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第六单元练习题
展开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给划线的词语选择正确的解释( )
等死,死国可乎
A. 等待 B. 同样 C. 等级 D. 表示列举未尽
2.给划线的词语选择正确的解释( )
比至陈,车六七百乘
A. 等到 B. 紧靠、挨着 C. 依附 D. 近来
3.下列句中加点的字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A. 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 或以为死,或以为亡。
B. 吴广以为然。 然足下卜之鬼乎!
C. 陈胜、吴广皆次当行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D. 扶苏以数谏故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4.下列是判断句式的项是( )
A. 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B. 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
C. 若为佣耕,何富贵也? D. 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
5.下列对课文《陈涉世家》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司马迁在《陈涉世家》一文中,对“首事”起义的陈涉是持赞赏和肯定态度的。
B.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表明了陈涉看不起佣耕的同伴,自己立志要出人头地。
C. 《陈涉世家》一文充分显示了陈胜敏锐的政治预感力和卓越的组织领导能力。
D.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首次对不平等的阶级地位质疑,加以否定。
二、填空题
6.虚词
当:①陈胜、吴广皆次当行________ ②不当立________ ③当此时________
以:①扶苏以数谏故________ ②或以为死,中以为亡________
③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________ ④固以怪之矣________
⑤以激怒其众________
7.从课文中找出表示下列意义的文言词
如果:________ 不要:________ 长叹:________
恰遇:________ 估计:________ 有的人:________
果真:________ 应当:________ 意图:________
到,去,往:________ 国家:________ 难道:________
逃跑:________ 率领:________ 暗中:________
同样:________ 停驻:________ 等到:________
盟誓:________ 到处:________
8.找出下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①发闾左適戍渔阳
②为天下唱
③将军身被坚执锐
④卜者知其指意
⑤固以怪之矣
9.说出下列句子的特殊句式。
①陈胜者,阳城人也。________
②此教我先威众耳。________
③当立者乃公子扶苏。________
④号为张楚。________
⑤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________
⑥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________
10.名著阅读
课文《陈涉世家》节选自 《史记 陈涉世家》,这是我国第一部 体通史,共有130篇。作者是西汉时的史学家、文学家 。世家,是该书传记的一种,主要记诸侯之事,陈胜因 , 功大,故入世家。
三、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下面小题。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谪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乃行卜。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然足下卜之鬼乎?”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乃丹书帛曰“大楚兴,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卒皆夜惊恐,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1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或以为死,或以为亡________
②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________
12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13请用原文语句回答。
陈胜、吴广起义的直接原因是________,根本原因是________
14选段划线处细致描写了戍卒们的反应,这些反应说明了什么?
15陈胜能够从一个佣耕之人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第一次农民起义的领导者,有什么才能?请根据选段内容作出回答。
阅读全文,回答下列问题。
【甲文】陈涉世家
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吴广者,阳夏人也,字叔。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佣者笑而应曰:“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
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将尉醉,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尉果笞广。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陈胜佐之,并杀两尉。召令徒属曰:“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藉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徒属皆曰:“敬受命。”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袒右,称大楚。为坛而盟,祭以尉首。陈胜自立为将军,吴广为都尉。攻大泽乡,收而攻蕲qí。……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卒数万人。攻陈,陈守令皆不在,独守丞与战谯门中。弗胜,守丞死,乃入据陈。数日,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三老﹑豪杰皆曰:“将军身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复立楚国之社稷jì,功宜为王。”陈涉乃立为王,号为张楚。当此时,诸郡县苦秦吏者,皆刑其长吏,杀之以应陈涉。
【乙文】曹刿论战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16.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
①辍耕之垄上:
②比至陈:
③小惠未偏:
④必以信:
17.翻译下列句子。
①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
②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18.下列语句中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 )
A. 辍耕之垄上 肉食者谋之 B. 杀之以应陈涉 可以一战
C. 陈涉乃立为王 乃入见 D. 皆刑其长吏 公 问其故
19.“中国成语,自成语境。”请分别写—个出自(甲)(乙)文的成语,并解释其意思。
①(甲)文:
②(乙)文:
20.(甲)文中陈涉最终乃立为王,号为张楚”,你认为陈步起义成功最主要的原因是什么?请简要回答。
21.(乙)文中,战前曹刿和鲁庄公三问三答,鲁庄公的哪一个回答才得到了曹刿的认可(用原句回答)?在曹刿看来,作战的先决条件是什么?
22.从陈涉起义成功的原因和曹刿的政治远见中,我们能获得什么启示呢?请简要谈谈。
答案部分
一、单选题
1. B
2. A
3. A
4. B
5. B
二、填空题
6.正在……的地方,介词;应当,助动词;“正在……的时候”,介词;因为,介词;和“为”组成动词“以为”,译为“认为”;用、拿、把,介词;同“已”,已经,副词;来,以便,连词
7. 苟;无;太息;会;度;或;诚;当宜;指意;之;社稷;宁;亡;将;间;等;屯 次;比;盟;往往
8. “適”通“谪”,指“被流放”;“唱”通“倡”,可译为“倡导”;“被”通“披”,可译为“穿着”;“指”通“旨”,可译为“意图”“意思”;“以”通“已”,可译为“已经”
9. 判断句;判断句;判断句;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
10. 纪传;司马迁;首事反秦
三、文言文阅读
11.逃亡;去、往
12.扶苏因为屡次劝戒的缘故,皇上派(他〕在外面带兵。
13.(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天下苦秦久矣。
14.①士兵对陈胜的敬畏;②起义爆发前夕人心躁动、紧张而兴奋;③陈胜善于斗争和他的组织领导才干。
15.①对当前形势具有敏锐的洞察力;②做事周密细致;③有很强的组织领导才能。
16.停止;等到;“徧”同“遍”;实情
17.①于是冒充称自己为公子扶苏、项燕的队伍是为了顺应民意。②小小的信用不足以相信,神灵不会赐福(指保佑)的。
18.C
19.【甲文】鸿鹄之志:比喻远大志向。【乙文】彼竭我盈他们的士气已丧尽,我们的士气正旺盛
20.天下苦秦久矣,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
21.“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人民拥戴或人和。
22.必须取信于民,才能取得战争的胜利。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陈涉世家同步达标检测题: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a href="/yw/tb_c4009212_t7/?tag_id=28" target="_blank">陈涉世家同步达标检测题</a>,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翻译句子,对比阅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人教部编版陈涉世家课堂检测: 这是一份初中人教部编版陈涉世家课堂检测,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基础知识综合,综合性学习,课内阅读,对比阅读,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陈涉世家课后复习题: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陈涉世家课后复习题,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基础知识综合,综合性学习,课内阅读,课外阅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