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 (2019)必修2《遗传与进化》第1节 生物有共同祖先的证据同步练习题
展开6.1 杂交育种与诱变育种课后作业
1.我国航天科研工作者手捧“太空花”展现于国人面前,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培育“太空花”的原理是基因突变
B.从飞船上带回的实验植物并非都长成如愿的美丽“太空花”
C.“太空花”是地球上原本不存在的物种
D.“太空花”的出现丰富了自然界的基因种类
2.育种专家采用诱变育种的方法改良某些农作物的原有性状,其原因是诱变育种( )
A.提高了后代的出苗率
B.提高了后代的遗传稳定性
C.产生的突变大多是有利的
D.能提高突变率以供育种选择
3.二倍体植物甲(2N=10)和二倍体植物乙(2n=10)进行有性杂交,得到的F1不育。用物理撞击的方法使F1在减数第一次分裂时整套的染色体分配到同一个次级精(卵)母细胞中,减数第二次分裂正常,再让这样的雌雄配子结合,产生F2。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植物甲和乙能进行有性杂交,说明它们属于同种生物
B.F1为四倍体,具有的染色体数目为N=10,n=10
C.若用适宜浓度的秋水仙素处理F1幼苗,则长成的植株是可育的
D.用物理撞击的方法使配子中染色体数目加倍,产生的F2为二倍体
4.下列关于杂交育种与诱变育种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诱变育种是通过改变原有基因结构而导致新品种出现的方法
B.基因重组是杂交育种的原理,基因重组发生在受精作用过程中
C.诱变育种一定能较快选育出新的优良品种
D.通过杂交育种方式培育新品种,纯合子从F1就可以进行选择
5.下列关于育种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用物理、化学等因素诱变处理可提高突变率
B.诱变育种和杂交育种均可形成新的基因
C.三倍体植物不能由受精卵发育而来
D.诱变获得的突变体多数表现出优良性状
6.用纯种的高秆(D)抗锈病(T)小麦与矮秆(d)易染锈病(t)小麦培育矮秆抗锈病小麦新品种的方法如下:高秆抗锈病小麦×矮秆易染锈病小麦F1雄配子幼苗选出符合要求的品种。下列有关此种育种方法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过程①是杂交 B.过程④必须使用生长素处理
C.过程②是自交 D.过程③必须经过受精作用
7.用纯合的二倍体水稻品种高秆抗锈病(DDTT)和矮秆不抗锈病(ddtt)进行育种时,一种方法是杂交得到F1,F1再自交得F2;另一种方法是用F1的花药进行离体培养,再用秋水仙素处理幼苗得到相应植株。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前一种方法所得的F2中重组类型和纯合子各占5/8、1/4
B.后一种方法所得的植株中可用于生产的类型比例为2/3
C.前一种方法的原理是基因重组,原因是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D.后一种方法的原理是染色体变异,是由于染色体结构发生改变引起的
8.如图表示某种生物的部分染色体发生了两种变异的示意图,图中①和②、③和④互为同源染色体,图a和图b中的部分染色体转移造成的生物变异分别属于( )
A.图a和图b均为染色体结构变异
B.图a为基因重组,图b为染色体结构变异
C.图a为染色体结构变异,图b为基因重组
D.图a和图b均为基因重组
9.下列有关两种生物变异的种类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图A过程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时期
B.图A中的变异未产生新的基因,但可以产生新的基因型
C.图B过程表示染色体数目的变异
D.图B中的变异未产生新的基因,但可以改变基因的排列次序
10.某些类型的染色体结构和数目的变异,可通过对细胞有丝分裂中期或减数第一次分裂时期的观察来识别。a、b、c、d为某些生物减数第一次分裂时期染色体变异的模式图,它们依次属于( )
A.三倍体、染色体片段增加、个别染色体数目变异、染色体片段缺失
B.三倍体、染色体片段缺失、个别染色体数目变异、染色体片段增加
C.个别染色体数目变异、染色体片段增加、三倍体、染色体片段缺失
D.染色体片段缺失、个别染色体数目变异、染色体片段增加、三倍体
11.下图示意某生物细胞减数分裂时,两联会的染色体之间出现异常的“十”字形结构现象,图中字母表示染色体上的基因。据此所作推断中错误的是( )
A.此种异常源于染色体结构的变异
B.该生物产生的异常配子很可能有HAa或hBb
C.该生物基因型为HhAaBb,一定属于二倍体生物
D.此种异常可能会导致生物体生殖能力下降
12.玉米子粒黄色基因T与白色基因t是位于9号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已知无正常9号染色体的花粉不能参与受精作用。现有基因型为Tt的黄色子粒植株A,其细胞中9号染色体如图1所示。以植株A为父本,正常的白色子粒植株为母本进行杂交,产生的F1中发现了一株黄色子粒植株B,其9号染色体及基因组成如图2。该植株出现的原因是( )
A.母本减数分裂过程中姐妹染色单体分离后移向同一极
B.父本减数分裂过程中姐妹染色单体分离后移向同一极
C.母本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未分离
D.父本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未分离
13.下图是染色体的几种变异,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
A.图中各种变异均可在显微镜下观察到
B.图d可发生在同源染色体或非同源染色体之间
C.猫叫综合征与图a所示的变异有关
D.染色体变异只会改变基因的数量而不会产生新的基因
14.在细胞分裂过程中出现了甲、乙2种变异,甲图中英文字母表示染色体片段。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①甲图中发生了染色体结构变异,增加了生物变异的多样性 ②乙图中出现的这种变异属于染色体数目变异 ③甲、乙两图中的变化只会出现在有丝分裂中 ④甲、乙两图中的变异类型都可以用显微镜观察检验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5.由受精卵发育而来的雌蜂(蜂王)是二倍体(2n=32),由未受精的卵细胞发育而来的雄蜂是单倍体(n=16)。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
A.蜜蜂属于XY型性别决定的生物
B.雄蜂是单倍体,因此高度不育
C.由于基因重组,一只雄蜂可以产生多种配子
D.雄蜂体细胞有丝分裂后期含有2个染色体组
16.甲磺酸乙酯(EMS)能使鸟嘌呤(G)的N位置上带有乙基而成为7乙基鸟嘌呤,这种鸟嘌呤不与胞嘧啶(C)配对而与胸腺嘧啶(T)配对,从而使DNA序列中G—C对转换成A—T对。育种专家为获得更多的变异水稻亲本类型,常先将水稻种子用EMS溶液浸泡,再在大田种植,通常可获得株高、穗形、叶色等性状变异的多种植株。请回答下列问题:
(1)经过处理后发现一株某种性状变异的水稻,其自交后代中出现两种表现型,说明这种变异为________突变。
(2)用EMS溶液浸泡种子是为了提高________________,某一性状出现多种变异类型,说明变异具有__________。
(3)EMS诱导水稻细胞的DNA发生变化,而染色体的____________不变。
(4)诱变选育出的变异水稻植株还可通过DNA测序的方法进行检测,通常该植株根、茎和叶都可作为检测材料,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答案】C
【解析】太空花的出现是由于控制该性状的基因发生了突变,产生了新的基因,从而丰富了自然界中基因的种类,而并未产生新物种,只是个别性状的改变,由于基因突变具有低频性、不定向性,所以实验植物并未都长成如愿的“太空花”。
2.【答案】D
【解析】诱变育种是在人为条件下,使控制生物性状的基因发生改变,然后从突变类型中选择人们所需要的优良品种。而基因突变具有低频性和不定向性,因此,只能通过人工方法来提高突变频率,获取有利性状。出苗率的大小是由种子内胚的活性决定的,后代的遗传稳定性是由DNA的稳定性决定的。
3.【答案】C
【解析】甲和乙有性杂交产生的F1是不育的,说明二者之间存在生殖隔离,它们属于不同的物种;F1含有2个染色体组,共10条染色体,其中5条来自甲,5条来自乙;F1幼苗经秋水仙素处理后,染色体数目加倍,长成的植株是可育的;利用物理撞击的方法使配子中染色体数目加倍,产生的F2为四倍体。
4.【答案】A
【解析】诱变育种的原理是基因突变,通过物理、化学等方法使基因结构发生改变,从而使基因控制的相应性状发生改变,A项正确;基因重组一般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四分体时期和后期,B项错误;由于基因突变的不定向性,通过诱变育种的方法培育新品种,需要处理大量材料,才能从中选育出优良品种,C项错误;杂交育种选育品种时,F1一般是杂合子,自交后代的性状会发生分离,D项错误。
5.【答案】A
【解析】物理、化学等因素是诱发基因突变的因素,可以提高突变率;诱变育种的原理是基因突变,可以产生新的基因,杂交育种的原理是基因重组,不产生新基因,可以产生新的基因型;二倍体经过秋水仙素处理可诱导成四倍体,在开花时授以二倍体的花粉,就可以受精形成受精卵,之后发育成种子,萌发长成三倍体植物;基因突变的特点之一是突变性状对生物体多数是有害的。
6.【答案】A
【解析】在这个培育过程中运用了杂交育种和单倍体育种技术,过程①是杂交过程,A正确;过程②是减数分裂过程,产生配子,C错误;过程③是花药的离体培养过程,获得单倍体植株,D错误;过程④是染色体加倍的过程,通常用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B错误。
7.【答案】C
【解析】杂交育种时因为亲本是双显性和双隐形,在子二代中重组类型占3/8,故A错误;单倍体育种得到的都是纯合子,子一代能产生4种配子,后代中所需要的类型占1/4,故B错误;杂交育种的原理是基因重组,是因为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故C正确;单倍体育种原理是染色体数目的变异,故D错误。
8.【答案】B
【解析】图a表示同源染色体中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的交叉互换,该过程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四分体时期,属于基因重组。图b发生在非同源染色体之间,表示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易位,为染色体结构变异,故B正确。
9.【答案】C
【解析】图A是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的交叉互换,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时期,故A正确;图A属于基因重组,未产生新的基因,但可以产生新的基因型,故B正确;图B非同源染色体之间的易位,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故C错误;虽然未产生新的基因,但由于染色体的结构发生了改变,基因的排列次序也随之改变了,故D正确。
10.【答案】C
【解析】图a为两个染色体组组成的个体,其中一对同源染色体由2条变为3条,应为个别染色体数目增加;图b中上链多一个基因4,属于结构变异中的片段增加;图c中,同型染色体都是由3条组成的,此个体由三个染色体组组成,为三倍体;图d中下链只有1、2、5三个基因,而缺失了3、4两个基因。故C正确。
11【答案】C
【解析】此图表示的是减数分裂过程中的联会,根据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的关系可知,H和h所在的染色体为一对同源染色体,剩余的两条染色体为另一对同源染色体,而A和b或B和a的互换导致上述结果,上述互换是发生在非同源染色体之间,属于染色体结构的变异,A正确;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所以形成的配子有可能为HAa或hBb,B正确;该个体中含有两个染色体组,有可能为二倍体也有可能为单倍体,C错误;染色体变异大多数是有害的,有可能导致生物体生殖能力下降,D正确。
12.【答案】D
【解析】由图2可知,子代植株B中含有的基因T位于异常染色体上,因此,父本提供了含有异常染色体的配子。又因无正常9号染色体的花粉不能参与受精作用,所以含有异常染色体的雄配子同时要含有正常的9号染色体,因此植株B出现的原因为父本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未分离。
13.【答案】B
【解析】染色体的结构变异可以用显微镜直接观察到,A正确;图D所示变异方式是易位,只发生在非同源染色体之间,B错误;猫叫综合征是人的第5号染色体部分缺失引起的遗传病,与图A所示变异有关,C正确;染色体变异不能产生新的基因,D正确。
14.【答案】C
【解析】甲图中染色体de片段与f片段相互调换了位置,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这种情况可能出现在有丝分裂过程中也可能出现在减数分裂过程中。从乙图中左边细胞看出,该细胞中有两对同源染色体,且同源染色体并没配对,染色体的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上,属于有丝分裂的中期;乙图中右边细胞着丝点分裂,却有两条姐妹染色单体移向了同一级,使两个子细胞中其中一个的染色体少了一条,另一个染色体多了一条,属于染色体数目变异。染色体变异可以用显微镜观察到。
15.【答案】D
【解析】雄蜂由未受精的卵细胞直接发育而来,雌蜂(蜂王)和工蜂是由受精卵发育而来,因此蜜蜂性别是由细胞中染色体的数目来决定的,而不是XY型性别决定方式;雄蜂是由未受精的卵细胞直接发育而来,属于单倍体,但雄蜂可以进行假减数分裂产生精子,因此雄蜂是可育的单倍体;雄蜂中只有一个染色体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不能发生基因重组,一只雄蜂只可以产生一种与自身基因型相同的精子;因为雄蜂体细胞中只有一个染色体组,则在有丝分裂后期,染色体组数应为正常体细胞的两倍,即含有2个染色体组。
16.【答案】 (1)显性 (2)基因突变频率 不定向性 (3)结构和数目 (4)该水稻植株体细胞基因型相同
【解析】 (1)隐性突变自交后代只有一种性状,所以这种变异为显性突变。(2)用EMS溶液浸泡种子,容易诱发突变,提高了突变频率;由于某一性状出现多种变异类型,说明变异是不定向的。(3)EMS诱导水稻细胞的DNA发生基因突变,不会引起染色体结构和数目的改变。(4)诱变选育出的水稻是由受精卵发育而成,其体细胞具有相同的基因型。
高中生物第2节 染色体变异测试题: 这是一份高中生物第2节 染色体变异测试题,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不属于诱变育种的是,西瓜味甜汁多,营养丰富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 (2019)必修2《遗传与进化》第1节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课后复习题: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必修2《遗传与进化》第1节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课后复习题,共7页。
2021学年第3节 人类遗传病课时练习: 这是一份2021学年第3节 人类遗传病课时练习,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