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思品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2 法律与生活认真对待民事权利与义务习题
展开一、单选题
1.完全民事行为能力是指民事主体可完全独立地参与民事活动,通过自己的行为取得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资格。依据法律,下列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有( )
①18周岁以上的自然人(成年人)
②8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
③16周岁以上且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未成年人
④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成年人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公司甲从公司乙购买了一台起重机,买回后,发现该起重机质量有问题,但检查时将起重机一零部件弄坏。公司甲以该台起重机质量有问题为由,要求公司乙退货。而公司乙则以起重机已损坏为由,拒绝退货。后经有关部门认定该产品确有质量问题,责成公司乙退货,但需扣除公司甲损坏的零部件的费用。公司甲不服,认为应全额退款。从这个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出( )
①公司甲与公司乙应该既是权利主体,又是义务主体
②公司甲应是权利主体,公司乙应是义务主体
③公司甲与公司乙都否认自己是义务主体
④公司甲与公司乙都认为自己是权利主体
A.①③④B.①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
3.民事法律关系的内容,就是民事主体享有的权利和承担的义务。在民事法律关系中,权利和义务的关系是( )
①既是相互对立的,也是相互联系的
②往往一方的权利就是另一方的义务,一方的义务就是另一方的权利
③是相互对立的,享有权利就无需履行义务,履行义务就不能享有权利
④二者通常是等价有偿和对等互利的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4.在北京上大学的李某,某天到某快递公司给在老家上高三的表弟张某寄高考复习资料,转交相关物品后,李某填写了快递单,付清了快递费。运输过程中,邮件丢失,李某付诸法律。在这起民事法律关系中( )
A.对李某来讲,民事法律关系的主体是自己,客体是快递公司
B.对张某来讲,民事法律关系的主体是自己,客体是快递物品
C.李某和快递公司是这起民事法律关系义务人,张某是权利人
D.李某和快递公司都是这起民事法律关系的主体,客体是快递物品
5.以法治国,是治身。以德治国,是治心、治思想、治价值观。前者靠法律惩戒,后者靠制度和文化。以德治国是基础,以法治国是手段。由这段话可以做出的合理推断是
①以法治国和以德治国是紧密联系的
②以法治国和以德治国是相互区别的
③法律惩戒优于制度约束和文化熏陶
④要把以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结合起来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6.A县人民政府为建宾馆,向该县B银行贷款500万元,届期未能偿还。B银行以A县人民政府为被告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该案所涉及的法律关系
A.不是平等主体之间的民事法律关系
B.应属政府行政行为,不应由民法调整
C.是管理者和被管理者之间的纵向经济关系
D.是平等主体之间的民事法律关系
7.乐安某老人因与儿媳闹矛盾,咨询律师,要求儿媳付给自己“带孙费”。律师指出帮忙抚养孙子女、外孙子女,这是家庭关系,亲情问题,不应上升到法律高度,一般不能看作民事法律关系。下列属于民事法律关系的是( )
①甲堆木柴于乙门口致乙通行困难,乙要求甲清除木柴
②甲答应与乙结婚,后反悔,乙要求甲履行承诺
③甲养的鱼因渔场出现缺口顺水游入乙的水塘,甲请求乙予以返还
④甲不在家,邻居乙为其接待来客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8.根据法律规定,下列属于民法调整的民事法律关系的是
A.甲请求税务机关退还其多缴的个人所得税
B.乙手机丢失后发布寻物启事称:“拾得者送还手机,本人当面酬谢”
C.丙对女友书面承诺:“如我在上海找到工作,则陪你去欧洲旅游”
D.丁作为青年志愿者,定期去福利院做帮工
9.我国民法通则、合同法、物权法在立法过程中,都有要求民事主体在进行民事活动时应当尊重社会公德,不得损害公共利益和经济秩序的内容,已经具有“公序良俗”的含义,民法总则明确规定“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不得违反法律,不得违背公序良俗”,从民法基本原则的高度确立了禁止违反公序良俗的原则。这一规定体现了( )
①道德为法律提供价值基础 ②立法要符合中国的政治制度和历史传统
③法律为道德建设提供制度保障 ④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的有机统一
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
10.在“人人都有麦克风”的时代,每一个账号都是一个“自媒体”。自媒体账号虽可匿名,但不该违背法律法规,挑战公序良俗,要自觉守护好信息时代健康有序、文明温暖的公共生活。材料给公民的启示是( )
①公民应平等地享有权利
②坚持权利与义务相统一的原则
③公序良俗是公民根本的行为准则
④坚持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原则
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二、材料分析题
11.设立在A市B区的甲公司向设立在A市C区乙公司预定了一批布料,甲公司向乙公句支付了 20万元定金,约定一周后送达。乙公司马上备货,发车前往,因途径道路崎岖而翻车,以致布料无法按期送达,给甲公司造成了严重损失。甲公司向A市C区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要求乙公司承担违约责任。
运用《法律与生活》中的相关知识,结合本案,回答下列问题:
(1)指出本案中甲公司与乙公司之间民事法律关系的客体和内容。
(2)A市C区人民法院是否受理起诉,并指出理由。
参考答案与解析
1.B【详解】①③:我国法律规定,18周岁以上的自然人(成年人)和16周岁以上且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未成年人属于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①③符合题意,应选。②④:8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和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成年人,属于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②④不选。故本题选B。
2.C【详解】①②:根据材料可知,当公司甲购入公司乙的起重机之后,两个公司就已成为了合同关系的双方,这就意味着双方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是对等和对应的,即公司甲与公司乙既是权利主体又是义务主体(出卖方的义务就是买受方的权利反之亦然),故①正确、②错误。③④:根据材料可知,当公司甲发现从公司乙买来的起重机有问题时,只想到了自己作为权利主体所享有的权利,却没有看到自己在检查机器时弄丢零部件所应承担的责任和义务;同样地公司乙在得知公司甲弄丢了零部件之后,只想到了自己作为权利主体所应享有的权利,却没有看到自己作为义务主体所应承担的义务和责任。所以公司甲与公司乙都认为自己是权利主体,并且都否认自己是义务主体,故③④正确。故本题选C。
3.B【详解】①②④:在民事法律关系中,权利和义务是对立统一的关系,往往一方的权利就是另一方的义务,一方的义务就是另一方的权利。二者通常是等价有偿和对等互利的关系,①②④符合题意。③:在民事法律关系中,权利和义务是对立统一的关系,享有权利的同时必须履行相应的义务,履行义务才能享有相应的权利,③错误。
故本题选B。
4.D【详解】D:本题中,李某和快递公司互有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李某要付给快递公司快递费,快递公司负责把邮寄物安全及时投递到位,两者都是民事法律关系的主体;民事法律关系涉及的物件是民事法律关系的客体,权利义务是民事法律关系的内容,D符合题意,应选。ABC:就本起民事法律关系来说,ABC均错误,不选。故本题选D。
5.B【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以德治国。法律惩戒优于制度约束和文化熏陶的说法是错误的,所以选择B。
6.D【详解】D:根据题目的表述可以得知,政府向银行贷款属于借贷合同法律关系,在这种法律关系中,政府机关与银行是平等的民事主体。因此该案所涉及的法律关系是平等主体之间的民事法律关系。故D项表述正确入选。ABC:三项表述均错误,ABC排除。故本题选D。
7.C【详解】①③:甲堆木柴于乙门口致乙通行困难,乙要求甲清除木柴;甲养的鱼因渔场出现缺口顺水游入乙的水塘,甲请求乙予以返还等,属于民事法律规范所调整的社会关系,①③符合题意。②④:民事法律关系,是由民事法律规范所调整的社会关系,也就是由民事法律规范所确认和保护的社会关系。如甲答应与乙结婚,后反悔,乙要求甲履行承诺;甲不在家,邻居乙为其接待来客等属于道德层面,不属于法律调整的范围,也不属于民事法律关系,②④与题意不符。故本题选C。
8.B【详解】选项A错误,民法调整的社会关系的特征之一是:主体之间的地位具有平等性,该特征是民法与诸如行政法、刑法等其他法律部门相区别的重要标志。该特征强调当事人身份具有非官方性,这与发生在上下级之间或国家之间的调拨、没收、税收、罚款等截然不同,这类具有服从性质的法律关系,不由民法调整。故甲与税务机关之间的税收征收管理关系,由行政法调整,不由民法调整;选项B正确。拾得遗失物是债的发生原因之一,属于民法调整的范畴;选项CD错误,受民法调整的社会关系必须是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关系,如好意施惠、恋爱关系等由道德规范层次调整的社会关系,不会在当事人之间形成民事法律关系,不属于民法的调整对象。丙承诺陪女友去欧洲旅游、丁去福利院做帮工均属好意施惠,属道德规范层次调整的社会关系,不由民法调整。故本题答案为B。
9.D【详解】①②③④:材料关于立法过程具有“公序良俗”的含义,从民法基本原则的高度确立了禁止违反公序良俗的原则,这体现了道德为法律提供价值基础,立法要符合中国的政治制度和历史传统,法律为道德建设提供制度保障,坚持了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的有机统一,①②③④正确。故本题选D。
10.C【解析】材料告诉我们,每个公民都有言论自由,但同时,每位公民都要遵守法律道德,自觉守护好信息时代健康有序、文明温暖的公共生活,即:要履行义务,所以材料说明公民要坚持权利与义务的统一,要坚持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原则,②④符合题意;材料强调的是公民参与政治生活应该遵守的原则,①与材料无关;宪法和法律是公民根本的行为准则,③错误。答案选择C。
11.(1)本题中民事法律关系的客体是买卖面料的行为,其内容指的是甲公司与乙公司合同的权利与义务。
(2)受理。因为本案中甲公司向乙公司的纠纷属于法人因财产关系提起的民事诉讼,符合民事诉讼规定的法院受理范围,同时甲公司向A市C区人民法院提起的民事诉讼符合有关地域管辖和级别管辖的规定。
【详解】
(1)本题第一问要求考生指出本案中甲公司与乙公司之间民事法律关系的客体和内容。本题目在设计上尊重教材,查的是考生的获取信息和解读材料的能力。其意图在于了解考生对所学知识的运用能力。故主要说明民事法律关系的客体是买卖面料的行为,甲公司与乙公司合同的权利与义务是法律关系的内容即可。
(2)本题第二问要求考生分析A市C区人民法院是否受理起诉,并指出理由。解答本题需要考点着重从两个方面进行分析,一方面,即该诉讼符合民事诉讼规定的法院受理范围;另一方面,该诉讼符合有关地域管辖和级别管辖的规定,然后再结合材料展开分析即可。
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2 法律与生活第一单元 民事权利与义务第一课 在生活中学民法用民法认真对待民事权利与义务同步测试题: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2 法律与生活第一单元 民事权利与义务第一课 在生活中学民法用民法认真对待民事权利与义务同步测试题,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政治 (道德与法治)选择性必修2 法律与生活认真对待民事权利与义务同步达标检测题: 这是一份政治 (道德与法治)选择性必修2 法律与生活认真对待民事权利与义务同步达标检测题,共10页。
高中政治 (道德与法治)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2 法律与生活认真对待民事权利与义务免费巩固练习: 这是一份高中政治 (道德与法治)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2 法律与生活认真对待民事权利与义务免费巩固练习,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