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一单元 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同步练习题
展开1.据《国语周语》记载,周宣王依仗王权,强立鲁武公的少子为嗣君,鲁人不从王命,宣王起兵伐鲁,废嫡而立庶。这表明
A.诸侯国的独立意识增强B.周天子君主专制权力强大
C.嫡长子继承制全面瓦解D.诸侯割据混战不断
2.据史料记载,周厉王重视农业,以“稼穑”为国宝;他实行国家”专利制度,在贵族占有的山林川泽中规定专项的贡赋税收。周厉王旨在
A.增加国家财政收人B.发展经济改善人民生活
C.强化中央集权政治D.打破氏族贵族世袭特权
3.公社所有制下,一般分为“公田”和“私田”,“公田”为“共有地”,用来应付公共的支出。殷商时期“公田”和“私田”在法律上均属于国王,农民因领有属于国王的份地,所以其剩余劳动必须耕种属于最高统治者的“公田”。这一变化( )
A.说明了社会性质的变化
B.反映了公有制社会的延续
C.说明土地私有制遭侵犯
D.反映了社会生产力的提高
4.《左转·桓公二年》:“故天子建国,诸侯立家,卿置侧室,大夫有贰宗,士有隶子弟,庶人工商各有分亲,皆有等衰。”这句话指的是西周的
A.分封制B.宗法制C.世袭制D.礼乐制度
5.古时有关周王与诸侯的关系描述有:“天子适诸侯,曰巡狩;巡狩者,巡所守也。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述职也,述所职也。”对此理解正确的有:( )
A.分封关系B.臣属关系C.宗法关系D.上下级关系
6.西周时,修建了从镐京到洛邑的“周道”(又称“王道”)和通往四方各国的大路“周行”,形成了以都城为中心、通达各地的公路交 通网。“周道”“周行”的修建( )
A.便于中央有效统治地方B.适应了集权制度的需要
C.壮大了各诸侯国的实力D.促进了小农经济的形成
7.夏、商、周三族始祖与祖先崇拜传统各异,却都是在黄帝建立的大部落联盟中发展起来,他们已初步把不同来源的祖先汇聚成以黄帝为始祖的系统,自认为是黄帝族的后裔。这主要,反映出当时
A.民族认同意识正在形成B.宗族观念逐渐强化
C.黄帝地位得到各族公认D.世袭制度不断延续
8.历史典故“烽火戏诸侯”中,周幽王为取悦褒姒,命人点燃烽火,诸侯见烽火点燃,蜂拥而至勤王。这体现了分封制下诸侯对天子应尽的义务是( )
A.享有世袭统治权B.提供军赋C.定期朝贡D.提供力役
9.钱穆指出:“家族,是中国社会组织中一最要的核心……而家与族之所由组成,以及其维持永远之首要机能,则在‘礼’”。这一说法
A.认为孔子的“礼”是社会组织的核心
B.指出“礼”是家族形成和维系的核心
C.认为宗法制度的维系纽带是“礼”
D.认识到“礼”对中国社会影响的片面性
10.武王克商以后……回到西土仍惴惴不安,以至夜不能寐……周公深刻地总结了历史经验,认识到夏商之不善终,关键是没有拱卫的力量,内外交困时没有辅屏,最终不免于灭亡。”为此,西周实行
A.分封制B.采取王位世袭制C.建立中央集权D.加强思想控制
11.早在周代+逢立秋那日,天子就会亲率三公九卿及诸侯大夫到西郊迎秋举行祭祀、收(古代神话传说分管秋收科藏的神)等仪式。立秋之日很多地区有以西瓜四季豆尝新和祭祖的风俗。这些仪式和习俗
A.源于人们固守传统节气观B.说明了儒家思想根深蒂固
C.反映了统治者的亲民思想D.体现了农耕文明的影响
12.宜侯夨簋是西周早期青铜器,是研究周朝分封制的重要资料。在周天子对宜侯夨的封赏清单中,最引人注意的是这几条:锡(通“赐”)土,厥川三百□。锡在宜王人□又七姓。锡郑七伯,厥□□又五十夫。锡宜庶人六百又□六夫。据此可知,体现了周朝
A.天子加强对南方控制的意图
B.加强了对黄河中下游地区的控制
C.分封制“授民授疆土”的内容
D.血缘关系分配政治权力的特点
13.2019年7月6日,良渚古城遗址申遗成功,标志着中华五千年文明被国际主流学术界广泛认可。此前,英国考古学家科林伦福儒曾表示“良渚遗址……是具有共同观念的文化联合体形成的标志,很大程度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复杂程度和阶级制度,己经达到了‘国家’的标准”。以下能够直接证明这一结论的证据是
A.象征神权的玉琮和象征军权的玉钺
B.具有综合功能的大型水利体系
C.发达的纺织、骨器、漆器制作技术
D.刻画在陶器玉器上的原始文字
14.《殷本纪》载:商朝的相,权力很大,汤死后,伊尹继续为相,辅佐了汤的孙子太甲,太甲暴虐无道,伊尹将他放逐。《周本纪》载:国人暴动后,西周最后一个王周厉王出逃,周公、召公二相共同执政。这表明当时政治制度的特点是
A.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B.相权高于天子权
C.相权与天子权相互制约,走向完备和成熟D.神权与王权结合
15.《史记正义》采用条目加注释的形式对《史记》进行解释。“周封以五等之爵,蓟燕二国俱武王立,因燕山、蓟丘为名,其地足自立国。”据此推测其所注制度是
A.禅让制B.分封制C.宗法制D.王位世袭制
二、材料分析题
16.阅读下面材料:
材料一 昔武王克商,成王定之,选建明德,以蕃屏周。
——《左传》
材料二 天子适诸侯,曰巡狩;巡狩者,巡所狩也。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述职者,述所职也。无非事者……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
——《孟子·告子》
材料三 (周)王夺郑伯(郑庄公)政,郑伯不朝。秋,王以诸侯伐郑,郑伯击之……(周)王卒大败,祝聃(郑庄工臣下)射(周)王中肩。
——《左传》
请回答:
(1)材料一所述的政治制度是什么?这一制度推行的目的是什么这一制度的推行有何积极作用?
(2)据材料二概括诸侯有何义务?诸侯与天子之间是何种关系?
(3)材料三与材料二相比,出现了什么新问题?反映的本质问题是什么?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到了春秋末年,(晋国)过去的几十家卿大夫中,互相兼并,就只有智伯瑶为首的智氏、韩康子虎为首的韩氏、赵襄子无恤为首的赵氏和魏桓子驹为首的魏氏四家掌握晋国的命运。四卿之中又以赵、智两氏较强,韩、魏两氏只有团结起来,在赵、智二氏之中作一选择。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材料二 周威烈王二十三年(戊寅、前403),初命晋大夫魏斯、赵籍、韩虔为诸侯。
臣光曰:臣闻天子之职莫大于礼,礼莫大于分,分莫大于名。何谓礼?纪纲是也。何谓分?君、臣是也。何谓名?公、侯、卿、大夫是也。
——摘编自(北宋)司马光《资治通鉴·第一卷·周纪一》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三家分晋的影响。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司马光编纂《资治通鉴》以“三家分晋”作开篇的原因,并据此说明影响史书编纂的因素。
参考答案
1.A2.A3.A4.B5.B6.A7.A8.B9.C10.A11.D12.C13.A14.A15.B
16.(1)分封制;巩固西周奴隶主统治;有利于当时政治稳定,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控制,周朝开发边远地区,扩大统治范围,并逐渐钩织出全国的交通网络。
(2)义务:述职、朝贡。关系:诸侯服从于天子,大宗与小宗的关系,同是统治阶级。
(3)新问题:周王室衰微,诸侯不尊天子。本质问题:分封制崩溃。
17.(1)影响:晋国名存实亡;周王室威望下降;分封宗法制进一步遭到破坏。
(2)原因:司马光本人强调名分、尊君抑臣、坚持传统秩序;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理学的兴起。
因素:时代背景;作者的思想、感情、立场。
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一单元 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精品同步测试题: 这是一份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一单元 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精品同步测试题,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石器时代的古人类和文化遗存,从部落到国家,商和西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课后作业题: 这是一份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课后作业题,共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历史第一单元 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课时练习: 这是一份高中历史第一单元 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课时练习,共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