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第一单元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单元测试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Word版,含答案)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第一单元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单元测试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Word版,含答案)第1页
    第一单元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单元测试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Word版,含答案)第2页
    还剩3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4课 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单元测试练习题

    展开

    这是一份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4课 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单元测试练习题,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材料分析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安徽苍陵城遗址位于淮河中游南岸,是目前寿县地区唯一一处有明确商代青铜器出土的古代城市遗址。该地近年来出土的簋一、侥一、钱一、チ三、刀一件的组合,具有典型的殷墟二、三期风格。这说明商朝中后期
    A.南北文化交流较频繁B.礼乐制度日趋完善
    C.中原文化已辐射周边D.青铜治炼技术先进
    2.据下表可知,这些方位观念
    A.体现了王政的神权色彩B.反映周人严谨的地理意识
    C.规制了周朝的政治秩序D.表明西周已形成地缘政治
    3.陶寺遗址发现于山西襄汾陶寺村南,距今4300—4000年,是中原龙山文化代表性遗址,该遗址发现墓地有一千多座,可以分为大、中、小型,墓葬呈现出鲜明的等级分化,大墓墓主使用木棺,棺内撒朱砂,随葬品精美丰富;小墓随葬品很少,有的甚至一无所有。由此推断
    A.中国即将迈入阶级社会B.最早的奴隶制国家建立
    C.周天子的地位受到挑战D.商王统治神权色彩浓厚
    4.商周时期,居住在国都的人被称为“国人”,有参与议论国事的权利,同时有服役和纳军赋的义务。“周厉王行暴虐侈傲,国人谤王。王怒,得卫巫,使监谤者,以告则杀之。”召公以“防民之口,甚於防水”为喻,劝谏厉王听取国大对国家大事的看法。厉王不听。‘於是国(国人)莫敢出言,三年,乃相与畔袭厉王。”这说明
    A.社会矛盾不断激化B.周王失去天下共主的地位
    C.君王权力遭到严重削弱D.具有原始民主传统
    5.西周末期,思想家史伯基于《易》(西周占ト相关论著)和《诗》(古代民间诗歌及贵族祭祀唱词)中对自然界和社会矛盾的描述和揭露,提出了“和实生物,同则不继”的观点。这表明“和而不同”观念
    A.植根于久远的传统B.蕴含朴素的唯物论
    C.得到了普遍的认同D.未引起官方的重视
    6.《列子杨朱》提到古时的人“损一毫利天下,不与也”“悉天下奉一身,不取也”,这在战国时期的上流杜会引起很大反响,儒家、墨家等学派都对其进行了猛烈的批判。其中,墨家学派批判这一思想的理论依据应是
    A.我无为而民自化B.节用、节葬
    C.兼相爱、交相利D.杀身成仁、舍生取义
    7.关于尧舜禹禅让问题,孟子认为“昔行,舜荐禹于天,十年有七,舜崩,三年之丧毕,禹避舜之子于阳城,天下之民从之,若尧崩之后不从尧之子而从舜也”;韩非认为“舜逼尧,禹逼舜……人臣弑其君者也”。二人认识不同主要源于各自
    A.阶级立场B.政治思想C.历史视角D.史料选择
    8.法家兴起前,古人一般将“法”等同于“刑”;法家兴起后,将“法”与“刑”分开,认为法,“尺寸也,绳墨也…衡石也”。可见,法家认为“法”应
    A.体现统治阶级的意志B.服务于中央集权制度
    C.具有客观性、公正性D.由国家机器强制推行
    9.“此制度的实行,使中国的国家形态逐步脱离‘(夏商周)古代’时期多元化的联邦治理模式,而转向单一的中央集权模式。”材料中的“此制度”( )
    A.通过家族血缘关系来确定政府各级官员的任命
    B.负责监察中央和地方各项工作
    C.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
    D.破除了世家大族垄断官场的情形
    10.在秦王朝,皇帝是绝对的主宰,最高皇权与三代以内的家庭结合,父家长与皇帝直接合一,排除了旧的宗法制度对皇权的约束,从宗族的家天下走向家庭的家天下,从重王室宗族转到重皇帝、皇帝家庭。这表明秦朝( )
    A.君主至上的地位逐渐形成B.父系家长制开始处于统治地位
    C.中央对地方实现垂直管理D.实现了最高权力向君主的集中
    11.郡县制取代分封制的必然结果就是贵族制让位于官僚制。在官僚制时代,不管是新旧贵族,还是新兴士人阶层,都必须通过任命转化为官僚,才能成为政治的直接参与者。这一变化
    A.加强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B.标志着选官制度成熟
    C.进一步强化封建等级秩序D.有助于国家开疆拓土
    12.有学者认为,郡的设置最早出现在秦晋边地。秦晋两国与戎狄相邻,两国国君一般赋予郡守处理突发事件的权力,郡守可以征发本郡壮丁,征收一郡财赋。据此可知,郡的设置
    A.表明秦晋两国实现了中央集权B.最初是为了满足军事需要
    C.表明其成为地方常设行政机构D.说明分封制开始崩溃
    13.东汉末年,孙坚(孙权之父)在讨伐董卓过程中意外得到传国玉玺,一时间“天命所归”的流言纷起;刘备一直号称自己是汉朝皇族的后裔;曹丕更是效法古人,通迫汉献帝上演了一出“禅让”大戏。这些信息表明当时
    A.正统观念影响深刻B.宗法制度得到重建
    C.封建迷信逐渐扩散D.王政复古成为潮流
    14.汉武帝时,同马相如因其赋文采出众,被征召为郎官,任武帝侍从。此后,献赋之风日盛,不少文人视之为入仕的捷径。这说明当时
    A.君主喜好决定文学主流形式B.文化发展与政治密切相关
    C.社会阶层的流动性显著增强D.科举制影响社会价值观念
    15.汉初萧何任丞相,治事省约宽缓,史称萧何“因民之疾秦法,顺流与之更始”,其继任者曹参“举事无所更改,一遵萧何约束”。据此可知,萧、曹二人的治国之策
    A.沿袭了秦朝的基本政治制度B.为武帝开土拓疆奠定了基础
    C.体现了清静无为的治理理念D.实践了先秦儒家的民本思想
    二、材料分析题
    16.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重大变革时期。阅读T列材料:
    材料一 数千年世侯世卿之局,一时亦难遽变,于是先从在下者起;游说则范雎、蔡泽、苏秦、张仪等,徒步而为相:征战则孙膑、白起、乐毅、廉颇、王翦等,白身而为将,此已开后世布衣将相之例。
    ——赵翼《廿二史札记》
    材料二 故古者圣王之为政,列德而尚贤。虽在农与工肆之人,有能则举之。
    ——墨子
    为国之道,食有劳而禄有功。使有能而赏必行,罚必当。
    ——李悝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指出战国时期的变革导致用人方式发生的变化。商鞅变法采取了哪些措施顺应了这一变化?
    (2)概括材料二两人的政治主张。结合商鞅变法,说明他们主张的意义。
    秦汉以来,皇权专制和中央集权共同组成了中国传统社会的政治基因。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至高无上的皇权专制不仅是秦汉以来政治制度的核心,而且也是维护“家天下”的重要保障。在强化皇权专制的过程中,贯穿的一条主线就是中枢权力机构中,宰相权力的不断弱化直至废除丞相制。同时,皇权专制政体所实行的是“人治”,政府机构因人而设、因事而立,也因人而废、因事而除,机构本身往往缺乏法律上的地位,它的功能可以随意予夺。秦汉以来的中国古代历史中,皇帝往往利用身边亲近信任的人,以内侍、贵戚来监督权重大臣,这是以皇帝为核心控制权力的一贯做法。由君主私臣演变为正式的政务官,由对君主的生活照顾演变为执章部分国政,由内廷供奉待诏演变为执掌机密,正是循着这样的规律发展的。在皇权专制下存在着“同床、在旁、父兄、养殃、民萌、威强、四方”等各种政治势力,其间关系复杂、纵横捭阖,历代皇帝似乎都非常善于利用和制造他们之间的矛盾,形成以君主为核心,以宫(朝廷)省(地方)制度为依托,以伦常纲纪、等级区别为要挟的,驯服于皇权的文武官僚集团。
    ——摘编自吴宗国《中国古代官僚政治制度研究》
    材料二 自秦朝中央集权体制建立以来,地方主要官员多由中央政府直接任免,以实现中央对地方的垂直管理。如果说秦朝只是郡守和县令由皇帝和中央政府任命的话,至唐宋时期,“海内一命之官并处于朝廷”,地方州县长官甚至其部属均由中央分发……为防止地方权力坐大,汉代通过“推恩令”,使地方诸侯失去了地方治权;宋代通过“制钱谷”,控制了地方财权;明初通过“三司”分治,削弱了地方行省的实力……秦朝的御史府、汉代的十三州刺史、北宋的监司和通判、明朝的提刑按察使司等,均是代表中央政府负责监察地方的官员,发挥着“以小驭大,以卑监尊”的功效……地方政权的划界,就演变趋势而言,也越来越淡化山川形便,究其原因在于若地方政区地形过于险峻,易守难攻,易形成割据势力。
    ——摘编自丁祥《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两大基本关系的剖析》
    (1)根据材料一,概括秦汉以来加强皇权专制的措施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产生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概括秦汉以来强化中央集权的主要途径有哪些?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皇权专制和中央集权两者之间的关系。
    参考答案
    1.C2.C3.A4.D5.A6.C7.B8.C9.C10.D11.A12.B13.A14.B15.C
    16.(1)变化:世候世卿到布衣将相。
    措施:废井田;废分封;奖励耕织;按军功授爵。
    (2)主张:选贤任能。意义:打击旧贵族势力;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使秦国实现富国强兵。
    17.(1)措施:调整中枢权力体系,削弱和废除宰相的权力;按照“人治”需要,随意置废机构;重用亲信,牵制重臣;利用矛盾,笼络、控制官员。影响:一方面,加强了皇权,稳固了封建统治。另一方面,增强了制度运作的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容易导致官僚机构臃肿;权力争斗,造成政治黑暗。
    (2)途径:人事任免;权责界定;岗位监察;政区调整。关系:皇权专制和中央集权是一个有机的统一整体,中央集权的加强,其实质也是为了加强皇权。周人的方位观念
    出处
    “惟王建国,辨方正位”“左昭右穆”左祖右社”
    《周礼》
    “圣人南面而治天下”“尊省西向,卑省东向"
    《礼记》
    “内诸夏外夷狄"
    《公羊传》

    相关试卷

    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3课 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课后复习题:

    这是一份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3课 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课后复习题,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司马迁在《史记》中记载,秦始皇事后对于焚书事件曾说,唐代诗人章碣有咏史诗云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3课 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随堂练习题: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3课 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随堂练习题,共8页。

    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3课 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达标测试:

    这是一份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3课 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达标测试,共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汉书·主父偃传》记载, 《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 诗人章碣的《焚书坑》云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