻不停,从这千山之巅、万水之源的藏北高原流出,开始演绎长江的故事。”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
这藏北高原,不仅有各拉丹冬如此神奇壮美的自然景观,还有丰富的水源。正是这万水之源的水一刻也不停地流下山,汇成江流,横贯中国,才有了长江的汹涌澎湃,东流入海,沿途浇灌了广阔的土地,孕育了中华民族的灿烂文明。
思考:结合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这篇游记的写作特点?
(l)以“我”的行踪为顺序。(2)选取重点景物细致描写。(3)抒发自己的切身感受。
1.复习检测。 注音: 黧黑( ) 接踵而至( ) 虔诚( ) 眩晕( ) 皱褶( ) 演绎( ) 2.自问自答:游记的写作特点。
阅读马丽华《走过西藏》中其他游记一篇,进一步认识游记这种文体的特点。
来到各拉丹冬山脚下,初识“巨人之美”欣赏令人眩晕的冰塔林、仙境般的冰山第二天的活动及感受
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马丽华
(l)以“我”的行踪为顺序。(2)选取重点景物抓住特点细致描写。
回忆上节课学习内容,思考:本篇游记的写作特点是什么?
1.作者在各拉丹冬雪山所看到的众多景物中,哪些景物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学习作者抓住特点描写景物
长江奇观冰塔林、如屏风似的冰山、冰窟中呼啸的风、光滑难行的冰河、仙境般的冰山。
“从砾石堆上四面张望”,作者写冰塔林的远景。 “杰巴、安托、开大车的大胡子师傅,头戴狐皮帽,身裹羊皮袍, 肩扛比人身还长的大冰凌,蠕动在巨大的冰谷里,一行几个小小的身影。”用人的微小衬托出冰峰的巨大。 “远方白色金字塔的各拉丹冬统领着冰雪劲旅”,运用比喻、拟人,生动形象地突出各拉丹冬整个雪山冰川的壮观。
2.作者是如何描写这些景物的?结合具体内容谈谈你的认识。
“这一壁冰山像屏风,精雕细刻着各种图案。” 运用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冰山冰壁的美。 “永恒的阳光和风的刻刀,千万年来漫不经心地切割着,雕凿着,缓慢而从不懈怠。冰体便一点一点地改变了形态,变成自然力所能刻画成的最漂亮的这番模样:挺拔的,敦实的,奇形怪状的,蜿蜒而立的。” 通过想象,表现出大自然的神奇,突出冰体的美。
3.这些景物分别有什么特点?
长江奇观冰塔林:晶莹连绵、平坦辽阔;冰谷巨大,奇美,令人目眩。 如屏风似的冰山:冰山上图案丰富,形态各异。 仙境般的冰山:色泽晶莹洁白、形态各异、漂亮,冰峰巨大。
它晶莹、辽阔,壮观,显示出各拉丹冬的
4.我喜欢______________的景物描写,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篇游记的主体部分,作者抓住景物的特点,运用多种写作手法,展现了各拉丹冬的神奇壮美,表现出作者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1.“远方白色金字塔的各拉丹冬统领着冰雪劲旅,天地间浩浩苍苍。这一派奇美令人眩晕,造物主在这里尽情卖弄着它的无所不能的创造力。”
品味优美语句,体会作者的情感
快速阅读课文,找出你喜欢的语句,把它推荐给大家,并说明理由。
此句运用拟人手法,描写出各拉丹冬的神奇壮美,字里行间流露出赞美之情。
2.“他用奇怪的‘鱼眼’为我拍了一张反转片,一部分精神和生命便寄存在这变了形的仙境中了。”
用“仙境”形容这冰的世界,表达喜爱赞美之情。
3.永恒的阳光和风的刻刀,千万年来漫不经心地切割着,雕凿着,缓慢而从不懈怠。冰体一点一点地改变了形态,变成自然力所能刻画成的最漂亮的这番模样:挺拔的,敦实的,奇形怪状的,蜿蜒而立的。
通过想象,表现出冰体之漂亮,感叹大自然的神奇。
《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
1.复习本课学习内容,深入感悟文章蕴含的情感。
抓住景物特点细致描写景物,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从多种角度进行描写,语言优美。
2.小组讨论:如何更好地描写景物?
1.完成【试题中心】中“理解检测”部分。 2.请学习本文的写作手法,根据你曾经游览过的一处风景,写一篇游记。
抓住景物特点,运用比喻、拟人语言优美,包含作者情感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课文内容ppt课件,共15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第一课时,词语解释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说课课件ppt,共24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第一课时,词语解释,第二课时,音乐美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18 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优质课ppt课件,共32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形容黑,突然忽然,恭敬顺从,松懈懒惰,粗短而结实,减少或增长,水过满向外流,铺陈发挥,感知全文理清线索,时空为顺序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