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第15单元 实验设计与评价(A卷 基础过关检测)第1页
    第15单元 实验设计与评价(A卷 基础过关检测)第2页
    第15单元 实验设计与评价(A卷 基础过关检测)第3页
    还剩14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5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第15单元 实验设计与评价(A卷 基础过关检测)

    展开

    这是一份第15单元 实验设计与评价(A卷 基础过关检测),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选择题:本题共18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5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某课外实验小组设计的下列实验合理的是
    A.配一定浓度硫酸B.制备少量氨气
    C.制备并收集少量NO2 D.制备少量氧气
    1.B
    【解析】
    A.容量瓶不能用来稀释溶解物质,应在烧杯中稀释浓硫酸,冷却后再转入容量瓶,故A不符合题意;
    B.氨水滴入氧化钙,氧化钙和水反应放热,使氨水分解生成氨气,可以制备少量氨气,故B符合题意;
    C.可上下移动的铜丝可以控制反应速率,铜和浓硝酸反应制得二氧化氮,二氧化氮溶于水和水反应生成硝酸和一氧化氮,该实验不能用排水法收集少量NO2气体,故C不符合题意;
    D.过氧化钠和水剧烈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氧气,能快速制取氧气,过氧化钠不是难溶于水的块状固体,不能用简易启普发生器,该装置不能起到随时反应、随时停止反应原理的要求,故D不符合题意;
    答案选B。
    2.如图所示装置,试管中盛有水,气球a盛有干燥的固体过氧化钠颗粒,U形管中注有浅红色的水。已知,过氧化钠与水反应是放热的.将气球用橡皮筋紧缚在试管口,实验时将气球中的固体颗粒抖落到试管b的水中,将发生的现象是( )
    A.U形管内红色褪去B.试管内溶液变红
    C.气球a被吹大D.U形管水位dc,故D错误;
    故答案:C。
    3.下列各项中操作或现象能达到预期实验目的的是
    3.B
    【解析】
    A.Al2O3能够与NaOH溶液反应,Fe2O3与NaOH溶液不反应,若将Fe2O3、Al2O3混合物置于足量NaOH溶液中,然后进行过滤、洗涤,可分离出Fe2O3,滤液中主要成分为NaOH、NaAlO2,将滤液蒸发、灼烧后,所得固体为NaOH、NaAlO2,不能得到Al2O3,故A项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B.若要验证FeCl3与KI的反应是可逆反应,可使二者中一种物质过量,待反应结束后检验溶液中是否含有所加试剂中少量的物质即可,该实验操作正确,故B项能够达到预期实验目的;
    C.Cl-可被高锰酸钾氧化,不能用酸性高锰酸钾检验亚铁离子是否存在,故不能判断是否完全变质;
    D.加热时Fe与碘会发生反应,因此加热不能分离,可用磁铁吸附Fe进行分离,
    综上所述,操作或现象能达到预期实验目的的是B项,故答案为B。
    4.下列实验中,对应的现象以及结论都正确且两者具有因果关系的是
    A.AB.BC.CD.D
    4.D
    【解析】
    A.常温下,铁在浓硝酸中钝化,生成致密的氧化膜阻止反应的进一步发生,无 Fe3+生成,结论不合理,故A错误;
    B.锌粉加1.0 ml•L-1 Fe2(SO4)3溶液中,生成硫酸锌、硫酸亚铁,Zn(少量)+2Fe3+ = 2Fe2++Zn2+,无法证明 Zn 与 Fe 的活泼性,故B错误;
    C.铝箔受热表面生成熔点较高的氧化铝,包裹在Al的外面,则熔化后的液态铝不会滴落,结论不合理,故C错误;
    D.相同浓度的 Cu2+和 Mg2+中加入 OH-,只出现浅蓝色沉淀,是因为先析出物质的溶解度小,因此Cu(OH)2的溶度积比Mg(OH)2的小,故D正确;
    故选D。
    5.下列实验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5.D
    【解析】
    A.亚铁离子、氯离子均具有还原性,可被酸性高锰酸钾氧化,使酸性高锰酸钾褪色,由现象不能检验Fe2+的存在,故A不符合题意;
    B.蒸发皿是可用于蒸发浓缩溶液的器皿,钠在加热条件下与氧气反应生成过氧化钠应该在坩埚中进行,坩埚用来对液体或固体进行高温加热,故B不符合题意;
    C.澄清石灰水中的氢氧化钙微溶,溶液浓度低,吸收能力弱。氢氧化钠易溶,可以配成很浓的溶液,吸收能力强,CO2可以和氢氧化钠反应,CO不反应,所以除去CO中的CO2用氢氧化钠,验证二氧化碳用氢氧化钙,故C不符合题意;
    D.若混合气体中含有水蒸气,白色的无水硫酸铜遇水蒸气会生成蓝色的五水硫酸铜,故D符合题意;
    答案选D。
    6.如图在A处通入 Cl2,当关闭B阀时,C处湿润的红色布条没有明显变化,当打开B阀时,C处湿润的红色布条逐渐褪色,则D瓶中所装的液体是( )
    A.水B.浓硫酸
    C.NaOH溶液D.NaCl溶液
    6.C
    【解析】
    因为红色布条是湿润的,所以“关闭B阀时,C处湿润的红色布条没有明显变化”,则表明Cl2在D瓶中被吸收,或转化为没有漂白性的气体。
    A.氯气虽然能溶于水,但很难被水完全吸收,所以仍有一部分氯气进入C中,A不合题意;
    B.浓硫酸能干燥氯气,干燥的氯气进入C中后,仍能起漂白作用,B不合题意;
    C.NaOH溶液能将氯气完全吸收,进入C装置中的气体中不含有氯气,有色布条不褪色,C符合题意;
    D.氯气在NaCl溶液中溶解度很小,大部分氯气逸出,C装置中有色布条褪色,D不合题意;
    故选C。
    7.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将液体A逐渐加入到固体B中,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A.实验中仪器C可起到防止倒吸的作用
    B.若A为浓氨水,B为生石灰,D中盛AgNO3溶液,则D中无现象
    C.若A为醋酸,B为贝壳(粉状),D中盛C6H5ONa溶液,则D中溶液变浑浊
    D.若A为食盐水,B为电石,D中盛KMnO4酸性溶液,则D中溶液紫红色褪色
    7.B
    【解析】
    A.由图可知,图中C的作用为防倒吸,故A不选;
    B.若A为浓氨水,B为生石灰,则B中制取的为氨气,氨气与D中的AgNO3溶液反应生成AgOH白色沉淀,故选B;
    C.若A为醋酸,B为贝壳(粉状),则B中产生的气体为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与D中的C6H5ONa溶液反应生成微溶于水的C6H5OH,所以D中溶液变浑浊,故C不选;
    D.若A为食盐水,B为电石,则B中产生的气体为乙炔,乙炔能使D中的KMnO4酸性溶液紫红色褪色,故D不选。
    答案选B
    8.实验室模拟氨催化氧化法制硝酸的装置如图所示(无水CaCl2可用于吸收氨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装置①、②、⑤依次盛装碱石灰、无水CaCl2、浓硫酸
    B.装置③中气体呈红棕色
    C.装置④中溶液可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
    D.通空气的主要作用是鼓出氨气,空气可用N2代替
    8.B
    【解析】
    空气通入浓氨水后,氨气和氧气的混合气体经过干燥后进入装有催化剂的硬质玻璃管,发生催化氧化:4NH3+5O24NO+6H2O,生成的气体经过无水CaCl2,除去氨气和水蒸气,在装置③中NO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NO2,并收集,④中的水可以吸收排出的二氧化氮,尾气中的NO2、NO在⑤中被吸收,防止污染,因此⑤中可以选用氢氧化钠溶液,以此解答该题。
    A. 根据上述分析,装置①、②、⑤依次盛装碱石灰、无水CaCl2、NaOH溶液,故A错误;
    B. 装置③NO被氧化生成NO2,气体呈红棕色,故B正确;
    C. 装置④中发生3NO2+H2O=2HNO3+NO,溶液显酸性,不可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故C错误;
    D. 通空气的主要作用是鼓出氨气并提供氧气,空气不能用N2代替,故D错误;
    故选:B。
    9.下列实验现象与实验操作不相匹配的是
    9.B
    【解析】
    A.氯气与碘化钾溶液反应生成碘单质,碘遇淀粉变蓝,A不符题意;
    B.铝遇浓硝酸在常温下发生钝化,再插入CuSO4溶液中无明显变化,B符合题意;
    C.漂白粉的主要成分是次氯酸钙和氯化钙,在酸性条件下ClO-和Cl-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黄绿色的氯气,C不符题意;
    D.溶液中H+和存在时具有较强氧化性,可将Fe2+氧化为Fe3+,由于溶液中还有KSCN,所以溶液变红,D不符题意。
    答案选B。
    10.下列关于钠及其化合物的叙述错误的是
    A.取用金属钠时,所需用品一般有小刀、镊子、滤纸、玻璃片
    B.金属钠与Ca(HCO3)2溶液反应时,既有白色沉淀又有气体逸出
    C.生理盐水的质量分数为0.9%,与人体的血液中含量相同,它的溶质是NaCl
    D.Na2O2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所以Na2O2是碱性氧化物
    10.D
    【解析】
    A. 根据各种用品的用途分析,钠比煤油重,比水轻,保存在煤油中,钠质软;
    B. 钠先和水反应,生成的氢氧化钠再和碳酸氢钙反应,根据生成物判断反应现象;
    C. 生理盐水的溶质是氯化钠,且质量分数是0.9%;
    D. 碱性氧化物是和酸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发生的是复分解反应。
    A. 取用金属钠、钾时,小刀切割金属,镊子夹取金属,滤纸吸收煤油或石蜡,玻璃片覆盖水槽,防止液体溅出,所以所需用品一般有小刀、镊子、滤纸、玻璃片,故A项正确;
    B. 钠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氢氧化钠和碳酸氢钙反应生成碳酸钙、碳酸钠和水,所以既有白色沉淀又有气体逸出,故B项正确;
    C. 生理盐水的溶质是氯化钠,且质量分数是0.9%,与人体的血液中含量相同,故C项正确;
    D. 过氧化钠和酸反应不仅生成盐、水,还生成了氧气,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因此过氧化钠不是碱性氧化物,故D项错误;
    答案选D。
    【点睛】
    本题侧重考查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及用途,要求学生掌握物质的性质与规律,尤其是钠因活泼性较强,极易与水反应,B选项是易错点,金属钠投入到盐溶液中一般是钠先与水反应,然后考虑反应生成的氢氧化钠与盐是否反应,可以概括为“先水后盐”。类似的反应还有钠与氯化铁、硫酸铜、硫酸镁等溶液。
    11.下列有关实验装置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装置①可用于分离乙醇和乙酸(乙酸即为醋酸)
    B.装置②可用于排空气法收集H2、CO2、C2H4、SO2、Cl2
    C.装置③可表明气密性良好
    D.装置④可用于吸收NH3并能防倒吸
    11.D
    【解析】
    A、乙醇和乙酸互溶,不分层,无法用分液漏斗分离,故A错误;B、C2H4与空气密度相近,不用排空法收集,故B错误;C、上下移动,两端液面仍平齐,说明装置漏气,故C错误;D、倒吸的液体可以贮存在干燥管的球形容器部分,故D正确;故选D。
    12.水、食盐、醋、熟石灰是家庭生活中常见的物质,利用这些物质不能完成的实验是( )
    A.鉴定二氧化碳气体
    B.检验自来水中是否含有氯离子
    C.证明鸡蛋壳里含有碳酸盐
    D.鉴别白糖和纯碱
    12.B
    【解析】
    A.鉴定二氧化碳气体应用澄清的石灰水,可用熟石灰溶于水配制成石灰水进行检验,故此实验可以完成;
    B.检验氯离子的存在需要硝酸银溶液,故此实验不能完成;
    C.碳酸盐能与酸反应生成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二氧化碳,检验鸡蛋壳中是否含碳酸盐,可与醋反应,将生成的气体通入石灰水中,观察石灰水是否变浑浊,故此实验可以完成;
    D.纯碱是碳酸钠的俗称,醋酸可以与碳酸钠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但醋酸不与白糖反应,可以鉴别,故此实验可以完成。
    A.鉴定二氧化碳气体应用澄清的石灰水,可用熟石灰溶于水配制成石灰水进行检验,故此实验可以完成,A正确;
    B.检验氯离子的存在需要硝酸银溶液,故此实验不能完成,B错误;
    C.碳酸盐能与酸反应生成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二氧化碳,检验鸡蛋壳中是否含碳酸盐,可与醋反应,将生成的气体通入石灰水中,观察石灰水是否变浑浊,故此实验可以完成,C正确;
    D.纯碱是碳酸钠的俗称,醋酸可以与碳酸钠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但醋酸不与白糖反应,可以鉴别,故此实验可以完成,D正确;答案为B。
    13.某化学教师为“氯气与金属钠反应”设计了如图装置的实验。实验操作:先给钠预热,等钠熔融成圆球时,撤火,通入氯气,即可见钠着火燃烧,生成大量白烟。以下叙述中错误的是( )
    A.反应生成的大量白烟是氯化钠晶体
    B.玻璃管尾部塞一团浸有NaOH溶液的棉球是用于吸收过量的氯气
    C.钠着火燃烧产生苍白色火焰
    D.若在棉花球外沿滴一滴石蕊溶液,可根据其颜色变化判断氯气是否被碱液完全吸收
    13.C
    【解析】
    氯气性质活泼,易与活泼金属钠发生化合反应生成NaCl,火焰呈黄色,氯气易与NaOH溶液反应而被吸收,氯气具有强氧化性,与碘化钾发生置换反应,据此分析作答。
    A. 钠在氯气中燃烧能生成氯化钠固体小颗粒,所以能看到白烟,A项正确;
    B. 氯气排放到空气中是有害的,因其能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故可用浸有NaOH溶液的棉球是用于吸收过量的氯气,B项正确;
    C. 含钠或钠元素的化合物发生焰色反应时的颜色为黄色,C项错误;
    D. 石蕊溶液为紫色,如果氢氧化钠溶液不能完全吸收掉氯气,则过量的氯气溶于水形成的氯水会使石蕊溶液先变红会褪色,若吸收完全,则石蕊溶液不变色,因此叙述正确,D项正确;
    答案选C。
    14.用CuSO4·5H2O配制0.1 ml/LCuSO4水溶液,下面所列的方法正确的是( )
    A.取25 g CuSO4·5H2O溶于1 L水中
    B.将CuSO4·5H2O干燥去掉结晶水,取16 g溶于水制成1 L溶液
    C.将25 g CuSO4·5H2O溶于水制成1 L溶液
    D.取12.5 g CuSO4·5H2O溶于500 mL水中
    14.C
    【解析】
    A.单位体积溶液里所含溶质的物质的量来表示的浓度是物质的量浓度,A中溶液的体积不是1L,不能确定溶液的浓度,A不正确;
    B.胆矾不一定完全失去结晶水,则16g固体的质量不一定是0.1ml,B不正确;
    C.胆矾的物质的量是25g÷250g/ml=0.1ml,溶液体积是1L,则浓度是0.1ml/L,C正确;
    D.胆矾的物质的量是0.25ml,但溶液的体积不是0.5L,不能确定溶液的浓度,D不正确。
    答案选C。
    15.某化学教师为“氯气与金属钠的反应”设计了如图所示的装置(加热装置省略)来替代相关的课本实验装置。先给钠预热,当钠熔化成圆球时,撤火,通入氯气,即可观察到钠着火燃烧,并产生大量白烟。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钠着火燃烧产生苍白色火焰
    B.反应生成的大量白烟是氯化钠晶体
    C.管中部塞一团浸有NaOH溶液的棉花球是用于吸收过量的氯气,以免其污染空气
    D.根据管右端棉花球的颜色变化可判断氯气是否被NaOH溶液完全吸收
    15.A
    【解析】
    A.钠燃烧的火焰为黄色,错误;
    B.通入氯气,钠着火燃烧时生成大量白烟,反应为2Na+Cl22NaCl,生成的大量白烟是氯化钠晶体,正确;
    C.浸有NaOH溶液的棉花球是用于吸收过量的氯气,以免其污染空气,反应为Cl2+2NaOH=NaCl+NaClO+H2O,正确;
    D.若氯气完全被吸收,则右端棉花球不会变蓝,若Cl2没有完全被吸收,将发生反应Cl2+2KI=2KCl+I2,I2能使淀粉­KI溶液变蓝,正确。
    16.下列除去杂质的方法中,不正确的是 ( )
    AB.BC.CD.D
    16.D
    【解析】
    根据原物质和杂质的性质选择适当的除杂剂和分离方法,所谓除杂(提纯),是指除去杂质,同时被提纯物质不得改变,除杂质题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由此分析。
    A.铁粉能与足量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溶液和氢气,铜不与稀硫酸反应,再过滤、洗涤、干燥,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A不符合题意;
    B.CO2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CO不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再干燥,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B不符合题意;
    C.HCl能与过量的碳酸钙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再过滤除去过量的碳酸钙,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C不符合题意;
    D.过量的Ba(NO3)2能与Na2CO3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硝酸钠,能除去杂质但引入了新的杂质硝酸钡(过量的),不符合除杂原则,故D符合题意;
    答案选D。
    17.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B.BC.CD.D
    17.C
    【解析】
    A.检验某溶液中有无K+,用洁净铂丝继取待测液进行焰色反应,透过蓝色钴玻璃观察火焰的颜色,故A错误;
    B.加热氯化铵和氢氧化钙的固体混合物制取少量氨气,故B错误;
    C.SO2能被酸性KMnO4溶液氧化为SO42-,CO2和酸性KMnO4溶液不反应,所以可用酸性KMnO4溶液除去CO2中少量SO2,故C正确;
    D.乙酸乙酯和乙酸互溶,不能直接用分液法分离乙酸乙酯和乙酸,故D错误;
    选C。
    18.下列关于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A.钠与氧气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的实验中,将一小块处理好的金属钠放入坩埚中,开始加热,待钠熔化后停止加热,观察实验现象
    B.氢氧化铁胶体的制备实验,在沸水中滴加饱和氯化铁溶液,继续加热直到液体变为红褐色,停止加热。
    C.NaHCO3和Na2CO3的热稳定性比较,通过观察澄清石灰水中的导管口产生气泡的先后来得出结论。
    D.NaHCO3和Na2CO3两种固体的鉴别,可以用加少量水,再测定温度的变化来实现,NaHCO3溶于水放热和Na2CO3溶于水吸热。
    18.B
    【解析】
    A. 钠与氧气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的实验中,将一小块处理好的金属钠放入坩埚中,开始加热,待钠熔化后继续加热,钠燃烧时火焰为黄色,生成过氧化钠,为黄色固体,故A错误;
    B. 氢氧化铁胶体的制备实验,在沸水中滴加饱和氯化铁溶液,继续加热直到液体变为红褐色,停止加热,防止胶体聚沉,故B正确;
    C. 碳酸氢钠受热分解为二氧化碳,能够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而碳酸钠性质稳定;因此可以通过观察澄清石灰水中是否变浑浊来得出结论,而不能通过观察导管口产生的气泡先后来鉴别,故C错误;
    D. NaHCO3和Na2CO3都属于钠盐,碳酸钠溶于水放热,而碳酸氢钠溶于水吸热,可以通过加少量水,再测定温度的变化来鉴别,故D错误;
    故选B。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46分。
    19.图中为实验室制取氯气及性质验证的装置图:
    参考装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请指出仪器a的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装置A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
    (2)在装置D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装置E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
    (3)装置B的作用为____________,装置C的作用为____________,装置H的作用为_____________,
    (4)写出装置H中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
    19.(1) 分液漏斗 MnO2+4H++2Cl- Mn2++Cl2↑+2H2O (2)干燥的有色布条无变化 湿润的有色布条褪色 (3) 除去Cl2中的HCl 除去Cl2中的H2O(g) 吸收多余Cl2,防止污染环境 (4)Cl2+2OH- =Cl-+ClO-+H2O
    【解析】
    (1) 仪器a的名称是分液漏斗;装置A的仪器b中盛有MnO2,分液漏斗里盛放的是浓盐酸,两者反应制取氯气,故化学方程式是:MnO2+4HCl(浓) Cl2↑+MnCl2+2H2O;离子方程式为:MnO2+4H++2Cl- Mn2++Cl2↑+2H2O, 故答案为分液漏斗 ;MnO2+4H++2Cl- Mn2++Cl2↑+2H2O;
    (2)装置A中出来的气体主要是氯气,含有氯化氢、水蒸气杂质,通过饱和食盐水除去氯化氢,通过浓硫酸后除去水蒸气,得到干燥的氯气,遇到干燥的有色布条,有色布条不褪色,故装置D看到的现象是干燥的有色布条不褪色,遇到湿润的有色布条,氯气与水反应生成的HClO具有强氧化性,故湿润的有色布条褪色,故装置E中的现象是有色布条褪色,故答案为干燥的有色布条无变化 ;湿润的有色布条褪色;
    (3)装置B的作用为除去Cl2中的HCl;装置C的作用为除去Cl2中的H2O(g);氯气是有毒气体,不能随意排放到空气中,通过氢氧化钠溶液吸收氯气,故H的作用是吸收多余Cl2,防止污染环境;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Cl2+2OH- =Cl-+ClO-+H2O;
    故答案为除去Cl2中的HCl ;除去Cl2中的H2O(g) ;吸收多余Cl2,防止污染环境 ;Cl2+2OH- =Cl-+ClO-+H2O。
    【点睛】
    制取气体的装置有发生装置,洗气装置,干燥装置,收集装置,性质检验装置,尾气处理装置。
    20.CH4和Cl2按照一定比例充入大试管中。将此试管倒立在盛有AgNO3溶液的水槽中,放在光亮处,片刻后发现试管内液面上升且壁上有油状液滴出现。
    (1)CH4的电子式为__。
    (2)CH4和Cl2反应生成一氯甲烷的化学方程式___。反应类型是___。
    (3)此反应生成___种产物,产物中物质的量最多的是___。
    (4)说明水槽中溶液的变化现象及原因___。
    20.(1) (2)CH4+Cl2CH3Cl+HCl 取代反应 (3) 5 HCl (4) CH4和Cl2在光照条件下一开始生成CH3Cl(气体),随着Cl2的不断消耗,生成难溶于水的CH2Cl2、CHCl3、CCl4(均为油状液体)附着在试管壁上,试管内压强减小,水位在试管内上升,但不完全充满试管,同时生成的HCl溶于水后与AgNO3溶液反应,HCl+AgNO3===AgCl↓+HNO3,溶液中产生白色沉淀
    【解析】
    (1)甲烷为共价化合物,C原子与氢原子形成共用电子对,电子式为,故答案为;
    (2)CH4和Cl2在光照条件下发生取代反应生成一氯甲烷,化学方程式为CH4+Cl2CH3Cl+HCl,故答案为:CH4+Cl2CH3Cl+HCl;取代反应;
    (3)CH4和Cl2在光照条件下生成CH3Cl、CH2Cl2、CHCl3、CCl4、HCl共5中产物,其中HCl含量最高,故答案为:5;HCl;
    (4)根据实验现象分析可知,CH4和Cl2在光照条件下一开始生成CH3Cl(气体),随着Cl2的不断消耗,生成难溶于水的CH2Cl2、CHCl3、CCl4(均为油状液体)附着在试管壁上,试管内压强减小,水位在试管内上升,但不完全充满试管,同时生成的HCl溶于水后与AgNO3溶液反应,HCl+AgNO3===AgCl↓+HNO3,溶液中产生白色沉淀,故答案为:CH4和Cl2在光照条件下一开始生成CH3Cl(气体),随着Cl2的不断消耗,生成难溶于水的CH2Cl2、CHCl3、CCl4(均为油状液体)附着在试管壁上,试管内压强减小,水位在试管内上升,但不完全充满试管,同时生成的HCl溶于水后与AgNO3溶液反应,HCl+AgNO3===AgCl↓+HNO3,溶液中产生白色沉淀。
    21.中学实验室常用如图所示装置制取少量溴苯,请回答下列问题。
    (1)烧瓶a中盛装的试剂是苯、液溴和铁屑。导管b的作用有两个:一是导气,二是起________的作用。
    (2)反应过程中在导管c的下口附近可以观察到有白雾出现,这是由于反应生成的________(填化学式)遇水蒸气而形成的。
    (3)反应完毕后,向锥形瓶d中滴入溶液,有________生成。
    (4)反应完毕后,将烧瓶a中的液体倒入盛有冷水的烧杯中,可以观察到烧杯底部有棕色不溶于水的液体。这是溶解了溴的粗溴苯,可选用试剂________________除去溴。
    21.(1)冷凝回流 (2) (3) 淡黄色沉淀 (4)氢氧化钠溶液
    【解析】
    苯和溴易挥发,导管b除导气外,还有起冷凝回流作用,减少苯和溴易挥发;HBr极易溶于水,故将HBr通入C中的水中时,会遇到水蒸汽在空气中形成白雾;氢溴酸溶液中滴加AgNO3溶液时能产生溴化银淡黄色沉淀;溴苯中除溴可用氢氧化钠溶液;据此分析。
    (1)苯和溴易挥发,导管b除导气外,还起冷凝回流的作用,提高原料利用率;答案为:冷凝回流;
    (2)苯和溴的取代反应除了生成溴苯外,还生成溴化氢,溴化氢遇水蒸气形成白雾;答案为:HBr;
    (3)溴化氢溶于水电离出的溴离子和硝酸银反应生成淡黄色的溴化银沉淀;答案为:淡黄色;
    (4)溴苯不溶于水,且密度比水大,所以在下层,溴易溶于溴苯中,所以烧杯底部有棕色不溶于水的液体,这是溶解了溴的粗溴苯,可利用氢氧化钠溶液除去溴;答案为:氢氧化钠溶液;
    22.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为探究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设计了如图所示的装置。
    请回答下列问题:
    (1)铜和浓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
    (2)B瓶中盛有品红溶液,观察到品红溶液退色,这是因为SO2具有__(填字母,下同),C瓶中盛有新制的氯水,观察到氯水退色,这是因为SO2具有__。
    A.氧化性 B.还原性 C.漂白性
    (3)D瓶中盛有NaOH溶液,作用是___。
    (4)充分反应后,小组同学发现铜和硫酸都有剩余。若想使剩余的铜片溶解,可再加入__(填字母)。
    A.HNO3 B.NaNO3 C.Fe2O3 D.Na2CO3
    22.(1)Cu+2H2SO4(浓)CuSO4+SO2↑+2H2O (2) C B (3) 吸收尾气,防止污染 (4) ABC
    【解析】
    本题的实验目的是探究SO2的漂白性和还原性。A为SO2的发生装置,B、C为探究性质装置,D为尾气处理装置。整体难度不大,根据所学知识作答即可。
    (1)铜和浓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u+2H2SO4(浓)CuSO4+SO2↑+2H2O;
    (2)B瓶中的品红溶液褪色说明SO2具有漂白性,故选C;C中新制氯水褪色,是因为Cl2和SO2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SO2体现了还原性,故选B;
    (3)D瓶中的NaOH溶液,是用来吸收剩余的SO2,防止污染空气;
    (4)铜和浓硫酸的反应,随着反应的进行,浓硫酸会变为稀硫酸,反应停止发生,故该反应中铜和硫酸都不能完全反应,反应后烧瓶中仍有铜和硫酸,则:
    A、加入HNO3,剩余的铜可以和HNO3继续反应,将剩余的铜片溶解,A符合题意;
    B、反应后烧瓶中仍有硫酸,加入NaNO3,相当于加入HNO3,则剩余的铜片会溶解,B符合题意;
    C、加入的Fe2O3会被剩余的硫酸溶解生成Fe3+,Fe3+会和剩余的铜片反应,C符合题意;
    D、加入的Na2CO3会和剩余的硫酸反应,对剩余的铜片没有影响,D不符合题意;
    故选ABC。
    【点睛】
    本题的唯一难点是题(4),需要知道该实验是不可能完全进行的,因为随着反应的进行,浓硫酸会变为稀硫酸,反应会停止,反应后铜片和硫酸都有剩余,同样的情况还有浓盐酸和MnO2的反应。
    实验目的
    操作或现象
    A
    分离Fe2O3、Al2O3
    将混合物置于足量NaOH溶液中,然后依次进行过滤、洗涤、蒸发、灼烧四项操作
    B
    验证FeCl3与KI的反应是可逆反应
    向1ml 0.1ml/L FeCl3溶液中滴加5mL0.1 ml/L KI溶液,充分反应后,取少许混合液滴加KSCN溶液
    C
    确定FeCl2是否完全变质
    取少量的FeCl2样品于试管中,逐滴加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
    D
    除去Fe粉中的I2
    加热使I2升华
    选项
    实验
    现象
    结论
    A
    在少量浓硝酸中加入大量铁屑,充分反应后滴加 KSCN 溶液
    后来溶液无血红色
    Fe 被氧化为 Fe2+
    B
    少量 Zn 粉加到 1.0ml·L-1Fe2(SO4)3 溶液中
    溶液颜色变浅
    金属 Zn 比 Fe 活泼
    C
    用坩埚钳夹住一小块用砂纸仔细打磨过的铝箔在酒精灯上加热
    无液态铝滴落下来
    金属铝的熔点较高
    D
    向浓度均为 0.1ml·L-1 的 CuSO4 和 MgSO4 混合溶液中滴加少量NaOH 溶液
    只出现浅蓝色沉淀
    Cu(OH)2 的溶度积比Mg(OH)2 的小
    选项
    实验操作
    目的或结论
    A
    向氯化亚铁和氯化铁的混合溶液中加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
    检验Fe2+的存在
    B
    将一小块金属钠放在蒸发皿中加热
    验证钠在加热条件下与氧气反应生成过氧化钠
    C
    将含有CO2的CO缓慢通过澄清的石灰水
    除去CO2
    D
    将某混合气体通过无水硫酸铜时固体由白色变为蓝色
    混合气体中含有水蒸气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A
    向淀粉碘化钾溶液中通入氯气
    溶液变蓝
    B
    将新打磨的铝丝放入浓硝酸中浸泡后,插入CuSO4溶液中
    铝丝上析出大量红色固体
    C
    向漂白粉中加入适量较浓硫酸
    产生黄绿色气体
    D
    向Fe(NO3)2和KSCN的混合溶液中滴入几滴稀硫酸
    溶液变红
    选项
    物质(括号内为杂质)
    除去杂质的方法
    A
    铜粉(铁粉)
    加入足量稀硫酸,过滤、洗涤、干燥
    B
    CO(CO2)
    通过足量的NaOH溶液,干燥
    C
    CaCl2溶液(HCl)
    加过量的碳酸钙,过滤
    D
    NaNO3溶液(Na2CO3)
    加入过量的Ba(NO3)2溶液,过滤
    选项
    实验
    操作
    A
    检验某溶液中有无K+
    用洁净铂丝继取待测液进行焰色反应,直接观察火焰的颜色
    B
    制备少量NH3
    加热氯化铵固体并将气体通入碱石灰,收集气体
    C
    除去CO2中少量SO2
    将气体通过足量酸性KMnO4溶液,干燥并收集气体
    D
    分离乙酸乙酯和乙酸
    用分液漏斗分液,从下口分离乙酸,从上口倒出乙酸乙酸

    相关试卷

    第3单元 离子反应(A卷 基础过关检测)(学生版):

    这是一份第3单元 离子反应(A卷 基础过关检测)(学生版),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第15单元 实验设计与评价(B卷 滚动提升检测)(学生版):

    这是一份第15单元 实验设计与评价(B卷 滚动提升检测)(学生版),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第15单元 实验设计与评价(A卷 基础过关检测)(学生版):

    这是一份第15单元 实验设计与评价(A卷 基础过关检测)(学生版),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