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专题二 常用化学计量及应用课件PPT 课件 1 次下载
- 专题三 离子反应课件PPT 课件 2 次下载
- 专题四 元素及其化合物课件PPT 课件 2 次下载
- 专题五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课件PPT 课件 1 次下载
- 专题六 氧化还原反应与电化学课件PPT 课件 0 次下载
专题一 物质的组成与分类 传统文化课件PPT
展开考点一 物质的组成与分类、性质与应用
考向1.物质的组成与分类:[2021湖南卷,1][2020全国Ⅰ卷,7]考向2.物质的性质与应用:[2021湖南卷,2]
考点一 物质的组成与分类、 性质与应用
1.元素、微粒及物质间的转化关系
2.依据“标准”对物质进行分类
3.物质变化过程中的“三馏”“四色”“五解”“十八化”
4.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判断方法
(1)胶体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区别是分散质粒子直径的大小(1~100 nm之间),胶体的特性是丁达尔效应;用渗析法可将胶体粒子和溶液中的溶质粒子进行分离,利用丁达尔效应可以区分胶体和溶液。
1 nm=10-9 m
(2)胶体不带有电荷,但是某些胶体中的粒子带有电荷。
部分有机高分子形成的胶体中, 分散质粒子不带电荷,如淀粉溶液
(3)Fe(OH)3胶体粒子为多个“Fe(OH)3分子”的集合体,因此1 ml Fe3+完全水解得到的Fe(OH)3胶体粒子少于1 ml。(4)部分铝盐、铁盐如KAl(SO4)2·12H2O、FeCl3·6H2O等溶于水电离出的Al3+、Fe3+水解生成Al(OH)3胶体、Fe(OH)3胶体,这些胶体能吸附悬浮固体或色素形成沉淀而除杂,因此常用作净水剂。(5)常见的胶体有云、烟、雾、蛋白质溶液、豆浆、牛奶、血浆、土壤胶体、淀粉溶液、有色玻璃等。
考向1 物质的组成与分类
真题示例1-1.(2021湖南卷,1)下列有关湘江流域的治理和生态修复的措施中,没有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定期清淤,疏通河道B.化工企业“三废”处理后,达标排放C.利用微生物降解水域中的有毒有害物质D.河道中的垃圾回收分类后,进行无害化处理
答案 A 解析 化学变化的根本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对河道定期清淤属于物理变化,未涉及化学变化;而“三废”处理、利用微生物降解水域中的有毒有害物质、垃圾进行无害化处理等都有化学变化发生。故答案选A。
1-2.(2019全国Ⅱ卷,7)“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是唐代诗人李商隐的著名诗句,下列关于该诗句中所涉及物质的说法错误的是( )A.蚕丝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B.蚕丝属于天然高分子材料C.“蜡炬成灰”过程中发生了氧化反应D.古代的蜡是高级脂肪酸酯,属于高分子聚合物
对点演练1-1.(2021北京43中月考)近年来,我国航空航天事业成果显著。下列成果所涉及的材料为金属材料的是( )A.“天宫二号”航天器使用的密度小、强度高的材料——钛合金B.“北斗三号”导航卫星使用的太阳能电池材料——砷化镓C.“长征五号”运载火箭使用的高效燃料——液氢D.“C919”飞机的机身使用的复合材料——碳纤维和环氧树脂
答案 A 解析 钛合金是合金材料,属于金属材料,故A符合题意;砷化镓是一种半导体材料,不是金属材料,故B不符合题意;液氢是液态的氢元素的单质,氢元素是非金属元素,液氢不是金属材料,故C不符合题意;碳纤维是碳元素组成的一种单质,是无机非金属材料,环氧树脂是有机高分子合成材料,都不是金属材料,故D不符合题意。
1-2.(2021湖南常德一模)化学与生活息息相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煤改气”“燃煤脱硫”等有利于改善环境B.二氧化氯泡腾片遇水产生的ClO2用于杀菌消毒C.“嫦娥五号”使用的氧化铝陶瓷属于金属材料D.“凡铁分生熟……既炒则熟”指的是除碳过程
解析 “煤改气”“燃煤脱硫”等可以减少污染物的排放,有利于改善环境,A项正确;ClO2具有强氧化性,可用于杀菌消毒,B项正确;氧化铝陶瓷属于非金属材料,C项错误;生铁的含碳量较高,生铁炒熟主要是降低了生铁中的碳含量,D项正确。
考向2 物质的性质与应用真题示例
2-1.(2021湖南卷,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糖类、蛋白质均属于天然有机高分子化合物B.FeO粉末在空气中受热,迅速被氧化成Fe3O4C.SO2可漂白纸浆,不可用于杀菌、消毒D.镀锌铁皮的镀层破损后,铁皮会加速腐蚀
2-2.(2020全国Ⅰ卷,7)国家卫健委公布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指出,乙醚、75%的乙醇、含氯消毒剂、过氧乙酸(CH3COOOH)、氯仿等均可有效灭活该病毒。对于上述化学药品,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CH3CH2OH能与水互溶B.NaClO通过氧化灭活病毒C.过氧乙酸相对分子质量为76D.氯仿的化学名称是四氯化碳
对点演练2-1.(2020浙江卷,9)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高压钠灯可用于道路照明B.SiO2可用来制造光导纤维C.工业上可采用高温冶炼黄铜矿的方法获得粗铜D.BaCO3不溶于水,可用作医疗上检查肠胃的钡餐
答案 D 解析 胃液中含有盐酸,能与BaCO3反应生成Ba2+,Ba2+是重金属离子,可导致蛋白质变性,用作钡餐的是BaSO4,D项不正确。
2-2.(2021湖南衡阳一模)下列应对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的措施正确的是( )A.将一次性医用口罩用75%的酒精消毒后重复使用B.免洗洗手液中的胶质银离子能将新型冠状病毒灭活C.可通过“基因剪刀”的方法将新型冠状病毒水解成小分子来解除其危害D.使用氯水和酒精的混合液对公共场所的设施进行双重杀菌消毒
解析 一次性医用口罩使用后口罩的细菌过滤效率已经很差,不能重复使用,A错误;银是重金属,免洗洗手液中的胶质银离子能使新型冠状病毒变性而灭活,B正确;“基因剪刀”可对基因组进行修改,但不能使病毒水解,C错误;氯水具有强氧化性,酒精具有还原性,二者混合使用会降低消毒效果,D错误。
方法点拨物质的性质与变化常结合物质的用途来考查,解答此类试题的方法是:结合物质的应用目的或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分析物质表现出的性质,并利用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判断是否发生化学变化。
判断正误(正确的画“√”,错误的画“×”)。(1)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纯净物。( )(2)强碱一定是离子化合物,盐也一定是离子化合物。( )(3)BaSO4的水溶液不易导电,故BaSO4是弱电解质。( )(4)烧碱、冰醋酸、四氯化碳均为电解质。( )(5)能导电的物质一定是电解质,不导电的物质一定是非电解质。( )(6)强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一定大于弱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 )(7)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碱性氧化物。( )(8)酸性氧化物不一定是非金属氧化物,非金属氧化物也不一定是酸性氧化物。( )
答案 (1)× (2)× (3)× (4)× (5)× (6)× (7)√ (8)√
1.传统文化中涉及“物质”的判断
“矾”通常指某些硫酸盐的结晶水合物。如:明矾、胆矾等
2.传统文化中涉及“分离”方法的判断
考向 古代典籍中的化学真题示例1.(2021河北卷,1)“灌钢法”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对钢铁冶炼技术的重大贡献,陶弘景在其《本草经集注》中提到“钢铁是杂炼生钅柔作刀镰者”。“灌钢法”主要是将生铁和熟铁(含碳量约0.1%)混合加热,生铁熔化灌入熟铁,再锻打成钢。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钢是以铁为主的含碳合金B.钢的含碳量越高,硬度和脆性越大C.生铁由于含碳量高,熔点比熟铁高D.冶炼铁的原料之一赤铁矿的主要成分为Fe2O3
答案 C 解析 钢和生铁均属于铁碳合金,钢中的含碳量低、生铁中的含碳量高,铁合金的硬度和脆性随含碳量增大而增大,A、B项均正确。熟铁含碳量较少,是比较纯的铁,合金的熔点通常比各组分的熔点低,C项错误。赤铁矿的主要成分为氧化铁,D项正确。
2.(2020全国Ⅲ卷,7)宋代《千里江山图》描绘了山清水秀的美丽景色,历经千年色彩依然,其中绿色来自孔雀石颜料[主要成分为Cu(OH)2·CuCO3],青色来自蓝铜矿颜料[主要成分为Cu(OH)2·2CuCO3]。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保存《千里江山图》需控制温度和湿度B.孔雀石、蓝铜矿颜料不易被空气氧化C.孔雀石、蓝铜矿颜料耐酸耐碱D.Cu(OH)2·CuCO3中铜的质量分数高于Cu(OH)2·2CuCO3
对点演练1.(2020天津卷,2)晋朝葛洪的《肘后备急方》中记载:“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受此启发为人类做出巨大贡献的科学家是( )A.屠呦呦B.钟南山C.侯德榜D.张青莲
答案 A 解析 屠呦呦发现并提取了青蒿素,获得了诺贝尔奖。
2.(2021湖南长郡十五校联考)明代《天工开物》记载“火法”冶炼锌:“炉甘石十斤,装载入一泥罐内,然后逐层用煤炭饼垫盛,其底铺薪,发火煅红……冷淀,毁罐取出……即倭铅也”(注:炉甘石的主要成分为碳酸锌,泥罐中掺有煤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倭铅是指金属锌和铅的混合物B.煤炭中起作用的主要成分是碳
C.该方法中冶炼锌的化学方程式为ZnCO3+2C Zn+3CO↑D.该冶炼锌的方法属于热还原法
解析 倭铅是指金属锌,不是锌和铅的混合物,A错误;煤炭的主要成分是碳,在冶炼锌的反应中碳作还原剂,B正确;在题给条件下,碳还原ZnCO3时生成CO,C正确;该冶炼锌的方法是加热条件下用还原剂将金属还原出来,属于热还原法,D正确。
3.(2021广东新高考适应性模拟演练)书法是中华文化之瑰宝,“无色而具画图的灿烂,无声而有音乐的和谐”,书法之美尽在笔墨纸砚之间(如图所示的王羲之的《平安贴》)。下列关于传统文房四宝的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A.墨汁是一种水溶液B.宣纸是合成高分子材料C.砚石的成分与水晶相同D.制笔用的狼毫主要成分是蛋白质
答案 D 解析 墨汁中分散质粒子直径在1~100 nm之间,属于胶体,故A错误;宣纸的主要成分是天然纤维素,不是合成高分子材料,故B错误;水晶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而砚石的成分为无机盐,故C错误;狼毫为动物的毛,主要成分为蛋白质,故D正确。
判断正误(正确的画“√”,错误的画“×”)。(1)《天工开物》中记载:“世间丝、麻、裘、褐皆具素质”,其中“丝、麻、裘”的主要成分都是蛋白质。( )(2)《本草图经》在绿矾项载:“盖此矾色绿,味酸,烧之则赤……”,因为绿矾能电离出H+,所以“味酸”。( )(3)“以曾青涂铁,铁赤色如铜”说明我国古代就掌握了“湿法冶金”技术。( )(4)“墙塌压糖,去土而糖白”中的脱色过程发生了化学变化。( )
答案 (1)× (2)× (3)√ (4)×
(一) 化学与STSE
化学与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简称化学与STSE。这类题目一般是选择最新科技成果、与社会生活联系密切的物质(药物、食品、新型材料等)作为载体,问题设计依据课程标准,知识源于教材,要求用化学知识解决问题。这类题目通常起点高、落点低,与生活、科技、环境等相关。题型多以选择题或简答题出现。在选择题中,一般通过新材料、新信息的介绍,以某点信息源辐射相关知识,以判断正误来考查识记性知识。简答题一般要求根据化学知识和原理分析并解释相关现象,对逻辑思维、文字表达能力有较高要求。随着社会的发展,预计这类题目仍是高考考查的热点。
(一)审题关注什么1.审题关键点(1)掌握重要概念:绿色化学、新能源、材料分类等。(2)记住典型物质的重要用途。(3)找关键字词,对于涉及古文的试题要从关键词入手。
2.防范失分点(1)绿色化学:污染处理≠污染物零排放;(2)食品添加剂≠无毒;(3)水的净化≠水体消毒;(4)重要物质用途,如硅、二氧化硅、硅酸钠的用途不能混淆;(5)古化学及诗文关键字词多为颜色变化(如铜色、色赤等)、操作方式(如熬、蒸、渍、强烧等)、现象(紫青烟起、五金八石皆能穿滴等)。
(二)题目考什么1.高考中有关“化学与社会和谐发展”试题的选材热点总结(1)常见的化学与环境问题
(2)常见生产、生活中的化学知识
(3)常用材料的成分或性质
2.绿色化学的特点研究对环境没有任何副作用的化学试剂、化学制品和化学工艺。它包括:(1)开发绿色反应,将原子利用率提高到100%。(2)使用无毒无害的原料。(3)选用无毒无害的催化剂。(4)使用无毒无害的溶剂。(5)发展“绿色工艺”。(6)开发和生产绿色产品。
(2021全国甲卷,7)化学与人体健康及环境保护息息相关。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食品加工时不可添加任何防腐剂B.掩埋废旧电池不会造成环境污染C.天然气不完全燃烧会产生有毒气体D.使用含磷洗涤剂不会造成水体污染
思路点拨 食品中适当添加防腐剂,可以延长食品保质期,但要控制食品中防腐剂的添加量符合国家制定的标准,A项说法错误;掩埋废旧电池,废旧电池中的重金属离子会污染土壤和地下水,B项说法错误;天然气不完全燃烧会产生CO,CO是一种有毒的气体,C项说法正确;使用含磷洗涤剂会使水体富营养化,造成水华、赤潮现象,破坏水体生态平衡,造成水体污染,D项说法错误。答案 C
应考训练1.(2021湖南长郡十五校第二次联考)“液态阳光”是指由阳光、二氧化碳和水通过人工光合作用得到的绿色液态燃料。下列有关“液态阳光”的说法错误的是( )A.“液态阳光”行动有利于可持续发展并应对气候变化B.煤气化得到的水煤气合成的甲醇不属于“液态阳光”C.CO2和H2O转化为“液态阳光”过程中同时释放能量D.“液态阳光”有望解决全球化石燃料不断枯竭的问题
解析 “液态阳光”是指由阳光、二氧化碳和水通过人工光合作用得到的绿色液态燃料,能吸收二氧化碳,可解决温室效应,有利于可持续发展并应对气候变化,A正确;煤气化得到的水煤气的主要成分为氢气和一氧化碳,利用的是化石燃料,所以氢气和一氧化碳合成的甲醇不属于“液态阳光”,B正确;由阳光、二氧化碳和水通过人工光合作用得到的绿色液态燃料的过程中吸收能量,C错误;利用阳光、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液态阳光”可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有望解决全球化石燃料不断枯竭的问题,D正确。
2.新型冠状病毒正威胁着人们的身体健康,各种防护防控措施中,化学知识起到了重要作用。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冷链运输和冷藏储存抗病毒疫苗,目的是避免蛋白质变性B.体积分数为75%的医用酒精,与“84”消毒液混合使用消毒效果更好C.新冠病毒可能通过气溶胶传播,加快扩散速率,气溶胶能产生丁达尔效应D.医用防护服的核心材料是微孔聚四氟乙烯薄膜,其单体四氟乙烯所有原子共平面
答案 B 解析 疫苗的主要成分为蛋白质,蛋白质在温度过高的条件下会变性失活,所以要冷链运输和冷藏储存抗病毒疫苗,故A正确;乙醇具有还原性,“84”消毒液的主要成分为具有强氧化性的次氯酸钠,将医用酒精和“84”消毒液混合会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乙醇被氧化,次氯酸钠被还原,降低了消毒效果,故B错误;含有病毒的飞沫粒子直径介于1~100 nm,混合在空气中形成气溶胶,吸入后导致感染,气溶胶属于胶体,能产生丁达尔效应,故C正确;四氟乙烯发生加聚反应生成聚四氟乙烯,四氟乙烯的结构简式为F2C=CF2,根据乙烯的结构可知四氟乙烯分子中所有原子共平面,故D正确。
3.(2021湖南新高考适应性模拟演练)化学与生活、环境和能源密切相关,下列过程没有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焚烧垃圾发电,废物利用B.风力发电,发展新能源C.环境消毒杀菌,阻断病毒传播D.稻草发酵肥田,发展绿色农业
高考化学二轮总复习优化设计 专题一 物质的组成与分类 传统文化课件PPT: 这是一份高考化学二轮总复习优化设计 专题一 物质的组成与分类 传统文化课件PPT,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内容索引,专项突破•素能提升,高考命题研究,答案C,解题思路,主要成分是纤维素,答案A,思维建模,化学与STSE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考化学二轮复习专题一物质的组成与分类传统文化课件: 这是一份高考化学二轮复习专题一物质的组成与分类传统文化课件,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内容索引,考点二传统文化,专项模块素养培优,五年高考命题研究,要点归纳•再提升,胶体的性质及应用,经典对练•得高分,思路点拨,答案D,答案C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新高考化学二轮复习课件 物质的组成与分类 传统文化: 这是一份人教版新高考化学二轮复习课件 物质的组成与分类 传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