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部编版必修上册 第12课辽宋夏金元的文化 学案01](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8/12279648/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历史部编版必修上册 第12课辽宋夏金元的文化 学案02](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8/12279648/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历史部编版必修上册 第12课辽宋夏金元的文化 学案03](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8/12279648/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2课 辽宋夏金元的文化 学案
展开第12课 辽宋夏金元的文化
学案设计
学习目标
1.认识理学产生的背景、思想内涵和历史影响。
2.结合辽宋夏金元时期的文化发展成就,体会当时中华文明仍居于世界领先地位。
自主预习
一、儒学的复兴
1.背景
(1) 。
(2) 。
2.代表人物
。
3.主要思想
(1)宇宙观: 。
(2)认识论: 。
(3)人生观: 。
4.理学的影响
(1) 。
(2) 。
(3) 。
二、文学艺术
1.宋词
(1)背景: 。
(2)特点: 。
(3)成就: 。
2.元曲
(1)内容: 。
(2)特点: 。
(3)代表人物: 。
(4)地位: 。
3.话本
。
4.书法
。
5.绘画
(1)分类: 。
(2)成就: 。
三、科技
1.三大发明在宋朝基本成熟
(1)印刷术: 。
(2)火药: 。
(3)指南针: 。
2.著名科学家
(1)沈括: 。
(2)郭守敬: 。
四、少数民族文字
1.契丹族: 。
2.女真族: 。
3.党项族: 。
4.蒙古族: 。
核心素养专练
一、选择题
1.北宋仁宗无子,在讨论预立储君(太子)时,大臣希望后宫能提出些建议,仁宗却说:“这些事怎么能让妇人知道呢?让中书决定就行了。”这说明了宋代( )
A.程朱理学已成为当时官方哲学
B.中书掌握了最高决策权
C.后宫妃嫔对政治决策几无影响
D.纲常思想影响政治运行
2.明代学者胡应麟评论某项发明时说:“(它)肇自隋时,行于唐世,扩于五代,而精于宋人。”它指的是( )
A.造纸术
B.雕版印刷术
C.活字印刷术
D.指南针
3.元杂剧的作者中,有的是“书会才人”,有的是“职业演员”,更多的是怀才不遇或充任下级官吏的文人。这主要反映出元杂剧( )
A.演出角色的多样性
B.剧本创作的多元性
C.演出服务的上层性
D.戏剧内容的娱乐性
4.宋代产生了话本艺术和风俗画,这反映出当时文化发展的趋势是( )
A.走向贵族化、沙龙化
B.走向宗教化、神秘化
C.走向外来化、西方化
D.走向平民化、世俗化
5.辽与西夏分别是契丹族与党项族建立的少数民族政权,两者的相似之处是( )
A.两族均与鲜卑同源
B.创立政权在宋朝建立之后
C.仿汉字结构创制本民族文字
D.均曾与北宋结为兄弟之国
6.宋词从开始的以男女之情、离别之恨、羁旅之愁等为主要题材,发展到后来的苏轼“无意不可入,无事不可言”,即无事不可入词、无物不可入词的境地。这反映了宋词( )
A.文学的功能非常强大
B.社会化的发展趋势
C.浓厚的儒家人文情怀
D.适应市民阶层需要
7.两宋时期,绘画技巧有不少成功的创造,画家注意对生活的深入观察和体验,艺术上倡导写实,具有精密不苟、严谨认真的精神。导致这种状况的重要因素是( )
A.专制集权的加强
B.科学技术的发展
C.深受理学的影响
D.统治阶级的倡导
8.两宋是中国商品经济的繁荣时期,假如你生活在宋朝,可以见到的现象有( )
①风俗画盛行 ②词成为文化主流 ③瓦子、勾栏兴起 ④《授时历》的出版 ⑤活字印刷术出现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④⑤
C.①②③⑤ D.②③④⑤
9.北宋兴起的理学,作为一个新的儒家派别,使儒学在理论上有所发展而更好地为地主阶级服务。理学的“新”在于( )
A.提出了“天人感应”学说
B.融入了法家的治国理念
C.以维护封建统治为宗旨
D.吸收了佛教与道教思想
二、非选择题
10.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尝谓三教之大,其不可遗也。行五常、正三纲,得人伦之大体,儒有焉;绝圣弃智,守雌保弱,道有焉;自因克果,反妄归真,俾千变万态,复乎心性,释有焉。
——[宋]智圆
材料二 宋代理学的兴起是当时社会存在的产物。一是北宋统治者强化封建统治的需要。封建统治者除了在政治、军事上加强对人民的镇压外,还需要在思想上对人民进行说教和控制。理学正是建立和强化封建秩序的理论基础。二是魏晋隋唐以来儒、佛、道三教既长期纷争,又相互影响、渗透而趋于合流的结果。隋代王通提倡三教合一,唐代韩愈仿佛、道的传法系统,建立儒家道统,为理学的产生开了先河。
——摘编自王士立主编《中国古代史》
材料三 所谓致知在格物者,言欲致吾之知,在即物而穷其理也。盖人心之灵莫不有知,而天下之物莫不有理,惟于理有未穷,故其知有不尽也。是以大学始教,必使学者即凡天下之物,莫不因其已知之理而益穷之,以求至乎其极。至于用力之久,而一旦豁然贯通焉,则众物之表里精粗无不到,而吾心之全体大用无不明矣。此谓物格,此谓知之至也。
——《大学章句》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历史现象?
(2)根据材料一、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理学兴起的原因。
(3)材料三主要体现了朱熹怎样的观点?在朱熹看来,认识事物的最终目的是什么?
参考答案
1.D 2.B 3.B 4.D 5.C 6.B 7.C 8.C 9.D
10.(1)三教合一。
(2)封建统治者稳定封建秩序、巩固统治的需要;魏晋隋唐以来儒、佛、道三教合流的结果;隋唐儒学大家的倡导与努力;宋代相对宽松的文化政策。
(3)观点:“格物致知”。目的:“穷理”,朱熹把探究“理”作为认识的最终目标。
第三单元 第12课 辽宋夏金元的文化 导学案2023-2024 部编版高中历史 必修上册: 这是一份第三单元 第12课 辽宋夏金元的文化 导学案2023-2024 部编版高中历史 必修上册,文件包含第三单元第12课辽宋夏金元的文化导学案教师版2023-2024部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上册docx、第三单元第12课辽宋夏金元的文化导学案学生版2023-2024部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上册docx等2份学案配套教学资源,其中学案共26页, 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历史第12课 辽宋夏金元的文化 学案: 这是一份高中历史第12课 辽宋夏金元的文化 学案,共15页。
2020-2021学年第12课 辽宋夏金元的文化 学案: 这是一份2020-2021学年第12课 辽宋夏金元的文化 学案,共4页。学案主要包含了课标解读,时空观念,史实实证,素养提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