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速度的变化实验题(4)2021-2022学年沪科版物理八年级全一册第二章01](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6/12283932/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4速度的变化实验题(4)2021-2022学年沪科版物理八年级全一册第二章02](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6/12283932/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4速度的变化实验题(4)2021-2022学年沪科版物理八年级全一册第二章03](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6/12283932/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沪科版八年级全册第四节 科学探究:速度的变化同步训练题
展开2.4速度的变化实验题(4)2021-2022学年沪科版物理八年级全一册第二章
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
一、实验题
1.如图所示的仪器名称是_____,它是用来测量_____的仪器(选填“时间”、“长度”或“质量”).某同学用它打出了两条纸带如图所示.在图(乙)中,从A点到E点的时间为_____秒;比较图(甲)、(乙)两条纸带打点情况,_____纸带拉得快慢基本相同(选填“甲”或“乙”).
2.以下是某同学“做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时的实验报告(摘要),请你将其报告中的问题补充完整。
(实验目的)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
(实验原理)v=______;
(实验器材)小车、刻度尺、______、斜面、金属挡板、长方体木块。
(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实验数据)如表所示
测量的物理量 | AB段 | BC段 | AC段 |
路程s/cm | 45 | 55 |
|
时间t/s | 2.5 | 2. 5 |
|
平均速度 v/(cm •s-1) |
|
|
|
|
(实验分析)
(1)小车在AB段的平均速度是______cm/s,在AC段的平均速度是______cm/s,小车全程是做______运动(选填“匀速”或“变速”);
(2)实验时,为了使小车在斜面上运动的时间长些,应______(选填“增大”或“减小”)斜面的坡度。
3.小明“在研究气泡的运动规律”的实验中,记录的数据如下表所示。请思考后回答下列问题。
距离s/cm | 0 | 10 | 20 | 30 | 40 |
时间t/s | 0 | 1.0 | 2.0 | 3.0 | 4.0 |
(1)本实验需要的测量工具有:刻度尺和___________;
(2)请根据表中数据在图甲中画出s-t图像___________;
(3)气泡做的是___________运动,你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___;
(4)小明在标注“0”刻度线(即小气泡运动开始计时的位置)时,应该采用图___________(乙/丙)所示的方式来标注。
4.在做研究“充水玻璃管中气泡的运动规律”实验时,小明取长50cm的细玻璃管注满水,管中留一个小气泡,将玻璃管反转后,观察气泡的运动情况.
表一:
从0点开始的距离S/cm | 0 | 10 | 20 | 30 | 40 |
5mm高的气泡从0点开始的时间t/s | 0 | 4.7 | 9.7 | 14.8 | 19.6 |
表二:
从0点开始的距离S/cm | 0 | 20 | 40 | 60 | 80 |
1cm高的气泡从0点开始的时间t/s | 0 | 3.6 | 7.1 | 10.8 | 14.4 |
2cm高的气泡从0点开始的时间t/s | 0 | 3.4 | 6.8 | 10.2 | 13.6 |
(1)分析表一实验数据可知气泡在做________运动(匀速直线/变速直线).
(2)小明换用粗玻璃管又做了两组实验,数据记录如表二.观察数据可知:___(大/小)气泡运动较快.由于气泡上升较快,会造成时间的测量难度较大,根据小明的实验数据,请你提出一点改进建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 本次实验中,小明还发现,玻璃管与水平成60°角放置,管中气泡的上升要比竖直放置快一些;而当玻璃管水平放置时,气泡几乎不动.根据此现象你能推测出:随倾斜角度的增大,气泡上升速度的大小将:__________.(变大/变小/先变大后变小/先变小后变大)
5.在“比较纸锥下落的快慢”的活动中。
(1)如图甲所示两个等大的圆纸片,栽去一个扇形,做成图乙所示的A、B两个锥角不等的纸锥,将两个锥角不同的纸锥从同一高度同时释放时,应该选择图中的______(乙丙)所示的位置;
(2)为了便于测量下落时间,应选择上图中的纸锥______(A/B)或者增大______进行实验。
6.小车平均速度的测量
过程 | 如图所示,图中显示的是同学们测量过程中小车在甲、乙、丙三个位置及其对应时间的情形,显示时间的格式是“时:分:秒”. | ||||||||||||
数据表格 | 请你根据图示完成下表.
| ||||||||||||
分析论证 | (1)某同学计算甲至丙这个过程的平均速度,采用了下列两种方法计算.方法;方法.以上两种方法正确的是_______(选填“方法1”或“方法2”).甲至丙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m/s. (2)分析表中数据,小车全程_______(选填“是”或“不是”)做匀速直线运动. | ||||||||||||
拓展 | 要使小车的平均速度增大,可采用的方法有:_______(写出一种即可). |
7.在如图所示的斜面上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让小车从斜面的A点由静止开始下滑,分别测出小车到达B点和C点的时间,即可测出不同阶段的平均速度。
(1)为了方便测量时间,斜面的坡度应较___________(选填“大”或“小”);
(2)图AB段的路程sAB=______cm,如果测得时间tAB=1.6s。则AB段的平均速度vAB=________m/s;
(3)实验中小车通过全程的平均速度______(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小车通过下半程的平均速度。
(4)在测全程的平均速度时,如果小车过了A点才开始计时,则测得AC段的平均速度会偏_______。(选填“大”“小”)
8.小彬在测量平均速度的实验中(如图),让小车从斜面的A点由静止开始下滑并开始计时。
(1)为了测量更准确,斜面应选择坡度 ______ 的。(选填“陡”或“缓”)
(2)实验中,让车长为10.0cm的小车从斜面的A处开始下滑,分别测出小车到达B点和C点的时间,即可测出不同阶段的平均速度,如果测得时间tAB=2s,tAC=3.6s,平均速度vBC= _________ m/s。
(3)实验中,小车通过AB段的平均速度 ______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小车通过BC段的平均速度。
9.在课外实践活动中,用闪光照相机探究纸锥竖直下落的运动情况,照相机每隔0.2s 曝光一次.
(1)小芳所在的兴趣小组拍下的照片如图甲所示,可以看出纸锥在做_______(填“匀速” 或“变速”)直线运动,其理由是_______.若测得纸锥在 A、C 两位置间的实际距离为 6.40cm, 则此过程中,纸锥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_m/s.
(2)请你猜想影响最大速度的因素可能是_______.(写出一个影响因素).
(3)下面有四个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图象,能反映出该纸锥下落运动的是_______(选填图乙中的选项字母).
如图所示,在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中,让小车从斜面上的 A 点由静止开始下滑并计时,分别测出小车到达 B点和 C 点的时间,即可算出小车在各段的平均速度.
(4)图中 AB 段的距离 sAB=_______cm,测得时间 tAB=1.6s,则 AB 段的平均速度vAB=_______cm/s.
(5)如果小车过了 B 点才停止计时,则测得的平均速度 vAB 会偏_______.
(6)实验操作时,斜面的坡度不能太大,这样设计是为了实验中便于测量_______.
10.某课外兴趣小组的同学们设计了一个实验,研究小车沿斜面下滑的过程中速度变化的情况,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在实验过程中,他们多次测量了斜面和水平桌面之间的夹角、小车运动的距离s1和s2、小车运动的时间t1和t2,实验数据记录如下表:
实验次数 | 1 | 2 | 3 | 4 | 5 | 6 |
夹角/度 | 5 | 10 | 15 | 20 | 25 | 30 |
s1/cm | 80 | 80 | 80 | 80 | 80 | 80 |
s2/cm | 40 | 40 | 40 | 40 | 40 | 40 |
t1/s | 1.4 | 1.3 | 1.2 | 1.1 | 1 | 0.8 |
t2/s | 0.85 | 0.8 | 0.75 | 0.7 | 0.6 | 0.5 |
|
|
|
|
|
| |
|
|
|
|
|
|
(1)第6次实验中,小车从斜面顶端运动到斜面底端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___cm/s;
(2)根据表中的数据可得出小车在斜面上是在做__________运动(填“匀速”、“加速”或“减速”);
(3)通过对比表格的第2行和第7行数据可以得出结论:小车、斜面材质均不变时,__________,小车下滑的平均速度越快。
11.在“探究小车运动快慢”的实验中,小亮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小车从斜面顶端A点由静止下滑,B为AC的中点,C处立有一金属片,图中的圆圈是小车到达A、B、C三处时电子表的显示(数字分别表示“时:分:秒”),则:
(1)该实验是依据公式_____进行测量的。
(2)实验中应使斜面的坡度较_____(填“大”或“小”),目的是_____(填“延长”或“缩短”)运动时间,减小测量时间的误差。
(3)根据图中信息可知:小车通过上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为vAB=_____m/s,小车通过全程的平均速度为vAC=_____m/s。
(4)小车在下滑过程中做_____(填“匀速”或“变速”)直线运动。
12.物理实验室中常用打点计时器记录时间,如图甲、乙所示,为用该打点计时器分别测量甲、乙两个物体运动时所打出的两条纸带,则:
(1)甲图中,从A点到F点,所用的时间间隔是______秒;
(2)甲物体从A—C所用的时间______乙物体从D—F所用的时间(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3)从乙图中,可判断物体在做______运动,理由:______。
13.在“比较纸锥下落的快慢”的活动中.
(1)如图甲所示两个等大的圆纸片,栽去大小不等的一个扇形,做成图乙所示的A、B两个锥角不等的纸锥.将两个锥角不同的纸锥从同一高度同时释放时,应该选择图中的_______(乙/丙)所示的位置;
(2)观察纸锥下落的快慢时,小明比较纸锥从同一高度下落到地面的先后;你也可以比较纸锥从同一高度下落_________所运动的距离;
(3)在接下来的“测量纸锥下落的速度”活动中,发现_________(下落的时间/下落的路程)较难测出,于是我们可采用增加_________或选择图乙中的纸锥_________(A/B)进行实验.
(4)实验过程中,善于思考的小华猜想纸锥从同一高度下落的快慢不仅与纸锥的锥角有关,还可能与_______有关,因此要研究纸锥下落的快慢与纸锥的锥角的关系,发现参照图示方法做成的两个纸锥不符合实验要求,可改进的措施是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打点计时器 时间 0.08 甲
2. 秒表 18 20 变速 减小
3.秒表 匀速直线 见解析 乙
4.匀速直线运动 大 减小气泡的大小或增大玻璃管的长度 先变大后变小
5.乙 A 下落高度
6.26.0cm 4s 方法1 0.15 不是 增大斜面倾斜程度(合理即可)
7.小 40.0 0.25 小于 大
8.缓; 0.25; 小于。
9.变速 在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不相等 0.16 纸锥的质量 C 80.00 25 偏小 时间
10.100 加速 夹角越大
11. 小 延长 0.2 0.24 变速
12.0.1 等于 加速直线运动 相等时间间隔,乙纸带两点间的距离越来越大
13.乙 相同时间 下落的时间 下落高度 A 纸锥的轻重 将剪下的扇形部分粘贴在纸锥里
初中物理沪科版八年级全册第四节 科学探究:速度的变化精品随堂练习题: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沪科版八年级全册第四节 科学探究:速度的变化精品随堂练习题,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实验探究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物理沪科版八年级全册第四节 科学探究:速度的变化课时训练: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沪科版八年级全册第四节 科学探究:速度的变化课时训练,共3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多选题,填空题,实验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物理沪科版八年级全册第二章 运动的世界第四节 科学探究:速度的变化练习: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沪科版八年级全册第二章 运动的世界第四节 科学探究:速度的变化练习,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实验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