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新教材2022版高考物理人教版一轮总复习训练(共63份)
新教材2022版高考物理人教版一轮总复习训练:4 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力的合成和分解
展开这是一份新教材2022版高考物理人教版一轮总复习训练:4 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力的合成和分解,共7页。
(建议用时:40分钟)
1.如图所示,小车放在水平地面上,甲、乙二人用力向相反方向拉小车,不计小车与地面之间的摩擦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甲拉小车的力和乙拉小车的力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B. 小车静止时甲拉小车的力和乙拉小车的力是一对平衡力
C. 若小车加速向右运动,表明小车拉甲的力大于甲拉小车的力
D. 若小车加速向右运动,表明乙拉小车的力大于小车拉乙的力
B 解析:甲拉小车的力和乙拉小车的力作用在同一物体上,不是作用力和反作用力,A错误;不计小车与地面之间的摩擦力,小车静止时水平方向上受到两个拉力而处于平衡状态,则这两个拉力是一对平衡力,B正确;小车拉甲的力跟甲拉小车的力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两力大小是相等的,C错误;同理,D错误。
2.如图所示,用相同的弹簧测力计将同一个重物m分别按甲、乙、丙三种方式悬挂起来,各弹簧测力计的读数分别是F1、F2、F3、F4,已知θ=30°,则有( )
A. F4最大 B. F3=F2
C. F2最大 D. F1比其他各读数都小
C 解析:由平衡条件可知F2cs θ=mg,2F3cs θ=mg,F4=mg,F1=mg tan θ,因此可得F1= eq \f(\r(3),3)mg,F2= eq \f(2\r(3),3)mg,F3= eq \f(\r(3),3)mg,故选项A、B、D错误,C正确。
3.(2019·全国卷Ⅲ)用卡车运输质量为m的匀质圆筒状工件,为使工件保持固定,将其置于两光滑斜面之间,如图所示。两斜面Ⅰ、Ⅱ固定在车上,倾角分别为30°和60°。重力加速度为g。当卡车沿平直公路匀速行驶时,工件对斜面Ⅰ、Ⅱ压力的大小分别为F1、F2,则( )
A. F1= eq \f(\r(3),3)mg,F2= eq \f(\r(3),2)mg
B. F1= eq \f(\r(3),2)mg,F2= eq \f(\r(3),3)mg
C. F1= eq \f(1,2)mg,F2= eq \f(\r(3),2)mg
D. F1= eq \f(\r(3),2)mg,F2= eq \f(1,2)mg
D 解析:对工件进行受力分析如图所示,工件处于平衡状态,由几何关系可知,F′1=mg cs 30°,F′2=mg sin 30°。解得F′1= eq \f(\r(3),2)mg,F′2= eq \f(1,2)mg,由牛顿第三定律知F1= eq \f(\r(3),2)mg,F2= eq \f(1,2)mg,故D正确。
4.体育器材室里,篮球摆放在如图所示的球架上。已知球架的宽度为d,每个篮球的质量为m、直径为D,不计篮球与球架之间的摩擦及球架圆柱面的粗细,则每个篮球对一侧球架的压力大小为( )
A. eq \f(1,2)mg B. eq \f(mgD,d)
C. eq \f(mgD,2\r(D2-d2)) D. eq \f(2mg\r(D2-d2),D)
C 解析:将篮球的重力按作用效果进行分解如图所示。两个分力等于篮球对球架的压力,由几何知识得cs α= eq \f(\r(D2-d2),D),由力的合成得2F cs α=mg,解得F= eq \f(mgD,2\r(D2-d2)),故C正确。
5.将四块相同的坚固石块垒成圆弧形的石拱,其中第3、4块固定在地基上,第1、2块间的接触面是竖直的,每块石块的两个侧面间所夹的圆心角为30°,如图所示。假定石块间的摩擦力可以忽略不计,则第1、2块石块间的作用力和第1、3块石块间的作用力的大小之比为( )
A. eq \f(1,2) B. eq \f(\r(3),2) C. eq \f(\r(3),3) D. eq \r(3)
B 解析:如图所示,对第1个石块进行受力分析,由几何关系知θ=60°,所以有FN21∶FN31=sin 60°= eq \f(\r(3),2),B正确。
6.(多选)如图所示是剪式千斤顶,当摇动把手时,螺纹轴就能迫使千斤顶的两臂靠拢,从而将汽车顶起。当车轮刚被顶起时汽车对千斤顶的压力为1.0×105 N,此时千斤顶两臂间的夹角为120°,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此时两臂受到的压力大小均为5.0×104 N
B. 此时千斤顶对汽车的支持力为1.0×105 N
C. 若继续摇动把手,将汽车顶起,两臂受到的压力将增大
D. 若继续摇动把手,将汽车顶起,两臂受到的压力将减小
BD 解析:将汽车对千斤顶的压力F分解为沿两臂的两个分力F1、F2,如图所示,根据对称性可知,两臂受到的压力大小相等,即F1=F2,由2F1cs θ=F,得F1=F2= eq \f(F,2cs 60°)=1.0×105 N,选项A错误;根据牛顿第三定律可知,千斤顶对汽车的支持力等于汽车对千斤顶的压力,为1.0×105 N,选项B正确;由F1=F2= eq \f(F,2cs θ)可知,当F不变、θ减小时,cs θ 增大,F1、F2均减小,选项C错误,D正确。
7.(多选)如图所示,将力F分解为F1和F2两个分力,已知F1的大小和F2与F之间的夹角α,且α为锐角,则( )
A. 当F1>F sin α时,一定有两解
B. 当F1=F sin α时,有唯一解
C. 当F1<F sin α时,无解
D. 当F sin α<F1<F时,一定有两解
BCD 解析:将一个力分解为两个分力,由三角形定则知,分力与合力可构成封闭三角形。当F1<F sin α时,三个力不能构成封闭三角形,故不可能分解为这样的一对分力F1和F2,选项C正确;当F1=F sin α时,可构成唯一一个直角三角形,选项B正确;当F sin α<F1<F时,F1、F2与F可构成两个矢量三角形,即有两解,选项D正确;对于选项A,由于不能确定F1是否小于F,由前面的分析知,选项A错误。
8.如图所示,一物块受一恒力F作用,现要使该物块沿直线AB运动,应该再加上另一个力的作用,则加上去的这个力的最小值为( )
A. F cs θ
B. F sin θ
C. F tan θ
D. F ct θ
B 解析:物块虽只受两个力作用,但物块要沿直线AB运动,就意味着这两个力的合力方向是不变的,可以看成是一个力(已知的力F)恒定,一个力(合力)的方向一定,另一个力(所求的力)的大小、方向都变,可以利用力的图示法求解,如图所示,可知B正确。
9.如图所示,A、B两物体的质量分别为mA和mB,且mA>mB,整个系统处于静止状态,小滑轮的质量和一切摩擦均不计。如果绳子的一端由Q点缓慢地向左移到P点,整个系统重新平衡后,物体A的高度和两滑轮间绳子与水平方向的夹角θ的变化情况是( )
A. 物体A的高度升高,θ角变大
B. 物体A的高度降低,θ角变小
C. 物体A的高度不变,θ角不变
D. 物体A的高度升高,θ角不变
D 解析:系统静止时,与动滑轮接触的那一小段绳子的受力情况如图所示,同一根绳子上的拉力F1、F2大小总是相等的,它们的合力F与F3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以F1、F2为邻边所作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故mBg=2mAg sin θ,绳子的端点由Q点移到P点时,由于mA、mB的大小不变,故θ不变;绳长不变,因为物体B下降,故物体A上升,选项D正确。
10.在如图所示的甲、乙、丙、丁四幅图中,滑轮本身所受的重力忽略不计,滑轮的轴O安装在一根轻木杆P上,一根轻绳ab绕过滑轮,a端固定在墙上,b端下面挂一个质量都是m的重物,当滑轮和重物都静止不动时,图甲、丙、丁中轻木杆P与竖直方向的夹角均为 θ,图乙中轻木杆P竖直。假设甲、乙、丙、丁四幅图中滑轮受到轻木杆P的弹力大小依次为FA、FB、FC、FD,则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
A. FA=FB=FC=FD
B. FD>FA=FB>FC
C. FA=FC=FD>FB
D. FC>FA=FB>FD
B 解析:轻绳上的拉力等于重物所受的重力mg,设滑轮两侧轻绳之间的夹角为φ,滑轮受到轻木杆P的弹力F等于滑轮两侧轻绳拉力的合力,即 F=2mg cs eq \f(φ,2),由夹角关系可得FD>FA=FB>FC,选项B正确。
11.如图所示,α=30°,装置的重力和摩擦力均不计,若用F=100 N的水平推力使滑块B保持静止,则工件受到的向上的弹力多大?
解析:装置的重力和摩擦力均不计,对滑块B进行受力分析如图所示,则水平方向有F=F1sin α
对A进行受力分析如图所示,则竖直方向有 F1′cs α=F2
又F1=F1′
所以 F2= eq \f(cs α,sin α)F
根据牛顿第三定律,工件受到的向上的弹力与工件对装置的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即
FN=F2= eq \f(cs α,sin α)F= eq \f(\f(\r(3),2),\f(1,2))×100 N=100 eq \r(3) N。
答案:100 eq \r(3) N
12.电梯修理员或牵引专家常常需要监测金属绳中的张力,但不能到绳的自由端去直接测量。某公司制造出一种能测量绳中张力的仪器,工作原理如图所示,将相距为L的两根固定支柱A、B(图中小圆圈表示支柱的横截面)垂直于金属绳水平放置,在A、B的中点金属绳的另一侧用一可动支柱C向上推动金属绳,使绳在垂直于A、B的方向竖直向上发生一个偏移量d(d≪L),这时仪器测得金属绳对支柱C竖直向下的作用力为F。
(1)试用L、d、F表示这时金属绳中的张力FT;
(2)如果偏移量d=10 mm,作用力F=400 N,L=250 mm,计算金属绳中张力的大小。
解析:(1)设F点受两边金属绳的张力分别为FT1和FT2,BE与BF的夹角为θ,如图所示。根据对称性有
FT1=FT2=FT
由力的合成有F=2FTsin θ
根据几何关系有sin θ= eq \f(d,\r(d2+\f(L2,4)))
联立解得FT= eq \f(F,2d) eq \r(d2+\f(L2,4))
因d≪L,故FT= eq \f(FL,4d)。
(2)将d=10 mm,F=400 N,L=250 mm代入FT= eq \f(FL,4d)
解得FT=2.5×103 N,即金属绳中张力的大小为2.5×103 N。
答案:(1) eq \f(FL,4d) (2)2.5×103 N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人教版高考物理一轮总复习课时质量评价4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力的合成和分解含答案,共7页。
这是一份鲁科版高考物理一轮总复习课时质量评价4力的合成和分解含答案,共8页。
这是一份新教材2022版高考物理人教版一轮总复习训练:专题训练4 天体运动中的“四类”热点问题,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