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学年预防犯罪当堂检测题
展开
这是一份2021学年预防犯罪当堂检测题,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情境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犯罪是严重违法行为,应受到刑罚处罚。犯罪的最本质特征是( )
A.严重社会危害性B.应受刑罚处罚性C.刑事违法性D.应受刑法处罚性
2.诗句“罪孽本自微末始,陷身囫囵悔方迟。”给我们的启示是( )
①增强法治观念,依法自律 ②小错可不断,大错不能犯
③自觉遵纪守法,防患于未然 ④要从小事做起,避免沾染不良习气
A.①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
3.下面对犯罪的基本特征表述错误的是( )
A.严重社会危害性 B.刑事违法性
C.应受刑罚处罚性 D.触犯社会规则性
4.2021年2月19日,南京警方接到群众举报,称网民“辣笔小球”在新浪微博发布恶意歪曲事实真相,诋毁贬损5名卫国戍边英雄官兵的违法言论,造成极其恶劣的社会影响,警方侦查发现情况属实,后以涉嫌寻衅滋事罪将博主仇某某刑事拘留 ,该案例告诉我们( )
①每个人都必须要为自己的言行负责
②只要违法行为,就应承担刑事责任
③英雄与烈士铸就民族之魂,不容任何诋毁曲解
④遵守法律与道德,是参与网络活动的基本要求
A.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5.《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八十四条规定:“在法律规定的国家考试中,组织作弊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这一条款表明( )
A.学校对考试作弊的学生要依法严厉惩处
B.平时考试作弊都要受到刑罚处罚
C.只有在国家组织的考试中不能作弊
D.在国家考试中,组织作弊是犯罪行为
6.生活在法治社会,我们要从小树立法治观念,依法自律,避免沾染不良习气,自觉遵纪守法,防患于未然。下列说法与“防患于未然”蕴含的道理一致的是( )
A.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B.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C.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D.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
7.2021年3月1日起施行的刑法修正案(十一)第十七条明确规定:在“特定情形、特别程序”的前提下,12至14周岁未成年人实施严重暴力犯罪也将承担刑事责任。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
A.刑事责任就要被警告、罚款、拘留B.严重社会危害性是犯罪的法律标志
C.刑罚处罚性是犯罪的必然法律后果D.严重违法行为违反了民事法律规范
8.从花光自己的压岁钱,到转走父母银行卡内的积蓄,再到偷盗或抢劫他人财物……近年来一些未成年人因游戏充值和为主播打赏花费家长“巨款”,走上违法犯罪道路的新闻屡见不鲜。上述新闻案件警示青少年( )
A.参与任何游戏或直播活动,都会要受到法律的制裁
B.违法就是犯罪,要学会自觉抵制生活中的不良诱惑
C.把握违法与犯罪的界限,做到小错不断,大错不犯
D.要分清是非和对错,杜绝不良行为,远离违法犯罪
9.七年级学生轩轩经常旷课,夜不归宿,到网吧玩游戏,后因缺钱上网,持刀抢劫,造成受害人重伤,受到刑罚处罚。同学们对此在QQ上展开了议论,其中说法正确的有( )
①白兔子:乖点好耶,专心学习,遵纪守法,防微杜渐,否则害人害己
②画花鸟:轩轩受刑罚处罚,是因为他经常旷课、夜不归宿
③绿剑茶水:未成年人违法犯罪一般都是从不良行为开始的,我们应避免沾染不良行为
④一剪梅: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会对个人、家庭和社会造成危害,我们应引以为成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10.对下图漫画理解正确的是( )
①刑罚分为主刑和附加性
②触犯刑法是犯罪的唯一特征
③刑法是惩治犯罪的有力武器
④修正后的刑法更加符合人民利益和社会发展的要求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二、情境探究题
11.老师向学生展示了漫画《一个未成年人的道路》,让大家赏析。
(1)这幅漫画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2)为了避免出现漫画中这个未成年人的结局,我们应该怎样做?
12.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学生王某原本是一名品学兼优的好学生,可自从上了七年级后就经常旷课逃学,而且屡教不改。升入八年级后,他沉迷于上网,为了去网吧,花完零用钱就偷家里的钱,甚至偷别人的手机和学校的电脑零部件去卖,结果被处以行政拘留。但之后王某在网上又结交了一些损友,为了搞到钱到网吧玩游戏,竟然和两个朋友实施拦路抢劫,最终被人民法院依法判刑。
材料二:八年级学生小张放学后被社会青年敲诈勒索,他们搜刮了小张的财物,还打了小张,并警告他如果敢说出去就打断他的腿。小张听到这话害怕极了,他不知道自己要怎么做才能让这些社会青年受到惩罚。
试分析王某走上违法犯罪道路的原因有哪些?
(2)王某从不良行为演变成犯罪行为的过程给我们什么警示?
(3)假如你是小张的好朋友,请你为小张出谋划策为他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参考答案
1.A【解析】依据教材知识,严重的社会危害性,是犯罪最本质的特征,故A说法正确;应受刑罚处罚性是犯罪的必然后果, 故B与题意不符;刑事违法性是犯罪的法律标志,故C与题意不符;D是对犯罪基本特征的错误描述,故排除D;故本题选A。
2.A【解析】“罪孽本自微末始,陷身囹圄悔方迟”启示我们预防违法犯罪,要从杜绝不良行为做起,自觉遵纪守法,要防患于未然,增强法治观念,依法自律,从小事做起,避免沾染不良习气,①③④说法正确;②错误,小错也不能犯; 故本题选A。
3.D【解析】依据教材知识,犯罪行为具有三个特征,即严重的社会危害性、刑事违法性、应受刑罚处罚性,分析可知,选项ABC属于犯罪的基本特征,不符合题意;触犯社会规则性不属于犯罪的基本特征,选项D符合题意;故本题选D。
4.C【解析】“辣笔小球”在新浪微博发布恶意歪曲事实真相,诋毁贬损5名卫国戍边英雄官兵的违法言论,被刑事拘留,这告诉我们,遵守法律与道德,是参与网络活动的基本要求,个人都必须要为自己的言行负责,英雄与烈士铸就民族之魂,不容任何诋毁曲解,故①③④正确;②错误,犯罪要承担刑事责任。故排除②;故本题选C。
5.D【解析】犯罪行为具有三个特征:严重的社会危害性、刑事违法性、刑罚处罚性。题干中刑法对在国家考试中组织作弊行为的处罚规定,说明了在国家考试中组织作弊是犯罪行为,故D正确;A说法错误,学校不是执法部门,故排除A;B说法错误,只有构成犯罪才受刑罚处罚,故排除B;C说法错误,在国家考试中,组织作弊是犯罪行为。故排除C;故本题选D。
6.D【解析】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意思是祸是造成福的前提,而福又含有祸的因素。也就是说,好事和坏事是可以互相转化的,A说法与题不符;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意思是把别人的成败得失作为自己的借鉴,B说法与题不符;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是指皮都没有了,毛还长在哪儿?比喻失去了基础,事物就无法存在。C说法与题不符;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这句话说明预防违法犯罪,就要多做好事,少做坏事,D说法与题相符;故本题选D。
7.C【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刑法修正案(十一)第十七条明确规定:在“特定情形、特别程序”的前提下,12至14周岁未成年人实施严重暴力犯罪也将承担刑事责任。对此认识正确的是刑罚处罚性是犯罪的必然法律后果,所以C说法正确;行政责任要被警告、罚款、拘留,A说法错误;严重社会危害性是犯罪的最本质特征,B说法错误;严重违法行为违反了刑法,D说法错误;故本题选C8.D【解析】材料中一些未成年人因游戏充值和为主播打赏花费家长“巨款”,走上违法犯罪道路的新闻屡见不鲜,这警示青少年要增强法治意识,分清是非和对错,杜绝不良行为,远离违法犯罪,D说法正确;A观点说法过于绝对,参与不合法的直播活动会受到法律制裁,A说法错误;违法包括一般违法和犯罪,违法不一定就是犯罪,B说法错误;我们要增强法律意识,从小事做起,避免沾染不良习惯,小错也要尽量避免,C说法错误;故本题选D。
9.C【解析】结合课本知识可知,材料启示我们要专心学习,遵纪守法,防微杜渐,否则害人害己;材料说明了未成年人违法犯罪一般都是从不良行为开始的,我们应避免沾染不良行为;启示我们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会对个人、家庭和社会造成危害,我们应引以为戒,故①③④说法正确;轩轩之所以受刑罚处罚,是因为持刀抢劫,造成受害人重伤,故②说法错误;故本题选C。
10.D【解析】材料重点强调的是刑法,①说法正确,但与题意不符;触犯刑法是犯罪的法律标志,但不是唯一特征,故②说法错误;材料表明了刑法是惩治犯罪的有力武器,修正后的刑法更加符合人民利益和社会发展的要求,故③④说法正确;故本题选D。
11.(1)一个人如果有了过错或者沾染了不良习惯,要及时改正,否则就可能走上违法犯罪道路,受到法律制裁。
(2)①我们要增强法治观念,依法自律,做一个自觉守法的人。②谨慎交友,自觉抵制不良诱惑,防微杜渐,避免沾染不良习气,自觉遵纪守法,防患于未然。③当我们犯了错误或者有了一般违法行为,要及时反思,及时改正。
【解析】(1)本题考查对材料的分析和知识的运用能力。依据漫画可知,一个未成年人很容易从不良行为发展为犯罪行为。一个人如果有了过错或者沾染了不良习惯,要及时改正,否则就可能走上违法犯罪道路,受到法律制裁。据此作答即可。
(2)本题考查如何预防犯罪。联系教材知识,从要增强法治观念;谨慎交友;要及时反思,及时改正等角度作答即可。
12.(1)①缺乏责任意识和辨别是非的能力,盲目模仿、从众心理、报复心理、好奇心理、逞强好胜等;②交友不慎,有了不良行为和不良心理没有及时予以改正;③不能正确对待家长或老师的批评、教育等。
(2)①防微杜渐,勿以恶小而为之是预防违法犯罪的重要途径;②要从克服各种小缺点、小错误、坏习气、坏作风开始,防患于未然,把违法犯罪消灭在萌芽状态之中;③青少年要加强思想道德修养,认真学法、知法、守法,用法律意识构筑起我们人生的防线,预防违法犯罪;④加强道德修养,谨慎交友,自觉抵制不良诱惑等。
(3)①树立安全意识,学会保护身心健康。②遵守法律,善于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③懂得依法维权,学会及时报警和寻求法律帮助,我们可以通过法律服务机构来维护合法权益;受到非法侵害,可以寻求国家的法律救济。可以依法到公安机关、人民法院或人民检察院中的任何一个机关控告、举报,必要时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
【解析】(1)本题考查违法犯罪的相关知识。联系课本知识回答,王某走上违法犯罪道路的原因有缺乏责任意识和辨别是非的能力,盲目模仿、从众心理、报复心理、好奇心理、逞强好胜等;从朋友的角度分析,交友不慎,有了不良行为和不良心理没有及时予以改正;从家长和老师的角度分析,不能正确对待家长或老师的批评、教育等。
(2)本题考查不良行为的相关知识。联系课本知识回答,王某从不良行为演变成犯罪行为的过程给我们警示,防微杜渐,勿以恶小而为之是预防违法犯罪的重要途径;从违法犯罪的角度分析,要从克服各种小缺点、小错误、坏习气、坏作风开始,防患于未然,把违法犯罪消灭在萌芽状态之中;从道德的角度分析,青少年要加强思想道德修养,认真学法、知法、守法,用法律意识构筑起我们人生的防线,预防违法犯罪;从不良诱惑的角度分析,加强道德修养,谨慎交友,自觉抵制不良诱惑等。
(3)本题考查维护权益的相关知识。联系课本知识回答,小张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就要做到树立安全意识,学会保护身心健康。从法律的角度分析,遵守法律,善于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从维权的角度分析,懂得依法维权,学会及时报警和寻求法律帮助,我们可以通过法律服务机构来维护合法权益;受到非法侵害,可以寻求国家的法律救济。可以依法到公安机关、人民法院或人民检察院中的任何一个机关控告、举报,必要时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5.2 预防犯罪 课时练习,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政治 (道德与法治)预防犯罪课时练习,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2 预防犯罪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预防犯罪习题,共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