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美版二年级上学期11.绘画中的节日教学设计
展开知识目标:
1、初步了解不同民族、地域有多彩的节日,有不同的庆祝方式,这些都是绘画中很好的题材。
2、初步认识在绘画创作中,如何利用画面景物的安排和造型、色彩的运用,表现绘画的主题。
技能目标:
学习观察画面的方法,能通过细节观察,获取画家从画面传达给我们的信息。
能从内容、造型、色彩等方面对作品进行简单的描述,尝试简单表达自己的感受。
2学情分析
本节课是学生继一年级美术学习之后,首次正式上欣赏课,对于构图,造型,色彩,环境等术语比较陌生,需要教师在学生观察,讨论中逐步让学生对它们有一定的认识。
3重点难点
1、学习从内容、色彩等方面观察画面,从画面获得信息;能在教师的引导下,了解作品的布局与主题内容的关系。
2、能从内容、色彩、服饰、环境等方面,描述表现节日题材的绘画作品,并简单地表达自己的感受。
3、了解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有着多样的节日庆典,进而丰富、拓宽学生的视野。
4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生谈话:你们喜欢过节日吗?喜欢过什么节?过节时心情怎样?现在想不想过节?那就让我们来学习如何欣赏绘画中的节日,重温节日的气氛。师板书课题。
学生发言:春节,清明节,劳动节,端午节,国庆节,元旦节六一儿童节等。
暗示节日绘画能够传递给人们快乐的艺术享受。
二讲授新课
(1)欣赏各民族节日活动图片
首先让我们欣赏几张有关节日的图片。猜一猜这是什么节日?元宵节是在什么时候?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正月十五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也是大地回春的夜晚,人们对此加以庆祝,也是庆祝新春的延续。在元宵节人们都会有哪些活动?这是人们在庆祝什么节日?(端午节是我国民间的传统节日。传说端午节是民间纪念古代爱国诗人屈原的日子。)在端午节人们有哪些生活习俗?(在我国的南方,每到端午节,人们便举行民间传统体育竞赛——龙舟赛。)这张图片就是人们为庆祝端午节举行的龙舟赛。
看这张图片,人们在干什么?他们的服饰有什么特点?他们是汉族人吗?我们国家有多少个民族?他们是哪个民族?图片上这么多人,他们在庆祝什么节日呢?(这是蒙古族一年一度的传统盛日——那达慕大会,“那达慕”是蒙古语娱乐,游戏的意思。那达慕大会是蒙古族人民传统的节日集会。)这是什么节日?这是哪个民族的节日?(傣族的泼水节就相当于我们汉族的春节。)师小结:我们国家有56个民族,想不想了解更多民族的文化和节日庆祝活动,让我们课下多查阅资料,了解其他民族的节日活动。艺术来源于生活,这些丰富多彩的节日活动都是我们的绘画内容。现在让我们先来学习画家是如何用绘画的形式表现节日的。
吃汤圆,看焰火,看花灯,猜灯谜。
吃粽子
学生欣赏各民族节日图片,初步接触各民族传统文化。
脚上穿着靴,裤子上有许多花纹,脖子上戴着装饰物。
让学生了解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节日庆祝活动,蕴含不同民族文化、丰富多彩的节日庆祝活动是绘画创作的题材,使学生明白,艺术来源于生活。
(2)欣赏《枣园来了秧歌队》
(3)对比现实与绘画中的节日。
三、艺术实践一
四、艺术实践二
请同学们根据课本26页下面的提示文字小组一起来研究《枣园来了秧歌队》这幅年画。谁来说说这幅作品表现了一个什么节日?从哪儿看出来的?这些就是画面的环境,师板书:环境。春节的气氛是祥和的,喜庆的,热闹的,画家是怎样烘托节日气氛的?这些环境可以去掉吗?(告诉我们是什么节日,并且增加了画面的节日气氛。)画面上有许多人在扭秧歌,敲锣打鼓,是自己在庆祝节日吗?他们是来看望毛主席,给毛主席拜年。这就是画面的内容,师板书:内容。这幅画画得是春节,内容是人们兴高采烈,载歌载舞来看望毛主席,给毛主席拜年。谁是画面上的主要人物,你是怎么看出来的?(从画面的构图上可以看出,师板书构图。尽管秧歌,锣鼓队占据了近一半的画面,但画面的中心位置,还是留给了画面上的几个主要人物。再细心观察,我们可以发现画中大部分人物的目光集中在一个人物身上,这是画家突出主题的表现方法。)在回答第四个问题之前,先听老师讲一个故事:在抗日战争时期,毛主席在陕北延安领导抗日军民与敌人展开输死斗争。面对敌人的层层封锁,毛主席发动当地军民开展了大生产运动,自己动手,丰衣足食,战胜了严重的经济困难,赢得了人民的爱戴。当时毛主席就住在延安枣园一孔简朴的窑洞里。同学们仔细观察的话,就会发现画面远处隐约可见的窑洞。根据老师的故事,你知道这是发生在什么地方的故事吗?知道哪里的农民头上爱扎白毛巾?(白毛巾,羊皮袄是陕北的服饰特色。所以服饰在画面中也很重要,师板书服饰。服饰可以向我们传递画面人物的民族、地区)。
下面我们再来对比一下现实中的节日与绘画中的节日。首先看人物的动作和生活中敲击腰鼓的动作一样吗?试着做一做他们的动作。(绘画中的人物动作幅度更大,或者说动作造型更夸张。)师板书:造型。再对比两者的颜色,哪个更鲜艳,为什么?(绘画中使用对比强烈,鲜艳的色彩,更加渲染出节日热闹,喜庆,祥和的气氛。)教师小结:在欣赏一幅节日绘画作品时,我们可以从画面中的环境知道是什么节日,从人物的服饰中判断人物的民族,地区,从人物夸张的造型中知道节日活动的内容,从色彩、环境等方面感受画面节日的喜庆、热闹的气氛。
教材中也为同学们展示了几幅小朋友的节日作品,想一想,你最喜欢哪幅作品,小作者画得是什么节日,从周围的哪些环境可以看出?小作者是怎样表现欢快、喜庆、热闹的节日气氛。小组的同学可以互相交流。如果让我们每个小组画一幅表现节日的作品,小组同学讨论一下,你们准备画什么节日,内容(庆祝活动)是什么?人物造型(动态)是什么?试着做一做人物动作,画面主要用哪些颜色,添加什么环境渲染节日气氛。
小组同学思考,讨论、交流
学生说感受,倾听、理解、思考教师评述。
生试着做两种动作
学生从造型、色彩两方面观察对比,在对比中,初步掌握最基本的美术创作方法。
学生尝试运用绘画语言评述。
学生讨论,确定好主题后分工合作。
给学生独立观察、欣赏、读画的时间,教师再加以适当的点拨,有利于学生探究并内化作品中的绘画语言。
在做中生能很容易理解造型夸张的含义。
《枣园来了秧歌队》作品比较写实,学生不容易理解造型和色彩,所以用腰鼓进行对比,学生容易理解和掌握。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检测课堂学习效果。
让学生学以致用。
小学美术人美版二年级上册11.绘画中的节日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小学美术人美版二年级上册11.绘画中的节日教学设计,共8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创设情景,营造氛围,关注生活,学习新知, 小组探究,乐在其中,欣赏作品,陶冶情操,艺术实践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小学美术人美版二年级上学期11.绘画中的节日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小学美术人美版二年级上学期11.绘画中的节日教学设计,共3页。
小学美术11.绘画中的节日教学设计及反思: 这是一份小学美术11.绘画中的节日教学设计及反思,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