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16 金色的草地》教案教学设计小学优秀公开课第1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1/2/12255828/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16 金色的草地》教案教学设计小学优秀公开课第2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1/2/12255828/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16 金色的草地》教案教学设计小学优秀公开课第3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1/2/12255828/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所属成套资源:人教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教学设计
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上册16 金色的草地教学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上册16 金色的草地教学设计,共9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课前解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策略,教学准备,课时安排,课时目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关注场景:
课文开头描写了蒲公英盛开时草地变成金色的场景,接着描写了“我”和弟弟在草地上玩耍、互相往对方脸上吹蒲公英绒毛的快乐情景,然后重点写了“我” 发现草地颜色变化的现象并解释了变化的原因。 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想象这些场景,帮助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从而引导学生关注到作者观察到了什么, 是怎样观察的。
关注细致观察:
引导学生了解“我”观察到的草地变化的情况及变化的原因,可以帮助学生体会“我”观察的细致以及细致观察的好处。
关注实践活动:
观察生活中某一事物或场景的变化情况并交流观察所得,可以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留心观察的好处,并为单元习作做准备。
【教学目标】
认识“蒲、英”等 6 个生字,会写“盛、耍”等 13 个生字,会写“窗前、
蒲公英”等 14 个词语。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作者观察到了什么。
能说出草地的变化情况及变化的原因,体会“我”观察的细致。
能自己观察某一种动物、植物或一处场景的变化情况并和同学们交流。
【教学重点】
概括文章描写的场景,了解作者观察到了什么。
能说出草地的变化情况及变化的原因,体会“我”观察的细致。
【教学难点】
能自己观察某一种动物、植物或一处场景的变化情况并和同学们交流。
【教学策略】
在字词教学方面,采用学生自学为主,教师重点强调、精讲点拨的策略;在文本阅读方面,采用自读、交流、讨论的方式;运用实践策略使同学们继续练习细致观察,并交流观察所得,积累习作素材。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 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认识“蒲、英”等 6 个生字,会写“盛、耍”等 13 个生字,会写“窗前、
蒲公英”等 14 个词语。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作者观察到了什么。
【教学过程】
一、猜谜语,导入新课
教师叙述:同学们,老师今天给大家带来一个谜语,看看谁能猜出来。预设:谜底是蒲公英
教师导入新课:是的,同学们猜对了,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一篇和蒲公英有关的文章。
教师提出要求:请同学们大声朗读课题。教师板书:(16金色的草地)
(设计意图:猜谜语导入新课,可以激发同学们学习的兴趣。)
二、通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1.教师过渡:我们首先来了解一下蒲公英。
教师提出要求: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蒲公英简介,对蒲公英加以了解。2.活动一:正确朗读课文,学习我会认中的生字。
教师提出学习要求:本文共有六个我会认的生字,在文中都有注音, 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把这些字音读准,再遇到不认识的生字,查字典注上拼音。
学生自主学习。
教师检查朗读课文的学习效果,对于学生读错的字音进行矫正。
教师指名朗读课文,全班同学认真倾听,对于读错的地方,举手指出来,并进行改正。
预设 1:第二段“使劲一吹”中,“劲”字没有儿化音,所以不要读成儿化
音。
教师强调:是的,朗读课文时要读准确,有儿化音的读出来,没有的就不能读出来了。请读错了的同学把这句话重新再读一遍。
读错了的同学重新朗读这一句,进行改正。
预设 2:第二段中“一本正经”的“经”字应该读一声,不应该读三声。教师强调:是的,这位同学说得很好,请读错了的同学把这句话重新再读一
遍。
读错了的同学重新朗读这一句,进行改正。
预设 3:第二段中的最后一句,要读出快乐的感觉。
教师强调:你说的很好。我们要带着同样的感情读出文中的感情。下边老师示范一下,大家一起读一读。
老师示范,学生朗读。
预设 4:第三段中有一个问号,应该读出问的语气,最后一段有两个感叹号, 应该读成感叹的语气。
教师强调:说得很好。我们在读课文时要读出标点符号所表示的语气,问号就要读出疑问的语气,感叹号就要读出感叹的语气。
教师示范,学生齐读。全班齐读课文。
教师检查学习我会认的情况。
教师提出要求:请正确朗读大屏幕上的四句话,读准字音。教师指名朗读后,要求全班齐读。
3.活动二:学习我会写中的生字和课文的生词。
读准字音。
教师提出要求:下面我们开火车读一读这些字词,大家要注意读准带拼音的字。
学生读这些字词,读完之后发现错误教师进行矫正。
教师矫正:“哈欠”这个词中,“欠”本是四声的,但在这个词中是变调为轻声的。
教师要求:学生齐读两遍,读准字音。
按结构给生字分类,学习生字。
教师讲解:写的时候要注意各部件摆放的位置。“喜”字上下窄中间宽,要写得紧凑些,下“口”要略宽于上“口”。
理解字义,区别形近字。
教师提问:谁能说说这两组字分别有哪些不同?
预设:“要”和“耍”上半部分不一样,“钓”和“钩”右半部分不一样。 教师讲解:说得很好,“耍”字的上边是一个“而”,“钓”最后一笔是点,
“钩”最后两笔是撇折点。大家写的时候要注意。
学习本课生词,根据解释选择词语。
教师提出要求:开火车朗读这些词,读准字音。
教师组织全班同学讨论这些词的意思后,齐读两遍加深印象。学生完成填空,教师组织进行交流。
教师讲解:结合图片,帮助学生理解这些词的意思。
学生每个词语抄写两遍,抄写完成进行展示交流和评价。
(设计意图:“我会认”中的生字如果迁移到别的句子里,学生也能准确认读,那就是真的认识这个字了,所以在“我会认”的教学中,设计了相关的练习。设计区别形近字是为了帮助学生借助熟字识记生字。)
三、整体感知,了解课文大意
教师过渡:接下来,我们一起走进课文,一起去看一看这一片金色的草地。1.初读感知。
教师引导学生关注到“可爱”“有趣”这两个词之后,让学生在文中找一找,哪些地方体现了草地的可爱和有趣。
预设 1:“我”和弟弟在草地上吹蒲公英的绒毛,很有趣。预设 2:蒲公英盛开时,草地是金色的,很可爱。
预设 3:草地一天当中会改变颜色,很有趣。
预设 4:蒲公英像手掌一样,中午张开,傍晚合拢,可爱又有趣。教师进行小结,组织全班同学读一读,进一步体会。
2. 学生根据提示默读分段。
教师组织全班同学分段后交流:同学们说一说,草地和蒲公英为我们带来哪些快乐?
预设 1:吹绒毛玩耍的快乐。
预设 2:发现草地会变颜色的快乐。教师板书:(玩耍的快乐发现的快乐) 3.理解题意。
教师小结:本文以儿童的视角,描写了生活在乡村的小男孩观察发现草地颜色的变化并寻找原因的过程,充满了童真童趣。
(设计意图:整体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可以帮助学生想象文中描绘的场景。)
四、课堂作业
教师提出要求并举例,然后教师组织全班交流。
预设 1:秋天银杏树的叶子变成了黄色,像是一把把金色的小扇子。预设 2:冬天,白杨树的枝干变得光秃秃的,一片叶子也没有了。
预设 3:到了冬天,蛇就不再爬来爬去的了,它一动也不动,进入了冬眠。预设 4:天气会发生变化,有时晴天,有时阴天,有时下雨,有时下雪。预设 5:天上的月亮会发生变化,有时候是弯弯的,有时候是圆圆的。
预设 6:向日葵可以随着太阳转动自己的大花盘。
教师小结:看起来,同学们在生活中都是有心人,发现了大自然中很多变化。可是,这些事物为什么发生了这样的变化呢?变化的过程又是怎样的呢?我想, 这还有待于同学们继续细致观察,寻找答案。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举一反三,意识到细致观察可以发现事物的变化,并启发学生寻找变化的原因。)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能说出草地的变化情况及变化的原因,体会“我”观察的细致。
能自己观察某一种动物、植物或一处场景的变化情况并和同学们交流。
【教学过程】
一、回顾课文内容,导入新课
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还记得《金色的草地》这篇课文写了哪些内容吗? 预设 1:写了在开满蒲公英的草地上玩耍的快乐。
预设 2:还写了草地颜色的变化,早上和傍晚是绿色的,中午就变成金色的
了。
教师叙述:同学们说得都很好,这节课我们就重点了解一下“我”观察到
的草地的变化及变化的原因,来体会作者观察的细致。
(设计意图: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导入新课,使学生建立学习的连接。)
二、通过重点段落,体会我细致的观察1.学习第 1 自然段。
学生自读思考,交流。
教师引导学生想象:老师朗读第 1 自然段,学生闭上眼睛想象:草地上长满了蒲公英,蒲公英盛开的时候,整片草地都变成金色的了。
通过想象,体会草地的可爱。2.学习第 2 自然段。
教师提出问题:请同学们画出这段话中的总起句。请同学们找出哪些描写体现了蒲公英给我们带来的快乐。
预设 1:总起句是第一句。
预设 2:“假装一本正经的样子”“使劲儿一吹”“假装打哈欠”体现了蒲公英带给我的快乐。
教师引导学生想象:老师朗读第 2 自然段,学生闭上眼睛想象:兄弟两个在草地上吹蒲公英的绒毛,快乐地玩耍。
教师组织学生齐读这一段,体会我们的快乐。3.学习第 3 自然段。
教师提出要求:默读第三自然段,完成课后习题第二大题每句填空的前半句, 然后按时间顺序说说草地的变化。
预设:清晨,草地是绿色的;中午,草地是金色的;傍晚,草地又变绿了。教师提出要求:在文中找一找草地颜色变化的原因。
学生回答后,出示相应的课件,全班齐读,加深印象。
教师讲解:(带领同学们一边做动作一边讲解)同学们,蒲公英就像我们的手掌,可以张开、合上。张开时,花瓣是金色的,草地就是金色的;合上的时候, 金色的花瓣被包住,草地就是绿色的了。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课件上的图例加以理解。
教师带领学生填一填,完成课后习题第二大题填空的后半句。4.学习第 4 自然段。
教师提出问题,学生思考交流。
教师引导学生反复朗读这两句话和第 4 自然段,深入体会作者的感受。
5. 体会留心观察的好处。
教师组织学生读句子进行讨论,启发学生深入思考,交流获得的启发。预设 1:做生活的有心人,就会有很多新的发现。
预设 2:原来大自然中的事物会有很多变化,细心观察就会有所发现。预设 3:在仔细观察中,有所思考会帮助我们获得新的发现。
教师小结:大家说得都很好。留心自然,善于思考,观察细致,收获很多。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教学主要是通过想象、朗读、交流、体验来了解草地的变化情况及变化的原因,感受我观察的细致,体会留心观察的好处。)
三、课堂作业设计
观察一种动物、植物或一处场景,选择不同时间对同一事物细致观察,侧重观察事物或场景的变化,在“观察记录单”上简要地记录观察所得,为单元习作做准备。
(设计意图:实践练习的设计是为了进一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为习作练习奠定基础。)
【板书设计】
金色的草地
早上——合拢——绿色
中午——张开——金色
傍晚——合拢——绿色
【课后反思】
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 16 课“金色的草地”,在落实“体会作者是怎样留心观察周围事物”这一语文要素时,重点体现了通过细致观察来发现事物的变化。课后习题第三大题和课上安排的观察实践活动,是为完成本单元的习作做铺垫的。
在教学中,我主要做到了:通过想象课文的场景来整体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通过研读重点段落,感受作者观察的细致;通过观察实践进一步体会留心观察的好处。
这节课需要调整的地方在于:没有关注到课文中插图的作用,插图画面色彩鲜艳,形象活泼生动,有助于学生直观了解草地的样子,感受草地给兄弟俩带来的快乐。此外,观察实践,注意给予学生较长的时间,才能选择不同的时间对同一事物进行观察。
【课后作业设计】1.填合适的词。
()的花瓣() 的草地() 的笑脸
()的花瓣() 的草地() 的笑脸
组词。
看拼音,写词语。
shèng kāiwán shuǎdià yúguān cháhé 1ǒng
() ()()()() yì běn zhèng jīngyǒu qùyǐn rén zhù mù
()()() 4.选词填空。
常常长长
小东()去帮小红补课。我家门前有一条()的小河。小刚()因为起晚了上学迟到。
参考答案:
1.金色合拢绿色可爱灿烂天真
耍(
)欠(
)钓(
)拢(
)
要(
)吹(
)钩(
)笼(
)
2.玩耍
要求
欠费吹风钓鱼鱼钩合拢笼子
3.盛开
玩耍
钓鱼观察合拢一本正经有趣引人注目
4.常常
长长
常常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2021学年16 太阳教学设计,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上册16 金色的草地教案设计,共8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说教材,说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说学法,说教学程序,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小学人教部编版16 金色的草地教案设计,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设想,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http://www.enxinlong.com/img/images/257d7bc79dd514896def3dc0b2e3f59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