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人教版(新课标)高中生物必修三 (分课时测试卷)
高中生物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3《稳态与环境》第1节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课时练习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生物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3《稳态与环境》第1节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课时练习,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关于反射弧的理解,错误的是,下列关于反射弧的叙述,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1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课后作业(1) 1.下列关于反射弧的理解,错误的是( )A.反射弧通常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五部分组成B.感受器接受刺激后,能产生兴奋C.感受器是由感觉神经元的神经末梢所组成D.效应器是由运动神经元的神经末梢所组成2.下列关于反射弧的叙述,正确的是( )A.刺激某一反射弧的感受器或传入神经,可使效应器产生相同的反应B.反射弧中的感受器和效应器均分布于机体同一组织或器官C.神经中枢的兴奋可以引起感受器敏感性减弱D.任何反射弧中的神经中枢都位于脊髓3.下图表示人体的某反射弧模式图,请据图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该图中,①是神经中枢,②是传出神经,③是传入神经[来源:中教网]B.刺激②时,会产生具体效应的结构是⑤C.结构④在组成上包括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D.刺激③时,能产生兴奋的结构是①②③④⑤4.如图为反射弧结构示意图,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A.伸肌肌群内既有感受器又有效应器B.参与反射弧的神经元的细胞体不都在b中C.若在Ⅰ处施加一个有效刺激,a处膜电位的变化为内负外正→内正外负→内负外正D.在Ⅱ处施加刺激引起屈肌收缩属于反射5.下图表示神经调节的反射弧模式图,下列分析判断正确的是( )A.结构③的存在使相邻两神经元之间的兴奋单向传递B.神经冲动传到②处时细胞膜内外的电位表现为外正内负C.①处兴奋时膜外电流的方向与兴奋的传导方向相同D.若刺激Ⅱ处,则在I和Ⅲ处可以检测到电位变化6.如图是某动物完成某反射的反射弧模式图,若在a点给予适宜强度的刺激,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图中共有3个神经元,结构①为效应器B.③处释放的神经递质作用完成后会被细胞体吸收C.在a处给予适宜的刺激,在b处能测到电位变化D.若③处受到破坏,刺激b仍能引起②的反射活动7.下图是人体缩手反射的反射弧结构,方框甲代表大脑皮层,乙代表脊髓神经中枢。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A.图中e为感受器,a为效应器B.当有刺激作用时,发生先缩手后产生痛觉的现象,说明缩手中枢位于乙方框处;痛觉中枢位于甲方框处C.受到刺激时,神经纤维d处膜外的电位变化是由负电位变为正电位D.由甲发出的传出神经纤维末端释放的神经递质只能引起乙的兴奋8.如图表示人体的某反射弧模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该图中,①是______________,②是______________,③是________。(2)结构__________是感受器,能接受刺激并产生兴奋,结构________是效应器,是由___________________组成的。(3)切断②,刺激③,效应器________(能、不能)做出反应,切断③,刺激②,效应器________做出反应。9.下图表示蛙坐骨神经的膜电位变化与对应的膜内外离子变化。据图分析,离子Ⅰ、Ⅱ分别是( ) A.K+、Na+ B.H+、K+C.Na+、K+ D.Na+、H+10.如图表示枪乌贼离体神经纤维在Na+浓度不同的两种海水中受到刺激后的膜电位变化情况。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曲线a代表正常海水中膜电位的变化B.两种海水中神经纤维的静息电位相同C.低Na+海水中神经纤维静息时,膜内Na+浓度高于膜外D.正常海水中神经纤维受刺激时,膜外Na+浓度高于膜内11.如图显示的是正常神经元和受到一种药物处理后的神经元膜电位变化,则此药物的作用可能是( )A.阻断了部分Na+通道B.阻断了部分K+通道C.阻断了部分神经递质的释放D.阻断了部分神经递质酶的作用12.科学家在细胞外液渗透压和钾离子浓度相同的条件下进行了含有不同钠离子浓度的细胞外液对离体枪乌贼神经纤维电位变化影响的实验,结果如图。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A.Na+和K+进入神经细胞内都是主动运输方式B.由图中三条曲线a、b、c可知,细胞外液中Na+浓度高低的关系是a<b<cC.由图中三条曲线可知细胞外液中钠离子浓度可以同时影响动作电位和静息电位的峰值D.若持续降低细胞外液中钠离子的浓度,最终可能使离体枪乌贼神经纤维无法产生动作电位13.神经电位的测量装置如图一所示,其中箭头表示施加适宜刺激,阴影表示兴奋区域。用记录仪记录A、B两电极之间的电位差,结果如图二所示。若将记录仪的A、B两电极均置于膜外,其他实验条件不变,则测量结果是( ) 14.如图是反射弧结构模式图,A、B、C、D、E、F分别代表不同的细胞或结构,回答下列问题:(1)A、B、C、D、E、F依次代表反射弧的 、 、 、 、 、 。 (2)提供电刺激设备、电位测量仪等必要的实验用具,设计实验证明兴奋在F处的传递是单向的,在神经细胞B内是双向传导的。设计思路是: 。 (3)图甲是某人测量兴奋时膜内外电位变化,阴影部分为兴奋区,并画出曲线图如图乙,若电位计正负极接反,请在乙图画出电位变化曲线图。 参考答案 1.【答案】D【解析】效应器是由传出神经(运动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等组成。2.【答案】A【解析】刺激反射弧的传入神经和感受器都能产生兴奋,兴奋经过反射弧传导到效应器,引起效应器产生相同的反应,所以A项正确。反射弧中的感受器和效应器一般不在同一部位,不属于同一器官,所以B项错误。神经中枢兴奋使神经冲动传导到效应器使效应器兴奋,不影响感受器的敏感性。反射弧的神经中枢位于脊髓、脑干和大脑。3.【答案】C 【解析】根据题意,该图表示反射弧的模式图,可以判定①表示神经中枢,②表示传入神经,③表示传出神经,④表示效应器,⑤表示感受器。刺激②时,④效应器会产生具体效应,效应器包括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刺激③时,能产生兴奋的结构有③、④,即传出神经和效应器。4.【答案】D 【解析】由图可知,Ⅰ为传入神经,Ⅱ为传出神经。脊神经是混合神经,所以图中伸肌肌群内既有感受刺激的感受器,又有产生运动的效应器;参与反射弧的神经元的细胞体不都在b中,传入神经元的细胞体在b外的神经节中;Ⅰ为传入神经,当a感受到刺激时,产生动作电位,其变化是由外正内负变为外负内正,但恢复静息时,又变为外正内负;反射是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动物体或人体对内外环境变化作出的规律性应答,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反射完成必须反射弧完整,Ⅱ处受到刺激,是神经产生的兴奋直接引起肌肉收缩,应该属于一种应激,不是反射。5.【答案】A【解析】由于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小体内,只能从突触前膜释放,通过突触间隙,作用于突触后膜,在突触后膜上具有接受递质的受体,因此兴奋在两个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只能从轴突到胞体,轴突到树突;在静息状态下,细胞膜电位表现为外正内负,当某一点接受刺激产生兴奋时,兴奋部位的电位表现为外负内正,原因是由于钠离子通道打开,大量内流,表现为细胞内正电荷增多;神经冲动传导的方向与膜内电流的方向一致,在膜外表现为未兴奋部位流向兴奋部位,在膜内表现为兴奋部位流向未兴奋部位;由于兴奋在通过突触时单向传递,因此在Ⅲ处不能检测到电位变化。6.【答案】C 【解析】图中共显示3个神经元的细胞体,故共有3个神经元;根据突触的结构或神经节可知,结构①是感受器,②是效应器,③为轴突末端。③处释放的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后,即被酶分解而失去活性或被细胞体吸收,从而避免突触后膜的持续兴奋或抑制。在图示a处给予适宜的刺激,其产生的兴奋经过突触前膜传至突触后膜,故在b处能测到电位变化。b为传出神经,该处受到刺激后,兴奋将传至②处,②会发生相应反应,由于没有经过完整的反射弧,该反应不属于反射。7.【答案】B 【解析】根据c处突触的形状可判断兴奋传递的方向是a→b→c→d→e,所以a为感受器,e为效应器,A错误。受到刺激发生的缩手反射属于非条件反射,神经中枢位于脊髓中(乙方框中);痛觉产生于大脑皮层中(甲方框中),B正确。受到刺激前,膜外电位为正电位,刺激后变为负电位,C错误。神经递质可能引起突触后神经元兴奋或抑制,D错误。8.【答案】 (1)神经中枢 传入神经 传出神经 (2)⑤ ④ 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 (3)能 不能【解析】⑤感受器→②传入神经→①神经中枢→③传出神经→④效应器。识别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的方法:(1)有神经节的是传入神经。(2)与感受器相连的是传入神经;与效应器相连的是传出神经。(3)与脊髓灰质前角(较大的一边)相连的是传出神经,与后角相连的是传入神经。9.【答案】A【解析】动作电位的产生主要是Na+内流造成的,故Ⅱ代表Na+。静息电位的维持主要是K+外流造成的,故Ⅰ代表K+。10.【答案】C 【解析】依图示,未受刺激时,两种海水中神经纤维的静息电位相同,故B项正确。在两种海水中,均是膜外的Na+浓度高于膜内,故C项错误,D项正确。在受到刺激后,由于正常海水中膜外和膜内的Na+浓度差较大,所以Na+迅速内流引发较大的动作电位,对应于曲线a,故A项正确。11.【答案】A 【解析】用药物处理后动作电位小于正常时动作电位,可推知Na+内流减少,进一步推测该药物可能阻断了部分Na+通道,A正确。12.【答案】D【解析】Na+进入神经细胞内的运输方式是协助扩散;由图中三条曲线可知细胞外液中Na+浓度高低的关系是a>b>c;由刺激之前三条曲线重合可知细胞外液中Na+浓度不影响静息电位的峰值。13.【答案】C 【解析】分析题图可知,题图显示的是膜内与膜外的电位差,静息时,膜内外电位差为负值,说明A端(膜内侧)连电流表的正极,B端(膜外侧)连电流表的负极;若将记录仪的A、B两电极均置于膜外,静息时,A、B都表现为正电位,A、B的电位差为0,给以适宜刺激后,兴奋传到A,A处表现为外负内正,B处仍然是外正内负,对于膜外A、B两侧存在电位差,由于电流表正极处是负电位,电流表负极处是正电位,所以A、B两点的电位差是负值;当兴奋传过A后,未达到B之前,A、B两点均为静息状态,两点的电位差为0,当兴奋传至B时,B处表现为外负内正,A处是外正内负,对于膜外A、B两侧存在电位差,由于电流表正极处是正电位,电流表负极处是负电位,所以A、B两点的电位差是正值,兴奋传过B以后,A、B处于静息电位状态,A、B两点的电位差又恢复为0。14. 【答案】(1)感受器 传入神经 神经中枢 传出神经 效应器 突触(2)电刺激C上某点,测定D中有电位变化,再电刺激D上某点,测定C中无电位变化,说明兴奋在F处的传递是单向的;电刺激神经细胞B某点,测定神经细胞B该点两侧均有电位变化,说明兴奋在神经细胞B内是双向传导的(3)曲线如图:来源:中,国教,育出,版网]【解析】(1)根据神经细胞B的特点,判断反射弧各部分。(2)验证双向传导,刺激一个神经元,测定神经元内刺激点两侧电位变化;验证单向传递,分别电刺激突触前膜与突触后膜,测定刺激点对侧神经元电位变化。(3)电位测量仪正负极接反,电位变化绝对值相同,只是正负颠倒。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高中生物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3《稳态与环境》第4节 免疫调节一课一练,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属于第一道防线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3《稳态与环境》第4节 免疫调节同步达标检测题,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艾滋病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如图所示为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3《稳态与环境》第2节 通过激素的调节练习,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关于人体激素的叙述,错误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