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第3课 远去的路教学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版第3课 远去的路教学设计,共2页。
2.通过欣赏,观察绘画作品和自然界的景物,发现近大远小,近高远低和近宽远窄的视觉现象,培养学生学会观察,学会发现问题的能力;通过站在不同位置观察同一条路,发现会产生不同的视觉现象。
3.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感受风景画的美,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和观察大自然的习惯。
2学情分析
透视现象从三年级就开始让学生渐进的理解,因为有了足够的认知经验,到六年级,学生已经非常轻松的能说出生活中的很多透视现象,但是要引导学生将透视表现在自己的作品中,并能够有自己独特的想法和构思,还需要教师多引导。
3重点难点
1.通过观察了解生活中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
2.能运用绘画或拼贴的方法创作一幅有路的风景画。
3.通过观察道路的变化,由此及彼,能从不同的视角观察自然中其它物体的透视变化。
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讲授】感知透视(基础知识)
第1节课 感知透视(基础知识)
一、引导阶段
结合课本中的文字描述,分组欣赏、讨论课本和老师提供的图片,理解什么是透视现象。
二、发展阶段
1、小结透视现象所产生的规律。
2、什么是视平线和消失点。(结合图片分小组讨论)
3、课堂作业根据学习要求,组织学生到学校周围观察,注意体会物体的透视变化规律。
三、 课后整理
回家收集相关的一些建筑、风景等图片,巩固知识。
4.2 第二学时
教学目标
学时重点
1.通过观察了解生活中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
2.能运用绘画或拼贴的方法创作一幅有路的风景画。
学时难点
通过观察道路的变化,能从不同的视角观察自然中其它物体的透视变化。
教学活动
活动1【讲授】体验透视(课堂实践)
一 课堂新授
1.以一幅有明显透视效果的道路为例,引导学生讨论并回答画面中都有哪些透视现象,教师总结并板书:近宽远窄、近高远矮、近大远小
结合课件讲解物体的透视感,并渗透视平线和视点的概念。
2.对照图片,认识从不同的角度往远处看,画面中的透视也有相应的变化。
3.欣赏作品中的透视
课件对比作品赏析,如果画面中没有透视会给人什么感觉?加深学生对透视的重要性的认识。
二、学生创作
作业内容:利用绘画或者拼贴的方法表现一幅有路的风景画。
要求:在画面中要表现出道路的透视感。
可以根据想象添加合适的环境。
教师巡视指导。
三、作业讲评
围绕作品是否具有视觉现象的特点和画面内容是否丰富来评价。找出优点,指出不足,指出改进办法。教师评价。
四、课堂总结
引导学生总结透视的几种表现。
布置下节课学习材料。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小学美术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3课 远去的路精品教案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入新课,讲授新课,巩固新知,巡视辅导,课堂小结,课后拓展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小学人教版第3课 远去的路教案,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课标内容,设计理念,教材分析,学情分析 ,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策略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3课 远去的路获奖教案设计,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