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教初中地理七上《第4章第1节 天气和天气预报》word教案 (3)01](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10/12261366/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粤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一节 天气和天气预报教案
展开七年级地理《天气和天气预报》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了解天气、气候的概念及其区别。
3.理解天气的变化与日常生产、生活的联系。
二、能力目标
1.能举日常生活中的实例,说明天气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2.能通过天气图和卫星云图,粗略地判断天气的基本状况。
3.能收看不同地区的天气预报,学会比较不同地区的天气状况。
三、情感目标
通过对在天气预报中出现的浮尘、扬沙、沙尘暴和强沙尘暴等天气预报符号及课后阅读材料内容的理解,认识我国大气污染的现状,规范自身的行为,合理利用气候资源,树立环境保护意识。
教学重点
1.天气与气候的概念及其区别。
2.天气符号的识别。
3.通过卫星云图或天气预报图分析天气状况。
教学难点
1.利用教材中的气候知识分析和判断不同地区的天气状况。
2.认识和理解灾害性天气符号及灾害性天气对生产、生活的影
响,以求趋利避害,服务于生产和生活。
教学方法:自主、探究、合作
教学准备:天气预报的相关符号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播报天气预报,激发学生对天气现象的关注,了解灾害性天气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从而进入本节课的学习。
二、课前热身
让学生谈谈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一系列天气现象,并举例说明天气对日常生活或生产造成的影响。
三、合作探究
(1)观看灾害性天气(沙尘暴、台风、寒潮)的录像,加深对天气的理解
(2)观看中央电视台《天气预报》录像,了解天气预报的基本过程,认识基本的天气符号。
互动1:
师:有哪些同学喜欢收看《天气预报》呢?
生:踊跃举手,热情很高。
师:为什么要收看《天气预报》呢?
生:因为我们的日常生活、生产的很多方面都受天气的影响……
师:为什么要天天收看天气预报呢?
生:因为每天的天气都在变。
师:《天气预报》的内容有哪些?
生:气温、降水、风、雪、雾、霜……
师:大家能发布学校所在地当天的天气信息吗?(或模拟进行第二天的天气预报)
生:踊跃发言,用各自的语言描述当天或第二天的天气状况。
明确:通过大家以上的讨论及理解,我们便可以给天气下一个具体的定义,即:天气是一个地方短时间内的阴晴、风雨、冷热等大气状况,它处在时刻变化中。
师:天气的突出特点是什么?
生:多变。
互动2:
师:出示课本 “卫星云图”,并告知学生卫星云图上不同颜色所代表的天气含义。(白色表示云雨区,白色的程度愈浓,表示降水量越大。绿色表示陆地,有绿色的地区,说明该地区天气晴朗。蓝色代表的是海洋。另外,春季发生在我国北方地区、西北地区的沙尘暴现象,在卫星云图上是用黄颜色表示的)然后设问:我国的东北三省天气怎样?青藏高原天气情况又怎样?
生:东北三省天气晴朗,青藏高原天气为下雨。
师:看 “世界主要城市天气预报图”,并提问:在天气预报图中怎样识别天气状况?
明确:通过天气预报符号识别各地天气状况。并对照天气预报符号概括三个城市的天气实况。
师:出示天气符号卡片(正面符号,反面文字),并用游戏的形式让学生认识和理解各种天气符号及其特征,尤其注意易混淆的符号)。
师:出示 “世界主要城市天气预报图”,让学生分组播报城市天气预报,看哪一组播报最快最准确。
生:积极结合预报图播报天气。
师:出示课本 “天气图与天气符号”,判断天气与图中人们进行的活动是否妥当。
明确:台风——捕鱼不适合 沙尘暴——跳绳不适合
霜冻——插秧不适合 晴天——打篮球适合
师:指导学生读课本 “天气环境监测”的新闻记者材料,简要说明,达到让学生关注家乡大气环境质量的目的即可。
互动3:
师:气候与天气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两个概念,那么,什么是气候呢?
明确:阅读教材,寻找气候的概念及其与天气概念的区别。
师:天气与气候的概念,有哪些方面的不同呢?(指导学生从时间、变化的频率和要领上进行比较和区分。)列表比较。
| 天气 | 气候 |
概念 | (见课本) | (见课本) |
时间 | 短时间的 | 较长时间 |
变化频率 | 多变的 | 变化不大 |
四、练习
判断四句词语中描述的天气和气候分类。
风和日丽——天气 暴风骤雨——天气 四季如春——气候 阴转多云——天气
气候是一个地区长时间的天气现象的综合,它一般变化不大。了解一个地方的气候的特征,对于生产生活有着明显的指导意义。
五、课堂小结
本节主要说明了天气、气候的要领及二者之间的区别。同时,详细地介绍了与人类日常生产生活联系紧密的天气预报。通过学习,我们要能够正确地区分天气与气候,准确地识别天气符号和看懂天气预报图。
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是根据初中生的思维特征,循序渐进。通过一些录像短片和卡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使学生对于天气和气候及其一系列相关知识有了较好的理解,因其教学结构与方式都是以初中生的思维特征为主要依据,所以在教学中得到了良好的效果。如果利用课件再设计一组天气和气侯的小组竞赛题,效果会更好一些。
初中地理粤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三节 地球的运动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地理粤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三节 地球的运动教案,共2页。
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三节 地球的运动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三节 地球的运动教学设计,共3页。
粤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一节 天气和天气预报教案: 这是一份粤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一节 天气和天气预报教案,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教法建议,课时安排建议,教学案例,板书设计,教学反馈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