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5课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精品导学案及答案
展开一、社会经济的发展与局限
1.经济发展的表现
2.社会局限
(1)经济: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的传统小农经济占据压倒优势。
(2)政治:日益僵化的专制统治压制和阻碍社会的进步和转型。
问题1:阻碍明清时期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因素
(1)市场因素:农民贫困、购买力低下;闭关政策很难形成海外市场;自然经济的封闭性和顽固性造成国内市场狭窄。
(2)资金因素:重农抑商的政策,使得地主、商人往往把赚来的钱大量买房置地,严重影响手工业的扩大再生产。
(3)政策因素:重农抑商的政策,对商品征收重税,并严格限制手工业生产规模,对外推行闭关政策,这都不利于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
(4)政治因素:专制集权统治和传统纲常礼教阻滞着社会结构的更新、变革。
二、思想领域的变化
明中期出现提倡自由和反对专制的倾向
1.背景
(1)经济方面: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产生;统治者极力推行重农抑商政策,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2)阶级基础: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工商业者阶层队伍扩大,他们反对封建束缚,要求发展商品经济。
(3)思想方面:宋明理学日益僵化,八股取士、三纲五常扼杀人的天性,摧残人的思想,进步思想家要求挣脱思想束缚。
(4)政治方面:统治者强化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统治,专制统治走向腐朽。
(5)外部因素:西方近代科学传入,开阔了人们的视野,对空疏学风造成冲击。
2.表现
(1)对传统的继承:陆王心学。
①思想核心:致良知。“良知”就是隐藏在每个人心中的“天理”,往往被私欲遮蔽,需要重新发现、扩充和践行,这样就可以达到圣贤境界。
②评价:陆王心学强调主观能动性,激励人们奋发立志;以自己的内心为准则,隐含一定的平等和叛逆色彩。陆王心学带有主观唯心主义倾向。
(2)对传统的批判
①李贽(明朝后期):提倡个性自由,蔑视权威和教条,否定传统伦理道德标准。
②明末清初三大家
A.黄宗羲:抨击君主专制制度;反对重农抑商观念,提出“工商皆本”。
B.王夫之:批判专制,主张革新。
C.顾炎武:倡导经世致用,认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后人概括);批判君主专制。
(3)评价:陆王心学是对儒家传统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明末清初三大进步思想家的思想虽具有进步性,但始终未突破传统的桎梏。
问题2:结合材料概括指出明末清初进步思想家们相同的思想主张。
材料:黄宗羲认为:“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顾炎武提出要因地制宜,振兴工商业;黄宗羲在《原君》中宣称皇帝乃是“天下之大害”。明末清初的思想家们主张为学应求务实,应关乎国计民生,致力于社会变革,并身体力行。
政治上批判君主专制;经济上主张工商皆本;学术上主张学以致用。
三、小说与戏曲
1.小说与戏曲繁荣的背景
(1)城市商品经济繁荣。
(2)社会娱乐活动丰富。
(3)文化知识进一步普及。
2.小说成就
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趋势:平民化(通俗化)
3.戏曲成就
(1)传奇:代表作家有明朝汤显祖、清朝孔尚任等。
(2)昆曲:长期占据统治地位。
(3)京剧:清朝道光年间,以徽班为基础,融合徽、汉二调,吸取昆曲和其他地方戏的艺术成分而形成,并且逐渐成为全国最流行的剧种。
四、科技
1.科技成就著作
2.西学东渐
(1)背景:从明朝后期起,一些欧洲天主教传教士前来中国传教。
(2)代表人物:意大利人利玛窦等。
(3)表现
①与一些开明的中国士大夫合作翻译西方科学书籍,在一定范围内传播了西方科技知识,包括地球和各大洲、大洋等地理概念。
②清朝前期,传教士还运用欧洲先进测绘技术,帮助清廷绘制了较为精确的全国地图。
问题3:明清时期中国科技落后的原因
材料:“李约瑟难题”:“如果我的中国朋友们在智力上和我完全一样,那为什么像伽利略、托里拆利、斯蒂文、牛顿这样的伟大人物都是欧洲人,而不是中国人或印度人呢?为什么近代科学和科学革命只产生在欧洲呢?”
(1)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使科技发展缺乏动力。
(2)古代以儒学为主的教育内容以及明清时期实行文化专制,导致对科技和科技人才缺乏足够的重视。
(3)中国古代以人为中心的思想观影响了近代科学的产生。
(4)封建统治者推行的重农抑商政策和后期的闭关锁国政策,进一步限制了明清时科学技术的发展。
类别
表现
农业
①明朝后期,美洲作物玉米、甘薯输入中国,大幅度提高了粮食总产量。
②江南等地区农业的多种经营日益兴盛,广泛种植经济作物,农民还兼营产品初级加工或相关副业
手工业
出现新的经营方式:明朝后期,南方一些地区在丝织、榨油、制瓷等行业出现新的经营方式,即开设工场,使用自由雇佣劳动进行较大规模的生产;在清朝继续有所发展
商业
①商品经济进入新的繁荣期:美洲等地的白银通过海外贸易大量流入,促进了长途和大额贸易的发展,也有利于商业资本的集聚
②商帮出现:形成实力雄厚的商人群体,如徽商和晋商
③工商业市镇兴起:在工商业发达地区和交通要冲,兴起一大批以经济功能为主的工商业市镇,成为地区贸易网络的核心
作者
时间
成就
意义
施耐庵
元末明初
《水浒传》
是我国最早的两部长篇白话小说,开创了章回体的写作体裁
罗贯中
元末明初
《三国志通
俗演义》
吴承恩
明朝中期
《西游记》
神话小说的杰作
吴敬梓
清朝中期
《儒林外史》
讽刺小说的杰作
曹雪芹
清朝中期
《红楼梦》
是我国古典现实主义文学的高峰
作者
科技著作
主要内容或贡献
李时珍
总结性著作
《本草纲目》
分别系统记载中国古代中医药学、农学、工艺学的相关知识,在各自领域对传统科学技术进行了总结
徐光启
《农政全书》
宋应星
《天工开物》
徐弘祖
《徐霞客游记》
是一部地理和地质学名著
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4课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学案设计: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4课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学案设计,共9页。
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4课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导学案及答案: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4课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导学案及答案,共8页。学案主要包含了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唯物史观,家国情怀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5课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优质学案设计: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5课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优质学案设计,文件包含第15课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学生版docx、第15课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教师版docx等2份学案配套教学资源,其中学案共26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