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科版八年级全册第三节 空气的“力量”教案设计
展开空气的“力量”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理解大气压强产生的原因;能用大气压解释生活中常见的现象。
2.知道马德堡半球实验。托里拆利实验和1个标准大气压的大小。
3.知道大气压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小,大气压与液体沸点的关系;知道大气压测量的工具。
二、过程与方法。
1.观察跟大气压有关的现象,感知大气压的存在。
2.能利用间接测量的方法测量大气压强通过对托里拆利实验的学习,使学生理解用液体压强来研究大气压的等效替代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培养具有团结合作的意识。
2.通过大气压应用的了解,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教学重难点】
1.大气压强的存在及产生的原因,解释生活中大气压强的现象。
2.托里拆利实验。
【教学过程】
一、大气压强。
演示实验1:将两端开口的玻璃管放入水槽中,,将手指放在玻璃管下端堵住后液柱不下降,液柱对手指有压强,手指对液柱也有压强,那么将玻璃管倒过来后水会流出来吗?让学生猜,提起学生的兴趣,在讲玻璃管倒过来后,发现液柱没有下降,这说明周围的空气对液柱有向上的压强,在改变玻璃管的位置,说明空气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引入大气压强的定义。
学生分组实验:请同学们利用桌面上水槽中的器材设计并进行实验,通过实验现象来证明大气压强是存在的。
学生分组实验教师并巡视,发现问题并进行指导。
学生的实验成果应该包括以下几部分:
1.覆杯实验;
2.注射器抽水或堵住抽水口发现活塞拉不动;
3.吸盘将玻璃片提起;
4.胶头滴管能吸水。
让每个小组展示自己的实验成果。
出示马德堡半球,把金属半球打开看看后合在一起用抽气机把里面的气体抽出去,掌声有请两位大力士闪亮登场,让他们用力试试能不能拉开?强调注意安全,两大力士用力无法拉开,历史上用16匹马向相反方向拉都很难拉开,那我们就来了解一下这段历史吧,让学生阅读信息窗:马德堡半球实验。
马德堡半球实验不仅证明了大气压的存在还说明大气压是非常大的,那么大气压到底有多大呢?同学们想知道吗?
二、测量大气压。
1.托里拆利实验。
重回玻璃管支持水柱的实验分析,水柱受到大气压强而被支持起一定高度,当水柱产生的压强大于大气压时,液柱会下降,若小于大气压则水柱会充满玻璃管,那么我看看大气压能支持起多高的水柱?
演示实验2:将不同高度的试管进行实验,最后发现支持的水柱很高,由P=ρ液gh可知,我们所处的压强是相等的,那么怎么才能使液柱的高度减小呢?换用液体密度较大的液体,液体最大的液体是水银,适时肯定学生,引出伽利略的学生托里拆利也是这样考虑的,引出托里拆利实验是用水银做的,但是由于水银有毒,我们就通过视频来看一下,播放托里拆利实验。
2.大气压强的值非常大,如果不利用就太可惜了,请看视频,大气压的应用。
演示实验:两瓶果汁,让他们品尝以下果汁的味道,但是其中一个同学无法吸到果汁,此时要鼓励他用力吸,强调用力,最后让学生解决喝不到果汁的难题,发现吸不到口中的原因是瓶中没有空气进入,解决方法找到,将橡胶塞拔开就可以喝到果汁了,通过这个演示实验说明我们平时喝饮料并不是用力吸就行的,而是要靠大气压才行。最简单的喝饮料中都包含着物理知识,看来学好物理是非常有用的。
3.气压计。
随着科技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人们制造了多种气压计来测量气压,出示幻灯片图片。
三、大气压强的变化。
我们知道大气随着高度的增加越来越稀薄,那么大气压会不会变化呢?下面我们通过一段视频来了解一下:播放视频介绍大气压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小。
大气压的变化又会导致什么问题呢?下面来看视频:播放视频介绍液体的沸点与大气压的关系。
拓展提问:同学们有没有去过西藏呢?若去过谈谈感受;若没去过则通过新闻了解,说一说到西藏最大的感觉是什么?
1.分析高原缺氧的原因,由于西藏海拔较高,当地的大气压较低,因此呼吸困难,吸入氧气减少,容易造成高原缺氧,那要是没有了大气压又会是什么情景呢?列举进入太空的宇航员,太空是真空没有大气压因此无法直接呼吸,需要宇航服来提供适当的压强,以保障生命。
2.高原地区一般不吃煮的食物而是吃火烤的食物,为什么呢?
物理沪科版第三节 空气的“力量”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物理沪科版第三节 空气的“力量”教学设计,共4页。
物理第三节 空气的“力量”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物理第三节 空气的“力量”教学设计,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学情分析,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物理沪科版八年级全册第三节 空气的“力量”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沪科版八年级全册第三节 空气的“力量”教学设计,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