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14 白杨礼赞精品达标测试
展开
这是一份2020-2021学年14 白杨礼赞精品达标测试,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基础达标,四的异同,阅读理解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部编版语文八上《白杨礼赞》同步练习班级_________姓名_________学号____一、基础达标(35分)1.文常填空:《白杨礼赞》的作者是________,原名________,字________,作家、社会活动家。他写了大量的文学作品,代表作有长篇小说《________》、短篇小说《林家铺子》等。(4分)2.请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7分)婆娑( ) 虬枝( ) 秀颀( ) 恹恹欲睡( )qián( )滋暗长 无边无yín( ) 坦荡如dǐ( )3.下列语句中的加点词语理解有误的一项是(3分)( )A.这时你会真心佩服昔人所造的两个字“麦浪”,若不是妙手偶得,便确是经过锤炼的语言精华。(妙手偶得:文学素养深的人偶然间所得到的。语出陆游诗“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B.而另一种的味儿在你心头潜滋暗长了——“单调”。(潜滋暗长:暗暗地不知不觉地生长。滋,生长。)C.黄与绿主宰着,无边无垠。(主宰:支配。)D.也像加过人工似的,成为一束,绝不旁逸斜出。(旁逸斜出:到处出没。)4.请选出下列句子中画线成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3分)( ) A.许多科学家为了人类科技的进步而鞠躬尽瘁、无私奉献。B.一个作家不只要有才华,更要有悲天悯人的胸怀,才能写出伟大的作品。C.当我们在学习中遇到难题时,我们就应该不耻下问地向老师请教。D.结束了这一阶段繁忙的工作,她如释重负地松了口气。5.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20世纪中叶以来,化石燃料和化肥的大量使用,使大气中的氮磷元素沉降急剧提高,极大地改变了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将“提高”改为“增加”)B.通过一年多的研究,使他们发现了大蚁蛛的惊天秘密:蜘蛛也会吃奶。(删去“通过”和“使”)C.不但他好好学习,而且还帮助其他同学。(“他”应移至“不但”前)D.一个人如果要开创自己的光明前程,关键在于持之以恒的努力才能够实现。(删去“才能够实现”)6.下列句子顺序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①竹,柔韧清秀,刚健挺拔,最宜人诗人画。②竹如谦谦君子,它有兰的优雅,松的高洁,深受古代文人的青睐。③那成片的竹林,风过如丝弦裂帛,雨来如琴瑟和鸣,那就是一首抒情诗,一幅水墨画。④“虚心有致,高风亮节”是文人雅士对竹的评价,“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则是其活脱脱的人格写照了。⑤郑板桥一生爱画竹,自有个中缘由;苏东坡“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也不仅仅是情趣使然。A.④⑤②①③ B.①③②⑤④ C.①②③⑤④ D.①③④②⑤7.阅读下面四则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2分) 材料一:白杨树在严冬里,迎着霜刀雪剑,依然伫立在寒冷的黄土地上,枝枝傲骨,树树无字却树树有声。而此时,贵族的花草,却在暖房里,接受着送到叶面和根部的养料,懒洋洋地打发着没有血色的日子。材料二:白杨树生长在西北地区,耐严寒,零下40摄氏度的条件下无冻害;深根性,根系发达,固土能力强,根蘖强;抗风、抗病虫害能力强。它可作庭荫树、行道树,丛植于草坪,还可作固沙保土、护岩固堤及荒沙造林树种。材料三:那是力争上游的一种树,笔直的干,笔直的枝。它的干通常是丈把高,像加过人工似的,一丈以内绝无旁枝。 (节选自茅盾《白杨礼赞》)材料四:在它笔直的主干上,所有的枝条紧密围绕,纷纷向上,决无一枝斜逸旁出。它紧密围绕主干的目的,是为了抵御风沙,它懂得,不团结就不能生存。 (节选自周涛《绿洲白杨》)(1)请根据上述材料写出下联。(2分) 上联:观翠竹仰慕谦逊品节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填空。(4分)材料一采用了___________的表现手法,材料二运用了___________的表达方式,材料三含有_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材料四象征着___________(用材料中的一个词)(3)探究材料三、四的异同。(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白杨树在西北是一种很普通的树,有人要赞美它,请根据以上材料,写出做人应该学习白杨树的什么?(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阅读理解(46分)(一)阅读下面语段,完成8-11题。(16分)①汽车在望不到边际的高原上奔驰,扑入你的视野的,是黄绿错综的一条大毡子。②黄的是土,未开垦的荒地,几十万年前由伟大的自然力堆积成功的黄土高原的外壳;绿的呢,是人类劳力战胜自然的成果,是麦田。③和风吹送,翻起了一轮一轮的绿波,——这时你会真心佩服昔人所造的两个字“麦浪”,若不是妙手偶得,便确是经过锤炼的语言的精华。④黄与绿主宰着,无边无垠,坦荡如砥,这时如果不是宛若并肩的远山的连峰提醒了你(这些山峰凭你的肉眼来判断,就知道是在你脚底下的),你会忘记了汽车是在高原上行驶。⑤这时你涌起来的感想也许是“雄壮”,也许是“伟大”,诸如此类的形容词;然而同时你的眼睛也许觉得有点倦怠,你对当前的“雄壮”或“伟大”闭了眼,而另一种的味儿在你心头潜滋暗长了——“单调”。⑥可不是?单调,有一点儿吧?
8.赏析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6分)(1)汽车在望不到边际的高原上奔驰,扑入你的视野的,是黄绿错综的一条大毡子。(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和风吹送,翻起了一轮一轮的绿波。(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给这段文字划分层次并在文中用“‖”标出来。(2分)10.作者的感想有两方面,这两方面是:“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用文中词语填空)(4分)11.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描绘西北高原的?作者为什么要着意描写黄土高原?(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2-15题。(13分)树祖贾梦玮①我喜欢看树,特别是古树。每一次与古树相见,我总觉得是受了上天的眷顾与恩典,否则千载悠悠、芸芸众生,凭什么我们就能相见。那些古树,几百年、上千年地活在世上,那要经历多少、怎样的时光?与古树对视,树当然不会改变,但看得久了,看树的人不由自主地有了变化——当然是心理上的:人犹如此,树何以堪?人把自己看成了一棵树。②树不再是“他”,而在不知不觉中变成了“你”。③甘肃平凉多山,多树。平凉的树,都富生气,而且活泼可爱,那是因为他们的老祖仍健在。大大小小、老老少少的树们因此都是孩子:在老祖慈爱的目光下,他们都有小儿女的姿态。④我们特地去拜望的这位树祖,被称为“华夏古槐王”,在甘肃平凉市崇信县铜城乡关河村。已是黄昏时分,我们登上半山腰,在开阔的山腰平地上,蓦然、蓦然见到他——只能是他,那是祖、是王!虽然他头上没有皇冠,但那巨大的树冠一下震撼了我——皇冠是人为戴在头上,而树冠再壮观,也是从自己的身体里长出来的。品种是国槐,主干胸围十米多,七八个成人才能合围,树冠东西、南北宽都将近四十米,占地面积近两亩。有八大主枝,相互交缠,基围最小的也有三米,最大的近五米。躯杆上还寄生着杨树、花椒、五倍子等树种以及小麦、玉米等多种植物。都是“啃老族”。⑤据专家考证,他的年龄是三千二百岁。三千二百年前,那还是商周,不知秦汉,无论魏晋,更不要说唐宋元明清了,如今的我们要花好大的劲儿、用多种参照系才能想象他的“老”。关键是,他仍健康,枝枝叶叶沛然有生气。绕树三匝,因为他年事特别高,我心中凛然;因为他老,我又有在他跟前撒欢耍赖的冲动。我们都是树祖膝下的孩子。⑥当地朋友在树祖跟前放了桌子、板凳,摆上了水果、瓜子、茶水,我们坐着看树。树祖已经成为独特的具体,有他的前世今生,成了相对于我的“你”。树也有自我意识吧,那样,我也可以妄想成为树祖的“你”,我和你!我用眼睛听你,用耳朵看你,并用“心”转换意念,揣摩你。⑦想当年,不知是何人栽下了你,或者只是一只鸟遗落了一颗种子、无心长成了你?三千多年来,你经历了太多的朝代更迭,多少风雨、彩虹,那都不算什么。多少暴风、雷电、地震、山火、虫害,你是怎么活下来的?此处在半山腰,古代应该人迹罕至,人为破坏不易。雷电因旁有山峰,击中你的机会减少;扎根处在宽阔的平地,地震不能把你震塌。人心险恶,我们怎么想那恶、那险都不为过,你是如何逃过无数劫难,那些险恶心思因为什么未能落实?“高坡平顶上,尽是采樵翁。人人尽怀刀斧意,不见山花映水红”,你是怎样幸运地一次次躲过了刀斧之灾?根仍在汲取,叶仍在吐纳,空气和土壤一定是永不停歇地和你进行着交流互动。“南方水阔,北地风多”,一年又一年风的嘶吼,都未能拿你奈何。⑧我就这样看着你,珍惜与你相处的短暂时光,虽然我根本没有资格跟你讨论“时光”。四周山峦逶迤,树木葱茏,山风来过,树声哼吼,贯通肺腑。懂树的朋友说,这里一定有充足的地下水源,你四处探路的根须早已与地下水源接通,至少三千多年来从未枯竭。⑨古树从来不是孤独的,你一定不是单个的存在。崇信还有不少古树,五百岁以上的就有好几棵,写崇信的古诗词,有不少咏叹的是古树名木。这里的树活得长,有风气、有遗传。当地朋友介绍:在离古槐王直线距离不到两公里的地方还有一棵年龄相仿的国槐。大家都想去看看古槐王的这位兄弟。遗憾的是我乘坐的车开反了方向,天色已晚,错过了跟他见面的机会。去看了那棵树的朋友后来告诉我:大概是在历史上受了雷击,那棵树只有半个身子还活着,活着的半个身子倒也是生机盎然。我想,千百年来,你和这位“半身不遂”的兄弟,一定有着独特的信息系统,天上、地下,想必一直互通着信息。天上有风信、地下有根须的脉冲,你们并不寂寞。⑩时间虽然已经过去了三千二百年,这样的情形似乎以后也不会改变。想象你们的未来,我有担忧,居然也有信心。(摘自《新华文摘》2021年第2期,有删改)12.阅读全文,概括“树祖”的特征。(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3.从修辞角度赏析文中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4.文章中对“树祖”的称谓先用“他”后来用“你”,简要分析原因。(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5.“树祖”具有鲜明的性格特征,也有丰富的精神内涵,结合全文,探究“树祖”的象征意义。(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6-19题。(17分)快乐的蒲公英①那天阳光明媚。路边一大片一大片的蒲公英开着黄灿灿的花朵,给我沉重的心情带来一丝安慰。在进入村子的前20多公里是不通车的,只能步行,路越走越难,先前那蒲公英带来的安慰也如同杯水车薪,失去了功效。②得知自己被分配到大庙屯做小学教师后,我觉得完全有必要先去考察一下。这可是关系到我一辈子前途的大事,于是,便有了此次的出行。③总算走到村子了,眼里看到的都是低矮破旧的房子。鼻子闻到的都是火烧粪便的味道,偶尔传来几声犬吠,算是给这个死寂的世界敲敲门提个醒儿:我们还活着。④这一派萧条荒凉的景象让我顿时傻了眼。我在心里暗暗发誓:哪怕动用所有关系,也要远离这个苦海。⑤我向一个小姑娘询问学校的位置,她先是愣了一下,然后放下手里的猪食桶,在袜子上抹了抹手,说她领我去,这是个大概有十来岁的孩子吧,扎着两个活泼的小辫子,脏兮兮的小脸上缀满了灿烂的微笑,一双大眼睛写满了好奇。她欢快地走在我的前边,热情地问我为什么来这里。我嗫嚅着说:“哦,没啥事,我就想到处走走看看。”“哦……”不知道为什么她忽然间显得有些失望。⑥到学校了,与其说那是学校,不如干脆说就是稍微大一点的房子和一个稍微大一点可以勉强当操场的院子。一根旗杆和一面有些破旧的国旗证明着这里的与众不同。⑦教室里,黑板干干净净,座椅整整齐齐,窗户纤尘不染。但就是没有一个人,我问她怎么没人上课呢?“没有老师啊,大概有两个月了。老师们一个个的来了又走了。大人们说,没人愿意来我们这里当老师。”小姑娘说。⑧“那这里怎么会这么干净呢?”“我和我那几个好友说好了的,每天都要有一个人来这里打扫卫生,我们要把这里打扫得干干净净,这样老师来了,就不会嫌弃这里脏,就会留下来了。”⑨孩子的话,好似在我心里头猛地扎了一针。⑩“好几次,几个淘小子在黑板上乱写乱画,我们和他们吵了很久呢,最后,到底是我们赢了。现在他们也经常来帮我们呢。”她一脸骄傲地说着,“正好今天轮到我了,您先坐着歇会儿,我要开始打扫卫生了。”⑪我看她拿着一块抹布,开始忙碌起来,那小小的身影,在阳光下闪着动人的光芒……⑫从学校回来,小姑娘在路边小心翼翼地折下一朵蒲公英送给我,她说:“吹蒲公英的时候,先许一个愿,然后一口气吹下去,要把蒲公英吹得一丝不剩,愿望就会实现的。”我看她自己也折了一朵,然后很虔诚地闭上眼睛,把蒲公英缓缓地送到自己的唇边,然后“呼”地一下吹散。“您吹啊,快,赶紧许个愿。”她催促着我。⑬我闭上眼睛,心里默念了很久,然后真的就很认真地一口气吹过去,那蒲公英的种子漫天飞舞,像轻盈的雪花霎时间丝丝缕缕荡漾开去,小姑娘灿烂地笑着,好像每个人许下的愿望,都可以实现一样。⑭她微笑着问我:“您许下的是什么愿望呢?”我微笑地反问她:“你呢?”她说她的愿望是来一位好老师,她想回学校上课。⑮她不知道我许下的愿望是什么,其实,我许下的愿望和她有关,和这里的每个孩子都有关。我的愿望是希望这里的每个孩子都能像她一样快乐。我决定留下来,因为我喜欢这里一大片一大片的蒲公英,荒废之地,但依然可以很快乐。⑯“你还没告诉我你的愿望呢?”小姑娘刨根问底儿。⑰“我的愿望就是……”我故意卖着关子,“你能实现你的愿望。”⑱小姑娘把我送得很远,一直到我坐上通往县城的客车。我向她挥手,大声地向她喊道:“明天,学校见,不见不散。”⑲远处,大片大片的蒲公英正开得灿烂……(作者:朱成玉文章有删改)16.文章以“快乐的蒲公英”为题目有什么好处?(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7.品味语言,回答问题。(6分)(1)结合语境,赏析第⑤段中加点词语。(3分)我嗫嚅着说:“哦,没啥事,我就想到处走走看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从人物描写方法的角度,赏析第⑫段画线句。(3分)我看她自己也折了一朵,然后很虔诚地闭上眼睛,把蒲公英缓缓地送到自己的唇边,然后“呼”地一下吹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8.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第⑲段画线句“远处,大片大片的蒲公英正开得灿烂……”的理解。(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9.文章在写作方法方面富有特色,请结合文章内容,写出你的发现和见解。(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一、基础达标1.茅盾,沈德鸿,雁冰,子夜2.婆娑(suō) 虬枝(qiú) 秀颀(qí) 恹恹欲睡(yān)qián(潜)滋暗长 无边无yín(垠) 坦荡如dǐ(砥)3.D【解析】D项理解有误,旁逸斜出:意思是树枝从树干的旁边斜伸出来。4.C 5.B【解析】应去掉“通过”或“使”其中一个,不能将两个词都去掉。6.B【解析】通读供排句可知,①为总起句,点出竹最宜“入诗入画”;③承接①,解释提出的这一一观点;②说明竹子的特点,即深受古代文人的青睐;⑤承接②,以郑板桥、苏东坡为例,举例印证;④写对竹的评价和竹的人格写照,是对语段内容的升华,应放最后。故正确排序为①③②⑤④,因此选B。7.(1)赏白杨崇敬不屈精神
(2)对比 说明 拟人 团结(3)都描写了白杨树枝干笔直的特点。茅盾赞美了白杨树力争上游的精神,周涛赞美了白杨树团结的精神。(4)不怕困难,经得住考验,力争上游,团结正直,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二、阅读理解(一)8.(1)“扑”字表现了静态的黄土高原迎面奔腾扑来,也表现了汽车速度之快和黄土高原的辽阔、平坦(2)“翻”富于动感,景象美好而充满生机,令人赏心悦目。9.①②③④‖⑤⑥【解析】①②③④写作者所见,⑤⑥写作者所感。10.雄壮;伟大; 倦怠;单调11.三个方面:色彩——“黄绿错综”;幅员——“无边无垠”;地势——“坦荡如涤”。作者描写黄土高原的目的,是为了给白杨树的出现设好背景,不平凡的环境培育了不平凡的白杨树,有烘托白杨树的作用。(二)12.高大、粗壮,古老、健康,坚强不屈。【解析】从第④段的“我们登上半山腰,在开阔的山腰平地上,蓦然、蓦然见到他——只能是他,那是祖、是王!虽然他头上没有皇冠,但那巨大的树冠一下震撼了我……品种是国槐,主干胸围十米多,七八个成人才能合围,树冠东西、南北宽都将近四十米,占地面积近两亩。……有八大主枝,相互交缠,基围最小的也有三米,最大的近五米”可概括出:高大、粗壮、占地面积广;从⑤段的“据专家考证,他的年龄是三千二百岁”“关键是,他仍健康,枝枝叶叶沛然有生气”可概括出:古老、健康;从⑦段的“一年又一年风的嘶吼,都未能拿你奈何”可概括出:坚强不屈。13.运用排比和拟人的修辞手法,既生动形象又感情强烈地写出了“树祖”的生命力旺盛,表达了作者对它的赞叹之情。【解析】“根”“叶”“空气和土壤”的动作并列,构成排比;“永不停歇地和你进行着交流互动”,赋予空气和土壤以人的动作,是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两者结合使用,既生动形象又强烈地写出了“树祖”的生命力旺盛,表达了作者的赞美与感叹之情。14.用“他”而不是“它”,表达了我对“树祖”的尊敬和倚赖之情;用“你”,更直接亲切地面对面交流,表达了我对“树祖”的敬仰。【解析】从第④段的“我们特地去拜望的这位树祖,……蓦然、蓦然见到他——只能是他,那是祖、是王!”和⑤段的“因为他年事特别高,我心中凛然;因为他老,我又有在他跟前撒欢耍赖的冲动。我们都是树祖膝下的孩子”可以看出,这时候对“树祖”的称谓是“他”,表达了我对“树祖”的尊敬和倚赖之情;从⑥段的“树祖已经成为独特的具体,有他的前世今生,成了相对于我的‘你’。树也有自我意识吧,那样,我也可以妄想成为树祖的‘你’,我和你!我用眼睛听你,用耳朵看你,并用‘心’转换意念,揣摩你”可以看出,从这儿开始,称谓转换为“你”,是因为“我”和树祖面对面,我们之间要交流,要表达彼此,因此用“你”更直接,也亲切,仍然表达了作者对“树祖”的赞美之情。15.古树对儿女们慈爱,是儿女们坚强的后盾与倚靠,象征着老人对儿女的疼爱、无怨无悔地付出;古树历经风雨和灾难,仍坚强不屈,象征与命运顽强抗争的精神;树不寂寞,与树之间心意相通,也即人与人之间要兄友弟恭,相亲相爱。【解析】本题考查形象意义探究。从第③段的“平凉的树,都富生气,而且活泼可爱,那是因为他们的老祖仍健在。大大小小、老老少少的树们因此都是孩子:在老祖慈爱的目光下,他们都有小儿女的姿态”和⑤段的“因为他年事特别高,我心中凛然;因为他老,我又有在他跟前撒欢耍赖的冲动。我们都是树祖膝下的孩子”可以看出,古树对儿女们慈爱,是儿女们坚强的后盾与倚靠,象征着老人对儿女的疼爱、无怨无悔地付出;从⑦段的“多少暴风、雷电、地震、山火、虫害,你是怎么活下来的?……你是怎样幸运地一次次躲过了刀斧之灾?”可以看出,古树历经风雨和灾难,仍坚强不屈,象征与命运顽强抗争的精神;从⑨段的“我想,千百年来,你和这位‘半身不遂’的兄弟,一定有着独特的信息系统,天上、地下,想必一直互通着信息。天上有风信、地下有根须的脉冲,你们并不寂寞”可看出,树与树之间,也即人与人之间要兄友弟恭,相亲相爱。(三)16. 示例:“快乐的蒲公英”,借物喻人,形象而含蓄地写出了孩子们尽管生活在贫穷落后的地方,却始终乐观向上,热情执着,渴求知识的品质,揭示了“我”最终留下当老师的原因。蒲公英也是贯穿全文的线索,以物为题,制造悬念,吸引读者。 【解析】本题考查题目的好处。题目的作用一般有: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作为文章的线索;是作者感情的出发点;具有象征意义;是全文的“文眼”(提示文章中心);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根据本文内容分析,本文主要讲述了被分配做乡村教师的“我”前往实地考察,遇到了一位小姑娘,感受到乡村孩子对老师、对知识的渴望,最终选择留下任教的故事。“快乐的蒲公英”,借物喻人,形象而含蓄地写出了孩子们尽管生活在贫穷落后的地方,象征着孩子始终乐观向上,热情执着,渴求知识的精神品质,揭示了“我”最终留下当老师的原因。“快乐的蒲公英”也是贯穿全文的线索,以物为题,把“蒲公英”人格化,题目新颖,设置悬念,能够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17. (1)示例:嗫嚅,想说而又吞吞吐吐不敢说出来,在这里是指当小姑娘询问“我”去学校的原因时,我吞吞吐吐说话有顾虑的样子,生动传神地写出了“我”对来此做老师的不情愿。(2)示例:这句话运用了神态描写、动作描写的方法,写出了女孩虔诚吹送蒲公英渴望如愿的样子,表现了乡村孩子的纯真、乐观、对知识的渴望。 【解析】(1)本题考查对重点字词的理解。首先了解词语的本义,然后在具体语境中从表达效果方面分析其含义。“嗫嚅”,一指的是想说而又吞吞吐吐不敢说出来的样子。结合“这一派萧条荒凉的景象让我顿时傻了眼。我在心里暗暗发誓:哪怕动用所有关系,也要远离这个苦海”,在这里是指当小姑娘询问“我”去学校的原因时,我吞吞吐吐说话有顾虑的样子,生动传神地写出了“我”对来此做老师的不情愿。(2)本题考查常用的人物描写方法及作用。结合具体语境分析,首先指出描写方法,然后写出表达效果和体现的情感。结合“折”“闭”“送到”“吹”等动词分析,采用了动作描写。结合“然后很虔诚地闭上眼睛”分析,采用了神态描写。根据下文“她说她的愿望是来一位好老师,她想回学校上课”分析,写出了女孩虔诚吹送蒲公英渴望如愿的样子,表现了乡村孩子的纯真、乐观、对知识的渴望。18. 示例:环境描写,远处开得旺盛的蒲公英象征了乡村孩子对知识的渴求内心的希冀,渲染热情美好的氛围,烘托当女孩得知我要留下任教的喜悦心情,同时留给读者思考与回味的空间,言有尽意无穷。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环境描写作用的把握。景物描写在文中的作用一般有:交代事情发生的地点或背景,增加事情的真实性;渲染气氛,烘托人物的心情;寄托人物的思想感情;结合本文具体分析。“远处,大片大片的蒲公英正开得灿烂……”是自然环境描写,远处开得旺盛的蒲公英象征了乡村孩子对知识的渴求内心的希冀,渲染热情美好的氛围。根据“我向她挥手,大声地向她喊道:‘明天,学校见,不见不散’”,烘托当女孩得知我要留下任教的喜悦心情。同时作为结尾段,本段有点明主旨,丰富文章的作用。19. 示例:对比,讲最初“我”不情愿去做乡村教师到后来承诺孩子来做老师形成对比,突出了乡村孩子乐观向上,热情执着,渴求知识的品质对“我”的影响之大,赞扬了“我”的善良、无私。(答借景抒情、借物喻人亦可)【解析】本题考查写作方法。根据“这一派萧条荒凉的景象让我顿时傻了眼。我在心里暗暗发誓:哪怕动用所有关系,也要远离这个苦海”和“小姑娘把我送得很远,一直到我坐上通往县城的客车。我向她挥手,大声地向她喊道:‘明天,学校见,不见不散。’”分析,从最初“我”不情愿去做乡村教师到后来承诺孩子来做老师形成对比。结合“她说她的愿望是来一位好老师,她想回学校上课”理解,通过前后对比,突出了乡村孩子乐观向上,热情执着,渴求知识的品质对“我”的影响之大。根据“远处,大片大片的蒲公英正开得灿烂……”理解,借蒲公英开的灿烂,喻指“我”和小姑娘的美好心情。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白杨礼赞课时练习,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用楷体字根据拼音写汉字,根据意思选词语,片段化造句,下列文化文学常识有误的一项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14 白杨礼赞精品课后测评,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综合性学习,现代文阅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14 白杨礼赞精练,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