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9页未读,
继续阅读
2020-2021学年第10课 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 导学案
展开这是一份2020-2021学年第10课 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 导学案,共12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工业革命的兴起,工业革命的开始,工业革命的影响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学习目标
分析工业革命兴起的背景,掌握工业革命的成就
2.结合史实了解工业革命给社会生产力及生产关系带来的变化
3.分析两次工业革命给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及对人类社会生活带来的深远影响
基础梳理
必备知识一、工业革命的兴起
1.背景
(1)前提:英国“光荣革命”后,国内政局稳定,政府积极鼓励经济发展。
(2)条件
①经济:英国农业资本主义发展迅速,为工业发展提供了充裕的农产品、自由劳动力和国内市场。英国通过殖民扩张,促进了资本原始积累。
②技术:英国的手工工场发展水平较高,劳动分工细致,生产工具日趋专门化,工人的生产技术日益纯熟,为技术改革和机器发明提供了条件;17世纪中期,英国已经成为欧洲的科学技术中心之一,很多科学家关心社会对技术的需求,热心于生产技术的改进。
③市场:随着国内外市场的扩大和需求的增长,手工生产的产品已不能满足需要,提高生产力成为当务之急。
必备知识二、工业革命的开始
1.第一次工业革命
(1)技术革新:工业革命始于棉纺织业。市场的需求刺激了棉纺织业的发展,也催生了新的技术发明。珍妮纺纱机、水力纺纱机、骡机、水力织布机
(2)工厂出现:1771年,阿克莱特在曼彻斯特开办了第一家水力纺纱厂,成为近代工厂的开端。 采用机器生产
(3)蒸汽机的改进
①改进:1782年,瓦特试制出旋转运动的“复动式蒸汽机”。1785年经过进一步改进的瓦特蒸汽机开始在棉纺织工厂使用。
②意义:能产生巨大的动力,解决了生产动力受自然条件限制的问题。催生了交通工具的革命,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汽船、火车先后问世
(4)英国完成工业革命:随着生产机械化的推进,机器工业迅速成长。19世纪中期,英国的机器制造业也实现了机械化。
用机器制造机器,标志着工业革命的完成
(5)扩展:从18世纪末到19世纪中期,工业革命从英国逐渐扩展到欧洲大陆和北美,从大西洋两岸逐步深入内陆,形成持续不断的辐射效应。
2.第二次工业革命
1.条件
(1)19世纪中后期,欧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社会相对稳定,经济发展。
(2)自然科学取得一系列突破性成果,新技术、新发明层出不穷,为工业革命的深入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2.成就
(1)电的广泛使用:第二次工业革命主要表现为电力技术的广泛开发和应用,电力成为补充、取代蒸汽的新动力,人类进入“电气时代”。
(2)内燃机的创制和应用:带来更便捷的动力,汽车、飞机等新式快速交通工具应运而生,成为第二次工业革命最具深远影响的成就。
(3)化学工业的发展:人们不仅用化学方法加工原料,而且采用合成方法制造新的材料,石油化工业获得发展。
(4)通过新技术改造的旧产业部门,如炼钢、纺织、采煤、机器制造和铁路运输等,也焕发出新的活力。
3.特点
(1)由于科学技术与生产紧密结合,以及近代科学理论的指导,第二次工业革命比第一次工业革命取得了更多、更重要的成果。
(2)第二次工业革命几乎在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同时发生,范围广、规模大、进展更迅速,英国、美国、德国、法国等都有重要的发明创造,美国与德国最为突出。
必备知识三、工业革命的影响
1.积极方面
(1)使生产力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大发展,给实现了工业化各国带来了空前的经济繁荣。商业和交通运输业等行业的重要性进一步提高,农业变革也在欧美地区全面展开。
(2)工业革命使生产组织与管理方式发生重大变革,建立了资本主义大工厂制度,科学化的管理日益受到重视。
(3)工业革命造成社会阶级结构的重大变化。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逐渐成为社会的两大阶级。技术人员、管理人员等中间阶层的力量也开始发展。
(4)工业革命带来了社会生活的巨大变化。人们的生活有所改善;休闲娱乐和群众性体育运动逐渐兴起,人们的文化素养得到提高;女性也获得了更多受教育的机会。从总的趋势来看,人口增加明显。
2.消极方面
(1)工业革命导致了社会贫富分化加剧、工人居住条件恶劣、环境污染严重、疾病与犯罪等一系列社会问题。在工人运动的推动下,欧美各国开始通过社会立法来解决这些问题。
(2)工业革命极大地改变了世界的面貌,使世界各地的联系日益紧密。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凭借工业革命提供的强大经济和军事实力,继续向世界各地大肆扩张。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进入垄断阶段,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最终形成。
典型例题
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宗教改革中,清教伦理中理性主义和经验主义的结合,构成了近代科学的精神气质;英国政府不断出台的科技政策促进英国科研活动和成果走在世界前列,这一切无疑推动了蒸汽机的发明和第一次工业革命的产生。19世纪后半期和20世纪初,资本主义工业化已经发展到了以重工业为重点的新阶段。真正的工业化浪潮从以前西欧个别国家扩大至北美、东欧和日本,除了原有的工业和交通运输部门获得重大技术改造与发展之外,还涌现了一批新的工业部门;工业地区在不断地向纵深地区扩展,机械化生产也日益推广。如果说,第一次工业革命的主要社会后果是确立了工厂制,那么,19世纪后半期和20世纪初工业发展的主要社会后果,则是确立了垄断制。
——摘编自周友光《“第二次工业革命”浅论》等
材料二 比之欧西各国资产阶级革命完成之后实现的产业革命,洋务运动像是在缺乏产业革命条件的情况下出现的产业革命迹象。它因模仿一部分西方器物而异于传统,又因主其事者以新卫旧的本来意愿而难以挣脱传统。结果是“东一块西一块的进步,零零碎碎的,是零买的,不是批发的”。中国社会从中世纪到近代的最初一小步实始于这种支离斑驳之中,洋务运动包罗一批近代军事工业、民用工业和置于科技、文化、教育方面的诸种近代设施。正是这几个方面的内容以及与之相关的观念变化,构成了近代化的一小步。
——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蒸汽机发明的有利因素。比较两次工业革命,归纳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
(2)比较材料一、材料二,指出近代中国工业化起步与西方的不同之处,并分析其影响。
参考答案(1)有利因素:宗教改革推动科学发展;政府科技政策的推动;牛顿经典力学体系的理论引领;生产发展的需要。特点:以重工业为主,产生了化工制造等新兴工业部门;电力广泛使用,进入“电气时代”;扩展到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并形成垄断;进入立体交通时代。
(2)不同之处:缺乏科技创新;仅停留在器物层面;呈现出碎片化特征;以救亡图存为目的。影响:一定程度上提升了综合国力;推动了中国近代化进程;未能推动政治变革。
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有利因素,从当时的经济发展、科技进步、思想解放和政府的推动等方面总结。第二小问特点,结合与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比较,从重视重工业、科技的作用、几个国家同时进行及其影响分析。第(2)问,第一小问不同之处,根据材料二“洋务运动像是在缺乏产业革命条件的情况下出现的产业革命迹象。……结果是‘东一块西一块的进步,零零碎碎的,是零买的,不是批发的’”得出中国仅停留在器物层面,呈现出碎片化特征,缺少创新;结合所学得出洋务运动是在列强侵略的背景下进行的,是以救亡图存为目的。第二小问影响,根据材料二“洋务运动……构成了近代化的一小步”得出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但是未能推动政治变革。
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01年,英国海军大臣约翰·费希尔爵士在给一位友人的信中写道:“石油燃料绝对会彻底改变海洋战略。这是‘唤醒英国’的机会!”他坚信,海战的未来以及对海洋的控制将从煤炭向石油转移。
同年,在海军部的帮助下,英国商人诺克斯·达西从波斯国王那里获得了为期60年的,在波斯帝国全境勘探、获得、开采、开发、运输和销售天然气、石油、沥青和石蜡等产品的特属专有权利。它在全球层面的意义,可以与哥伦布在1492年横越大西洋发现美洲相媲美。
——据《丝绸之路:一部全新的世界史》整理
解读材料,从“能源与国家的发展”或“能源与国际关系的变化”等角度,提炼出一个与“能源”有关的观点,并结合世界近现代史的相关史实加以论述。(要求:观点合理、明确,史论结合)
参考答案示例
观点: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对国际关系产生重大影响。
论述: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欧美各国开发、利用煤炭资源,普及蒸汽机,推动工业化进程的同时,也壮大了海上力量,加剧了殖民扩张,使更多国家和地区沦为殖民地或半殖民地。
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欧美各国开发、利用石油,发展内燃机技术,进一步壮大了军事力量,也使各强国之间对殖民地、对能源的争夺更加激烈,从而爆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
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壮大国家实力,但也会引起对新能源的争夺,从而给国际社会增加一些不确定的动荡因素。
(其他观点,如对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推动英国的发展;对新能源的争夺造成国际社会的动荡;对新能源的开发给国家发展提供新的机遇等)
解析根据材料可得出“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对国际关系产生重大影响”这一观点。论述时一定要结合世界近现代史的相关史实,围绕第一次工业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中新能源对英国的积极影响以及对世界国际关系的深刻影响来进行阐述。
拓展延伸
工业文明与人类社会
工业文明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与人民生活的幸福,既有利又有弊。工业文明极大地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提高了生活品质。首先,工业革命中机器的大量使用,提高了社会生产力,增加的社会财富,为生活水平提高提供了物质基础。其次,伴 随工业革命的进行,西方国家普遍开始了政治民主化改革,如英国议会改革。再次,工业革命的成果大量运用,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如火车等,提升了生活品质。所以,由传统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型,是人类社会的进步。
当然,我们也不能忽视工业革命带来的一系列社会问题,如城市化进程加快,出现的城市病还有因为工人阶级与资产阶级的阶级对立导致的社会动荡不安的问题。这些社会问题,妨碍了人类的幸福。
综上所述,工业革命是一把“双刀剑”,我 们应该辩证地来看待这个问题。同时,在发展中我们应该妥善处理经济发展与社 会治理的关系,坚持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探索绿色发展道路。
同步练习
41.1870年,美国棉花收入的80%以上来自国外销售;到1900年,美国棉花产量的三分之二依然销售国外。该现象表明
A.农业垄断组织初见成型B.工业化开始渗入农业生产
C.世界市场的影响力凸显D.科技革命改变了经济结构
42.瓦特并非蒸汽机的首位发明者,他是在纽科门式蒸汽机的基础上逐渐改进了蒸汽机的运行 效率,但出于具有蒸汽机的专利,瓦特得到了巴洛克、博尔顿等企业家的“风险投资”,这又 促进了蒸汽机技术的市场化进程。据此可知
A.知识产权保护推动了工业革命进程B.保持技术的垄断是瓦特成功的主因
C.工业技术进步离不开商业资本支持D.海内外市场的扩大是工业化的前提
43.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指出:“新的棉纺机引起对动力的需求,这种动力应当比传统的水车和马车所能提供的动力更充裕、更可靠。”在此背景下,应运而生的是
A.发电机B.改良蒸汽机C.内燃机D.电动机
44.有学者认为:某一时期逐步出现了技术进步的制度化。先进的工业企业不再满足于接受技术创新,而是通过有计划的试验来追寻技术创新,甚至有的企业开始资助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这一时期最早可能出现于( )
A.新航路开辟B.第一次工业革命
C.第二次工业革命D.第三次科技革命
45.蒸汽机作为动力机,在工厂中的各个车间出现。蒸汽机与冶金业的结合,促使英国工业革命向纵深发展。用铁武装起来的蒸汽机成为所向无敌的力量,彻底扫荡了中世纪的一切残渣余孽。材料意在强调蒸汽机
A.加速了英国工业化进程B.使资产阶级执掌国家政权
C.推动了英国社会的转型D.帮助工厂解决了动力难题
46.1860年,法国与英国签订了10年互相给予最惠国待遇的商约,随后又与意、西、比、奥、荷、葡以及德意志关税同盟诸国订立了类似商约。1863年(法国)的法令规定,资金在2000万法郎以内的公司可自由建立,不需申报、批准。法国政府的这些举措
A.促进了自由主义思想的兴起B.推动了法国工业化的进程
C.实现了西欧经济一体化发展D.巩固了法国经济霸主地位
47.1870年、1913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世界贸易中的占比(注:德国为1872年数据),下表内容反映了
A.英国丧失世界经济霸权地位B.世界贸易形成多中心的格局
C.德国的统一促进了贸易发展D.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48.1884年,英、法、德等国在柏林召开会议,经过争论达成协议,其中规定:任何国家在非洲占领新的土地,必须通知其他国家,占领方为有效。据此可知,殖民扩张过程中
A.对黑奴贸易愈加重视B.德国逐渐成为新兴殖民霸主
C.列强之间的冲突加剧D.主要通过和平方式解决争端
49.有学者认为“世界市场对西欧社会产生了重要影响”。对其中的“重要影响”理解最准确的是
A.为西欧商人带来了丰厚的利润
B.给西欧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廉价的劳动力
C.为西欧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资本的原始积累
D.提供了丰厚的资本和广阔的海外市场、促进了西欧资本主义的发展
50.如图是1831年英国经济各部门收入分布情况
A.推动资本集中和垄断组织产生B.使农牧业等产业开始走向衰退
C.促进了工业资产阶级力量壮大D.说明工业革命以重工业为主导
参考答案
1.C
【详解】
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70年代至20世纪初,美国大宗农产品棉花 的销量严重依赖国外市场,这体现了世界市场的重要影响力,故C项正确;材料并未涉及农业领域中的垄断组织,A项错误;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工业化就已渗入农业生产领域,且材料并未体现出工业化对农业的影响,B项错误;材料未涉及科技革命对美国经济结构的影响,D项错误。
2.A
【详解】
由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蒸汽机是第一次工业革命中的重要动力,瓦特拥有蒸 汽机的专利;由于得到知识产权保护和企业家的投资,蒸汽机进一步发展和推广,并最终推动工业革命的进程,故选A项;知识产权保护不等于技术垄断,知识产权可以在一定条件下 进行技术转让,且瓦特成功的主因是其改良蒸汽机适应了第一次工业革命对动力的需求,B项错误;企业家的“风险投资”的确对工业技术进步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但“离不开”表述过于绝对,C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蒸汽机技术的市场化,即蒸汽机技术交易和转让,并非工业革命前英国海内外商品需求市场的扩大,D 错误。
3.B
【详解】
根据材料和所学可知,英国工业革命开始于棉纺织领域,最初的棉织业主要靠自然力和畜力,对自然的依赖性大、成本高,瓦特改良蒸汽机用蒸汽做动力,这种动力比传统的水车和马车所能提供的动力更充裕、更可靠,推动了棉纺织业的进一步发展,故B项正确;发电机、内燃机、电动机都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明,故A、C、D项错误。
4.C
【详解】
根据题意可知和所学知识可知,第二次工业革命技术与科学密切结合,企业与科学联系密切,故C符合题意;新航路开辟与技术无关,排除A;第一次工业革命与科学联系不密切,故排除B;D不是最早,故排除。
5.C
【详解】
根据“促使英国工业革命向纵深发展”“彻底扫荡了中世纪的一切残渣余孽”反映的是工业革命进一步扫清了封建残余,促进了英国向近代社会的转型,故C正确;A项不是材料主旨,排除A;此时英国已经是资产阶级代议制国家,排除B;D项不是其主旨,排除D。
6.B
【详解】
根据材料“法国与英国签订了10年互相给予最惠国待遇的商约”“与意、西、比、奥、荷、葡以及德意志关税同盟诸国订立了类似商约”等信息可知,法国与其他国家之间签订的商约有利于促进法国与其他国之间的贸易,这有利于推动法国工业化的进程,B项正确;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这时期法国与其他国之间的商约也,与自由主义思潮的兴起无关,A项错误;西欧经济一体化的发展是1967年欧共体的建立,与材料无关,C项错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这时期法国与其他国家之间的商约有利于促进法国工业化的进程,“巩固了法国经济霸主地位”表述错误,法国这时期没有建立经济霸主地位,D项错误。
7.B
【详解】
据表格内容可知,1913年与1870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世界贸易中的地位相比,由1870年英国的绝对优势地位发展到英法美德等国相对平衡,故B符合题意;据材料信息可知,1913年英国的占比依然最高,故A说法错误;材料反映的是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世界贸易中的占比,与德国统一没有必然联系,C错误;材料信息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世界贸易中的占比不能推断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D错误。
8.C
【详解】
通过会议的方式来解决殖民扩张过程中的争端,本身就是列强之间冲突加剧的表现,故C正确;材料没有涉及黑奴贸易的信息,排除A;材料信息无法体现德国是殖民霸主,排除B;材料只是反映了一次会议的规定,不能说明主要通过和平方式解决争端的结论,排除D。
9.D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西欧国家为主导的“世界市场”为西欧社会提供了丰厚的资本和广阔的海外市场,促进了西欧资本主义的发展,D项正确;“世界市场”对西欧社会最主要的影响不是为西欧商人带来丰厚利润,A项错误;给西欧资本主义发展提供廉价劳动力的是圈地运动,不是世界市场,B项错误;西欧资本原始积累最强有力的手段是殖民掠夺,不是世界市场,C项错误。
10.C
【详解】
根据材料数据可知,1831年英国工矿建筑业收入所占比例最多,这得益于开展工业革命,工业革命的开展使得资本主义手工工场过渡到资本主义机器生产,促进了工业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C项正确;推动资本集中和垄断组织的产生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结果,与材料无关,A项错误;根据材料数据可知,农牧业收入比例是29%,所占比例仅此于工矿建设业收入,不能体现农牧业等产业开始衰退,B项错误;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1831年英国商业运输、地产房租、农牧业、工矿建设等领域的收入分布情况,无法看出工业革命以重工业为主导,并且不符合史实,D项错误。
年份
英国
美国
德国
法国
俄国
1870年
22%
8%
13%
10%
—
1913年
15%
11%
13%
8%
4%
相关学案
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10课 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 学案及答案:
这是一份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10课 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 学案及答案,共7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重点难点,时空定位,知识解读,基础知识梳理,问题探究,课堂精炼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10课 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 学案及答案: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10课 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 学案及答案,共11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工业革命亦称产业革命,市场总是在扩大,需求总是在增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9课 资产阶级革命与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学案设计:
这是一份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9课 资产阶级革命与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学案设计,共12页。学案主要包含了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资本主义的扩展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