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2021年河北省唐山市迁安市八年级上学期物理期中考试试卷附答案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2021年河北省唐山市迁安市八年级上学期物理期中考试试卷附答案第1页
    2021年河北省唐山市迁安市八年级上学期物理期中考试试卷附答案第2页
    2021年河北省唐山市迁安市八年级上学期物理期中考试试卷附答案第3页
    还剩13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1年河北省唐山市迁安市八年级上学期物理期中考试试卷附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2021年河北省唐山市迁安市八年级上学期物理期中考试试卷附答案,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填空题,实验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单项选择题
    1.为了减小测量的误差,使测量结果更精确,以下说法不可行的是〔 〕
    A. 进行屡次测量取平均值 B. 测量数据不合理时,可进行适当修改
    C. 更换更精密的测量工具 D. 改进测量方法
    2.以下数据中,最接近实际情况的是〔 〕
    A. 教室课桌的高度约为80 dm B. 人的一次脉搏跳动时间为1 s
    C. 物理课本的宽度为18.5 mm D. 自行车行驶的速度是1.2 m/s
    3.以下情况不属于机械运动的是〔 〕
    A. 小鸟在空中飞行 B. 河水流动 C. 水凝固成冰 D. 雨滴下落
    4.观察如下列图中的烟和小旗,关于甲、乙两车相对于房子的运动情况,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
    A. 甲、乙两车一定向左运动 B. 甲、乙两车一定向右运动
    C. 甲车可能运动,乙车向右运动 D. 甲车可能静止,乙车向左运动
    5.以下有关声现象的说法中错误的选项是〔 〕
    A. 在?爸爸去哪儿?节目中,孩子们很容易区分出爸爸发出的声音,这主要是爸爸声音的音调不同
    B. 蒙上双眼仅凭声音也能大致确定声源的方位是由于“双耳效应〞
    C. 文明城市要求植树种草,树木和花草既能美化城市也具有减弱噪声的作用
    D. 古代行军宿营时,士兵枕着牛皮制的箭筒睡在地上,能及早听到敌人的马蹄声,是因为大地传声比空气快
    6.以下各图描述的实验中,用来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的是〔 〕
    A. 发声的音叉激起水花
    B. 音叉发出的声音越响,乒乓球被弹开的越远
    C. 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变短,振动时声音音调变高
    D. 抽取玻璃罩内的空气,听到罩内的音乐声减小
    7.以下关于声音的说法不正确的选项是〔 〕
    A. 文娱委员引领大家唱歌时,发音太高了唱不下去,这里的“高〞是指声音的音调
    B. 声音在真空中不受阻力传播最快
    C. 用超声波清洗钟表,说明声具有能量
    D. 在空屋子里听到别人说话的声音与在旷野里听到的不一样
    8.如图是“探究影响音调上下因素〞的实验装置,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
    A. 屡次实验中,保持钢尺振动的振幅相同,运用了控制变量法
    B. 通过改变拨动钢尺的力度来改变钢尺振动频率
    C. 钢尺伸出桌面越长,振动越快
    D. 物体振动得快,频率高,发出声音的音调低
    9.关于光的反射,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
    A. 当入射光线与反射面的夹角为20°时,反射角也为20°
    B. 入射角增大5°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也增大5°
    C. 入射光线靠近法线时,反射光线也靠近法线
    D. 镜面反射遵守光的反射定律,漫反射不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10.潜水员潜入水中工作时看见岸上树梢位置变高了,以下四幅光路图中,能正确说明产生这一现象原因的是〔 〕
    A. ​​ B. ​ ​​ C. ​​ D. ​​
    11.如下列图的四个情景中能用光的反射定律解释的是〔 〕
    A. 潜望镜 B. 小孔成像
    C. 光的色散 D. 放大镜
    12.某运动物体在前一半路程内运动的平均速度为20m/s,后一半路程内运动的平均速度为30m/s,那么该物体在整个运动过程中的平均速度为〔 〕
    A. 10m/s B. 24m/s C. 25m/s D. 50m/s
    13.有一光电控制液面的仪器,是通过光束在液面上的反射光线打到光电屏〔能将光信号转化为电信号进行处理〕上来显示液面高度,然后通过装置调节液面的高度。如下列图的光路图,当光电屏上的光点由S1移到S2时,表示液面高度〔 〕
    A. 上升 B. 下降 C. 不变 D. 都有可能
    二、多项选择题
    14.描绘纯美青春的?再别康桥?诗句中蕴含了丰富的光学知识。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
    A. “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金柳的影子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B. “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长篙在水中的倒影是等大的实像
    C. “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湖面波光粼粼是光的折射形成的
    D. “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看到天上的云彩是由于云彩反射了太阳光
    15.甲、乙两小车同时同地开始做匀速直线运动,它们运动的图像分别如图〔a〕和〔b〕所示。以下分析正确的选项是〔 〕
    A. 甲比乙运动的快 B. 假设同向而行,经过10s,甲乙相距3m处
    C. 假设反向而行,经过10s,甲乙相距8m处 D. 经过8s,甲乙可能相距4m处
    三、填空题
    16.?刻舟求剑?这那么寓言故事中,刻舟人最终没能寻到剑,是因为船相对于河岸是 的,而剑相对于河岸是 的.
    17.我们常用“频闪照片〞来研究物体的运动。如下列图,记录了甲、乙两个小球每隔1s所处的位置。根据底片可以判断, 球的运动时间更长, 球在做匀速运动, 球平均速度大。
    18.小明喜欢利用pad听歌,根据声音的 就能判断出是哪位歌手;音量太大会使耳膜受损,说明声能传递 , 为此需要减小声音的 .
    19.雷电是常见的自然现象,雷电发生时常常先看见闪电后听到雷声,这是因为 . 在一个雷雨交加的夜里,小立同学看到闪电后约6s听到雷声,小立距雷电产生的地方大约 m.
    20.小宇的妈妈喜欢在家中养花,小宇想到平面镜的作用是 , 于是拿来一面镜子放在A处,使太阳光反射到盆中花上的B处,使客厅里花盆中的花更茁壮的成长。请你在图中把光路补充完整并过A点画出放置的平面镜 。
    21.某校同学在水平直道上进行1000米跑步比赛,甲、乙两位同学同时出发,甲同学在整个比赛过程中作匀速运动,乙同学出发后,经过100秒通过的路程400米,此时他发现比甲同学落后100米;接着乙同学以6米/秒的速度追赶,经过50秒没有赶上;然后乙同学发起冲刺,最后比甲同学提前10秒到达终点.那么甲同学比赛中的速度为 千米/小时.乙同学最后冲刺的平均速度为 米/秒.甲乙两位同学全程平均速度较大的是
    22.如图用A、B两刻度尺测同一木块的边长,就使用方法而言, 不正确,依据正确使用的刻度尺测得物体的长度是
    23.如图在“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中,长5cm的小车自斜面顶端滑下时开始计时,滑至斜面底端时停止计时,此过程中小车所用时间是 秒,平均速度是 米/秒。
    24.如下列图,当敲响音叉时,观察到与音叉接触的乒乓球将会摆动,这一现象说明 , 用力敲打音叉,小球摆动的幅度变大,说明 。生活实践证明,响度还与 有关。
    四、实验题
    25.如图,在探究光的反射定律时,将一块平面镜放在水平桌面上,再把一块纸板垂直放置在平面镜上。

    〔1〕实验时让光贴着纸板入射是为了________;
    〔2〕如果将呈现反射光线的活动板右半边沿中线向后折,活动板上________〔填“能〞或“不能〞〕看到反射光线,这说明________。
    26.如图甲所示是某实验小组同学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情景:
    〔1〕此实验不能用平面镜进行,是因为________;
    〔2〕如果把平板玻璃向右倾斜如下列图,观察到蜡烛的像的大致位置在图中的________处〔选填“A〞或“B〞〕;
    〔3〕把玻璃板放正,点燃蜡烛A,在玻璃板后面移动蜡烛B,直到看上去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此现象说明像与物体________;
    〔4〕如图乙是该小组的实验记录,通过分析他们发现像与物到玻璃板的距离________,像与物的连线与玻璃板________。
    五、计算题
    27.便捷的交通与互联网给人们出行带来了极大的方便,家住南昌的王爷爷带小孙子驾车到南昌西站,然后乘高铁去上海虹桥游玩迪士尼乐园,9︰40开车出发,并看到路边如下列图的交通标志牌,此刻吩咐小孙子通过铁路12306网站查询列车时刻表,如下列图,求:
    〔1〕在交通正常的情况下,依据以上信息并通过计算,爷孙俩最快能赶上哪一车次?
    〔2〕该趟高铁运行的平均速度为多少?
    〔3〕当高铁匀速行驶到一隧道的正前方600m处鸣笛,经过3s小明他们听到隧道上方山崖反射过来的回声,求此时高铁的行驶速度?〔设当时声速340m/s〕
    答案解析局部
    一、单项选择题
    1.【答案】 B
    【解析】【解答】误差是不能防止的,但可以减小.减小误差的方法有选用精密的测量仪器,屡次测量取平均值,改进测量方法,提供测量技能. A、C、D不符合题意.测量数据不合理时,不可进行修改,要实事求是,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误差: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误差。
    误差是不可防止的,它只能尽量减少,而不能消除,常用减少误差的方法是:屡次测量求平均值。
    2.【答案】 B
    【解析】【解答】A. 中学生的身高在160cm左右,课桌的高度大约是中学生身高的一半,在80cm=8dm左右.A不符合题意;B. 正常情况下,人的脉搏1min跳动的次数在75次左右,跳动一次的时间接近1s.B符合题意;C. 中学生伸开手掌,大拇指指尖到中指指尖的距离大约18cm,物理课本的宽度与此差不多,在18.5cm=185mm左右.C不符合题意;D. 自行车行驶的速度一般在18km/h=18× m/s=5m/s左右.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对生活中常见物理量的估测,结合对生活的了解和对物理单位的认识,找出符合实际的选项即可。不同物理量的估算,有的需要凭借生活经验,有的需要简单的计算,有的要进行单位的换算,最后判断最符合实际的是哪一个。
    3.【答案】 C
    【解析】【解答】A、小鸟在空中飞行,小鸟的位置在发生变化,所以小鸟飞行属于机械运动;B、河水流动,水的位置在发生变化,所以河水流动属于机械运动;C、水凝固成冰,水的位置并没有发生变化,水发生的是物态变化,不属于机械运动;D、雨滴下落,雨滴的位置在发生变化,所以雨滴下落属于机械运动.
    应选 C.
    4.【答案】 D
    【解析】【解答】由图中的信息可以判断出:因为房子的烟向左飘,所以风是向左吹;甲车的旗子与风向相同,所以甲车运动状态有三种可能:向右运动、静止、向左运动,但运动速度小于风速;
    A.甲车的旗子与风向相同,所以甲车运动状态有三种可能:向右运动、静止、向左运动,但运动速度小于风速,A不符合题意;
    BC.因为乙车旗向右飘,所以乙车只能向左运动,且速度要大于风的速度,BC不符合题意;
    D.甲车的旗子与风向相同,所以甲车可能静止,因为乙车旗向右飘,所以乙车只能向左运动,且速度要大于风的速度,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判断一个物体是否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关键是看被研究的物体与所选的标准即参照物之间的相对位置知否发生了改变。如果发生改变,那么次物体是运动的,如果没发生改变,那么此物体是静止的。
    5.【答案】 A
    【解析】【解答】A.因为每个人的声带结构不同,所以发出声音的音色就会不同,所以我们可以通过音色区分是谁,A错误,符合题意;
    B.声音传到两只耳朵的时刻和强弱以及其他特征也不同,这些差异就是我们用耳朵判断声源方位的重要根底,也就是双耳效应.正是由于双耳效应,人们可以准确地判断声音传来的方位.B正确,不符合题意;
    C.树木和花草具有吸收、减弱噪声的作用,属于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C正确,不符合题意;
    D.固体传播声音比气体快,士兵枕着牛皮制的箭筒睡在地上,能及早听到敌人的马蹄声,是因为大地传声比空气快,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声速: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米/秒。声音在固体传播比液体快,而在液体传播又比空气体快。
    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1)音调:是指声音的上下,它与发声体的频率有关系。(2)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跟发声体的振幅、声源与听者的距离有关系。
    减弱噪声的途径:(1)在声源处减弱;(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3)在人耳处减弱。
    6.【答案】 D
    【解析】【解答】A.发声的音叉激起水花,说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A不符合题意;
    B.音叉发出的声音越响,乒乓球被弹开的越远,说明响度和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B不符合题意;
    C.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变短,振动时声音音调变高,说明音调的上下和振动的频率有关,频率越大,音调越高,C不符合题意;
    D.抽取玻璃罩内的空气,听到罩内的音乐声减小,进一步推论的: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传声,但真空不能传声,即声音传播需要介质,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声音的传播:声音靠介质传播。真空不能传声。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来的。
    7.【答案】 B
    【解析】【解答】解:A、声音上下中的高是指声音的响度,故A正确;
    B、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故B错误;
    C、用超声波清洗钟表,说明声具有能量,故C正确;
    D、在屋子里说话,说话的声音传到墙壁上又反射回来,时间差太短,我们不能分辨出回声与原声,我们听到的是回声与原声的混合,因此我们听到的响亮.在空旷地方说话,声音传播出去,周围没有高大的建筑物,不能反射回来回声,我们听到的只是原声,因此听起来就没有屋子里响亮,故D正确.
    应选:B.
    【分析】〔1〕声音的特征:音调、响度、音色;音调是指声音的上下、响度是指声音的强弱、音色是由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决定的,不同发声体发出的声音音色不同;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3〕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和能量;
    〔4〕在屋子里说话,比在旷野里听起来响亮.

    8.【答案】 A
    【解析】【解答】A.如图实验中,钢尺发出的声音跟钢尺振动的频率和振幅有关,保持振动的幅度相同,从而研究振动的频率与音调的关系,这是运用了控制变量法,A符合题意;
    B.实验中,保持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不变,屡次改变拨动钢尺的力度从而改变钢尺振动的是振动的幅度,B不符合题意;
    C.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用相同的力振动,那么钢尺伸出桌面越长,振动越慢,C不符合题意;
    D.由如图实验知,物体振动得快,频率高,发出声音的音调高,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1)音调:是指声音的上下,它与发声体的频率有关系。(2)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跟发声体的振幅、声源与听者的距离有关系。
    9.【答案】 C
    【解析】【解答】A.当入射光线与反射面的夹角为20°时,入射角为70°,据光的反射定律知,反射角为70°,A不符合题意;
    B.当入射角增大5°时,反射角也增大5°,那么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10°,B不符合题意;
    C.入射光线靠近法线时,入射角减小,那么反射角减小,那么反射光线靠近法线,C符合题意;
    D.镜面反射遵守光的反射定律,漫反射也遵守光的反射定律,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注:光路是可逆的〕
    漫反射和镜面反射一样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10.【答案】 B
    【解析】【解答】潜水员看岸上的树,所以入射光线应该来自岸上,根据光的折射规律,光从空气中斜射入水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当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折射光线靠近法线偏折.
    11.【答案】 A
    【解析】【解答】解:A、潜望镜是由平面镜组成的,因此是应用了光的反射原理,故A符合题意;
    B、小孔成像利用的是光的直线传播,故B不符合题意;
    C、光的色散,是由于太阳光照到三菱镜上,被分解为绚丽的七色光,是光的折射形成的;故C不符合题意;
    D、放大镜是凸透镜成像,利用的是光的折射,故D不符合题意.
    应选A.
    【分析】〔1〕光在同一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产生的现象有小孔成像、激光准直、影子的形成、日食和月食等;
    〔2〕平面镜成像利用的是光的反射,如水中的倒影、镜中的像等;
    〔3〕放大镜也就是凸透镜,利用的是光的折射.
    12.【答案】 B
    【解析】【解答】设该物体通过的整个路程为s,那么前一半路程 , 。
    后一半路程 , ,
    由速度公式 可知,平均速度 .故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此题考查了速度公式的应用,平均速度是指一段时间内的路程和这段时间的比值.
    13.【答案】 A
    【解析】【解答】由于液面始终水平,那么两次反射光线平行,过S2作另一反射光线与入射光束相交,如解图所示,
    由于入射光线不动,显然液面将上升,BCD不符合题意,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利用光的反射定律作出光路图,解答即可。
    二、多项选择题
    14.【答案】 A,D
    【解析】【解答】A.阳光下的影子是因为光的直线传播,故金柳的影子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A符合题意;
    B.倒影是平面镜成像,平面镜成的是等大的虚像,B不符合题意;
    C.湖面波光粼粼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C不符合题意;
    D.看到天上的云彩是由于云彩反射的太阳光进入了眼睛,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D。

    【分析】〔1〕光在同种、均匀、透明介质中沿直线传播,产生的现象有小孔成像、激光准直、影子的形成、日食和月食等;
    〔2〕光线传播到两种介质的外表上时会发生光的反射现象,例如水面上出现岸上物体的倒影、平面镜成像、玻璃等光滑物体反光都是光的反射形成的;
    〔3〕光线在同种不均匀介质中传播或者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就会出现光的折射现象,例如水池底变浅、水中筷子变弯、海市蜃楼、凸透镜成像等都是光的折射形成的。
    15.【答案】 A,B,D
    【解析】【解答】A.由图可以看出相同时间甲通过的路程比乙大,所以甲比乙运动的快,A符合题意;
    B.甲乙的速度分别是 0.4m/s
    假设同向而行,经过10s,甲乙相距s=( ) 3m
    B符合题意。
    C.反向而行,经过10s,甲乙相距 =( ) 5m
    C不符合题意;
    D.如果两车反向而行,经过8s,甲乙相距 =( ) 4m
    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BD。

    【分析】在s-t图象中倾斜的直线表示做匀速直线运动,再结合速度计算公式v=分析计算即可。
    三、填空题
    16.【答案】 运动;静止
    【解析】【解答】解:以河岸为参照物,船与河岸之间的位置关系发生了变化,船是运动的;
    而剑与河岸之间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剑是静止的,所以刻舟人最终没能寻到剑.
    故答案为:运动;静止.
    【分析】一个物体的运动状态确实定,关键取决于所选取的参照物.所选取的参照物不同,得到的结论也不一定相同.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17.【答案】 甲;甲;乙
    【解析】【解答】由题意及图示知,甲运动的时间为5s,乙运动的时间为3s,那么甲球运动的时间更长,而甲在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距离相等,乙在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距离越来越远,那么甲所做的是匀速直线运动。通过相同的距离,甲所用时间长,乙所用时间短,据 知,那么乙球的平均速度大。
    【分析】比较物体的运动快慢:
    〔1〕相同时间 比较路程 路程越长 速度越快;
    〔2〕相同路程 比较时间 时间越短 速度越快;
    〔3〕用路程除以时间,比较单位时间的路程,单位时间的路程越大,速度越快。
    匀速直线运动:快慢不变、经过的路线是直线的运动。
    18.【答案】 音色;能量;响度
    【解析】【解答】音色是由发声体本身决定的,不同的发声体,其音调和响度可能相同,但音色一般不同;因此听歌时,很容易分辨出是哪个人的声音,这主要是根据声音的音色来判断的;
    音量太大会使耳膜受损,说明声音能够传递能量,为此减小声音的音量,需要减小声音的响度.

    【分析】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1)音调:是指声音的上下,它与发声体的频率有关系。(2)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跟发声体的振幅、声源与听者的距离有关系。
    19.【答案】 空气中光的传播速度大于声音的传播速度;2040
    【解析】【解答】解:〔1〕闪电和雷声是同时发生的,声音的传播速度是340米/秒,光的传播速度是3×108米/秒,我们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的原因是空气中光的传播速度大于声音的传播速度.
    〔2〕由v=, 可得,
    小立距雷电产生的距离:
    s=vt=340m/s×6s=2040m.
    故答案为:空气中光的传播速度大于声音的传播速度;2040.
    【分析】〔1〕闪电和打雷是在空中同时发生的,之所以先看见闪电,后听到雷声,是因为光的传播速度远远大于声音的传播速度〔340m/s〕;
    〔2〕声音传播了6s,根据公式v=变形可求打雷放电的地方与人的距离.
    20.【答案】 改变光线的传播路径;
    【解析】【解答】由图示知,太阳光无法直接照射到花,但可用平面镜改变太阳光的传播方向,从而让太阳光照射到花,即平面镜在此处起到改变光的传播路径的作用。
    要让太阳光照射到平面镜后光线从B点射出,连接AB,即为反射光线,根据光的反射定律知:反射角等于入射角,那么作出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的平分线即为法线,过A点,作法线的垂线,便是平面镜所在的位置了。故作图如下:

    【分析】光的反射定律的内容: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首先根据条件确定反射光线,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确定法线,作法线的垂线即镜面的位置。
    21.【答案】 18;7.5;乙
    【解析】【解答】解:〔1〕经过100秒甲通过的路程s甲=500m,
    甲的速度:v甲===5m/s×3.6km/h=18km/h;
    〔2〕由题意可知甲通过全程用的时间为t甲=200s,所以乙用的总时间为t乙=200s﹣10s=190s,乙同学最后冲刺阶段的时间t冲=190s﹣100s﹣50s=40s,
    根据v=可得追赶阶段通过的路程:s2=v2t2=6m/s×50s=300m,
    冲刺阶段的路程s冲=s﹣s1﹣s2=1000m﹣400m﹣300m=300m,
    最后冲刺的平均速度:
    v冲===7.5m/s.
    〔3〕甲做匀速直线运动,那么全程的平均速度​=5m/s,
    乙全程的平均速度=≈5.3m/s,
    计算可知,甲乙两位同学全程平均速度较大的是乙.
    故答案为:18;7.5;乙.
    【分析】〔1〕乙同学出发后,经过100秒通过的路程400米,此时他发现比甲同学落后100米,由此可知甲通过的路程为400m+100m=500m,根据v=求出甲的速度;
    〔2〕甲做的是匀速运动,前500m用的时间为100s,所以总时间为t甲=200s,乙同学发起冲刺,最后比甲同学提前10秒到达终点,所以乙用的总时间为t乙=190s,所以乙同学最后冲刺阶段的时间t冲=190s﹣100s﹣50s=40s,再求出冲刺阶段的路程,根据v=求出平均速度.
    〔3〕根据v=分别求出甲乙两位同学全程平均速度,比较可得.
    22.【答案】 B;2.20cm
    【解析】【解答】解:〔1〕刻度尺B的刻度面没有和被测长度紧贴,所以是B错误的.
    〔2〕如下列图,A刻度尺的分度值是0.1cm,它的起始刻度从零刻度线开始,读数为2.2cm,最后一位估读,所以正确读数是2.20cm.
    故答案为:B;2.20cm.
    【分析】〔1〕放置刻度尺时要将刻度尺与被测长度紧贴;
    〔2〕此题主要考查对如何正确估读的了解.在进行长度的测量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其数据由准确值和估读值组成,但只准确到分度值所对应的那一位,如分度值为毫米的刻度尺那么准确到毫米级,毫米级以下为估计值
    23.【答案】 5;0.09
    【解析】【解答】由图知,此过程中小车所用时间是
    此过程中,小车的平均速度

    【分析】利用速度计算公式v=进行计算即可。
    24.【答案】 发声体在振动;振幅越大,响度越大;离声源的距离
    【解析】【解答】如下列图,当敲响音叉时,与音叉接触的乒乓球将会摆动,这是因为音叉发声时在振动,即发声体在振动。
    用力敲打音叉,小球摆动的幅度变大,是因为用更大的力敲打时,音叉的振动幅度更大,其发声也更大,即发声体的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同一个声音在传播时,距离声源的远近不同,那么响度也不同。

    【分析】声音的发生: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1)音调:是指声音的上下,它与发声体的频率有关系。(2)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跟发声体的振幅、声源与听者的距离有关系。
    四、实验题
    25.【答案】 〔1〕显示光路
    〔2〕不能;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解析】【解答】(1)实验时,让光帖着纸板入射是为了让入射光线的传播路径在纸板上显示出来。

    (2)如果将呈现反射光线的活动板右半边沿中线向后折,活动不能看到反射光线,这是因为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分析】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的两侧,反射角随入射角的改变而改变。

    26.【答案】 〔1〕平面镜不透光,不能确定像的位置
    〔2〕A
    〔3〕大小相等
    〔4〕相等;垂直
    【解析】【解答】(1)此实验中不能用平面镜进行,是因为平面镜不透光,物体通过平面镜所成的像,不能直接通过平面镜直接观察到,那么像的位置也无法观察到。

    (2)把平板玻璃向右倾斜,那么观察到蜡烛的像的大致位置如图中的A位置,据平面镜的成像特点知,物与像的连线与镜面垂直,当镜面向右倾斜,那么通过镜面所成的像应向右下对应移动。
    (3)把玻璃板放正,即玻璃板与水平面垂直,点燃蜡烛A,在玻璃板后面移动与A完全相同的蜡烛B,直到B与A的像完全重合,此现象说明像与物体大小相等。
    (4)如图乙知,蜡烛A与其像A'到镜面的距离相等,将AA'连接,那么AA'与镜面垂直。
    【分析】〔1〕透明的玻璃板能在观察到A蜡烛像的同时、也能观察到蜡烛B能否与A的像完全重合,同时解决了位置和大小两个问题。
    〔2〕平面镜成像特点:(1) 平面镜成的是虚像;(2) 像与物体大小相等;〔3〕像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4)像与物体的连线与镜面垂直。另外,平面镜里成的像与物体左右倒置。
    〔3〕实验时选择两个完全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物像大小关系。
    〔4〕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可知,像与物的大小相同,像和物的连线与玻璃板垂直,像和物到玻璃板的距离相等。

    五、计算题
    27.【答案】 〔1〕解:由交通标志牌处至高铁站,所需时间
    那么到达高铁站的时刻t=t1+t2=9h40min+30min=10h10min
    即10︰10能赶到车站,所以最快能赶上G1348车次的高铁。
    答:在交通正常的情况下,依据以上信息并通过计算,爷孙俩最快能赶上G1348车次的高铁;
    〔2〕解:该趟高铁从南昌西站到上海虹桥所用时间t3=13h41min-10h26min=3h15min
    那么高铁运行的平均速度
    答:该趟高铁运行的平均速度为240km/h;
    〔3〕解:声音通过600m,所用的时间
    声音从山崖处反射回来所用的时间t6=t5-t4=3s- =
    这段时间内声音经过的路程
    那么高铁从鸣笛至收到回声通过的路程s4=s2-s3=600m-420m=180m
    那么高铁此时的行驶速度
    答:此时高铁的行驶速度为60m/s。
    【解析】【分析】〔1〕结合交通标志牌积时刻表,根据v=求出到南昌西站最少时间,然后求出到达南昌西站的时刻,再结合列车时刻表判断爷孙俩最快能赶上哪一车次。
    〔2〕结合列车时刻表根据v=求出该趟高铁运行的平均速度。
    〔3〕根据s=vt求出3s内声音传播的距离,声音传播的距离和汽车行驶的距离之和等于鸣笛处到山崖距离的2倍,据此求出汽车行驶的距离,利用v=求出此时高铁的行驶速度。
    车次
    到站、发车
    南昌西站
    上海虹桥
    运行距离
    G1346
    到站时间
    09︰10
    13︰18
    780km
    发车时间
    09︰43
    14︰10
    G1386
    到站时间
    09︰50
    13︰50
    780km
    发车时间
    10︰05
    14︰30
    G1348
    到站时间
    10︰10
    13︰41
    780km
    发车时间
    10︰26
    15︰30

    相关试卷

    河北省唐山市迁安市2024年中考物理二模试卷附答案:

    这是一份河北省唐山市迁安市2024年中考物理二模试卷附答案,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及简答题,实验探究题,计算应用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河北省唐山市迁安市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物理试卷:

    这是一份河北省唐山市迁安市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物理试卷,共2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河北省唐山市迁安市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物理试卷(含答案):

    这是一份河北省唐山市迁安市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物理试卷(含答案),共2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