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二年级上册1 长度单位教案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版二年级上册1 长度单位教案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情境导入,探究新知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课 题认识线段备课人 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学习了比较物体长短,在生活中也经常接触到此类的内容,有较丰富的生活经验,这些都为这节课的学习作了很好的铺垫。但二年级学生年龄小,还不能用完整的语言表达出事物的本质特征,他们的理解往往是表面的,零碎的,要使他们对线段的概念提升到一个概括的、抽象的认识,有一定难度。然而他们喜欢动手,有极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这些都是课堂上需要利用和捕捉的闪光点。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操作、观察,初步认识线段,知道线段的特征,会用直尺画给定长度的线段。过程与方法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探索线段的特征,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学生的学习活动中,引导学生仔细、准确地找线段、量线段,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学重难点重点:掌握线段的特征。难点:线段表象的建立。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弯曲的两根毛线(不同长度)。学生:学生尺。教学节数1一、情境导入(课件播放消防员接到任务的情境。)同学们,消防员叔叔他们为了抢救国家、人民的生命财产争分夺秒。每次接到任务时,为什么他们都是从高高的铁管上滑下来而不是走楼梯呢?(比较快。)为什么从铁管滑下来比走楼梯快呢?引导学生观察说出:铁管是直的,而楼梯是弯弯曲曲的。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类似这样的事例还有很多,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这个问题。二、探究新知1.教学例6(认识线段)。(l)出示两根毛线,这两根线是直的吗?(不是)你知道哪根长,哪根短?(一下子看不出长短。)谁能想个办法比比它们的长度?指名两个学生比较线的长短。(学生拉直毛线。)追问:为什么要拉直以后一头对齐再比呢?教师演示:把其中一根毛线拉直贴到黑板上,另一根对齐左端点。现在,你知道哪根长,哪根短了吗?(2)教师指出:贴在黑板上的这段直的线就是线段。(板书课题。)(3)认识线段是直的。老师手上的这根毛线,我把它放松,它是线段吗?(不是,弯弯的不是线段。) 拉直,现在呢?(是线段。)教师把线段斜拉,竖拉,不同方向拉,问:是线段吗?怎么判断?小结:把线拉直,两手之间的一段可以看成线段。线段是直的,有两个端点。(4)找线段。请你找一找,我们身边有没有线段?摸一摸书本的边,说一说线段的两个端点在哪里?(可进行爱护书本的教育:如果把书搞坏了,边变成弯弯曲曲的或是角翘起来了,就不是线段了,因此同学们一定要爱护书本。)还有哪些东西的边可以看成线段?黑板边、直尺边、书本边、铅笔边、桌子边等都可以看成线段。(强调物体的边是线段。)(5)量线段。线段是直的,可以量出长度。打开教材第5页,量一量这些线段的长度。(把尺的刻度0对准线段的一个端点,另一个端点对准刻度几就是几厘米。)2.教学例7(画线段)。(1)学画线段。同学们已经学会量线段了,那么你会画线段吗?你能画一条长3厘米的线段吗?【活动形式】(学生在作业纸上画。)谁来说说看,你是怎么画的呢?(学生演示。)教师演示:从刻度O开始,画到刻度3的地方。设疑:如果尺子坏了,最小的刻度是2,你还能画出长3厘米的线段吗?怎么画?【活动形式】引导学生操作:从刻度2开始,画到刻度5的地方,也可以从刻度5开始,画到刻度8的地方。(2)做一做。教材第6页也有一条线段,现在请你画一条和它同样长的线段,说说怎样才能和它同样长?(先量一量这条线段的长度,再画一条一样长的线段。)【活动形式】学生练习画,教师巡视指导。教师点评学生所画的线段,强调:①画线段时,要用一只手按住尺子,使它不要移动。②画出的线段一定要直。③要在线段的两端标上端点。3、巩固练习 实践应用(1)完成教材第5页“做一做”的第1题。同学们真聪明,现在老师要考考大家,看看你们有没有火眼金睛。指名说说哪些是线段。【活动形式】先独立完成,再全班交流,强调线段的特征,说出原因。(2)完成教材第5页“做一做”的第2题。连接每两个点画线段,一共画出了几条线段,说说画出的是什么图形。【活动形式】学生独立练习,集体交流。(3)完成教材第6页“做一做”的第2题。【活动形式】教师出示题目,让学生读题,按要求完成:在距离红旗3厘米处画一朵花。5厘米处画一棵树,10厘米处画一个气球。(4)完成教材“练习一”的第6题。出示图形,先估计,再用尺量。量长方形,你发现了什么?(对边相等。)量正方形,你发现了什么?(四条边相等。)(5)完成教材“练习一”的第7题。看看哪条线段长,再量一量。4、拓展延伸 深化提高测量长度还有很多的工具,请同学们自学教科书第6页“你知道吗?”,了解测量长度的工具。(课件演示资料)5、全课小结这节课我们认识了什么?小结:认识了线段,知道线段是直的,还一起找线段、画线段、量线段。板 书 设 计 认识线段 线段是直的,可以量出长度。教 学 反 思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让学生经历认识线段的活动过程,注重培养学生的初步抽象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力,充分感受生活与数学的密切联系。课上,我让学生动手实践:想办法让桌上弯曲的毛线变直,让学生充分感知线段的本质特征。再让学生通过想一想、说一说、试一试、变一变等多种形式建立清晰的表象,从而直观地认识抽象的线段的特征。在画线段时,我也是放手让学生自己探索画线段的方法和注意点。整个学习过程中,我很重视学生的探索实践,让学生在做中学、做中思、做中悟。 但上完这节课后,我觉得这节课存在很多不足: 1 语言表述不严密。在表述线段的主要特点时,我用了“一段直的并且有两个端点的线就是线段”,显然不够严密。 2 教学设计的形式不多,在开拓学生思维方面还要多做努力。 3分层教学还显得不够。虽然我在这节课上让学生全体参与,但根据学生的智力程度分层教学还不够明显。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1认识线段 苏教版,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目标预设,重点、难点,教学过程,教后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1《认识线段》苏教版,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用具,教学过程,板书:端点,课后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0-2021学年1 长度单位第四课时教学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情景导入,合作探究,归纳新知,板书设计,教后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