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黑龙江省大庆市八年级上学期化学期中考试试卷
展开
这是一份2021年黑龙江省大庆市八年级上学期化学期中考试试卷,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实验题,推断题,科学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根据物质分类知识判断,属于纯净物的是( )
A. 洁净的空气 B. 冰水混合物 C. 干净的果汁 D. 矿泉水
2.中国文明灿烂辉煌,在古代就有许多发明和创造。下列叙述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 烧制陶瓷 B. 制作石器 C. 粮食酿酒 D. 使用火药
3.下列实验操作错误的是( )
A. 倾倒液体 B. 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C. 点燃酒精灯 D. 加热试管中的液体
4.今年“六•五”世界环境日中国主题是“污染减排与环境友好型社会”。推动污染减排、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下列物质中,属于大气主要污染物,必须减少排放的是( )
A. SO2 B. CO2 C. N2 D. O2
5.有一次上课时,小明觉得很闷、呼吸不畅。他想“可能是教室里二氧化碳的含量较多的缘故,应该用石灰水来检验一下”。就“可能是教室里二氧化碳的含量较多的缘故”而言,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
A. 实验验证 B. 提出假设 C. 观察现象 D. 做出结论
6.下列不属于缓慢氧化的是( )
A. 动物呼吸 B. 酿造米酒 C. 食物腐败 D. 红磷燃烧
7.实验结束后,下列仪器放置的方法正确的是( )
A. B. C. D.
8.把一根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装有人呼出的气体和普通空气的集气瓶内,观察到木条在盛有空气的集气瓶内燃烧更旺,由此说明( )
A. 空气是由氮气和氧气组成 B. 呼出气体中氧气的含量比空气中小
C. 呼出气体中氧气含量比空气中大 D. 呼出的气体是二氧化碳
9.2011年“六·五”世界环境日中国主题是“共建生态文明,共享绿色未来”。下列做法不符合该主题的是( )
A. 大量使用乙醇、沼气等可再生能源 B. 垃圾分类回收处理再利用
C. 用集体供暖取代家庭燃煤取暖 D. 将废弃塑料集中到野外焚烧
10.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
A. 木炭:绿色火焰 B. 铁丝:耀眼的白光 C. 镁带:淡蓝色火焰 D. 硫粉:明亮的蓝紫色火焰
11.某密闭容器内盛有氧气和氮气的混合气体,采用燃烧法除去其中的氧气,且不能混入新的气体,最好采用的可燃物是( )
A. 铁丝 B. 红磷 C. 硫磺 D. 木炭
12.下列关于催化剂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化学反应前后它的质量不变 B. 化学反应前后它的化学性质不变
C. 能加快化学反应速率 D. 可增加生成物的质量
13.下列反应中,既属于化合反应又属于氧化反应的是( )
A. 乙炔+氧气 二氧化碳+水 B. 碳酸钙 氧化钙十二氧化碳
C. 氢氧化钠+硫酸铜 氢氧化铜+硫酸钠 D. 镁十氧气 氧化镁
14. 达州市2011年5月20日空气质量报告:老城区空气污染指数为64,空气质量级别为Ⅱ级,空气质量状况为良,空气首要污染物为可吸入颗粒物。下列有关空气各成分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属于可燃物
B. 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可用于食品防腐
C. 空气质量报告中所列的空气质量级别越大,空气质量越好
D. 二氧化碳在空气中含量增多会引起温室效应,属于空气污染物
15.物质的性质决定用途.下列用途主要是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 )
A. 生铁制成铁锅 B. 金刚石作装饰品
C. 铜丝作导线 D. 氢气作高能燃料
16.某同学用托盘天平称量烧杯的质量,天平平衡后的状态如图所示,该同学称取烧杯的实际质量为( )
A. 23 g B. 27.4 g C. 32.3 g D. 32.6 g
17.古诗词是古人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下列诗句中只涉及物理变化的是( )
A.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B.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C. 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D.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18.给50ml液体加热,需要使用的仪器是下列中的()
①试管 ②烧杯 ③试管夹 ④酒精灯 ⑤蒸发皿 ⑥石棉网 ⑦铁架台(铁圈) ⑧坩埚钳
A. ①③④ B. ②④⑦ C. ②④⑥⑦ D. ④⑤⑧
19.为鉴别分别盛有空气、氧气、二氧化碳的三瓶气体,应选用的方法是( )
A. 将气体分别通入水中 B. 将气体分别通入澄清石灰水中
C. 将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三瓶气体中 D. 将气体分别通入盐水 中
20.某学生在加热氯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室中,错把高锰酸钾当成二氧化锰放入氯酸钾中,其结果是( )
A. 反应速率快,生成氧气的量增多 B. 反应速率快,生成氧气的量减少
C. 反应速率不变,生成氧气的量增多 D. 反应速率不变,生成氧气的量不变
二、填空题
21.从氮气、氧气、氖气、二氧化碳中,选择符合下列题意的气体填空:
(1)太空飞行人员需要携带的气体是________;
(2)白炽灯泡内含有的气体是________;
(3)电工“测电笔”内充有的气体是________;
(4)植物光合作用需要的气体是________。
22.下面是对水相关知识的介绍:①水通常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液体②水被加热可以变成水蒸气③没有水,人和动物就无法生存④水是常用的灭火剂 ⑤在通电条件下,水能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 ⑥ 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 ⑦电石仓库着火,不能用水灭火,因为水可与电石反应生成乙炔气体(具有可燃性)和氢氧化钙
请用序号回答以下问题
(1)水的物理性质:________
(2)水的化学性质:________
(3)发生化学变化的是:________
(4)水的用途:________
23.经过初中化学学习,我们认识了许多化学实验仪器,也知道了不少实验操作的要求。
(1)如图中,甲是一个燃着的________(填仪器名称),用它来进行加热操作时,应使用火焰的________焰,当实验结束需停止加热时,应用________盖灭。
(2)图中,乙的仪器名称是________。在量取液体体积时,若俯视,则读数将________。
24.请指出下列操作可能造成的不良后果。
(1)向燃着的酒精灯添加酒精________;
(2)蒸发溶剂时,没有用玻璃棒搅拌________;
(3)加热固体时,试管口没有略向下倾斜________;
(4)品尝实验药品________。
三、实验题
25.某同学设计了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实验装置如图。该同学的实验步骤如下。请回答实验中有关问题:
①将图中的集气瓶分为5等份,并作好标记。
②在带橡皮塞和导管的燃烧匙内装入足量的红磷,将导管上的止水夹夹紧,在酒精灯上点燃红磷,并立即伸入集气瓶内,塞紧橡皮塞。
③充分反应后,待集气瓶冷却至室温,打开止水夹。
(1)该实验中红磷需稍过量,目的是________。
(2)步骤②集气瓶中的现象是________,其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________;步骤③中打开止水夹后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 ,由此可得出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________。
(3)该实验可推论出氮气________(填“易”或“难”)溶于水和其化学性质________(填“活泼”或“不活泼”)的结论。
26.实验室常用下列装置来制取氧气:
(1)写出图中有标号仪器的名称:a________;b________。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应选用发生装置________(填字母序号),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________。若用装置D收集氧气,验满的方法是________。
(3)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若选用C做发生装置,你认为选用C的优点是________。
(4)欲使用装置E用排空气法收集二氧化碳,则气体应从________(填“a”或“b”)端通入;欲使用装置E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先将瓶中装满水,再将气体从________(填“a”或“b”)端通入。
(5)已知一氧化氮气体难溶于水,在空气中容易与氧气发生反应,则收集一氧化氮气体时应选用图中装置________(填字母序号)。
(6)实验室常用氯化铵固体与碱石灰固体共热来制取氨气。常温下氨气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极易溶于水。若制取并收集氨气,应该从上图中选择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分别是________和________。
(7)某学生学习了双氧水制氧气的实验后,想起自己家里也有一瓶消毒用双氧水,由于标签已部分受损无法判断其是否变质,所以他将该瓶溶液带到学校,进行了如图所示的研究。试回答:
①放入二氧化锰的作用是________。
②如果该溶液未变质,应该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
③将未过期的这种双氧水滴在伤口上,迅速出现大量气泡,你认为该气体是________。
27.下图为已收集满的一瓶无色无毒气体。请你用学过的知识进行探究,确定该气体可能是什么气体。
28.人体通过肺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吸入空气中的氧气,排出二氧化碳和水蒸气.但人体排出的二氧化碳究竟是空气中原有的,还是人体代谢的最终产物?为了证实这个问题,有人采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
(1)人吸气时应将活塞A________(填“打开”或“关闭”),活塞B________(同上).
(2)人呼气时应将活塞A________(填“打开”或“关闭”),活塞B________(同上),此时可观察到Ⅱ瓶内的现象是________.
(3)Ⅰ瓶所装试剂的作用是________;Ⅱ瓶所装试剂的作用是________;将上述操作反复进行,能证明人所呼出的气体中所含的二氧化碳不是来自空气,而是人体的代谢产物.
四、推断题
29.有A B C D四种物质:A是无色无气味的气体,B在A中可以剧烈燃烧,产生明亮的蓝紫色火焰,且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C;将燃烧的木条伸入无色无味的D中,木条熄灭,且D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由此可以推断:
(1)A是________;B是________;C是________;D是________.
(2)B与A反应的符号表达式是________.
五、科学探究题
30.科学探究是奇妙的过程,请你一起参与实验探究,并填写下列空白:
(提出问题)小松同学用“双氧水” 过氧化氢溶液 清洗伤口时,不小心将过氧化氢溶液滴到水泥地面上,发现有大量气泡产生小松联想到自己曾经用二氧化锰做过氧化氢溶液的催化剂,他想:水泥块能否也可做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呢?于是他到附近建筑工地取回一些小水泥块,并用蒸馏水浸泡、冲洗、干燥,进行以下探究:
(猜想)水泥块能做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
(1)(实验验证)
(结论)水泥块能加快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故水泥块能做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
(讨论与反思)小芳认为:仅凭上述两个实验还不能证明水泥块为过氧化氢反应的催化剂,她觉得还需要增加一个探究实验,探究________.
(2)(实验步骤)
①准确称量水泥块的质量;
②完成实验二;
③待反应结束,将实验二试管里的物质进行过滤、洗涤、________、________;
④对比反应前后水泥块的质量.
(分析)如果水泥块反应前后质量不变,则说明水泥块可以做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但小华认为,要证明小松的猜想,小芳的补充实验还是不足,还需要补充一个探究实验,探究________.
答案解析部分
一、单选题
1.【答案】 B
【解析】【解答】A、洁净的空气由氮气、氧气等多种物质组成的,属于混合物,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B、冰是固态的水,冰水混合物中只有水一种物质,属于纯净物,此选项符合题意;
C、干净的果汁由水、维生素等多种物质组成,属于混合物,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D、矿泉水由水、多种矿物质组成,属于混合物,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分析
2.【答案】 B
【解析】【解答】A、烧制陶瓷的主要原料是粘土,陶瓷成分主要是氧化硅、氧化铝等,所以制陶瓷的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
B、制作石器的过程中只是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符合题意;
C、粮食酿酒的过程中有新物质酒精生成,属于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
D、使用火药的过程中有新物质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化学变化是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
3.【答案】 C
【解析】【解答】解:A、取用液体时:
①试剂瓶瓶口要紧挨试管口,防止液体流出;
②标签向着手心,防止液体流出腐蚀标签;
③瓶塞倒放桌面上,防止污染瓶塞,从而污染药品,
故A正确;
B、在检验装置的气密性时,利用的是装置内气体的压强改变,有气泡冒出时,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否则气密性不好,故B正确;
C、点燃酒精灯时,用火柴点燃,如果用燃着的酒精灯去点燃另一个酒精灯,会引起酒精失火,造成危险,操作错误;
D、给液体加热时,
①试管内液体不能超过其体积的 ,防止沸腾溅出;
②试管与桌面成约45°角,
故D正确;
故选:C.
【分析】A、取用液体时:注意瓶口、标签的位置,瓶塞的放置等;
B、在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时,先将导管放入水槽中,然后用手握住试管外壁;
C、点燃酒精灯时,用火柴点燃,绝对禁止用燃着的酒精灯去点燃另一个酒精灯;
D、给液体加热时,注意试管内液体的量,试管的倾斜度等;
4.【答案】 A
【解析】【解答】属于空气质量日报的监测空气污染指数的物质有: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碳、一氧化氮等物质。
故答案为:A。
【分析】空气污染物主要有:一氧化碳(CO)、氮氧化物(NOx)、臭氧(O3)、碳氢化合物(HC)、硫氧化物和可吸入颗粒物(PM)等。
5.【答案】 B
【解析】【解答】科学探究的一般步骤为: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实验验证、记录与结论、反思与评价。可能是教室里二氧化碳的含量较多的缘故属于科学探究中的提出假设,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科学探究的方法分析
6.【答案】 D
【解析】【解答】解:A、动物呼吸属于缓慢氧化,故A正确;
B、酿造米酒属于缓慢氧化,故B正确;
C、食物腐败属于缓慢氧化,故C正确;
D、红磷燃烧不属于缓慢氧化,是剧烈的氧化反应,故D错误.
故选:D.
【分析】氧化反应中有的比较剧烈,例如:燃烧.有的比较缓慢,称为缓慢氧化.
7.【答案】 D
【解析】【解答】解:A、胶头滴管使用完毕不能直接横放在桌面上,应清洗后放在指定的地方,故A错;
B、取完药品后应将药匙放回原处,试剂瓶要盖好瓶塞,故B错;
C、实验结束后应将砝码放回砝码盒,故C错;
D、清洗好的试管要倒扣在试管架上,故D正确.
故选:D.
【分析】根据常用仪器的存放分析,玻璃仪器使用完后要清洗放入指定的位置;药品要盖好瓶塞,天平使用完后游砝归零,砝码放回砝码盒。
8.【答案】 B
【解析】【解答】A、把一根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装有呼出气体和普通空气的集气瓶内,观察到木条在空气瓶内燃烧较旺,说明空气中氧气含量比呼出气体高,不能说明空气是由氮气和氧气组成的,说法不符合题意;
B、木条在空气瓶内燃烧较旺,说明在呼出的气体中支持燃烧的氧气的含量大幅下降,则呼出的气体中氧气要比空气中含量小,说法符合题意;
C、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装有呼出气体和普通空气的集气瓶内,观察到木条在空气瓶内燃烧较旺,说明呼出气体中氧气含量比空气中小,而不是大,说法不符合题意;
D、呼出的气体主要是氮气,二氧化碳含量相对增加,还含有水蒸气,其它气体等,不完全是二氧化碳,说法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氧气能支持燃烧分析
9.【答案】 D
【解析】【分析】A.乙醇、沼气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无污染,故A符合共建生态文明,共享绿色未来绿色未来的主题.
B、垃圾分类回收处理再利用即节约了资源也减少了污染,符合共建生态文明,共享绿色未来的主题.
C、集体供暖取代家庭燃煤取暖可以降低温室气体和有毒气体的排放,符合共建生态文明,共享绿色未来的主题.
D、废弃塑料焚烧会产生有毒气体或其他有毒物质污染环境和大气,不符合共建生态文明,共享绿色未来的主题.
故选D.
10.【答案】 D
【解析】【解答】A. 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白光、放热;故不符合题意;
B.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放出大量的热,火星四射,产生黑色固体;故不符合题意;
C. 镁带在氧气中燃烧:产生耀眼的白光,放出大量的热,产生白色固体;故不符合题意;
D. 硫粉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热,有蓝紫色火焰,并伴有刺激性气味;故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在描述物质燃烧的现象时,要尊重客观事实,需要注意光和火焰、烟和雾、实验结论和实验现象的区别。不能出现生成物的名称。
11.【答案】 B
【解析】【解答】A.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A不符合题意;
B.红磷燃烧只消耗氧气,且无气体生成,B符合题意;
C.硫磺燃烧有二氧化硫气体生成,C不符合题意;
D.木炭燃烧有二氧化碳气体生成,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利用燃烧法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要求耗氧剂和生成物都是非气体的物质,据此分析
12.【答案】 D
【解析】【解答】解:A、催化剂在化学反应前后它的质量不变,故选项说法正确.
B、催化剂在化学反应前后它的化学性质不变,故选项说法正确.
C、催化剂能够改变化学反应速率,能加快化学反应速率率,故选项说法正确.
D、催化剂只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对生成物的质量无影响,使用催化剂不能增加产物的质量,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D.
【分析】在化学反应里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变化的物质叫做催化剂(又叫触媒).催化剂的特点可以概括为“一变二不变”,一变是能够改变化学反应速率,二不变是指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保持不变.
13.【答案】 D
【解析】【解答】A、该反应是两种物质生成两种物质的反应,不符合题意;
B、该反应是一种物质生成两种物质的反应,不符合题意;
C、该反应是两种物质生成两种物质的反应,不符合题意;
D、该反应是两种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且是和氧气的反应,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化合反应是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反应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了,氧化反应是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反应,据此分析
14.【答案】 B
【解析】【解答】A、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具有助燃性,不能做可燃物;故A不正确;
B、氮气的化学性质在常温下很稳定,可用作保护气、防腐剂等;故B正确;
C、空气质量报告中所列的空气质量级别越大,空气主要污染物可吸入颗粒物、氮氧化物(NOX)和二氧化硫(SO2)的含量就越高,空气质量越差.故C不正确;
D、二氧化碳无毒,但含量过多会引起温室效应,但是没有列入空气污染物监测范围.故D不正确;
故选B.
【分析】A、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具有助燃性;
B、氮气的化学性质在常温下很稳定,可用作防腐剂;
C、空气质量报告中所列的空气质量级别越大,空气质量越差.
D、二氧化碳不属于空气污染物.本题考查了氮气的性质和用途及空气污染物及其造成的后果,使我们懂得如何做才能减少污染.
15.【答案】 D
【解析】【解答】解:A、生铁制成铁锅,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只是物质形状的改变,此项错误.
B、金刚石作装饰品需要研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此项错误.
C、铜丝作导线,导电过程没有发生化学变化,此项错误.
D、氢气作高能燃料是通过氢气燃烧放出大量的热体现出来的,发生了化学变化,此项正确.
故选D.
【分析】物质的化学性质的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的性质,物理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
16.【答案】 B
【解析】【解答】图中物质和砝码的位置放反了,质量关系应为:砝码的质量=烧杯的质量+游码显示的质量。即30 g=烧杯的质量+2.6 g,得烧杯的质量为:30g﹣2.6g=27.4g。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天平的称量质量关系:左盘的质量=右盘的质量+游码显示的质量。
17.【答案】 C
【解析】【解答】A、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野草燃烧属于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
B、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蜡烛燃烧属于化学变化,蜡烛熔化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C、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符合题意;
D、爆竹声中除旧岁,春风送暖入屠苏,燃放爆竹属于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判断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依据是: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18.【答案】 C
【解析】【解答】给50ml液体加热,因为试管的容积较小,故需要使用的仪器是②烧杯④酒精灯⑥石棉网 ⑦铁架台(铁圈),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初中化学基本实验操作进行解答。
19.【答案】 C
【解析】【解答】解:A、二氧化碳会与水生成碳酸,但是也没有现象,氧气和空气都不会与水反应,不能鉴别,故A错误;
B、根据氧气和空气都不会使石灰水变浑浊,不能鉴别,故B错误;
C、燃着木条在空气中现象不变,在氧气中燃烧更旺,在二氧化碳中熄灭,现象不同,可以鉴别,故C正确;
D、将气体分别通入盐水中,都没有明显现象,不能顺利鉴别,故D错误;.
故选C.
【分析】区别空气、氧气和二氧化碳三瓶无色气体,要求根据三种气体性质差别,所设计的方案能出现三种明显不同的实验现象,达到鉴别气体的目的.鉴别题目,做题时注意从题目中找出反应的典型现象,根据物质的性质进行推断.
20.【答案】 A
【解析】【解答】解:高锰酸钾能分解生成二氧化锰和氧气,生成的氧气增加了氧气的量,生成的二氧化锰可以作为氯酸钾分解的催化剂,使反应的速率加快,观察选项.
故选:A.
【分析】根据物质的性质进行分析,高锰酸钾能分解生成二氧化锰和氧气,二氧化锰又能作为氯酸钾分解的催化剂.
二、填空题
21.【答案】 (1)氧气
(2)氮气
(3)氖气
(4)二氧化碳
【解析】【解答】(1)氧气能供给呼吸,所以太空飞行人员需要携带的气体是氧气;(2)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可用作保护气,所以白炽灯泡内含有的气体是氮气;(3)氖气通电会发出不同颜色的光,所以电工“测电笔”内充有的气体是氖气;(4)二氧化碳是植物光合作用需要的气体。
【分析】根据氧气、氮气、稀有气体及二氧化碳的用途进行分析。
22.【答案】 (1)①②
(2)⑤⑦
(3)⑥
(4)③④
【解析】【解答】(1)①水通常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液体;②水被加热可以变成水蒸气;都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2)⑤在通电条件下,水能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⑦水可与电石反应生成乙炔气体(具有可燃性)和氢氧化钙;都是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属于化学性质;(3)⑥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4)③没有水,人和动物就无法生存;④水是常用的灭火剂;都属于水的用途。
【分析】物质需要发生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是化学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是物理性质,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是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是物理变化,据此分析
23.【答案】 (1)酒精灯;外;灯帽
(2)量筒;偏大
【解析】【解答】(1)由图可知,甲是一个燃着的酒精灯;用它来进行加热操作时,应使用火焰的外焰,因为外焰温度最高;
当实验结束需停止加热时,应用灯帽盖灭;
(2)图中,乙的仪器名称是量筒;在量取液体体积时,若俯视,读取数值大于实际数值,则读数将偏大。
【分析】(1)根据酒精灯的使用方法分析
(2)根据量筒的使用方法分析
24.【答案】 (1)造成失火
(2)液体暴沸溅出
(3)试管易破裂
(4)药品中毒
【解析】【解答】(1)向燃着的酒精灯添加酒精易导致失火,甚至酒精灯爆炸;
(2)蒸发溶剂时,没有用玻璃棒搅拌易导致液体受热不均局部沸腾,而使液体飞溅;
(3)加热固体时,试管口没有略向下倾斜,易导致冷凝水倒流,使试管炸裂;
(4)品尝实验药品易导致中毒、被腐蚀等。
【分析】(1)根据酒精灯的使用方法分析
(2)根据蒸发的操作进行分析
(3)根据给试管中固体加热的方法分析
(4)根据实验室药品的取用原则分析
三、实验题
25.【答案】 (1)将氧气完全消耗
(2)红磷燃烧有黄色火焰,产生大量白烟;;水沿导管进入集气瓶中,约占集气瓶中空气体积的五分之一;五分之一
(3)难;不活泼
【解析】【解答】(1)红磷过量,可使集气瓶中的氧气完全消耗;
(2)因为红磷燃烧生成白色的五氧化二磷固体,所以步骤②集气瓶中的现象是:红磷燃烧有黄色火焰,放出大量白烟,同时释放出大量的热;由于红磷消耗了空气中的氧气使集气瓶内的压强减小,空气中氧气约占五分之一体积,因此打开止水夹后观察到的现象是:水沿导管倒流进入集气瓶中,约占集气瓶中空气体积的五分之一,由此可得出的结论是: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五分之一;红磷燃烧是红磷和空气中氧气反应生成五氧化二磷,反应的符号表达式是: ;
(3)在该实验中,剩余的气体主要是氮气,因为打开止水夹,瓶内水平面上升五分之一后不再上升,说明氮气难溶于水;红磷在瓶内剩余的氮气中不能燃烧,说明氮气不能支持燃烧,化学性质不活泼。
【分析】(1)根据红磷燃烧消耗氧气分析
(2)根据红磷燃烧的现象及结论分析
(3)根据氮气的性质分析
26.【答案】 (1)锥形瓶;长颈漏斗
(2)A;;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木条复燃,说明已经集满
(3)可以控制反应速率
(4)a;b
(5)F
(6)A;E
(7)催化作用;产生大量气泡;氧气
【解析】【解答】(1)由图可知,仪器a为锥形瓶;仪器b为长颈漏斗;(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该反应属于固体加热反应,发生装置应选A;
高锰酸钾受热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该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 ;
若用装置D收集氧气,氧气具有助燃性,验满的方法是: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木条复燃,说明已经集满;(3)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若选用C做发生装置,选用C的优点是:可通过注射器控制药品的滴加速率,从而控制反应速率;(4)欲使用装置E用排空气法收集二氧化碳,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则气体应从a端通入;欲使用装置E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先将瓶中装满水,氧气的密度比水小,将气体从b端通入;(5)已知一氧化氮气体难溶于水,可用排水法收集,在空气中容易与氧气发生反应,不能用排空气法收集,故收集装置可选F;(6)实验室常用氯化铵固体与碱石灰固体共热来制取氨气。该反应属于固体加热反应,发生装置应选A,常温下氨气密度比空气小,极易溶于水。可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故收集装置可选E;(7)①在该反应中,二氧化锰是催化剂,故放入二氧化锰的作用是催化作用;②如果该溶液未变质,过氧化氢能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下反应生成水和氧气,应该观察到的现象是:有大量气泡产生;③将未过期的这种双氧水滴在伤口上,迅速出现大量气泡,应该是过氧化氢在酶的作用下分解生成了氧气。
【分析】(1)根据常用仪器的名称分析
(2)高锰酸钾加热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根据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确定发生装置,
(3)根据装置的特点分析
(4)根据气体的性质分析
(5)根据一氧化碳的性质分析
(6)根据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确定发生装置,根据气体的密度和水溶性确定收集装置
(7)根据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下生成水和氧气分析
27.【答案】 氧气;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到气体瓶口;木条复燃;瓶内的气体是氧气
【解析】【解答】根据集气瓶得放置方法可知,气体的密度比空气的大 ,故猜想为是氧气、二氧化碳等
【分析】根据实验设计的方法分析
28.【答案】 (1)打开;关闭
(2)关闭;打开;Ⅱ瓶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3)除去空气中的二氧化碳,防止造成干扰;证明人呼出的气体中含有二氧化碳
【解析】【解答】解:(1)人吸气时,要除掉混合气体中存在的二氧化碳,因此需要让吸入的气体通过I瓶进入,应打开活塞A,关闭活塞B.(2)人呼气时,需要证明生成了二氧化碳,因此呼出的气体需要通过Ⅱ,若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生成了二氧化碳,故应打开活塞B,关闭活塞A,此时观察到瓶Ⅱ内的现象是Ⅱ瓶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3)Ⅰ瓶和Ⅱ瓶的作用不同,I瓶是吸入气体的装置,是为了除去空气中的二氧化碳,防止造成干扰;Ⅱ是为了证明人呼出的气体中含有二氧化碳;通过上述操作,能证明人呼出的气体中所含有的二氧化碳不是来自空气,而是人体代谢的产物.
故答案为:(1)活塞A;活塞B;(2)活塞B;活塞A;Ⅱ瓶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3)除去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证明人呼出的气体中含有二氧化碳.
【分析】根据实验目的,证明人体排出的二氧化碳究竟是吸入空气中原有的,还是人体代谢的最终产物,首先应除掉原来空气中含有的二氧化碳,再将生成的气体通入到Ⅱ中证明有二氧化碳存在,二氧化碳能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据此进行分析解答.
四、推断题
29.【答案】 (1)氧气;硫;二氧化硫;二氧化碳
(2)
【解析】【解答】(1)根据分析:A是氧气;B是硫;C是二氧化硫;D是二氧化碳。(2)硫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硫,反应的符号表达式是: 。
【分析】根据题中的现象结合氧气的性质进行分析
五、科学探究题
30.【答案】 (1)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装有过氧化氢溶液的试管中;水泥块能加快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水泥块的质量在反应前后是否改变
(2)干燥;称量;水泥块的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是否改变
【解析】【解答】通过实验一探究水泥块对过氧化氢分解速率的影响,实验一的步骤是: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装有过氧化氢溶液的试管中,带火星的木条不复燃,可见常温下过氧化氢分解速率很慢,然后在装有过氧化氢溶液的试管中加入少量水泥块,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可见水泥块能加快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但不能说水泥块就是过氧化氢的催化剂.实验三:通过实验前后两次称量,可知实验三是探究水泥块在反应前后质量是否改变,将实验二反应后的物质进行过滤可得到水泥块,必须经过洗涤、烘干后才称量,减少实验数据的误差.最后,还必须在增加一个实验:探究水泥块的化学性质在反应后是否改变,只有水泥块具备既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其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又保持不变,才能作为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
【分析】催化剂在化学反应里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变化的物质。本题答题思路:验证水泥块是否是催化剂,需三个实验验证,一验证是否改变化学反应速率,二验证水泥块在反应前后质量是否发生改变,三验证水泥块的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是否发生改变。假设(猜想)
验证方法及操作
可能看到的现象
结论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实验一
________
木条不复燃
常温下过氧化氢不分解或分解速率非常缓慢
实验二
在装有过氧化氢溶液的试管中加入水泥块,然后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中
木条复燃
________
假设(猜想)
验证方法及操作
可能看到的现象
结论
氧气
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到气体瓶口
木条复燃
瓶内的气体是氧气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黑龙江省大庆市2023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卷附答案,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多选题,填空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19年黑龙江省大庆市中考化学试卷带答案解析,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实验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1年黑龙江省大庆市中考化学试卷,共2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实验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