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下册第14课《寂静的春天》word教案
展开
这是一份苏教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下册第14课《寂静的春天》word教案,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入新课,讲授新课,课堂总结,作业布置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课时序号
授课班级
一(4)班
授课时数
2
授课形式
新授课
授课章节 名 称
《寂静的春天》
使用教具
投影仪
教学目标
把握文中作者的观点和依据,体会作者在理性说明的同时抒发的强烈情感。
学习本文运用对比阐述事理的方法。
品味本文形象的语言表达。
教学重点
把握作者的观点及所用的论据。
教学难点
把握作者的观点及所用的论据。
更新、补充
删节内容
课外作业
教学后记
教学过程
教 学 内 容
一、导入新课
不知不觉地又来到了一个春天的早晨,不知不觉地又开始了一次花开花落。正如孟浩然所说:“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从那“夜来风雨声”中,我们可以尽情地想象那莺歌燕舞、百花齐放的烂漫春光。
然而雷切尔•卡森眼中的春天却是寂静的,为何呢?
二、讲授新课
(一)作者及作品
1、作者简介
雷切尔•卡森(1907--1964),美国生物学家、科普作家。是当代环保运动的先驱。1962年完成《寂静的春天》一书。这本书首次揭露了美国农业、商业界为追逐利润而滥用农药的事实,对美国不分青红皂白地滥用杀虫剂而造成生物及人体受害的情况进行了抨击,使人们认识到农药污染的严重性。它是一座丰碑,犹如旷野中的一声呐喊,用它深切的感受、全面的研究和雄辩的论点改变了历史的进程。1964年因癌症和遭受空前的诋毁、攻击而与世长辞。而人们对她的这本书的评价是:如果没有这本书,环境运动也许会被延误很长时间,或者现在还没有开始。
著有《在海风下》、《海的边缘》、《环绕我们的海洋》、《寂静的春天》等多部科学人文作品。
2、作品背景
《寂静的春天》以一个“一年的大部分时间里都使旅行者感到目悦神怡”的虚设城镇突然被“奇怪的寂静所笼罩”开始,通过充分的科学论证,表明这种由杀虫剂所引发的情况实际上就正在美国的全国各地发生,破坏了从浮游生物到鱼类到鸟类直至人类的生物链,使人患上慢性白血球增多症和各种癌症。所以像DDT这种“给所有生物带来危害”的杀虫剂,“它们不应该叫做杀虫剂,而应称为杀生剂”;作者认为,所谓的“控制自然”,乃是一个愚蠢的提法,那是生物学和哲学尚处于幼稚阶段的产物。她呼吁,如通过引进昆虫的天敌等等,“需要有十分多种多样的变通办法来代替化学物质对昆虫的控制”(吕瑞兰等译)。通俗浅显的术语,抒情散文的笔调,文学作品的引用,使文章读来趣味盎然。作品连续三十一周登上《纽约时报》的畅销书排行榜。
教学过程
教 学 内 容
《寂静的春天》1962年在美国问世时,是一本很有争议的书,是标志着人类首次关注环境问题的著作。它那惊世骇俗的关于农药危害人类环境的预言,不仅受到与之利害攸关的生产与经济部门的猛烈抨击,而且也强烈震撼了社会广大民众。你若有心去翻阅本世纪60年代以前的报纸或书刊,你将会发现几乎找不到“环境保护”这个词。这就是说,环境保护在那时并不是一个存在于社会意识和科学讨论中的概念。确实,回想一下长期流行于全世界的口号——“向大自然宣战”、“征服大自然”,在这儿,大自然仅仅是人们征服与控制的对象,而非保护并与之和谐相处的对象。人类的这种意识大概起源于洪荒的原始年月,一直持续到20世纪。没有人怀疑它的正确性,因为人类文明的许多进展是基于此意识而获得的,人类当前的许多经济与社会发展计划也是基于此意识而制定的。蕾切尔·卡逊(Rachel Carsn)第一次对这一人类意识的绝对正确性提出了质疑。这位瘦弱、身患癌症的女学者,她是否知道她是在向人类的基本意识和几千年的社会传统挑战?《寂静的春天》出版两年之后,她心力交瘁,与世长辞。作为一个学者与作家,卡逊所遭受的诋毁和攻击是空前的,但她所坚持的思想终于为人类环境意识的启蒙点燃了一盏明亮的灯。
3、重点字词
啮齿(niè) 拨弄(nng) 滞留(zhì)
栖居(qī) 步履(lǚ) 牲畜(chù)
(二)文本解析
1、快速阅读课文并思考: 作者为什么说春天是“寂静”的?从文中划出相关语句。
归纳: 第七节:“这些喷雾液、药粉、烟雾剂现在几乎普遍在农场、花园、森林和家庭中使用——这些化学药品能够不加选择地杀死任何昆虫,不论其是‘好’是‘坏’;能够使鸟儿不再歌唱,鱼儿不再跳跃于水中,能够以一层剧毒物质覆盖在叶片表面或长期滞留在土壤中。”
2、体会标题的含义
明确:作者描绘了一幅“寂静的春天”的景象:因为化学药品能够不加选择的杀死任何昆虫,使鸟儿不再歌唱,鱼儿不再踊跃于水中,生机勃勃的春天变成一片死寂。
用意:形象化地描述由于人们滥用化学药品所造成污染对环境的破坏,使人有切实的感受,受到强烈的正酣,以此想世人发出警告:要正确审视化学药品的危害,正视这个我们所面临的严酷现实和悲剧性的结果。
教学过程
教 学 内 容
3、找出每段关键句,确定文章结构
①地球上的生物与环境互相作用,人类在近代获得力量去改变大自然。
②这种力量影响到了生物赖以生存的环境。
③生物与环境适应要相当长的时间,而现代世界的人却没时间去适应。
④人类因急躁轻率的步伐制造出新的辐射和化学物质。
⑤适应这些化学药品要很长的时间,但人类却以极快的速度在生产。
⑥这些化学药品有许多用于人类对自然的战争。
⑦因这些药品的普及而造成环境的破坏。
⑧这些药品的使用导致了恶性循环。
⑨这种心态的原始性和非理性。
结构层次:
第一部分(1—2)人类获得有效力量去改变大自然。
第二部分(3—8)人类对大自然的种种污染。
第三部分(9)“控制大自然”危害自然也危害人类。
4、思考:导致春天寂静的原因
明确:
①(第6、7节)自20世纪40年代中期以来,逾200种基本化学药品被研制出来,用于杀死昆虫、杂草、啮齿动物和其它现代行话称为“害虫”的生物体;这些化学药品打着数千种不同的商标出售。这些化学药品能够不加选择地杀死任何昆虫,同时也污染了环境。
②核爆炸污染(第2节)
③岩石中隐秘的射线(第3节)
④宇宙射线、太阳紫外线(第4节)
5、除了课文里提到的化学药品因素外,还有哪些因素会使地球上出现“寂静的春天”?人类需要做些什么呢?
明确:1)除了化学因素外,会使地球上出现“寂静的春天”的因素还有:水污染、资源枯竭、 能源危机、粮食短缺、人口爆炸、生物多样性丧失、技术危机等等。
2)人类需要做的是:保护环境、爱护地球;遵从发展规律,不轻率躁进,破坏环境;减少化学药品的使用等。
教学过程
教 学 内 容
6、重点语句研读
1)、在过去的四分之一世纪里,这种力量不仅增大到了令人不安的程度,而且其性质也发生了变化。(二节)
这句话中“这种力量”具体是指什么?“其性质也发生了变化”是怎样的“变化”?
【明确】这句话中“这种力量”具体是人类改变大自然的力量,其性质的变化是由改造大自然变为污染、危害大自然。
2)“正如艾伯特 史怀哲所说:‘人甚至连自己创造的魔鬼都认不出来’”
(人为什么认不出“自己创造的魔鬼”?)
【明确】运用比喻手法,形象地说明化学药品的危害有如魔鬼,是人们滥用化学药品造成了对环境的破坏,所以说魔鬼式人自己创造的。说“认不出”,是因为这种化学药品虽然危害极大,但隐蔽性极强,不像核辐射的可怕危害那样为人们普遍认识,而是能让人们或者动植物不知不觉地受到严重危害。
3)作者为什么说“但在现代世界里人们没有时间”(三节)去适应世界的急速变化?
【明确】时间是人类适应环境的最基本的因素,而这个适应时间不是若干年,而是若干世代、千百年的漫长时间,但人类总在不断制造新药物、新污染。两者不成正比,必然会产生大问题。
4)“这些化学药品不应称作‘杀虫剂’,而应称为‘杀生物药剂’。”(作者为什么强调应把这些化学药品称为“杀生物药剂”?)
【明确】两个词看似差别不大,但表达的内容和情感却差别很大。“杀虫药剂”指这些化学药品的功用是“杀虫”;而“杀生物药剂”的“杀生物”则一针见血地指出了滥用化学药品对于自然万物及人类的致命后果,强调了滥用这些化学药品的危害,表达了作者对环境被严重破坏这一现实的悲愤之情。
教学过程
教 学 内 容
5)“药物喷洒的整个发展过程似乎卷入了一个永无终点的螺旋”(在“永无终点的螺旋”中药物喷洒会发展到怎样的情形?)
【明确】作者以“永无终点的螺旋”作比,指出滥用化学药物会逐步升级,化学药物使用会陷入恶性循环。根据达尔文适者生存理论,昆虫会演化出对某一种杀虫药具有抗药性的超级品种,于是人们必须发明一种更毒的药剂,这样,在人和昆虫的互动中。人们得不断寻找更有毒性的物质,不断地大量使用化学药物。
6)“如此原始的科学竟已用最现代、最可怕的武器装备起来,这真是我们的一大灾祸。”(为什么原始的科学用“最现代、最可怕的武器装备起来”会造成“我们的一大灾祸”?)
【明确】“控制大自然”的观念是一种原始的、低级幼稚的生物学和哲学,其本质是以人类为中心的骄傲自大的心态。基于这种观念的应用昆虫学是原始的科学,依据应用昆虫学的“控制大自然”的观念来对付昆虫,并且以化学药剂这种最现代、最可怕的武器来进行,对化学药物的滥用最终会导致对地球生态的破坏,“打击整个地球”,所以说是“我们的一大灾祸”。
7、你认为文章要告诉我们的主旨是什么?
【明确】这篇课文以科学详实的资料,以实事求是的精神,反映了人类广泛使用化学农药给周围环境所带来的危害,呼吁人们放弃那些愚蠢的做法,要善用科学,不能让科学的东西危及人类本身。
(三)体会文章运用的对比手法
1.漫长历史中生物对环境的微弱影响与20世纪中叶人类对环境的巨大改变对比。
(突出人类对环境的影响)
(“在很大的程度上,地球上动植的形体和习性是由环境造成的,相对于地球的漫长历史,反向作用即生物对其环境的实际影响较小。”“只有在20世纪较短的时光瞬间中,一个物种——人——才获得了有效力量去改变他所在世界的大自然。”)
教学过程
教 学 内 容
2.把人类急躁轻率的步伐与自然界稳健的步履对比。
(突出化学药品的危害)
(“由核爆炸释放到空中的锶—90以放射性尘埃的形式随雨水或漂浮物落到地球上,留在土壤里,进入地上生长的草、玉米或者小麦等植物体内,最后钻进人体,停留在骨骼里直到人死去。”“同样,喷洒在农田、森林或者花园里的化学药品长期留在土壤中,进入活的生物体内,在一种毒性和死亡的连锁反应中从一个生物体传到另一个生物体;或者随着地下溪水神秘地流淌直到冒出地表,通过空气和阳光的化合作用构成新形式,毒死植物,使牲畜得病,对那些饮用原本纯净的井水的人们造成不知不觉的危害。”)
3.再如把人对自然环境适应的缓慢与人类发明制造化学药品的惊人速度对比。
(突出人类无法适应被污染的环境)
(“要生成现今栖居在地球上的生物需要亿万年的时间——在这漫长的时间里,生物不断发展进化,种类越变越多,达到一种同其环境相适应、相平衡的状态。”“单是在美国,每年就有约500种新的化学药品需要人的动物的身体以某种方式去与之适应,它们完全超出了生物学经验的范围。”)
【作用】有效地传达了作者所强调的信息,突出了人类滥用化学药品改变自然力量的可怕,突出了滥用化学药品的巨大危害,使文章有一种强烈的震撼力量。
三、课堂总结
课文以科学翔实的资料,实事求是的精神,分析了人类广泛使用化学农药给自然环境所带来的严重危害,呼吁人们在处理与大自然的关系时,应当放弃那些原始的、落后的思想观点和愚蠢的做法,要善用科学,不要让科学危及人类自身。
四、作业布置:
完成《语文综合拓展》本课练习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苏教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下册第16课《善良》word教案,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新课导入,作者介绍,生词学习,问题探讨,善良格言,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苏教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下册第20课《虞美人》word教案,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讲授新课,课堂小结,布置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苏教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下册第26课《雷雨》word教案,共10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情景导入,解题,初读感知,布置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