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教统编版必修4 哲学与文化第一单元 探索世界与把握规律第一课 时代精神的精华哲学的基本问题第2课时课堂检测
展开二 哲学的基本问题
(45分钟 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40分)
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活动中遇到的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哲学的基本问题在实际生活中表现为( )
A.人类与自然的关系问题
B.主观与客观的关系问题
C.主体与客体的关系问题
D.个人与社会的关系问题
【解析】选B。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自然界、人类社会都是客观的,“人类与自然的关系问题”中,直接涉及了存在,没有直接涉及人的思维,A不符合题意。“主观与客观的关系问题”中,“主观”涉及人的思维,“客观”涉及存在,B正确。主体和客体都是客观存在的,“主体与客体的关系问题”中,直接涉及了存在,没有直接涉及思维,C不符合题意。个人与社会都是客观的,“个人与社会的关系问题”中,直接涉及了存在,没有直接涉及思维,D不符合题意。
2.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是( )
A.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B.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的问题
C.运动和静止的关系问题
D.对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不同回答
【解析】选B。划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是对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问题的不同回答,B正确。其他各项均不符合题意。
3.恩格斯指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最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这是因为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
①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②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活动中遇到的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
③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的、必须回答的问题
④是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重大问题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解析】选B。①错误,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②③符合题意,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活动中遇到的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的、必须回答的问题;④不符合题意,材料主旨不是强调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重大问题。
4.从哲学角度看,下列对漫画解读正确的是( )
①失败者的借口体现主观唯心主义倾向
②成功者的谦词体现客观唯心主义倾向
③良好的机遇是获得成功的决定性因素
④善于抓住机遇是成功不可缺少的条件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解析】选D。成功者的谦词“运”,把客观精神看作是世界的主宰,是客观唯心主义,②正确。从哲学角度看,漫画启示我们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善于抓住机遇是成功不可缺少的条件,④正确。失败者的借口是“命”,把客观精神看作是世界的主宰,是客观唯心主义,而没有体现主观唯心主义倾向,①错误。良好的机遇是获得成功的必不可少的条件,但不是决定性因素,③错误。
5.“没有感情,何来景物”与“没有景物,何来感情”两者的根本分歧是( )
A.物质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问题
B.世界是可知的还是不可知的问题
C.物质和意识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
D.是否承认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反作用
【解析】选C。“没有景物,何来感情”是唯物主义的观点,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物质;“没有感情,何来景物”是唯心主义的观点,认为世界的本原是意识。所以两者的根本分歧是承认世界的本原是物质还是意识,即物质和意识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C符合题意。A、B、D都不是二者的根本分歧,排除。
6.朱熹认为:理生万物。黑格尔认为:绝对精神是宇宙万物的内在本质和核心,万物只是它的外在表现。二者观点的共同之处是( )
A.都属于客观唯心主义
B.都属于主观唯心主义
C.都否认世界的可知性
D.都承认物质决定意识
【解析】选A。朱熹和黑格尔的观点,共同之处是把客观精神(如上帝、理念、绝对精神等)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都属于客观唯心主义,A符合题意。其他说法均不符合题意。
7.下列说法中能体现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根本分歧的是( )
A.世界的本质是“绝对精神”和“上帝创造世界”
B.“气者,理之依也”和“未有此气,已有此理”
C.“天地为万物之本”和“秀才不出门,全知天下事”
D.“物是观念的集合”和“理念是世界的本原”
【解析】选B。“气者,理之依也”和“未有此气,已有此理”,能体现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根本分歧,B符合题意。世界的本质是“绝对精神”和“上帝创造世界”都属于客观唯心主义,A与题意不符。“天地为万物之本”属于唯物主义,“秀才不出门,全知天下事”强调间接经验的重要性,C不体现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根本分歧。“物是观念的集合”属于主观唯心主义,“理念是世界的本原”属于客观唯心主义,D与题意不符。
8.中国长征五号运载火箭成功发射,这对中国航天事业来说又是一次里程碑式的壮举。通过长征五号最大25吨的有效载荷,未来我国的空间站建设、登月任务以及更多的空间探测将有更大的想象空间。从哲学的基本问题看,这表明( )
①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
②人类思维是世界的本原
③哲学统一于世界观与方法论
④思维能够正确反映客观存在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解析】选B。从哲学的基本问题看,材料表明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思维能够正确反映客观存在,①④符合题意。②属于唯心主义,不符合题意。哲学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③错误。
二、非选择题(共20分)
9.在这场没有硝烟的疫情防控阻击战中,武汉市以居委会为单位,承担了组织社区居民共同抗击疫情的任务。工作人员从客观实际出发制定政策、推动工作。除了每天为社区居民普及疫情知识、社区消毒、发放消毒用品外,对社区每一户居民的身体情况、入院救治情况也都开展地毯式的摸排。
结合武汉市居委会的相关工作,试述其工作人员对于哲学基本问题的认识。
【解析】本题以“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为背景材料,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解答本题首先明确哲学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然后结合武汉市居委会的相关工作,并从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角度来组织答案:工作人员从客观实际出发制定政策、推动工作。可从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一方面内容角度分析说明,这反映出他们认为存在决定思维,属于唯物主义观点。工作人员每天为社区居民普及疫情知识,可从哲学基本问题第二方面角度分析说明反映出他们认为思维能正确认识存在,认为世界是可知的。
答案:①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②一是思维和存在何者是本原的问题,工作人员从客观实际出发制定政策、推动工作。反映出他们认为存在决定思维,属于唯物主义观点。
③二是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工作人员每天为社区居民普及疫情知识,反映出他们认为思维能正确认识存在,认为世界是可知的。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0.下列观点涉及对哲学的基本问题的讨论的是( )
①“天地之变,阴阳之化”与“存在就是被感知”
②“子非鱼,安知鱼之乐”与“人类认识是无限发展的”
③“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与“胜败天注定”
④“巧妇能为无米之炊”与“画饼充饥”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解析】选A。“天地之变,阴阳之化”属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存在就是被感知”属于主观唯心主义,这两者涉及哲学的基本问题中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的问题,①符合题意。“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属于不可知论,“人类认识是无限发展的”属于可知论,两者涉及哲学的基本问题中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②符合题意。③两者都是唯心主义的表现,不涉及对哲学的基本问题的讨论,不符合题意。④都是唯心主义的表现,不涉及对哲学基本问题的讨论。
11.每当考试临近,拜“考试必过神”、选用“祈福笔”等一些另类的考前“讨彩头”方式在中学生群体中流行。心理专家认为,考生这样的行为可以看作一种心理减压方式,但切勿过度迷信。从哲学角度看,考生的上述做法属于( )
A.主观唯心主义B.客观唯心主义
C.形而上学唯物主义D.朴素唯物主义
【解析】选B。本题考查唯物主义的基本形态、唯心主义的基本形态。通过拜“考试必过神”、选用“祈福笔”等方式来希望考个好成绩,即认为世界是由神主宰的,神是世界的本原,属于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B符合题意;A、C、D均不符合题意,排除。
12.英国物理学家斯蒂芬·霍金说:“我注意过,即便是那些声称‘一切都是命中注定的而且我们无力改变’的人,在过马路之前都会左右看。”由此可见( )
①声称者的“言”体现了其客观唯心主义的世界观
②声称者的“行”体现了唯物主义的方法论
③世界观与方法论是脱节的
④唯心主义在理论上是没有任何意义的,在实践上是有危害的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解析】选A。声称“一切都是命中注定的而且我们无力改变”,把“命运”当成了人的主宰,是一种客观唯心主义世界观,①正确。认为一切命中注定,但“过马路之前都会左右看”,说明他们的行为坚持了唯物主义方法论,②正确。世界观和方法论是统一的,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③错误。就其局部作用而言,唯心主义对人们认识的发展具有或多或少的借鉴意义,④错误。
13.山东诸城某王姓女子被“大师”称为是南海观音。2019年3月25日,农村迷信的人把这日叫作“观音菩萨诞辰日”,这日“大师”带着村民一定要让观音现身。该女子被迫抽烟、下跪,被多人扇耳光,躺在地上被踩踏,最后死亡。4月4日,警方称,此案并非邪教作祟,而是一起极端的农村迷信致死事件,相关人员已被采取法律措施。对此,下列认识正确的有( )
①坚持唯心主义观点没有任何积极意义
②要搞清楚思维和存在到底有没有同一性
③迷信者犯了客观唯心主义错误
④要用科学的世界观指导我们认识世界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选D。材料中迷信者犯了客观唯心主义错误,启示我们要用科学的世界观指导我们认识世界,③④符合题意。唯心主义对认识的发展多少具有借鉴意义,①错误。迷信致死事件启示我们要搞清楚思维和存在到底谁是世界的本原,②不合题意。
二、非选择题(共20分)
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新媒体的出现大大加强了新闻舆论的传播力度,但也带来了负面的影响,在这些新媒体的报道中,还存在着“吹”的成分,有的问题还比较突出。所谓“吹”,就是在网络宣传中随意夸大所宣传的事实,甚至无中生有编造“新闻”。剔除新闻宣传中“吹”的成分,已成为改进和加强我国网络宣传工作需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新闻的“实”就是客观事实,新闻必须是客观事实的真实反映,没有客观事实就没有新闻。因此,我们要反对网络报道中的“吹”,坚持网络报道中的“实”。
运用哲学与文化的知识回答,网络报道中的“实”与“吹”,说到底要解决的共同问题是什么?你怎样认识?
【解析】本题以新媒体报道为话题设置试题情境,以新媒体报道的“实”与“吹”为材料,从哲学与文化的知识角度设置问题,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考查考生阅读材料分析材料、描述阐释事物、探究论证问题、调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本题要求考生运用哲学与文化的知识回答,网络报道中的“实”与“吹”,说到底要解决的共同问题是什么,怎样认识。知识限定比较宽泛,属于中观考查。试题分为两步,第一步,判断共同问题,考生结合试题情境与试题设问联想教材知识,很容易判断:哲学的基本问题。第二步,谈谈认识,考生需结合试题情境与试题设问圈定答题的角度:哲学的基本问题。可以先阐释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什么,为什么,然后运用这一知识要点结合材料分析网络报道中的“实”与“吹”,形成答案要点。
答案: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它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活动中首先遇到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网络报道中的“实”与“吹”说到底是要解决一个共同的问题,即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哲学的基本问题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网络报道属于人类认识世界的活动,是真实报道还是凭空捏造,体现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种不同的世界观,网络报道的本质是报道客观事实,我们坚持唯物主义,必须要坚持网络报道中的“实”,反对网络报道中的“吹”。
高中人教统编版追求智慧的学问第1课时复习练习题: 这是一份高中人教统编版追求智慧的学问第1课时复习练习题,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统编版必修4 哲学与文化文化发展的基本路径第2课时当堂检测题: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必修4 哲学与文化文化发展的基本路径第2课时当堂检测题,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统编版第一单元 探索世界与把握规律第二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运动的规律性第2课时练习题: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第一单元 探索世界与把握规律第二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运动的规律性第2课时练习题,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