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2课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能力提升卷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2课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能力提升卷第1页
    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2课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能力提升卷第2页
    还剩2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综合训练题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综合训练题,共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春秋时,孔子提出“裔不谋夏,夷不乱华”“内诸夏而外夷狄”的主张。战国时,孟子则逐渐以是否行仁义、知礼仪,是否接受华夏文化来区分华夏与夷狄。这一变化说明( )
    A.民族交融趋势日益加强 B.儒家逐渐放弃夷夏观念
    C.中原文化优于周边文化 D.孟子背离孔子的民族观
    2.春秋战国时期,我国正处于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历史转折时期。决定这一历史转折的根本因素是( )
    A.诸侯争霸 B.土地私有制的出现
    C.铁农具的使用 D.“初税亩”的出现与推广
    3.战国时期,一些诸侯国把开拓疆域获得的大量土地直接分配给农民耕种称作授田制。授田制的实行( )
    A.名义上须得到周王认可 B.减缓了井田制的瓦解进程
    C.有利于君主权力的加强 D.阻碍了土地私有制的确立
    4.在春秋战国百家争鸣的时代“大一统”的政治文化形态是儒家的文化理想;早期法家的政治文化理论提出以君主一人之机谋使“天下”安定;墨子也曾经提出过“一同天下”的主张。由此可知春秋战国时期( )
    A.诸子百家思相学说趋同 B.中国进入大一统的政治时代
    C.社会动荡使得人心思定 D.宗法制和分封制度遭到破坏
    5.西周末年至春秋时期,许多诸侯实行“通商惠工”政策;战国时期,李悝在魏国“尽地力之教”,实行“平来法”,商鞅在秦国实行重农抑商、奖励耕织政策。这一变化( )
    A.促进商人阶层形成 B.推动小农经济发展
    C.阻碍各国经济交流 D.适应君主专制需要
    6.《史记·商君列传》记载:“僇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官奴婢)。”这反映了商鞅变法( )
    A.推行县制,便于国家管理 B.实行重农抑商,发展经济
    C.注重法治,稳定社会秩序 D.推动民族交融,富国强兵
    7.战国初期,各诸侯国的变法内容可归纳为:废国野、废井田、废分封、废世卿世禄、限宗法、强君权、设郡县、建军制、开星殖、建官制、立成文法、举竖才、调赋税、通贸易等。据此可知当时( )
    A.各诸侯国民富国强 B.阶级矛盾得到缓和
    C.社会进入转型阶段 D.基层管理进一步强化
    8.历史现象发生在特定的历史时空之中。出现于下图所反映的历史空间中的经济现象是( )
    A.农业生产以集体耕作为主 B.劳动工具以石器为主
    C.铁犁和牛耕逐步得到推广 D.南方经济逐步超过北方
    9.战国时期有思想家认为:“适来,夫子时也;适去,夫子顺也。安时而处顺,哀乐不能入也。”这体现了该思想家( )
    A.顺应自然的思想主张 B.具有忧国忧民的情怀
    C.追求立德立功的精神 D.秉持天人合一的理念
    10.孔子不谈神秘怪异的事情,所谓“子不语怪力乱神”,拒绝回答鬼神的有无和人死后的情状,他说“未能事人,焉能事鬼”。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孔子创立了原始鬼神观 B.孔子思想具有人文精神
    C.孔子吸收了道家的主张 D.孔子反对封建宗教神学
    11.先秦某思想家主张:损失身上的一根毛来利益天下,这个事情不要做;人家把天下的利益都给你,这也不可以拿。人人都不会损失身上的毛发,人人都不需要去利益天下,天下就可以井然有序了。据此推测该思想内涵最接近于( )
    A.儒家 B.墨家 C.道家 D.法家
    12.周礼规定:“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孔子却提出:“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这表明孔子主张( )
    A.以德为主,礼法并用 B.礼制下移教化百姓
    C.确立儒家正统地位 D.恢复西周礼乐制度
    13.春秋战国时期,主张统治者应顺应民心,爱惜民力,“为政以德”的思想家是( )
    A.老子 B.孔子 C.墨子 D.韩非
    14.《韩非子·有度》中,主张“法不阿贵,绳不挠曲。法之所加,智者弗能辞,勇者弗敢争。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这一主张( )
    A.体现了法律至高无上 B.确立了专制集权政体
    C.避免了权力的滥用 D.体现了法治公正理念
    15.据史载,公元前480年,鲁国大부,鲁哀公向孔子询问对策,孔子答道,灾早是上天刑罚,对失政行为加以纠正即可,不需要举行求雨仪式。由此可知,孔子( )
    A.主张统治者实行德政 B.反对举行祭祀仪式
    C.旨在维护儒学的权威 D.旨在强调君权神授
    16.战国时期,士人“择木而栖”的现象较为普遍,卫国人商鞅先后在魏国、秦国任职;齐国人邹衍成为燕昭王之师;吴起一生中曾在鲁、魏、楚等国为官,每当遭到诬陷,便另投明主。这种现象( )
    A.强化了“家国一体”的观念 B.推动了百家争鸣的深入开展
    C.促进了诸侯国之间和平交往 D.反映出君主专制体制弊端严重
    二、非选择题
    17.家庭制度改革是商鞅变法中移风易俗的重要内容。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秦地本是戎狄之区……直至秦孝公变法时,秦人还不脱戎狄之俗。例如,他们还父兄子弟和姑媳妯娌同寝一室,沿着游牧时代以一个帐幕为一家的经济办法。这种陋俗经商鞅的严禁才消灭。
    ——张荫麟《中国史纲》
    材料二 秦是个体小家庭定型化时期,所谓定型化是指它不仅作为一个具有一定血缘关系的亲属集团,而且成为一个最基本的社会组织细胞;在政治上得到了国家的承认,是户籍的最基本单位;在经济上成为一个耕织结合在一起,自给自足的独立经济实体。以一对夫妻为核心的小家庭,男耕女织,构成相互提携力最顽强的小圈子,家庭成员间在生产劳动中彼此毫不攀比,生产积极性高涨,父子戮力,相忍饥寒,朝夕艰苦从事。勤俭持家、艰苦奋斗良好民风的形成与自力更生个体小家庭的训练是分不开的。个体小家庭作为社会生产的社会组织形式其作用不可低估。直系个体小家庭成员间相互依存性最强,血缘关系简单,彼此亲合度达到最高点,父、家长权、夫权降到最低点,因而也是最稳定的一种家庭形态。
    ——张金光《商鞅变法后秦的家庭制度》
    完成下列要求:
    (1)材料一中的“陋俗”指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商鞅消灭这一“陋俗”的措施。
    (2)据材料二,概括秦国个体小家庭“定型化”的主要表现。
    (3)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商鞅家庭制度改革的积极作用,并指出其改革的实质。
    1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仲弓问仁。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仲弓曰:“雍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论语·颜渊篇》
    材料二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道德经》
    材料三 孟子曰:“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是故得乎丘民而为天子,得乎天子为诸侯,得乎诸侯为大夫。”
    ——《孟子·尽心下》
    材料四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孟子·告子上》
    (1)材料一到材料四是我国古代思想家们关于和谐社会的观点,请分别概括出其侧重点。
    (2)从上述材料中你获得了什么启示?
    参考答案
    1——16:ACCCB BCCAB CBBDA B
    17.(1)陋俗:大家庭共居一室。措施:禁止父子及成年兄弟同居一室;强制推行一夫一妻制的小家庭制。
    (2)表现:血缘关系的亲属集体;最基本的社会组织;是国家户籍的最基本单位;独立的经济实体。
    (3)作用:推动了小农经济的确立和发展;促进了农业的发展;有利于良好民风的形成;进一步瓦解了宗族势力,有利于强化对基层的控制;保证了国家赋役的征派。实质:封建化过程(游牧文明向农耕文明转变)
    18.(1)侧重:材料一的侧重点是人际关系的和谐或人我和谐;材料二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或天人和谐;材料三主张君民和谐或统治者与被统治者关系的和谐;材料四要求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和谐或身心和谐。
    (2)启示:追求和谐是自古以来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构建和谐社会,是人们的美好追求。(其他言之有理的观点亦可)

    相关试卷

    高中历史第一单元 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课后作业题:

    这是一份高中历史第一单元 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课后作业题,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材料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练习:

    这是一份(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练习,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材料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综合训练题: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综合训练题,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列国纷争与华夏认同,经济发展与变法运动,孔子和老子,百家争鸣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使用学贝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