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3 文化交流与传播第1课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点课文配套ppt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3 文化交流与传播第1课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点课文配套ppt课件,共32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中国文化的发展历程,本土性,多样性,包容性,凝聚性,课堂小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勤劳智慧的中华民族创造了博大精深的优秀传统文化,它承载着中华民族的价值追求,是中华民族不断前行最深层、最持久的力量,是中华民族5000多年的智慧结晶。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特点和价值
中华文化发展的六个阶段
一、形成——约1万年前
距今约1万年前,黄河流域,长江流域,珠江流域,辽河流域和北方草原文化区,都是孕育中华文化的摇篮。中原华夏族率先成为核心区域,并向四周辐射,推动了多元一体中华文化的形成。
春秋战国时期,内迁的戎狄蛮夷逐渐融入华夏族,初步形成了各地区、各民族共同的文化认同。社会出现大变革,面对礼崩乐坏的局面,孔子对西周的礼乐文明进行了阐述。形成了儒家文化的思想核心。到了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局面出现,这一时期学术思想大放异彩,成为后世思想文化发展的源头。
秦朝建立起统一多民族国家政权。汉武帝独尊儒术,确立了儒学在中华传统文化中的正统地位,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封建统一多民族文化格局形成,儒家思想从此成为2000多年来中华传统文化的主流。
四、发展繁荣——魏晋至宋元时期
魏晋玄学盛行,唐朝佛学繁荣,传统儒学受到挑战,同时也促进了儒学的创新与发展。隋唐时期,中华传统文化辉煌灿烂。到了宋代,儒佛道学说相互渗透,形成吸收佛道思想阐释儒学的新学派理学。理学的形成,丰富了中华文化的理论思维。宋元时期,科技、史学、文学、艺术高度繁荣。
五、转折和传承——明清时期
明朝中后期兴起的以心为本的心学,突破了理学的藩篱成为文化主流,人的主体意识逐渐觉醒。明清之际,个性解放的思想出现。进步思想家批判理学,倡导经世致用。然而,康雍乾时期,君主专制高度发展,文字狱愈演愈烈,思想钳制空前,禁锢了中华文化的发展。
六、衰落到复兴——近代到现在
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面对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向西方学习成为近代中华文化的潮流。20世纪早期兴起的新文化运动,抨击封建思想,科学与民主成为中华文化追求的价值目标。五四运动以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得到广泛传播,逐渐成为中华文化发展的主流。中华文化由此迈向从衰落到复兴的新历程。
【材料1】:天地君亲师是中国古代对主要祭祀和尊奉对象的概括。《荀子·礼论》中说:“礼有三本:天地者,生之本也;先祖者,类之本也;君师者,治之本也。故礼上事天,下事地,尊先祖而隆君师,是礼之三本也。”后来,人们把“天地君亲师”连成一句话,挂在厅堂中央供奉。 【材料2】:“民恶忧劳,我佚乐之。民恶贫贱,我富贵之。” ——《管子. 牧民》【材料3】:“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 ——吴兢《贞观政要. 君道》 问题:概括以上材料反映了中华文化的什么内涵?
一、中华文化重视以人为本,提倡民本思想
夏商时期,周公提出建立了以人为中心的礼乐制度。春秋时期,孔子提倡“仁”,主张“仁者爱人”的人本思想,后世儒学思想家大多恪守孔子的人本思想。 而人本思想体现到政治伦理上就是民本思想。春秋时期,管子指明君主治理国家要顺应民意。孔子要求统治者体察民情,反对苛政。孟子提出了“仁政"说,其中“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主张更是应征了民本思想。历代思想家、政治家继承了先秦民本思想,并转化为政治实践,成为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重要特征,对推动中国历史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材料1】:“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选自《道德经》【材料2】:“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制天命而用之。” ——选自《荀子·天论》
问题:概括以上材料反映了中华文化的什么内涵?
二、中华文化崇尚天人合一,道法自然
春秋时期,老子提出“道”的概念,认为万物都是由道而产生,自然而然。他的哲学思想中凸显了人的存在,追求天人合一。荀子更提出“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制天命而用之”的思想。他们以朴素的唯物史观解释自然,摒弃了天命的绝对权威。天人合一思想,将天、地、人视为一个整体,认为人类利用自然应该尊重自然规律,顺应自然,建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关系。
【材料1】: 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选自《论语·为政》【材料2】:是故子墨子言曰:“得意,贤士不可不举;不得意,贤士不可不举。尚欲祖述尧舜禹汤之道?将不可以不尚贤。夫尚贤者,政之本也。 ——选自《墨子·尚贤》问题:概括以上材料反映了中华文化的什么内涵?
春秋战国时期,孔子提倡“为政以德"“道之以德”,主张以德治国。墨子认为“夫尚贤者,政之本也”。孔子要求人人都应该“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孟子主张“尊贤使能,俊杰在位”。春秋战国时期,他们的思想不仅在各国掀起了人才使用革故鼎新的大变革,也对历史上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人才使用制度产生了深远影响。
三、中华文化推崇天下为公,崇德尚贤
【材料1】:“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选自《孟子·公孙丑下》【材料2】: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选自《论语·子路》
四、中华文化主张和而不同
西周末年的太史伯就提出不同事物之间彼此配合达到平衡,即“和”,才能产生新事物。孔子、孟子将和的思想上升到认识与处理事情的方法,视其为人性中应有的美德。正是中华文化这种和而不同,海纳百川的精神内涵,使得中华文化在历史洪流中能够不断吸收其他民族的优秀传统,推动中华文化不断繁荣向前。
重视以人为本,提倡民本思想
推崇天下为公,崇德尚贤
崇尚天人合一,道法自然
中华文化起源于两河流域地区,根植于中华文化的土壤,在广大劳动人民的推动下。不断向前发展,中华文化的起源与发展具有本土性。
各民族共同创造的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丰富多彩,领域广阔,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多样性。
中华文化博采众长,兼收并蓄,积极吸纳外来文化,具有很强的包容性。
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共同文化特质的体现,各民族虽然各有特色,但是对中华民族都具有强烈的归属感和认同感,说明了中华文化具有强大的凝聚性。
五、连续性和顽强的生命力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是世界文明古国中唯一一个绵延不绝、传承至今的文化,体现出中华文化具有连续性和顽强的生命力。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特点
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发展的内在思想源泉和精神动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道德理念和规范,体现着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从未中断的中华文化维护着中国团结统一的政治局面,维系着统一多民族的大家庭,推动着中国社会的发展进步。为治国理政和道德建设提供了有益借鉴。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
形成时期奠基时期定型时期创新发展时期转折和传承时期衰落到复兴时期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点
重视以人为本,提倡民本思想崇尚天人合一,道法自然推崇天下为公,崇德尚贤主张和而不同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特点(5个)
1、以下哪个选项说法是错误的?( )A、先秦时期是中华文化的形成时期B、秦汉时期是中华文化的奠基时期C、明清时期是中华文化转折和传承的时期D、近代到现在是中华文化由衰落到复兴的时期 2、以下哪项不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 )A、重视以人为本B、主张和而不同C、提倡君主专制D、崇尚天人合一,道法自然 3、以下哪项不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特点?( )A、包容性 B、本土性C、连续性 D、复杂性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3 文化交流与传播第1课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点图片ppt课件,共39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教材的知识体系,文化与文明的异同,汝城县第一中学·何林,中华文化的发展历程,中华优秀文化的内涵,中华优秀文化的特点,西周形势图,夏商西周时期,天命观敬天保民,分封制天下归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3 文化交流与传播第1课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点说课ppt课件,共5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教材知识体系,地域文化发展,交流与传播的途径,保护共享,悠远之路发展历程,多元之义基本内涵,古老悠远,满天星斗,先秦商周,先秦春秋战国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3 文化交流与传播第1课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点集体备课课件ppt,共4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客观唯心主义,饿死事小失节事大,王守仁“心学”,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