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6.2地质灾害   同步练习   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第1页
    6.2地质灾害   同步练习   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第2页
    6.2地质灾害   同步练习   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第3页
    还剩12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2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六章 自然灾害第二节 地质灾害精品课时训练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六章 自然灾害第二节 地质灾害精品课时训练,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0分),【答案】A,【答案】,【答案】C,【答案】板块,【答案】解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注意:本试卷包含Ⅰ、Ⅱ两卷。第Ⅰ卷为选择题,所有答案必须用2B铅笔涂在答题卡中相应的位置。第Ⅱ卷为非选择题,所有答案必须填在答题卷的相应位置。答案写在试卷上均无效,不予记分。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6小题,共32.0分)
    下列各组灾害中,可能由人为原因诱发的自然灾害是( )
    ①滑坡、泥石流
    ②水土流失、地面塌陷
    ③环境污染、森林火灾
    ④火山爆发、台风
    A. ①②B. ①③C. ①④D. ②④
    我国西南地区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频发,与下列哪种气象灾害密切相关( )
    A. 暴雨B. 干旱C. 寒潮D. 沙尘暴
    读我国东部沿海地区高空等压面示意图,完成下列小题。
    有关①②③④四地气压和气温大小的比较,正确的是
    A. 气压:④<③<①<②B. 气压:②<①<③<④
    C. 气温:①<②<③<④D. 气温:④<③<②<①
    如果该等压面表示某个季节,则此季节
    A. 北方多沙尘天气B. 沿海盛行西南风
    C. 西南地震灾害多发D. 南方山区泥石流发生频次高
    地震灾害往往会诱发其他自然灾害。我们无法阻止地震发生,但可以通过防灾减灾手段减轻其影响。如图为地质灾害关联性示意图。据此回答15~16题。
    图中甲、乙、丙、丁依次为( )
    A. 泥石流、滑坡、地质、崩塌B. 地震、泥石流、滑坡、崩塌
    C. 地震、崩塌、泥石流、滑坡D. 崩塌、滑坡、泥石流、地质
    在如图所示的山区自然灾害链中,①②③④依次是( )
    A. 滑坡、泥石流、地震、崩塌B. 泥石流、地震、崩塌、滑坡
    C. 地震、崩塌、滑坡、泥石流D. 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震
    读图,回答小题。
    应急避难场所针对的自然灾害主要是
    A. 台风灾害B. 寒潮灾害C. 地震灾害D. 洪涝灾害
    在防灾减灾中,了解附近的应急避难场所属于
    A. 灾前准备内容B. 灾害监测内容C. 灾后恢复内容D. 灾害救援内容
    应急避难场所一般布设在
    A. 城镇的住宅区内B. 乡村的空旷地带
    C. 城镇的商业街中D. 城镇的空旷地带
    由于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可能加剧的自然灾害是( )
    A. 台风、寒潮B. 春旱、伏旱C. 火山、地震D. 滑坡和泥石流
    中国四大沙地之一的毛乌素沙漠,位于陕西和内蒙古两省交界处。地处防沙治沙第一线的陕西省榆林市,60多年来经历几代人持续开展大规模“北治沙、南治土”的治沙造林运动,实现了由沙进人退到人进沙退、由荒山秃岭到绿满山川的转变。如今榆林这座“沙漠之都”变成了“大漠绿洲”。下图示意我国局部地区。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导致毛乌素沙漠沙进人退的主要原因是()
    A. 全球变暖,气候异常B. 不合理的人类活动
    C. 深居内陆,降水稀少D. 多风沙,蒸发旺盛
    过去榆林地区的人们经常面临的自然灾害是()
    A. 泥石流B. 洪涝C. 地震D. 沙尘暴
    榆林由“沙漠之都”变成“大漠绿洲”,使得当地()
    A. 人口合理容量不变B. 环境人口容量降低
    C. 人口合理容量变小D. 环境人口容量增大
    图为某年中国发生地质地貌灾害次数最多的6个省级行政区.该年发生地质地貌灾害次数最多的山地可能是( )
    A. 横断山和秦岭B. 太行山和雪峰山
    C. 大巴山和巫山D. 祁连山和唐古拉山
    中缅油气管道(下图)是继中亚油气管道、中俄原油管道、海上通道之后的中国第四大能源进口通道。它包括原油管道和天然气管道,可以使原油运输不经过马六甲海峡,从西南地区输送到中国。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下列对于缅甸概况的描述,正确的是()
    A. 地势南高北低,地形以高原为主
    B. 山河南北纵列分布,河流多自北向南注入印度洋
    C. 热带雨林气候分布范围广,全年高温多雨
    D. 隔德雷克海峡与南极洲相望,战略位置重要
    该油气管道建设遇到的自然困难有()
    ①地形崎岖 ②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频发
    ③深受寒潮影响 ④冻土广布
    A. ①②B. ①③C. ①④D. ②④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60.0分)
    读“世界火山、地震分布图”(图甲)和“我国滑坡、泥石流多发区分布图”(图乙),回答下列问题。
    (1)从世界范围来看,地震主要集中在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大地带。我国台湾位于_____________带。
    (2)A所在地震带处于_____________板块和_____________板块之间。
    (3)近年来,滑坡和泥石流灾害在我国呈日益严重的趋势,除自然原因以外,人为原因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读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青藏高原是我国地震频发地区。2016年1月21日,青藏高原东北部某地发生6.4级地震,震源深度10千米。地震发生后,甲村的地震烈度大于乙村。该地区冬、夏季多为偏南风。
    (1)引起该次地震的是哪两大板块?地震烈度甲村大于乙村的判断理由是什么?
    (2)在灾后重建过程中,有专家认为丙村不适合原址重建。说明丙村需要异地重建的依据。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乌拉圭是一个“缺煤少油”的国家,曾大力发展水电,但仍需大量进口化石燃料,甚至从邻国购买电力。乌拉圭重视环境保护,制定了一系列新能源领域的投资刺激政策,大力推动私营和外国投资者参与本国可再生能源市场,兴建大量风力发电场。
    材料二:如图为南美洲局部区域图和乌拉圭风力发电场分布图,如表是乌拉圭电力构成表。
    乌拉圭2005年和2015年电力构成对比表
    (1)从大气环流、地形、洋流等角度,分析甲地降水量比乙地少的原因。
    (2)根据如表信息,说明乌拉圭能源产业的发展特点。
    (3)与水电相比,阐述乌拉圭大力倡导发展风电的原因。
    (4)说明乌拉圭地质灾害少发的自然条件。
    答案和解析
    1.【答案】A
    【解析】解:本题一改以往常见的选自然原因或人为原因造成的环境问题的模式,而是选可能由人为原因诱发的自然灾害。解题关键是审题,抓住关键词:“可能”、“人为诱发”、“自然灾害”,“环境污染”不属于自然灾害,故③错;
    “火山”、“台风”与人为活动无关,故④错;
    滑坡、泥石流与人们毁林开荒破坏植被有关,地面塌陷与过度抽取地下水有关,故①②对。
    故选:A。
    本题考查自然灾害的知识,自然灾害根据发生的位置可以分为地质灾害、生物灾害、海洋灾害和气象灾害。
    本题难度适中,通过自然灾害设置题目,题目较为新颖,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和读图分析能力。
    2.【答案】A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自然灾害相关知识,旨在考查学生调动相关知识的能力。解题关键在于熟练掌握自然灾害相关知识。
    【解答】
    暴雨带来的大量降水会使得西南地区地表结构发生变化,从而引发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滑坡、泥石流与干旱、寒潮、沙尘暴无关,A正确,BCD错误。
    3.【答案】
    【解析】
    1. 【分析】
    本题考查热力环流相关知识,旨在考查学生调动相关知识的能力。解题关键在于熟练掌握热力环流相关知识。
    【解答】
    图中等压面发生弯曲是因为地面冷热不均,引起了空气的垂直运动,致使等压面发生弯曲,近地面热的地方空气膨胀上升,近地面形成低气压,高空形成高气压,近地面冷的地方空气收缩下沉,近地面形成高气压,高空形成低气压,图示高空等压面①处高于②处,①处气压高于②处,近地面③处气温高,气压低,近地面④处气温低,气压高,故气压的高低排列顺序为:②<①<③<④, 答案B正确,气温的排列顺序是:②<①<④<③,C、D没有正确答案。选 B。
    2. 【分析】
    本题考查热力环流相关知识,旨在考查学生调动相关知识的能力。解题关键在于熟练掌握热力环流相关知识。
    【解答】
    图中等压面发生弯曲是因为地面冷热不均,引起了空气的垂直运动,致使等压面发生弯曲,近地面热的地方空气膨胀上升,近地面形成低气压,高空形成高气压,近地面冷的地方空气收缩下沉,近地面形成高气压,高空形成低气压,图示高空等压面①处高于②处,①处气压高于②处,近地面③处气温高,气压低,近地面④处气温低,气压高,③处陆地气温高于④处海洋气温,③处陆地气压低于④处海洋气压,该季节为北半球夏季,我国台湾降水多,多降暴雨,容易引起滑坡和泥石流,故答案D正确,我国北方地区多沙尘天气多发生在春季,图示③地位于东部沿海,受东南季风的影响,沿海多吹东南风,地震灾害发生与季节没有必然联系。 D正确,ABC错误。
    5.【答案】C
    【解析】解:地震会诱发崩塌与滑坡,暴雨也会诱发崩塌与滑坡,崩塌与滑坡得松散物质在暴雨的作用下形成泥石流,崩塌、滑坡、泥石流的物质堵塞河道可形成堰塞湖,综合以上可知,甲、乙、丙、丁依次为地震、崩塌、泥石流、滑坡,C选项正确。
    故选:C。
    自然灾害是指给人类生存带来危害或损害人类生活环境的自然现象,包括干旱、洪涝、台风、冰雹、暴雪、沙尘暴等气象灾害;火山、地震、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风暴潮、海啸等海洋灾害;森林草原火灾和重大生物灾害等.
    本题难度一般,学生只要掌握各种自然灾害的基本形成原因,进而可分析自然灾害的关联性特征.
    6.【答案】C
    【解析】解:根据所学的各种自然灾害的相关性原理可知:暴雨可以诱发的自然灾害只能是崩塌、滑坡、泥石流这三类,不可能直接诱发地震,故①只能代表的是地震。则答案就明确了。
    得结论。
    故选:C。
    本题考查山区自然灾害之间的关联性,山区自然灾害主要有: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
    山体崩塌与山体岩石风化程度和力学因素有关,常在外部诱因下发生,比如大的爆破震动、地震或暴雨;滑坡与崩塌因素基本相似,但崩塌有突然性,而滑坡一般都表现为从慢到快,面积从小到大的过程,有的几分钟,有的可能几十年甚至上百年; 泥石流多为暴雨夹杂泥土石块形成,成因比较单一,但表现形式比较多样,也有类似于水库、湖泊等溃坝形成的,危害成度也不一定。
    地理关联图是指一种运用文字框图和箭头、线条等连接有关的地理事物,表示各地理事物间相互联系的结构特征或演变规律的组合图形。它一方面从整体的角度来构建地理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另一方面反映了地理学科的综合性、区域性特征。在地理关联示意图中,地理事物间的逻辑关系较为复杂,关键环节法和代入法是突破此类试题的有效方法。
    (1)关键环节法
    ①分析题目所给的条件和框图,把握关联图示意的地理事物主体是什么;
    ②在头脑中回想这类地理事物的形成和演变过程,注意找出突破口;
    ③观察图中的箭头指向和已知框中提供的有效信息,理清逻辑关系;
    ④将首先确定的地理事物填入框中,以增添更多的有效信息;加速问题的解决。
    ⑤将已初步完成的关联图按箭头连接关系,重新理顺一遍,以弥补可能出现的漏洞,确保答案的正确性。
    (2)代入法
    有些表示地理事物相互关系的选择题,可以使用直接代入法尝试求解。
    7.【答案】
    【解析】略
    10.【答案】D
    【解析】解:地震、火山喷发、台风、寒潮、春旱、伏旱主要是因为自然原因,而滑坡和泥石流会因为人为的植被破坏而加重,所以本题选择D选项。
    故选:D。
    泥石流是指在山区或者其他沟谷深壑,地形险峻的地区,因为暴雨、暴雪或其他自然灾害引发的山体滑坡并携带有大量泥沙以及石块的特殊洪流。泥石流具有突然性以及流速快,流量大,物质容量大和破坏力强等特点。发生泥石流常常会冲毁公路铁路等交通设施甚至村镇等,造成巨大损失。
    本题以自然灾害为背景,属于知识性试题,考查了学生从材料中获取信息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常见的自然灾害的类型、成因及危害。解题时应注意结合实际情况。
    11.【答案】
    【解析】
    1. 【分析】
    本题考查导致毛乌素沙漠沙进人退的主要原因,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能力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荒漠化的成因。
    【解答】
    毛乌素沙漠沙进人退,即沙漠化。全球变暖,气候异常对毛乌素沙漠沙漠化有一定促进作用,但不是主要原因,所以A错误;毛乌素沙漠所在地原来不是沙漠,是由于人类不合理的生产活动,破坏了当地植被,导致沙漠化产生,出现沙进人退的现象,因此不合理的人类活动是导致当地沙漠化的主要原因,所以B正确;材料信息表明,榆林沙化土地治理率已达93.24%,表明当地自然条件是适合植被生长的,因此降水稀少、不是当地沙漠化的主要原因,所以C错误;材料信息表明,榆林沙化土地治理率已达93.24%,表明当地自然条件是适合植被生长的,因此多风沙不是当地沙漠化的主要原因,所以D错误。
    2. 【分析】
    本题考查榆林地区的人们经常面临的自然灾害,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能力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常见的自然灾害。
    【解答】
    泥石流灾害主要位于降水丰富的地区,而陕西榆林市,气候干旱,降水少,泥石流灾害少,所以A错误;洪涝灾害主要位于降水丰富的地区,而陕西榆林市,气候干旱,降水少,洪涝灾害少,所以B错误;地震主要发生在板块交界处进和断裂带等地壳活动频繁的地区,陕西榆林地区位于板块内部,地壳稳定,所以C错误;结合材料分析陕西省榆林市靠近毛乌素沙沙地,气候干旱,降水稀少,风力强劲,主要面临的自然灾害为沙尘暴,所以D正确。
    3. 【分析】
    本题考查榆林由“沙漠之都”变成“大漠绿洲”的影响,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能力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荒漠化治理的意义。
    【解答】
    榆林由“沙漠之都”变成“大漠绿洲”,使得当地环境质量上升,土地生产力上升,人口合理容量上升,环境承载力和资源承载力也随之变大;榆林由“沙漠之都”变成“大漠绿洲”,对科学技术水平提高没有直接影响,所以D正确,ABC错误。
    14.【答案】A
    【解析】解:云、贵、陕、青、冀、川6省地质灾害主要有地震、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多发生在山区。
    A.横断山位于藏云贵地区,秦岭位于甘、陕、晋、冀地区,故正确;
    B.太行山位于晋、冀边界,雪峰山主体位于湖南境内,故不符合题意;
    C.大巴山位于川、陕地区,巫山位于渝、鄂边界,故不符合题意;。
    D.祁连山位于青、甘边界,唐古拉山在西藏自治区,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A。
    本题考查自然灾害类型、发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中国自然灾害的多发区.
    15.【答案】
    【解析】
    1.
    【分析】
    本题考查缅甸概况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学生从材料和图中获取信息并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缅甸概况的相关知识。
    【解答】
    A.地势北高南低,地形以高原为主,故A错误。
    B.山河南北纵列分布,河流多自北向南注入印度洋,故B正确。
    C.亚热带季风气候为主,终年高温,分旱雨两季,故C错误。
    D.隔德雷克海峡与南极洲相望的是南美洲,故D错误。
    故选B。
    2. 【分析】
    本题考查油气管道建设遇到的自然困难,旨在考查学生从材料和图中获取信息并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油气管道建设遇到的自然困难。
    【解答】
    中缅油气管道经过中南半岛,由缅甸进入中国,沿途地区山高谷深,河流众多,地形崎岖,地势起伏大,地质结构复杂,增加了新建的难度和投资;且沿线地区为季风区,夏季多暴雨、泥石流等地质灾害,①②正确;沿线纬度低,气温高,无冻土层,受寒潮影响小,③④错,故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17.【答案】(1)环太平洋地震带 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 环太平洋地震
    (2)欧亚 印度洋
    (3)人口众多,山区植被破坏严重,在山区进行的工程建设日趋增多
    【解析】略
    18.【答案】(1)板块:印度洋板块与欧亚板块。理由:甲村震中距较小;甲村居民点较多,人口稠密。
    (2)丙地等高线较密集,坡度较大;该地冬、夏季节的偏南风将印度洋水汽输入,在丙处受到地形抬升,多地形雨,易引发泥石流滑坡等地质灾害。
    【解析】略
    19.【答案】解:(1)乙地受暖流的影响,而且是东南信风的迎风坡,所以降水比甲地多。
    (2)根据上图可知,乌拉圭能源产业多元化,以水电和化石能源发电为主导;其中化石能源发电增速快;风电和太阳能光伏发电是新型的发电方式。
    (3)乌拉圭地处信风带,风力大;该地区水电发展的电有限;该国需电量大,市场广阔;有政府政策扶持。
    (4)乌拉圭在美洲板块内部,地壳稳定;而且地形比较平坦,所以地质灾害少。
    故答案为:
    (1)甲地:位于信风背风坡,吹离岸风;又受沿岸寒流减湿的影响,全年降水稀少。
    (2)能源产业趋向多元化;总装机容量增大;水电占比下降;化石能源发电、生物质发电增速快;风电快速发展、太阳能光伏发电在起步阶段。
    (3)电力需求量大;国土面积小,水能资源有限,水电开发已经趋于饱和;风力资源丰富,开发潜力大;国家政策鼓励新能源发展。
    (4)乌拉圭地处板块内部,地壳稳定;地势起伏和缓,滑坡、泥石流少发;生态环境较好,对地表保护作用强。
    【解析】(1)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有:纬度位置,通常情况下,赤道地区降水最多,两极附近降水最少;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降水较多,西岸降水较少。海陆分布,温带地区,沿海地区降水较多,内陆地区降水较少。地形地势,通常情况下,山地迎风坡降水较多,背风坡降水较少;洋流因素,暖流对沿岸地区气候起到增温、增湿的作用;寒流对沿岸地区的气候起到降温、减湿的作用;人类活动,通过改变地面状况,影响局部地区气候。
    (2)主要从总体趋势和主导能源分析即可。
    (3)主要从资源、政策、市场需求等方面分析。
    (4)板块内部地质灾害少,板块交界带自然灾害多。
    本题难度适中,属于能力题,考查影响气候的因素,解题的关键是从材料中获取信息,需要考生结合区域实际分析即可。
    装机容量(MW)
    2005年
    2015年
    水电
    1538
    1538
    化石能源发电
    497
    1272
    生物质发电
    15
    426
    风电
    -
    520
    太阳能光伏发电
    -
    2
    总计
    2050
    3758
    【小题1】B
    【小题2】D
    【小题1】C
    【小题2】A
    【小题3】D
    【小题1】B
    【小题2】D
    【小题3】D
    自然灾害多发区
    灾害类型
    主要原因
    黄淮海平原灾害多发区
    水旱灾害和地震
    旱灾:
    ①夏季风停留时间短,降水年际、季节变化大,特别是春季降水少
    ②春季气温回升快、多大风天气、蒸发量大,加剧了春旱
    ③人口众多,工农业发达,需水量大
    水灾:
    ①夏季风停留时间长;
    ②降水多以暴雨形式出现,年际、季节变化大
    ③本地区河网密度小,河流入海口少,平原地势低平、多低洼地、河流泥沙量大、河床淤塞,导致河流排水能力差,河水泛滥造成水灾
    地震:处于地震带上
    东南沿海灾害多发区
    洪涝、地震、台风等
    ①地处沿海,受海洋影响强烈,台风、风暴潮灾害频发
    ②由于台风以及季风气候的影响,该地区洪涝灾害严重
    ③本区位于我国东南沿海地震带上,板块运动导致地震时常发生
    黄土高原灾害多发区
    水土流失、干旱
    最根本因素:当地脆弱的生态环境(土质疏松、植被稀少、夏季暴雨频繁),人类无节制地开发自然资源导致了生态环境更加脆弱.
    川滇地震滑坡泥石流多发区
    地震、滑坡、泥石流
    ①四川、云南地处我国地势第一阶梯和第二阶梯的边缘,地形以山地为主,由于地表植被破坏严重,同时降水充沛且集中于夏季,因此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频发.
    ②该地域还处于我国著名的南北地震带和青藏高原边缘地震带上,构造运动活跃,地震较多,并且地震能在一定程度上引发当地的泥石流、滑坡等地质灾害.
    【小题1】B
    【小题2】A

    相关试卷

    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二节 地质灾害优秀课时作业: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二节 地质灾害优秀课时作业,文件包含同步讲义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62《地质灾害》讲义原卷版docx、同步讲义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62《地质灾害》讲义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4页, 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二节 地质灾害精品课后复习题: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二节 地质灾害精品课后复习题,共6页。

    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六章 自然灾害第二节 地质灾害同步训练题: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六章 自然灾害第二节 地质灾害同步训练题,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