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三单元 走向整体的世界综合与测试习题
展开第三单元 走向整体的世界
一、选择题
1.16世纪以前,欧洲人普遍认为香料来自天堂,而16世纪以来,随着许多地理学著作的出现,各种香料的产地也随之有了真实具体的位置,此观念也就不攻自破了。这一变化( )
A.冲击了宗教神学观
B.反映了自然科学的进步
C.得益于新航路开辟
D.表明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2.16世纪,美洲的一种辛辣调味品传入欧洲,为欧洲饮食带来新的味道,颇受欢迎,被称为“西班牙胡椒”。到17世纪,欧洲人能够在餐桌上品尝到来自海外的美味,主要是荷兰人的功劳。材料反映的是( )
A.三角贸易 B.商业革命
C.价格革命 D.商业危机
3.新航路开辟后,美洲的白银、非洲的劳动力、中国的丝绸和茶叶以欧洲为中转站形成“大三角贸易”,中国成为当时经济贸易中心区域之一,也是货币财富最丰富的地区之一,但这一切优势均未能荡涤旧的基础实现社会转折。其中最为主要的政治因素是( )。
A.“重农抑商”的传统观念束缚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B.“闭关锁国”政策压制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
C.专制集权制度对旧经济秩序强大的维护功能
D.牢固的自然经济结构阻碍了传统手工业的扩大再生产
4.下图所示为1675年的一幅油画,园艺师正在向英国国王查理二世敬献第一个在英格兰长出的菠萝。菠萝原产于南美洲,在当时的英格兰被称为“国王的水果”。该油画可以体现( )。
A.新航路开辟促进洲际物种交流
B.南美洲已经成为英国的殖民地
C.工业革命促进农业技术的提高
D.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完全形成
5.“在美洲发现之前,各个国家,甚至在欧洲,彼此还很少来往,整个说来,贸易所占的地位很不显著。只是在找到通往东印度的新航线之后和在美洲开辟了对欧洲商业民族有利的广阔活动场所之后,英国才开始越来越把贸易集中在自己手中,这就使其他欧洲国家不得不日益紧密地靠拢。”这一评述说明新航路开辟( )
A.推动了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B.推动欧洲联合的实现
C.确立了英国为中心的殖民体系 D.加速垄断组织的形成
6.16世纪的最后几十年,对于一个西班牙人来说,现在一磅羊肉的价格在以前几乎能买到一只羊。而在英格兰,1500—1600年间小麦价格上涨了425%,法国涨了650%。这一历史现象导致( )
A.资产阶级经济实力上升 B.大西洋沿岸成为贸易中心
C.黄金白银大量流入欧洲 D.商品经济的发展面临困境
7.新航路开辟以后,大量贵金属从美洲源源不断流入葡萄牙,葡萄牙商人变得富有,他们纷纷购置地产,购买贵族头衔。而同时期的法国则鼓励对外贸易,发展工商业,多储备金银。这些现象( )
A.促进了两国的社会转型 B.推动商业贸易中心的转移
C.促使法国成为世界霸主 D.导致两国不同的发展轨迹
8.“不管是到东方来的达·伽马还是到西方去的哥伦布,都是把宗教目标和现实目标糅合在一起,无法区分。”这段话表明新航路开辟中( )
A.宗教狂热成为探险家的精神动力
B.教皇发挥了组织作用
C.传播基督教是探险家的主要目的
D.教会蜕变成为殖民机构
9.1693年,康熙皇帝患疟疾,服御医药无效。欧洲传教士献上原产美洲的金鸡纳,康熙皇帝服用后疟疾速愈。这反映了( )
A.传统商路和国际贸易中心转移
B.闭关锁国下的朝贡贸易繁荣
C.殖民扩张使美洲社会遭到破坏
D.地理大发现后洲际间物种的交流
10.关于马可·波罗是否来过中国,中外史学界一直有两种不同的看法,但《马可·波罗行纪》对新航路的开辟却产生了重大影响。这表现在( )
A.介绍世界地理知识
B.介绍航海技术
C.提出了“地圆说”
D.增强了欧洲人对东方财富的向往
11.“英国和荷兰商人组织了两个非常强大的股份公司:英国东印度公司,成立于1600年,荷兰的联合东印度公司,成立于1602年。政府特许状赋予公司买卖和建立商埠的权利,为了公司的利益甚至有权发动战争。”这表明当时的股份公司( )
A.由政府建立进行垄断经营
B.仍不具备资本主义性质
C.阻碍了世界贸易的发展
D.是西欧殖民扩张的工具
12.《新全球史》中写道:“欧洲商人的远航不仅刺激了东半球的商业发展,还促进了真正意义上的全球贸易体系的诞生。”文中“远航”是指( )
A.新航路开辟
B.殖民扩张
C.开展三角贸易
D.争夺海上霸权
13.葡萄牙在16世纪打败了在数量上占优势的阿拉伯舰队。据此可知,葡萄牙( )
A.揭开了开辟新航路的序幕
B.确立了在印度洋上的霸权
C.垄断了与中国的丝茶贸易
D.建立了工业同市场的联系
14.1662年前还不知茶为何物的英国,与中国通商后,“茶被看成是一种极其重要的必不可少的饮料”。这种转变反映出当时( )
A.世界贸易不断扩大B.明清实行海禁政策
C.世界市场最终形成D.中英出现物种交换
15.15—16世纪,西欧专制国家可以调动社会上一切力量——经济活力、技术进步、新教徒进取精神等,把它们汇合成一个整体引向海外。这说明西欧专制制度( )
A.是西欧近代化转型的根源
B.为新航路的开辟提供了有利条件
C.导致了西欧早期殖民扩张
D.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政治保障
16.新航路开辟后,英国、荷兰等国为发展海上贸易,寻找通往亚洲的航路,欧洲人在主要航线之外,开辟了众多重要的新航线,其中俄罗斯人在17世纪初开辟的是( )
A.发现了一块“新发现的大陆”即纽芬兰岛
B.向西北航行,探索经北冰洋通向亚洲的航路
C.多次探险,开辟了北太平洋到北冰洋的航线
D.探寻南半球的新世界,到达美洲南端的合恩角
17.一位美国历史学家这样总结道:“在欧洲的海外扩张中最重要的人物不是哥伦布、达·伽马、麦哲伦,而是那些拥有资本的企业家们。”对这一点最恰当的解释是( )
A.否认了航海家们的贡献
B.企业家为航海活动提供了物质支持
C.资本的发展和需求是海外扩张的根本原因
D.突显了企业家的作用
18.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那时的西欧是无可匹敌的,它拥有向外猛冲的推动力——宗教动力、思想骚动、经济活力、技术进步和有效动员人力物力的民族君主国。”材料指出了( )
A.新航路开辟的原因和条件 B.中国四大发明的历史影响
C.“商业革命”出现的原因 D.殖民扩张的客观作用
二、非选择题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黄金、香料、珠宝是西班牙人和哥伦布海外冒险的另一个重要动因。由于《马可·波罗行纪》中关于中国与日本的财富无穷的神话在当时的欧洲广为流传,激起欧洲人的无限遐想。
材料二 如果全球化把欧洲人迈入大洋当作开始的话,那么走在前列的首先是伊比利亚半岛国家。他们以高效的行政机器组织远航,怀揣着传播基督教和寻找黄金的期盼揭开了不同种族、不同文明的大碰撞,充满“内在动力”的帆船运载着奴隶、黄金、香料,也洒播着诸如“地球是圆的”等进步光芒。
——摘编自[英]巴勒克拉夫《处于变动
世界中的历史》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哥伦布海外冒险的动力因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单列举伊比利亚半岛国家的远航尝试。
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植物是很多重大历史事件中的幕后英雄,它们是发现、征服、战争以及各种文明变迁的根源……
——摘编自[德]苏珊娜·保尔森《吃太阳的家伙》
材料二 中世纪的欧洲人……半生不熟的肉是佳肴。储藏的肉既不新鲜,又要用盐腌制,极为难吃,这就需要胡椒、生姜、桂皮来调味。因此,这些东西就被视为珍品。最早到亚洲的欧洲人都是为了寻找香料。十字军东征,除了宗教原因外,也是为了香料。葡萄牙、荷兰、英国在亚洲的领地最初也源于香料。
——摘编自[澳]杰克·特纳《香料传
奇:一部由诱惑衍生的历史》
材料三 美洲作物之引种中国大多发生在明清时期,其中既有玉米、番薯、马铃薯这样重要的粮食作物,也有花生、向日葵一类的油料作物;既有番茄、辣椒、菜豆、番石榴、番荔枝等蔬菜果树,也有烟草、陆地棉这样的嗜好作物和衣被原料,总数接近30种。
——摘编自王思明《美洲原产作物的引种栽培
及其对中国农业生产结构的影响》
(1)写出公元1500年前后以寻求香料和传播宗教等为动机的四位远洋航海家。
(2)结合材料一、二及所学知识,说明植物如何成为“发现、征服”以及各种文明变迁的“根源”。
(3)明清时期是我国农耕文明的高度繁荣时期。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外来植物的传入对明清时期社会经济生活的变迁产生的影响。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C
【解析】
16世纪以前,人们对世界的认识是非常有限的,随着15世纪末欧洲人开辟新航路,美洲的烟草、可可和亚洲的香料、茶叶等商品源源不断地运到欧洲,欧洲人对世界的认知也提升到一个新层次,故C项正确。
2.B
【解析】
材料只提到美洲、欧洲,不能得出三角贸易,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16世纪,美洲的一种辛辣调味品传入欧洲,为欧洲饮食带来新的味道”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航路开辟带来商业革命,故B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价格革命,故C项错误;商业危机出现于新航路开辟之前,故D项错误。
3.C
【解析】
据材料“中国成为当时经济贸易中心区域之一,也是货币财富最丰富的地区之一,但这一切优势均未能荡涤旧的基础实现社会转折”,可知“最为主要的政治因素”是专制集权制度对旧经济秩序(封建自然经济)强大的维护功能,C项正确;“重农抑商”“闭关锁国”是专制集权制度的产物,排除A、B两项;D项属于经济因素,排除。
4.A
5.A
【解析】
“只是在找到通往东印度的新航线之后和在美洲开辟了对欧洲商业民族有利的广阔活动场所之后,英国才开始越来越把贸易集中在自己手中,这就使其他欧洲国家不得不日益紧密地靠拢”表明新航路的开辟,世纪市场逐渐连成一个整体,世界市场初具雏形,故选A项;推动欧洲联合实现的是法德的和解,排除B项;确立以英国为中心的殖民体系是在第二次工业革命后,排除C项;加速垄断组织的形成是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排除D项。
6.A
【解析】
据材料“16世纪的最后几十年,对于一个西班牙人来说,现在一磅羊肉的价格在以前几乎能买到一只羊。而在英格兰,1500—1600年间小麦价格上涨了425%,法国涨了650%”可知欧洲物价上涨严重,结合所学16世纪欧洲物价上涨是由于新航路开辟后大量贵重金属流向欧洲,导致货币大量铸造,引发市场货币供应量的急剧增加,导致货币贬值,依靠收取地租的封建主势力衰落,资产阶级实力增强,故选A项;大西洋沿岸成为贸易中心是因为新航路的开辟,排除B项;黄金白银大量流入欧洲是这一历史现象出现的原因而非结果,排除C项;这一现象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排除D项。
7.D
【解析】
金银大量流入葡萄牙,葡萄牙商人纷纷购置地产、购买贵族头衔,从而固化了封建力量,阻碍了国内工业生产;而法国却采取重商主义,积极发展资本主义,这导致了两国不同的发展轨迹,故选D项;价格革命并未促进葡萄牙的社会转型,排除A项;商业贸易中心转移是商业革命的表现,而材料是价格革命,排除B项;近代法国并未成为世界霸主,排除C项。
8.A
【解析】
由材料“把宗教目标和现实目标糅合在一起”可知,反映了新航路开辟中宗教狂热成为探险家的精神动力,故选A项;西班牙、葡萄牙王室起了组织作用,B项错误;获取贵金属是探险家的主要目的,C项错误;D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出来。
9.D
【解析】
传统商路和国际贸易中心转移的表现是贸易中心由地中海转移到大西洋沿岸,材料没有体现,故A项错误;材料中“欧洲传教士献上原产美洲的金鸡纳”不属于朝贡贸易,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美洲社会遭到破坏,故C项错误;从原产美洲的金鸡纳被欧洲传教士进献给中国皇帝,可知反映了洲际间物种的交流,故D项正确。
10.D
【解析】
《马可·波罗行纪》记述了作者在东方和中国的见闻,“黄金遍地、香料盈野”。这本书激发了欧洲人对东方财富的向往。
11.D
【解析】
材料中已明确表明这两个大的股份公司是由商人建立的,而不是政府,故A项错误;材料中的两个公司是股份公司,这是资本主义公司的典型特征,故B项错误;材料中没有体现这两个公司阻碍了世界贸易的发展,故C项错误;根据材料所述,政府特许这两个公司可以为了利益发动战争,具有掠夺的性质,成为西欧殖民扩张的工具,故D项正确。
12.A
【解析】
新航路开辟拉开了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序幕,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故A项正确;殖民扩张与东半球的商业发展无关,故B项错误;开展三角贸易是欧洲资本原始积累的一种手段,与远航和商业发展没有直接关系,故C项错误;争夺海上霸权与材料无关,故D项错误。
13.B
【解析】
15世纪末,西欧国家开始开辟新航路,与材料中的时间信息不符,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葡萄牙在16世纪打败了在数量上占优势的阿拉伯舰队”,可知葡萄牙确立了在印度洋上的霸权,故B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葡萄牙在印度洋的军事斗争而非与中国的商品贸易,故C项错误;工业革命开始于18世纪的英国,故D项错误。
14.A
【解析】
材料反映出中国的茶叶出口对英国社会生活造成了影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现象的出现与当时的新航路开辟有关。伴随全球海路贸易的开辟,东西方之间的商品贸易规模扩大,故A项正确。B项与材料意思不符;世界市场最终形成于第二次工业革命后,C项说法错误;D项在材料中无法体现。
15.B
【解析】
西欧封建王室的支持,是新航路开辟的有利条件,故B项正确。西欧向近代化社会转型的根源是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故A项错误;西欧早期殖民扩张满足了资本原始积累的需求,故C项错误;资本主义发展的政治保障是资产阶级代议制的建立,故D项错误。
16.C
【解析】
题干限定17世纪初,俄罗斯人开辟的其他航路,俄罗斯人在北太平洋和西伯利亚地区进行了多次海上和陆上探险,开辟了北太平洋到北冰洋的航线,故选C项。
17.C
【解析】
据材料“在欧洲的海外扩张中最重要的人物不是哥伦布、达·伽马、麦哲伦,而是那些拥有资本的企业家们”并结合所学可知,新航路开辟的根本原因是商品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C项正确;材料主旨强调的是新航路开辟的根本原因,并没有否认航海家们的贡献,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拥有资本的企业家们”为新航路开辟提供了经济基础,B项不全面,排除;材料强调的是资本在新航路开辟中的推动作用,而非企业家本身的作用,排除D项。
18.A
【解析】
材料新航路开辟的动力包括“宗教动力、思想骚动、经济活力、技术进步和有效动员人力物力的民族君主国”,可见材料从政治、经济、文化等角度分析了推动新航路开辟的原因和条件,故选A项;材料不仅仅强调科技进步对新航路开辟的影响,排除B项;材料分析了新航路开辟的原因,但没有反映出其影响,排除C项;材料分析新航路开辟的原因,没有涉及殖民扩张的影响,排除D项。
二、非选择题
19.(1)追求黄金、香料、珠宝;传播基督教等。
(2)远航尝试:1487年,葡萄牙航海家迪亚士绕过非洲好望角,到达非洲东海岸;1497—1498年,葡萄牙航海家达·伽马到达印度;1492年,在西班牙王室的支持下,哥伦布到达美洲的巴哈马群岛;1519—1522年,在西班牙王室的支持下,麦哲伦船队完成了环球航行。
20.(1)迪亚士、达·迦马、哥伦布、麦哲伦。
(2)寻找香料是新航路开辟的主要动机之一;新航路开辟后新旧大陆之间出现植物大交流。
(3)使粮食产量大幅度提高,有利于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人口大增;衣食结构发生变化;推动了农业的商品化。
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三单元 走向整体的世界综合与测试一课一练: 这是一份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三单元 走向整体的世界综合与测试一课一练,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简答题,材料分析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0-2021学年第三单元 走向整体的世界综合与测试单元测试课时练习: 这是一份2020-2021学年第三单元 走向整体的世界综合与测试单元测试课时练习,共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哥伦布《航海日志》,某学者指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统编版第二单元 中古时期的世界综合与测试课后练习题: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第二单元 中古时期的世界综合与测试课后练习题,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