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案下载
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高中历史第四单元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4.9古代的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学案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高中历史第四单元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4.9古代的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学案01
    高中历史第四单元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4.9古代的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学案02
    高中历史第四单元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4.9古代的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学案03
    还剩10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3 文化交流与传播第9课 古代的商路、 贸易与文化交流学案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3 文化交流与传播第9课 古代的商路、 贸易与文化交流学案,共13页。

    学习目标
    1.从时空观念的角度认识古代的丝绸之路。
    2.从史料实证的角度探究古代东西方贸易文化的交流。
    3.从家国情怀的角度感悟丝绸之路开通的意义。
    4.从历史解释的角度理解丝绸之路的内涵。
    时空坐标
    知识点一 丝绸之路
    1.名称由来:人类早期几个文明中心之间的交往主要是沿东西方向展开的。其中,最著名的是经由中国西北和中亚连通欧亚大陆的商路。后人在这条商路上发现了大量丝绸遗存,因此将它命名为“________”,它是东西方经济和文化交流的重要象征。
    2.中国丝绸的影响:中国丝绸很早就被辗转贩运到________其他地区,成为广受欢迎的珍贵商品。
    3.张骞通西域(丝绸之路发展史上的一个标志性事件)
    (1)公元前138年,汉武帝派遣张骞沿________出使西域。
    (2)意义:张骞出使西域被称为“________”,大大推进了丝绸之路的畅通和贸易的繁荣。
    [微点拨]
    丝绸历史悠久,传说在黄帝时代,黄帝之妻嫘祖发明“养蚕缫丝”并授之于民。但考古研究发现,中国先民最早驯养家蚕,逐渐摸索并掌握“治丝”技术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要早于黄帝时代。
    [微点拨]
    河西走廊,亦称甘肃走廊,自古就是通往新疆、中亚、西亚的要道。它位于甘肃省西北部祁连山以北、合黎山和龙首山以南、乌鞘岭以西。因在黄河以西,故名。
    [知识拓展]
    张骞两次通西域
    [思考点] 如何理解将张骞通西域称为“凿空”这种说法?
    提示:凿空,即开通道路,指张骞开通中原与西域的交通。由于张骞通西域,使中国人得以由长安出发,经过西域各国而前往中亚、西亚乃至欧洲。张骞两次出使西域,打开了中国与中亚、西亚及欧洲等地区交往的大门,构建了汉朝与西方国家友好交往的桥梁,同时也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经济的交流和发展,为整个世界的文明与进步注入了新的活力。
    4.发展
    (1)在长期发展中开辟出一些支线,________、中亚地区的路线尤为复杂。
    (2)地位的变化:唐朝中期以后,受割据、战乱等因素影响,加上东西方的________联系日益活跃,丝绸之路在东西交通中的重要性渐趋下降。
    知识点二 欧亚大陆其他重要商路
    1.“草原丝绸之路”
    (1)概念:在丝绸之路北面,从________或南西伯利亚西行,经由咸海、里海以北通往欧洲或小亚细亚的商路被称为“草原丝绸之路”。
    (2)相关史实:匈奴、突厥等________的西迁,很多是沿着这条商路进行的。
    2.“西南丝绸之路”
    (1)概念:从________入蜀至成都平原,沿横断山麓南下,跨越澜沧江、怒江,向西进入缅甸和印度,再通往中亚、西亚等地的商路被称为“西南丝绸之路”。
    (2)影响:它在沟通古代中国________地区与东南亚、南亚的联系上,长期发挥着重要作用。
    [微点拨]
    “草原丝绸之路”在先秦时期就已经开始发挥作用,而且基本上没有间断过,是沟通欧亚大陆最早的交通线,是欧亚古老文明交流的最主要通道之一。
    [微点拨]
    受南部边疆复杂多样的自然环境与复杂多元的民族文化的影响,“西南丝绸之路”表现出与北方丝绸之路不同的特点,如虽以若干要道为主线,但旁道和岔道众多,道路的兴衰更替明显,道路的功用复杂多样等。同时,古代中国的发展过程漫长且未发生断裂,各地通道的开通、运营和功能等,又受到历代王朝治边与邦交关系的深刻影响,使不同的丝绸之路具有明显的共性。
    [学思之窗] 张骞提出了怎样的探险计划?他为什么会提出这样的计划?
    提示:张骞的探险计划是出使身毒国(古印度)。原因:身毒国物产丰富,地势气候适合生活;距离蜀地不远;交通方便,又无干扰。
    3.“海上丝绸之路”
    (1)概况:古代东西方的海上交通线被称为“海上丝绸之路”,随着________的发展,它在东西方交流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2)演变
    ①西汉时期:已经开辟了通往________的海路。
    ②宋元时期:人们能够制造巨舟,使用先进的帆索和磁罗盘;________和私人商贾出洋航海都十分频繁;与东南亚、南亚、西亚和东非地区建立了广泛联系;广州、泉州、明州等沿海口岸,成为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交易枢纽。
    ③明初:郑和下西洋达到了古代“海上丝绸之路”交通的________。
    [图解历史]
    郑和下西洋过程中海外贸易的三种主要形式
    知识点三 古代商路上的中西文化交流
    1.物质和技术交流
    (1)传入西方
    ①随着中国丝绸的不断向西出口,养蚕和缫丝技术逐渐传到________。
    ②漆器及其制造技术、铁器及冶铁技术,经由________向西传播。
    ③中国古代的________经由陆路和海路传到西方。
    ④瓷器的出口与交流
    a.出口:从8世纪起,陶瓷特别是________成为中国大宗出口商品,主要沿海路外销到东南亚、南亚、西亚、北非、东非等地,深受当地人喜爱。
    b.交流:西亚和北非工匠大量仿制中国各类瓷器。他们烧造出来的实际上只是施釉陶器,但器形、色彩、花纹都与中国瓷器类似,这反映出当地人在审美等方面受到了________的影响。
    (2)传入中国
    ①从中亚的大宛国获得了当地出产的良种“________”,同时引进了优良的饲草苜蓿,以及葡萄等水果。
    ②西瓜和中国古代文献中带有“胡”字的物种,如________、胡瓜等,原产自西亚、中亚、南亚等地,基本都是通过西域传入的。
    ③中亚和西亚的________、饮食对隋唐社会产生重大影响。
    ④棉花从陆、海两个渠道逐渐传入中国,在________时期发展为重要的经济作物。
    ⑤香料、珠宝、________等外来商品,早期多从陆路输入,自宋代起基本来自海路。
    [图解历史]
    古代商路上的物质和技术交流
    (1)
    (2)
    2.文化交流
    (1)传入中国
    ①佛教在汉朝从印度经中亚传入中国,此后逐渐________,深刻影响了中国的思想、文学和艺术创作。
    ②祅教、摩尼教、犹太教、伊斯兰教和________陆续传到中国。
    ③中亚和西亚的________、魔术、音乐、舞蹈在汉唐王朝广受欢迎。
    (2)传入西方:中医药知识随着________传到阿拉伯地区。
    [知识拓展]
    佛教在中国传播的特点和影响
    (1)特点:在吸收中华文化的基础上有创新;佛教艺术的宗教色彩淡化,世俗化趋势明显;本土化明显。
    (2)影响:丰富了中国的传统哲学体系(或文学艺术);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人们的思维方式;丰富了中国人的日常生活;成为统治者维护统治的工具。
    探究点 古代的丝绸之路
    史料一 (汉朝)开始沿路建立屯戍,并把秦始皇帝所建以防匈奴的万里长城向西边延长出去。古长城之向西延长,最初的用意自然是保护新开的通中亚的大道。
    ——斯坦因《西域考古记》
    史料一介绍了汉朝沿丝绸之路建立屯戍并把古长城向西延长。
    史料二 自敦煌西至盐泽,往往起亭(古代驻在边境上的烽火台),而轮台、渠犁皆有田卒数百人,置使者校尉领护(统领护卫),以给(供给)使(出使)外国者。
    ——《汉书·西域传》
    史料二介绍了自敦煌西至盐泽设立烽火台,设置军事机构。
    史料三 元和元年(公元84年)……北单于乃遣大且渠伊莫訾王等,驱牛马万余头来与汉贾客交易。诸王大人或前至,所在郡县为设官邸,赏赐待遇之。
    ——《后汉书·南匈奴列传》
    史料三反映了大力发展贸易并设立官邸。
    史料四 印度洋及中国南海一带……这个贸易体系自产生以来总体上就是和平安定的……波斯和阿拉伯商人优秀的商业才能和开拓精神更促进了贸易的良性循环……此时,从东亚、东南亚、印度、阿拉伯直到欧洲都处在经济文化的上升发展时期……两宋时代,这些国家和地区经济日益发展、交换能力逐步增强、商品需求不断扩大……有效地刺激了贸易的繁荣。
    ——黄纯艳《宋代海外贸易》
    史料四叙述了印度洋及中国南海一带这个贸易体系的和平安定,波斯和阿拉伯商人优秀的商业才能和开拓精神促进了贸易的发展。在国际环境上,东亚、东南亚、印度、阿拉伯直到欧洲都处在经济文化的上升发展时期,刺激了贸易的繁荣。
    (1)根据史料一、二、三和所学知识,概括汉代维护丝绸之路的主要措施。
    (2)根据史料四和所学知识,分析宋代对外贸易为何以海路为主。
    论从史出——宋元时由陆路为主转为海路为主的原因
    (1)西北少数民族政权的阻隔。
    (2)陆上丝路本身存在难以克服的缺点。
    (3)与当时主要外贸商品有关,汉代以丝织品为主,两宋以陶瓷为主,不易陆路运输。
    (4)经济重心南移,南方经济地位提高,尤以海运为主。
    (5)宋代航海业和造船业的发展,航海经验的积累。
    (6)波斯、阿拉伯商人在沿海的活动。
    启示:①对外开放、对外经济文化交流,才能促进社会进步,闭关锁国只能造成国家、民族的落后;②加强联系、互相学习、互相促进是世界历史发展的趋势,适应历史发展趋势者存,逆历史发展趋势而行者亡;③政治稳定、经济繁荣是对外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条件;④和平友好交往是我国人民同外国交流的主流,说明我国人民是爱好和平、崇尚友好的人民。
    深化拓展
    “一带一路”与古代丝绸之路的异同,并说明二者的影响
    (1)相同:均有海陆两条路;以经济交流为主;中国均秉承友好交流原则;中国国际地位大大提升;均发端于中国。
    (2)不同:从交流领域来看,古代丝绸之路主要是在经济、文化领域,“一带一路”涉及领域则更为广泛;从交流形式来看,古代丝绸之路主要是农产品和手工业品互通,“一带一路”除有商品交流之外,更有投资、基础设施建设等深层次的往来。
    (3)影响:古代丝绸之路促进了中国与西方的经济文化往来,有利于不同文明的交流与发展;“一带一路”在互利共赢的基础上,不仅惠及沿线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而且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规范解题]
    [例] 丝绸之路开通后,丝路上的商队从西方运来稀有动物、植物、皮货、药材、香料、珠宝首饰等,再从中国运出丝绸、茶叶、瓷器等货物,中国的四大发明、丝织技术、漆器工艺等也经由丝绸之路传向世界。这表明丝绸之路的开通( )
    A.促进了中西直接交流eq \(――→,\s\up7(分析判断))脱离材料主旨,且与史实不符,A项错误。
    B.丰富了世界人民的物质生活
    C.扩大了汉朝统治区域eq \(――→,\s\up7(分析判断))丝绸之路是商路,并未拓展汉朝的统治区域,C项错误。
    D.体现了汉朝的世界中心地位―→材料无法体现汉朝的世界中心地位,D项错误。
    答案:B
    审题干:题干材料介绍的是丝绸之路开通后外国物品运到中国,中国技术和工艺品传向世界。
    验结论:丝绸之路传播了东西方的物质文明和技术文明,丰富了世界人民的物质生活,符合材料主旨,B项正确。
    [随堂检测]
    1.公元前4世纪的亚里士多德就曾提到希腊有妇女穿丝织衣服;出生于公元前4年的罗马思想家塞内卡批评妇女穿丝绸衣服是“向公众展示身体”;公元79年因观察维苏威火山爆发窒息而死的老普林尼批评男人穿丝绸衣服“丧失男性气概”。公元6世纪受查士丁尼大帝派遣的两名传教士成功地将中国的蚕蛹偷运回君士坦丁堡,从此罗马终于有了自己的蚕丝业。由此说明丝绸之路开辟的原因是( )
    A.欧洲的内需 B.中国的强盛
    C.中间商牟利 D.张骞通西域
    2.丝绸之路是历史上中华民族和世界广泛接触和交流的见证。汉武帝时期,“自敦煌西至盐泽(今新疆罗布泊),往往起亭,而轮台、渠犁皆有田卒数百人,置使者校尉领护,以给使外国者”。由此可知( )
    A.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
    B.西汉政府严格限制出境商旅
    C.汉王朝保护丝绸之路的畅通
    D.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频繁
    3.在中国境内的丝绸之路遗迹中,出土了很多大秦(古罗马)银币。这些银币可以佐证( )
    A.汉与大秦直接往来 B.唐与大秦交往频繁
    C.基督教传播到中国 D.丝绸之路远抵大秦
    4.中原地区盛产粮食、麻、丝及手工制品,而农业的发展则需要大量的畜力(牛、马等);北方草原地区盛产牛、马、羊及皮、毛、肉、乳等畜产品,而缺少粮食、纺织品、手工制品等。草原丝绸之路有“皮毛路”“茶马路”的称谓。这可以用来说明( )
    A.草原丝绸之路的基础条件
    B.“皮毛路”和“茶马路”相互辉映
    C.草原地区最早形成茶马互市
    D.农耕文化剧烈地冲击了游牧文化
    5.“通过海上丝绸之路推行经贸和文化交流,舰队这么强大却没有进行过任何侵略,而是调解纠纷,打击海盗。”此材料评述的历史事件是( )
    A.张骞通西域 B.鉴真东渡
    C.郑和下西洋 D.戚继光抗倭
    6.下图是日本奈良东大寺所藏的唐代“醉胡王”面具(头戴西域小帽),为日本遣唐使从中国带回。古希腊戏剧中的“酒神”面具经丝绸之路东传后,逐渐演化成为此类面具,唐代百戏饰演者往往戴此类面具。这表明当时( )
    A.日本积极吸收古希腊文化
    B.中外戏剧文化互相借鉴
    C.丝绸之路中心东移至日本
    D.艺术已有中西合璧色彩
    第四单元 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
    第9课 古代的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
    自主学习·新知全解
    一、
    1.丝绸之路
    2.欧亚大陆
    3.(1)河西走廊 (2)凿空
    4.(1)新疆 (2)海路
    二、
    1.(1)漠北草原 (2)游牧民族
    2.(1)关中平原 (2)西南
    3.(1)航海技术 (2)印度洋 官方使节 巅峰
    三、
    1.(1)东罗马帝国 中亚 四大发明 瓷器 中华文化 (2)汗血马 胡桃 服饰 宋元 金银器皿
    2.(1)中国化 基督教 杂技 (2)炼丹术
    课堂探究·素养提升
    探究点
    提示:(1)设置军事、行政机构;发展沿线经济;实施优惠性和保护性的政策;官方和民间贸易同时发展。
    (2)文化(科技):造船和航海技术发达;比较:海路比陆路更安全,载重量更大,成本更低;国际:周边环境的和平安定与经济发展。
    随堂检测
    1.解析:由材料可知,丝绸在古罗马拥有广阔的市场,这说明丝绸之路开辟的原因是欧洲的内在需求,丝绸是奢侈品,更是地位的象征,故A项正确;材料未体现中国强盛,故B项错误;材料未体现中间商牟利,故C项错误;材料未涉及张骞通西域,故D项错误。
    答案:A
    2.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汉武帝时期在丝绸之路沿线设立专职官员管辖,保护丝绸之路畅通,故C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而是强调汉王朝保护丝绸之路的畅通,排除A项;材料强调汉王朝保护丝绸之路的畅通,而不是西汉政府严格限制出境商旅,排除B项;材料强调汉武帝时期在丝绸之路沿线设立专职官员管辖,保护丝绸之路畅通,而不是强调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频繁,排除D项。
    答案:C
    3.解析:题干“中国境内的丝绸之路遗迹中,出土了很多大秦(古罗马)银币”可以证实大秦与中国通过丝绸之路进行经济交流,故D项正确。题干不能体现汉代与大秦已建立直接的外交关系,排除A项;罗马帝国时期,唐朝尚未建立,排除B项;题干不能反映基督教传入中国,排除C项。
    答案:D
    4.解析:题干所述中原地区与草原地区在经济上互有需求,是一种相依相生的关系,这是草原丝绸之路形成的基础条件,A项正确;“皮毛路”和“茶马路”都是指草原丝绸之路,不可说“相互辉映”,排除B项;材料不能说明草原地区最早形成茶马互市,排除C项;D项不能由材料得出,排除。
    答案:A
    5.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以强大的舰队进行和平的经贸往来、调解纠纷、打击海盗是对郑和下西洋的评价,C项正确。张骞通西域被称为“凿空”,A项错误;鉴真东渡没有大规模的舰队,B项错误;戚继光抗倭属于打击侵略,与经贸和文化交流无关,D项错误。
    答案:C
    6.解析:根据材料“醉胡王”“古希腊戏剧中的‘酒神’面具经丝绸之路东传后,逐渐演化成为此类面具”“头戴西域小帽”,并结合面具的高鼻子胡人形象,可以得出唐代的艺术已有中西合璧的色彩,故选D项。材料中并没有指出日本在吸收古希腊文化,且这类面具是由日本遣唐使从唐朝带回的,所以应是积极吸收中国文化,故排除A项;材料不能体现戏剧文化“互相借鉴”,故排除B项;仅从日本收藏唐代面具,不能得出丝绸之路的中心东移至日本,不符合史实,故排除C项。
    答案:D第一次
    第二次
    时间
    公元前138年
    公元前119年
    目的
    联络大月氏等政权共击匈奴
    访问西域各国,建立友好关系
    成果
    熟悉了西域的地理和风土人情
    交往日趋频繁,西域各国纷纷归附汉朝
    相关学案

    备考2024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义第二十七单元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第66讲古代的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 这是一份备考2024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义第二十七单元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第66讲古代的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共4页。

    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3 文化交流与传播第9课 古代的商路、 贸易与文化交流导学案: 这是一份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3 文化交流与传播第9课 古代的商路、 贸易与文化交流导学案,共16页。学案主要包含了丝绸之路,欧亚大陆其他重要商路,古代商路上的中西文化交流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3 文化交流与传播第9课 古代的商路、 贸易与文化交流学案: 这是一份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3 文化交流与传播第9课 古代的商路、 贸易与文化交流学案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