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 《第2章第一节 中国的地形》word教案 (5)第1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10/12262348/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初中地理第一节 中国的地形教案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地理第一节 中国的地形教案,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材分析,教法分析,学情分析,说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 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内容是湘教版初中地理八年级第二章第一节的内容,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我国的地理位置、疆域、行政区划、人口和民族等方面的基本国情,在这个基础上学习本章中国的自然环境就顺理成章了。
2、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运用地形图,总结出我国地势特征以及各级阶梯的主要特征,并能识记各级阶梯分界线的名称。
(2)理解山脉走向的概念,能确认几条重要的山脉走向和位置。
(3)知道中国的名山。
能力目标:
通过学习,初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读图分析、收集处理信息、团结协作、语言表达的能力,以及通过师生双边活动,培养学生加强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学生讨论地势特征对气候、河流、交通以及对生产生活的影响。使学生初步掌握评价地理事物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对本节的学习,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的经历和体验出发,激发学生对地理问题的兴趣,使学生了解地理知识的功能与价值,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同时渗透爱国主义思想教育,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决心为社会主义现代化而学习的思想。
3、 重点、难点的确立
本节课的核心是让学生认清中国地形的整体特征和我国的主要山脉,因此中国地形的特点和山脉分布是本课的重点。
而中国地势西高东低这样一个特点对气候、河流、交通等的影响是本课的难点,因为学生年龄偏小,对一些日常生活和所经历的现象不能很好的与理论知识相连接,因此对于这些问题需要老师进行指导,从而让学生能够总结出来。
二、教法分析(说教法)
教学不是向学生灌输知识的过程,而是学生主动构建知识的过程;教师是教学过程中的帮助者、引导者和组织者,教学过程的导演,学生才是教学的主体,是教学的中心,是演员,坚持以“学生活动为主,教师讲述为辅,学生活动在前,教师点拨评价在后”的原则,根剧初二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联系实际安排教学内容。
在学生回答问题时要注意面向不同层次的学生,使基础差的学生也能有表现的机会,增强他们的自尊和自信心,激发其学习热情。
让学生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知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
三、学情分析(说学法)
1、学生特点分析:
在教学中应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一方面要运用直观生动的形象,引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的注意力始终集中在课堂上;另一方面要创造条件和机会,让学生发表见解,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2、学习方法:
观察法、讨论法、综合分析法
四、说教学过程
结合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以及新课程的要求,教学思路总体设计如下:
【导人新课】通过前一章节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中国的人口分布东多西少,请同学们想一想,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分布不均呢?(学生思考后回答)
教师小结:造成这种分布状况是由多种因素影响而成的,其中一个重要的因素是地形,今天我们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中国的地形。
【板书】第一节 中国的地形
中国地形的第一个特点是从地势的角度描述的,所谓地势是指地表高低起伏的总趋势,换句话说也就是中国哪边高,哪边低的问题。
【读图】地图册P11 中国地形图
【指图提问】这是一张分层设色的中国地形图,图上不同的颜色代表着不同的海拔高度,请同学们看图中的陆高海深表。
问:棕黄色代表海拔多少米?(4000米以上)浅黄色代表海拔多少米?(1000~2000米)绿色代表海拔多少米?(500米以下)
问:那么同学们能告诉我中国哪边高,哪边低了吗?
【教师总结】西高东低就是我国地势特点的第一部分。
【板书】一、地势西高东低
【转折过渡】如何用图更好地表现我国地势西高东低的特点呢?下面我看一副地势剖面图。
【讲解】请大家看到地图册P11的中国地形图,请大家在图上找到北纬30°纬线,再找到北纬40°纬线,估计一下北纬32°的大体位置,然后用笔在图上自西向东画出一根横贯中国的纬线。
问:有没有同学能告诉我,北纬32°纬线自西向东穿过了哪些地形区?(青藏高原、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平原)
【转折过渡】在这幅图上我们可以一目了然的看出中国西高东低的地势特点。问:这幅图象什么?
学生讨论、回答:象阶梯
【板书】阶梯示意图
问:一共有几级?(三级)
【教师总结】呈阶梯状分布就是我国地势特点的第二部分。
【板书】呈阶梯状分布
【教师总结】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是对我国地势特征的一个完整的描叙。我们把西边最高的称为第一阶梯,中间的称为第二阶梯,东边最低的称为第三阶梯,我们可以看到第三阶梯向东一直延伸到海底大陆架。
【转折过渡】我们知道了中国地势大致呈三级阶梯,那这3个阶梯是怎样分布的呢?阶梯的界线又在何处呢?我们一起来看中国地形图吧。
【分析讲解】通过看图我们可以看到图上的颜色大体可以分为三个部分,棕黄色一个部分,实际上这就是我国地势第一阶梯海拔在4000米以上;绿色一个部分,实际上这就是我国地势第三阶梯海拔在500米以下;中间的浅黄色部分为我国地势第二阶梯海拔在1000—2000米。请大家在图上用笔沿着这3个阶梯的边缘把它们勾出来。
【板书】三阶梯分界线
【转折过渡】大家画的和屏幕上是否相同?大家看能不能用一些山脉做他们的分界线呢?
学生讨论、回答
【转折过渡】我们明确了阶梯的界线,再来分析一下阶梯内部的状况。
【读图提问】请同学们读 “中国地形图”说出各阶梯内部的主要地形种类。
学生讨论、回答
【转折过渡】刚才我们了解三阶梯分界线的时候提到了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等等山脉,可以看出我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家,这些山脉也就构成了我国地形的骨架,而高原、平原、盆地、丘陵则镶嵌其中。下面我们就来了解这些纵横交错的山脉。
【板书】二、山脉纵横交错 中国主要山脉分布
【分析讲解】河流有流向,山脉有走向。俗话说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受我国西高东低地势影响我国河流流向大多是自西向东,那么,走向是不是也用自哪里向哪里呢?山脉走向怎么表述?
学生讨论后回答。
教师在黑板上演示,学生说出其走向。
教师鼠标指图按走向说出我国五组山脉,学生在学案上填图。
【转折过渡】除了这些高大的山脉外,在我国还有许多名山,(提问)请问同学们,你到过哪些名山?
请同学们先阅读P22中华五岳。并在P21“中国主要山脉分布”图上找出它们的位置,位于哪一个省区把答案填到学案中。
【板书】中华五岳风光图片
学生回答其所在的省区
小结本课所学内容
【活动】以分组竞赛的形式复习本节内容
教师点评在竞赛中所出现的问题,表扬获胜的小组以及在竞赛中表现突出的学生。
【板书设计】
一、地势西高东低
1、我国地势的突出特征: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2、三级阶梯分布
3、西高东低的地势对气候、河流的影响
二、山脉纵横交错
1、主要山脉
①东西走向的山脉
②东北—西南走向的山脉
③南北走向的山脉:贺兰山、六盘山
④西北—东南走向的山脉:阿尔泰山、祁连山
⑤弧形山脉:喜马拉雅山脉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湘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一节 中国的地形教案设计,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课后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地理湘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一节 中国的地形第2课时教案,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学情分析,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湘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二章 中国的自然环境第一节 中国的地形教案设计,共5页。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http://www.enxinlong.com/img/images/257d7bc79dd514896def3dc0b2e3f59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