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一节 常见地貌类型精品巩固练习
展开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注意:本试卷包含Ⅰ、Ⅱ两卷。第Ⅰ卷为选择题,所有答案必须用2B铅笔涂在答题卡中相应的位置。第Ⅱ卷为非选择题,所有答案必须填在答题卷的相应位置。答案写在试卷上均无效,不予记分。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小题,共30.0分)
从古到今,各种各样的地质、地貌现象激发了多少探索者为之不懈努力。
具有层理构造的岩石是( )
A. A侵入岩B. 喷出岩C. 变质岩D. 沉积岩
下列地貌形态中,经过堆积作用形成的是…( )
A. 石林B. 沙丘C. 海蚀柱D. V型谷
读图,回答下列题。
图示甲地貌()
①为风石柱 ②下部宽大,上部窄小
③为风蚀蘑菇 ④上部宽大,下部窄小
A. ①②B. ③④C. ①④D. ②③
乙地貌()
①为新月形沙丘 ②迎风坡缓,背风坡陡
③为海岸沙坝 ④迎风坡陡,背风坡缓
A. ①②B. ③④C. ①④D. ②③
图示甲、乙地貌的共性是都是()
A. 河流地貌B. 海岸地貌C. 喀斯特地貌D. 风沙地貌
读下图完成下列小题
图中属于喀斯特地貌、雅丹地貌、丹霞地貌的分别是()
A. 甲、乙、丙B. 甲、乙、丁C. 乙、丙、丁D. 甲、丙、丁
图中主要由流水作用形成的地貌是()
A. 甲和乙B. 甲和丙C. 甲和丁D. 丙和丁
图中主要由风力作用形成的地貌是()
A. 甲和乙B. 乙和丙C. 甲和丁D. 丙和丁
下图为不同外力作用形成的四种地貌。读图完成下列题。
图中地貌与外力作用对应正确的
A. 甲——流水堆积B. 乙——风力搬运
C. 丙——海水堆积D. 丁——风力侵蚀
若乙图表示流动沙丘,下列说法正确的
A. A坡为背风坡B. B坡为迎风坡
C. A坡风力大于B坡D. B坡比 A坡坡度小
下列图中名称与相应外力作用的组合,正确的是
A. ①蘑菇石——风沙磨蚀B. ②溶洞——海浪侵蚀
C. ③三角洲——流水侵蚀D. ④沙丘——风力搬运
读图“桂林景观图”,完成下列小题。
形成图示地表形态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A. 风力侵蚀B. 流水侵蚀C. 冰川搬运D. 海浪堆积
关于图示地区自然环境特点的正确叙述是
A. 气候干冷B. 地表崎岖C. 植被稀疏D. 径流稀少
下图为不同的地貌图片,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图中地貌的形成与流水作用有关的是
A. ①②B. ②④C. ③④D. ②③
①类地貌在我国可能广泛分布的地区是
A. 东北地区B. 东南地区C. 西南地区D. 西北地区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60.0分)
地理野外考察是提升地理实践力的重要途径之一。北京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在中国房山世界地质公园进行野外考察,并撰写考察报告。阅读考察报告,回答下列问题。
(1)考察记录单中①处最可能记录的是_______________。
(2)除记录单中所列项目之外,地貌景观的描述角度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3)根据地貌形成条件判断,与喀斯特地貌形成及特点密切相关的自然因素是__________。
(4)阅读考察报告,概括此次考察活动的主要任务。___________。
(5)对“拓展学习”四幅景观图中的地貌进行分类,并说出理由。_______________。
下图示意甲、乙、丙三种不同地貌景观。据此完成下列要求。
(1)比较甲、乙两类地貌景观的差异。
(2)描述丙类地貌的形成过程。
(3)推测丙类地貌组成物质的空间分布特点。
读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6分,每空1分)
图 甲 图 乙
(1)甲图中的A和F两种地貌类型主要分布于我国的__________地区,是由____________作用形成的。
(2)甲图中F为流动沙丘,由沙丘形态可知该地盛行________风。
(3) D岩石在高温多雨的气候条件下,可能形成_____ _____地貌。
(4) 乙图的地貌类型是____________,由M到N颗粒物的大小排列是 (砂石 砾石黏土)。
答案和解析
1.【答案】
【解析】1.
第(1)题,沉积岩是岩石在外力作用下,经过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固结成岩等作用下形成的,其主要特征是:层理构造显著;常含古代生物遗迹,经风化作用即成化石。第(2)题,石林位于云贵高原,属喀斯特地貌,由流水的化学溶蚀作用形成;沙丘是风的堆积地貌;海蚀柱是海蚀地貌;“V”型谷是流水的侵蚀下切形成的。
2.
第(1)题,沉积岩是岩石在外力作用下,经过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固结成岩等作用下形成的,其主要特征是:层理构造显著;常含古代生物遗迹,经风化作用即成化石。第(2)题,石林位于云贵高原,属喀斯特地貌,由流水的化学溶蚀作用形成;沙丘是风的堆积地貌;海蚀柱是海蚀地貌;“V”型谷是流水的侵蚀下切形成的。
3.【答案】
【解析】1. 略
2. 略
3. 略
6.【答案】
【解析】
1.
【分析】
本题考查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旨在考查学生调动相关知识的能力。解题关键在于读图分析提取关键信息。
【解答】
读图可知,甲为喀斯特地貌,乙为沙丘,丙为雅丹地貌,丁为丹霞地貌,D正确,ABC错误。
2.
【分析】
本题考查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旨在考查学生调动相关知识的能力。解题关键在于读图分析提取关键信息。
【解答】
读图可知,甲为喀斯特地貌,是流水侵蚀形成的地貌,乙为沙丘,是风力堆积形成的地貌,丙为雅丹地貌,是风力侵蚀形成的地貌,丁为丹霞地貌,是流水侵蚀形成的地貌,C正确,ABD错误。
3.
【分析】
本题考查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旨在考查学生调动相关知识的能力。解题关键在于读图分析提取关键信息。
【解答】
读图可知,甲为喀斯特地貌,是流水侵蚀形成的地貌,乙为沙丘,是风力堆积形成的地貌,丙为雅丹地貌,是风力侵蚀形成的地貌,丁为丹霞地貌,是流水侵蚀形成的地貌,B正确,ACD错误。
9.【答案】
【解析】
1. 【分析】
本题考查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旨在考查学生调动相关知识的能力。解题关键在于读图分析提取关键信息。
【解答】
甲图是在流水溶蚀作用下形成的喀斯特地貌,A错误。乙图是在风力堆积作用下形成的新月形沙丘,B错误。丙图是在海水侵蚀作用下形成的海蚀柱,C错误。丁图是在风力侵蚀作用下形成的风蚀蘑菇,D正确。故选D。
2. 【分析】
本题考查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旨在考查学生调动相关知识的能力。解题关键在于读图分析提取关键信息。
【解答】
由图可知,A坡比B坡缓,A为迎风坡,B为背风坡,A坡风力大于B坡,C正确,ABD错误。
11.【答案】A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外力作用与地貌,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能力及调动和运用知识能力。熟练掌握外力作用与地貌是解题的关键。
【解答】
①蘑菇石是风沙磨蚀而形成的,故A正确;②溶洞是流水侵蚀形成的,故B错误;③河口三角洲是流水沉积形成的,故C错误;④沙丘是风力沉积形成的,故D错误。
12.【答案】
【解析】1.
本题考查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桂林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该区域石灰岩广布,同时位于我国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夏季高温多雨,全年降水丰沛,所以在流水的侵蚀溶蚀作用下发育喀斯特地貌,故该景观的主要成因是流水侵蚀(溶蚀)作用,B正确;该地降水多,风力作用微弱,A错误;该地无冰川作用,C错误;桂林位于大陆内部,不靠海,无海浪作用,D错误。故选B。
2.
本题考查中国分区地理。桂林市地处南岭山系的西南部,为中、低山地形,有喀斯特山地、丘陵和台地,地表崎岖,B正确;桂林地处低纬,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湿热,降水多,径流多,AD错误;亚热带季风气候对应的植被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植被较好,C错误。故选B。
14.【答案】
【解析】
1. 【分析】
本题考查外力作用及其形成的地表形态,旨在考查学生获取信息和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学生熟练掌握读图分析能力和流水作用及其形成的地表形态。
【解答】
根据图示信息可知,①为风力沉积作用形成的沙丘,②为流水侵蚀作用形成的三峡地貌,③为海浪侵蚀作用形成的地貌,④为流水沉积作用形成的三角洲,②④地貌的形成与流水作用有关,B对,ACD错。
故选B。
2.
【分析】
本题考查外力作用形成的地表形态及其分布地区,旨在考查学生获取信息和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学生熟练掌握读图分析能力和外力作用形成的地表形态及其分布地区。
【解答】
根据上题分析可知,①类地貌为风力沉积作用形成的沙丘,主要分布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广泛分布在我国西北地区,远离海洋,深居内陆,降水稀少,气候干旱,风力作用强,D对,ABC错。
故选D。
16.【答案】(1)奇峰林立、地表崎岖
(2)规模 分布 坡度(质地、地表植被等)
(3)岩石、水文
(4)观察、识别、描述喀斯特地貌景观及其主要特点,探究其成因。
(5)分类并说出理由,合理即可。例如:分两类。峰林、洪积扇为一类,属于流水地貌;风蚀蘑菇、沙丘为一类,属于风成地貌。
【解析】本题考查喀斯特地貌形成原因及地貌特点,旨在考查学生获取、解读图文信息及运用所学知识解答问题能力。掌握并理解喀斯特地貌的形成及地貌特征是解题的关键
(1)由考察报告可知,①处岩溶地貌(喀斯特地貌)发育,地表崎岖,奇峰林立。
(2)地貌景观的描述内容主要包括:形态、物质组成、色彩、规模、分布、植被等。
(3)喀斯特地形的形成是石灰岩地区地下水长期溶蚀的结果。石灰岩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CaCO3),在有水和二氧化碳时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碳酸氢钙[Ca(HCO3)2],碳酸钙+二氧化碳+水→碳酸氢钙---CaCO3+CO2+H2O=Ca(HCO3)2。后者可溶于水,于是有溶洞形成并逐步扩大。因此与喀斯特地貌形成及特点密切相关的自然因素是岩石和水文。
(4)分析考查报告可知,此次考察活动的主要任务是观察、识别、描述喀斯特地貌景观及其主要特点,探究其成因。
(5)四幅景观图中的地貌均为外力作用而成,塑造地貌的主要外力作用有:流水、风、海浪和冰川作用。峰林为流水化学溶蚀而成、洪积扇发育在河流出山口,因流水沉积而成,二者属于流水地貌;风蚀蘑菇因风力侵蚀而成,沙丘因风力堆积而成,二者属于风成地貌。
17.【答案】(1)
(2)河流自山地流向山麓,因地形(急剧)变缓,流速减慢;河流挟带的物质在沟谷出口处堆积形成冲积扇。
(3)沉积物颗粒粒径自冲积扇扇顶向冲积扇边缘由大变小,分选性比较明显。
【解析】(1)本题考查风力地貌和流水地貌,旨在考查学生阐述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的能力。本题解答的关键是掌握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据图可知,甲地貌是风蚀蘑菇,主要分布在干旱、半干旱地区,降水少,多大风,该地貌上部宽大,下部狭小的蘑菇状,主要是风力侵蚀作用形成的。乙地貌是喀斯特地貌,主要受流水侵蚀、溶蚀作用,主要分布区可溶性的石灰岩广泛分布,降水较丰富,该地貌口大底小的圆锥形洼地。
(2)本题考查流水地貌,旨在考查学生阐述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的能力。本题解答的关键是掌握流水堆积地貌的形成。据图可知,丙类地貌是冲积扇,属于流水堆积地貌,河流自山地流向山麓,因地形(急剧)变缓,流速减慢,河流挟带的物质在沟谷出口处堆积形成冲积扇。
(3)本题考查流水堆积地貌的特点,旨在考查学生阐述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的能力。本题解答的关键是掌握沉积作用的分选性。由于沉积物颗粒粒径大的先沉积,故沉积物颗粒粒径自冲积扇扇顶向冲积扇边缘由大变小,分选性比较明显。
18.【答案】(1)西北 风力
(2)东北
(3) 喀斯特(或岩溶)
(4)冲积扇 砾石、砂石、黏土
【解析】(1)A地貌的名称为风蚀蘑菇。主要是由于岩石的岩性差异,加上风力侵蚀作用越向高空越弱形成的典型风蚀地貌。在我国主要分布干旱的西北地区。F为移动沙丘,为风力堆积地貌,在西北地区分布广泛。
(2)沙丘是风力堆积地貌,风向与沙丘的缓坡上坡的方向一致,据此可判断该地的盛行风为东北风。
(3)D岩层为石灰岩。石灰岩微溶于水,在多雨的环境下形成喀斯特地貌。
(4) 乙图的地貌类型是山前冲积扇,主要是流水沉积作用形成的;沉积过程中,颗粒大的先沉积,颗粒小的后沉积,所以由M到N颗粒物的大小排列为砾石、砂石、黏土。
地貌景观
典型分布地区的自然环境特征
地貌景观的基本特征
地貌景观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
【小题1】D
【小题2】B
【小题1】B
【小题2】A
【小题3】D
【小题1】D
【小题2】C
【小题3】B
【小题1】D
【小题2】C
【小题1】B
【小题2】B
【小题1】B
【小题2】D
地貌景观
典型分布地区的自然环境特征
干旱、半干旱地区,降水少,多大风
可溶性的石灰岩广泛分布,降水较丰富
地貌景观的基本特征
上部宽大,下部狭小的蘑菇状
口大底小的圆锥形洼地
地貌景观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
风力侵蚀
流水侵蚀、溶蚀
高中人教版 (2019)第四章 地貌第一节 常见地貌类型精品第二课时测试题: 这是一份高中人教版 (2019)第四章 地貌第一节 常见地貌类型精品第二课时测试题,共3页。
地理第一节 常见地貌类型优秀第一课时达标测试: 这是一份地理第一节 常见地貌类型优秀第一课时达标测试,共4页。
高中人教版 (2019)第四章 地貌第一节 常见地貌类型第二课时同步达标检测题: 这是一份高中人教版 (2019)第四章 地貌第一节 常见地貌类型第二课时同步达标检测题,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