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学期 期中检测卷(A卷)(word版含答案)
展开这是一份2021-2022学年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学期 期中检测卷(A卷)(word版含答案),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作图题,实验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八年级物理期中检测卷(A卷)
测试范围:声现象 物态变化 光现象
一、单选题
1.如图所示的四幅图中,不能产生声音的是( )
A.敲击水瓶琴 B.真空罩中响铃的闹钟
C.关闭的立体声收音机 D.吹着的哨子
2.如图,小明利用玻璃板“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B是蜡烛A的像,则下列说法中( )
①看到像,是因为B发光进入人眼
②在像B的位置放一张白纸,纸上不会出现蜡烛A的像
③蜡烛A向玻璃板靠近,像B也会靠近玻璃板
④蜡烛A向玻璃板靠近,像B会变大
A.只有①③正确 B.只有②④正确
C.只有①④正确 D.只有②③正确
3.雨后的小区路面上有一些低洼的水坑,夜晚的路灯斜照水坑后,从不同方向观察会有不同的视觉效果,下面的四种判断,其中正确的组合是( )
①迎着灯光方向,发亮处是水坑 ②迎着灯光方向,发亮处不是水坑
③背着灯光方向,发亮处是水坑 ④背着灯光方向,发亮处不是水坑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4.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纸板由、两部分组成,可以绕翻折,为了探究反射角与入射角大小的关系,应进行的操作是( )
A.改变光线与的夹角 B.沿向后转动纸板
C.改变纸板与平面镜之间的夹角 D.沿向后转动纸板
5.在烧瓶中注入刚刚沸腾的水,塞紧瓶塞,将烧瓶倒置,再用冷水浇烧瓶的底部,可以看到水又重新沸腾起来。该实验现象说明了
A.沸腾过程需要吸热
B.沸腾过程需要放热
C.水的沸点与环境温度有关
D.水的沸点与水面上方气压有关
6.夏天,盛一盆水,在盆里放两块高出水面的砖头,砖头上搁一只比盆小一点的篮子,篮子里有剩饭、剩菜,再把一个纱布袋罩在篮子上,并使袋口的边缘浸入水里(如图所示),就做成了一个“简易冰箱”,即使经过一天时间里面的饭菜也不会变质。下列与“简易冰箱”的工作原理相同的是( )
A.在中暑病人额头上擦酒精 B.吃冰棒解热
C.衣箱中的樟脑丸逐渐变小 D.烧开水时冒“白气”
7.小华查了相关资料发现:吉他音调高低与弦的粗细、长短及弦的材料有关,他想通过实验来验证相关结论是否正确。若打算验证弦的音调是否与弦的长度有关,他应选用表中哪两种材料来做实验
序号 | 材料 | 长度L/cm | 横截面积S/mm2 |
① | 铁 | 20 | 0.5 |
② | 铜 | 20 | 0.7 |
③ | 铁 | 30 | 0.7 |
④ | 铜 | 30 | 0.7 |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8.在操场上上体育课,体育教师发出的口令,近处的学生听到了,而远处的学生没有听清楚。其原因是( )
A.老师发出的声音音色不好 B.远处学生听到的声音响度小
C.老师发出的声音频率较低 D.远处学生听到的声音振动幅度大
9.关于做探究平面镜成像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实验中所成的像可用光屏承接
B.实验中所成像的大小会随物体位置的改变而改变
C.该实验需要选择两支大小相同的蜡烛
D.多次进行实验,主要是为了减小测量误差
10.如图所示, 由冰的熔化曲线可知( )
A.冰是非晶体
B.冰的熔点为0℃
C.冰的熔化过程经历了5min
D.冰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持续升高
11.瓶装液化石油气主要成份是烷烃和烯烃系列的混合物,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各成份的沸点如表所示,常温下液化石油气很难用尽,瓶内常有残留物。该残留物的主要成份是( )
物质 | 乙烷 | 丙烷 | 丁烷 | 戊烷 | 乙烯 | 丙烯 | 丁烯 | 戊烯 |
沸点/℃ | ﹣88.6 | ﹣42.2 | ﹣0.5 | 36.1 | ﹣102.4 | ﹣47.7 | ﹣6.5 | 30.1 |
A.乙烷、乙烯 B.戊烷、戊烯 C.丁烷、丁烯 D.丙烷、丙烯
12.暖水瓶的瓶胆夹壁中是真空,小明想利用它来探究真空能否传声。他把音乐贺卡里的电子发生器放入瓶中,根据听到的声音进行判断。在他设计的下列几组比较因素中最合理的是( )
A.塞上瓶塞和不塞瓶塞进行比较
B.用一个完好的和一个已经漏气的瓶胆进行比较
C.把瓶胆放在近处和远处进行比较
D.将音量大小不同的芯片先后放入瓶胆中进行比较
二、填空题
13.做研究水沸腾的实验时,当水温为89℃时,每隔一分钟记录一次水的温度,水沸腾后持续加热一段时间。利用记录的数据绘制出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图线,如图所示。从图像可知,从计时开始,水被加热 ______ min开始沸腾,水的沸点是 ______ 。
14.某种物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如图所示。根据图象的特征可以判断这种物质是一种______(填“晶体”或“非晶体”),它的熔点是______℃,熔化过程中______热量(填“吸收”或“放出”)。
15.检查视力的时候,视力表放在被测者头部的上方,被测者识别对面墙上镜子里视力表的像,如图所示,视力表在镜中的像与被测者相距_____,与不用平面镜的方法相比,这样安排的好处是_____。
16.学校礼堂的墙壁做成凹凸不平的蜂窝状结构,目的是______(填“增强”或“减弱”)声音的反射。礼堂的投影屏幕采用表面粗糙的材料是利用光的____,屏幕采用白色的原因是____。
17.下列为录制合成的声音波形图,由图可知,甲和丙的______相同,甲和丁的______相同(选填“音调”、“响度”)。
三、作图题
18.如图所示,点光源S发出的一束光经水面反射后经过P点射出,请找出S的像点,并画出这束光的传播路径.
19.如图,A、B是由同一发光点S发出的反射光线,试完成光路图并确定S的位置。
20.如图所示,平面镜前有一个三角形物体ABC,请作出它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
四、实验题
21.如图甲所示,是小明在水平桌面上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时的实验装置。
(1)用透明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进行实验的目的是:在观察到蜡烛A的像的同时,也能观察到______,巧妙地确定了像的______,如果有5mm厚和2mm厚的两块玻璃板,应选择______mm厚的玻璃板做实验。为了能看到更清晰的像,应选择在较______(选填“明亮”或“暗”)的环境中做实验。
(2)在如图乙所示的玻璃板前放一支点燃的蜡烛A,可以看到玻璃板后面出现蜡烛A的像。小明拿另一支与A大小相同的蜡烛B在玻璃板后面的水平桌面上移动,发现无法让B与A的像完全重合。原因是没有将玻璃板______放置。
(3)为了说明平面镜中所成的像是实像还是虚像,应采取的具体操作步骤是:当蜡烛B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后,移去蜡烛B,______,若______,则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
(4)经过三次实验,记录的像与物对应的位置如图丙所示。为了得到更多的实验结论,接下来小明应该进行的操作是:连接对应点,判断连线 ______,测量像与物 ______,进行比较,得出结论。
(5)实验中,看到点燃的蜡烛通过玻璃板成两个像,其中距离观察者较远的像较______(选填“亮”或“暗”)。远处的像是来自于蜡烛的入射光经过玻璃板______。
A.一次反射、一次折射形成的
B.两次反射、一次折射形成的
C.一次反射、两次折射形成的
D.两次反射、两次折射形成的
22.如图,在“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实验中:
(1)关于小纸片的作用,说法错误的是______(选填标号);
A.减少热损失
B.有助于固定温度计
C.减少“水雾”的干扰,方便读数
D.减小杯内气压,使水沸腾得更快
(2)用酒精灯给水加热至沸腾。当水温接近90℃时,每隔0.5 min记录一次温度。某探究小组记录的数据如下表,请填写空格中的数据:
时间/min | 0 | 0.5 | 1 | 1.5 | 2 | 2.5 | 3 |
温度/℃ | 90 | 94 | 97 | 98 | 98 | ____ | 98 |
(3)从表格中可知,水的沸点为______,这说明实验室当时的大气压______(选填“高于”、“低于”或“等于”)标准大气压;
(4)仔细观察水的沸腾,发现沸腾时产生的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会越来越______(选填“大”或“小”)。
五、综合题
23.阅读下面的短文,回答问题
向天取水地球上,水的三种状态在不断地相互转化。水的物态变化,形成了海洋、陆地、大气间的水循环。地球上水的储量虽然很多,但是淡水资源非常紧张,仅占全球总水量的2.7%.在干旱地区可通过人工降雨的方法向天取水,其中一种人工降雨的方法是把干冰(固态二氧化碳)播撒到冷云中,使其周围环境温度降低,空气中的水蒸气迅速凝结成小水滴或小冰晶,导致降雨。水是生命之源,人类一直重视水资源的利用和保护。建造水库便是重要措施之一。
(1)自然界中水的一个循环包含的物态变化有_____。
(2)在干旱地区可通过人工降雨的方法向天取水,如把干冰(固态二氧化碳)播撒到云层中,干冰一且进入云层,就很快_____成气体,并从周围_____大量的热,使云层温度_____,导致降雨。
(3)我国属于缺水的国家,节约用水应从我做起,请你写出日常生活中的一项节水措施_____。
参考答案
1.C
【解析】AD.敲击水瓶琴、吹着的哨子都因为物体的振动发出声音,故AD不符合题意;
B.真空罩中响铃的闹钟能产生声音,但不能传播,故B不符合题意;
C.立体声收音机关闭,振动停止,不能发声,故C符合题意。
故选C。
2.D
【解析】①B为平面镜所成的虚像,我们能通过玻璃板看到蜡烛B,是因为A发出的光线经过平面镜反射后进入人的眼睛,虚像B本身不会发光,故①错误;②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虚像不能成在光屏上,故在像B的位置放一张白纸,纸上不会出现蜡烛A的像,故②正确;③蜡烛A向玻璃板靠近,由于像到镜面的距离等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故像B也会靠近玻璃板,故③正确;④蜡烛A向玻璃板靠近,由于像的大小始终和物体的大小相同,物体大小不变,像B不会改变,故④错误。故选D。
3.B
【解析】当迎着灯光走时,地面发亮处是水,因为迎着灯光走,灯光射到水面上时,水面发生的是镜面反射,反射光几乎全部射入人的眼睛,而地面发生的漫反射,只有很少的光进入人的眼睛,所以此时水面亮,人应走暗处。故①正确,②错误;
背着灯光走时,地面发暗处是水,因为背着灯光虽然水面仍然是镜面反射,但是此时的反射光全部射到人的后背,几乎没光射入人的眼睛;而地面是漫反射,反射光线射向不同的方向,故有光线射入人的眼睛,故此时地面较亮,所以地上暗处部分是水,人应走亮处,故③错误,④正确。
故选B。
4.A
【解析】为了探究反射角与入射角大小的关系,应改变入射角,即改变光线与的夹角,研究反射角是否等于入射角;故A符合题意。
故选A。
5.D
【解析】在烧瓶中注入刚沸腾的水,塞紧瓶塞,将烧瓶倒置,再用冷水浇时,烧瓶中的水蒸气受冷液化,瓶内气压降低,水的沸点降低,所以会看到水又重新沸腾,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6.A
【解析】A.额头上擦酒精,是蒸发吸热,达到物理降温的效果,故A符合题意,故选A;
B.吃冰棒解热,冰棒是固体,熔化吸热,故B不符合题意;
C.樟脑丸变小是升华现象,故C不符合题意;
D. 烧开水时冒的“白气”是水蒸气预冷液化形成的小水珠,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7.C
【解析】如果想探究弦发声的音调与弦的材料的关系,他应该控制琴弦的长度、横截面积相同,故对照表中数据可知,应该选用表中编号为②④的琴弦。故选C。
8.B
【解析】体育老师发出指令声音后,由于近处的同学听到的声音响度大,所以听得清楚些;而远处的同学听得的声音响度小,所以听的不清楚。故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故选B。
9.C
【解析】A.平面镜成的像是虚像,虚像不能呈现在光屏上,故A错误;
B.平面镜成像与成像物体大小相等,像的大小不会随物体位置的改变而改变,故B错误;
C.选择相同的两个蜡烛,这是为了便于比较物像的大小关系,故C正确;
D.为避免实验的偶然性得出具有普遍性的结论,要进行多次实验。故D错误。
故选C。
10.B
【解析】A.从熔化曲线可以看出,冰熔化过程温度保持不变,冰为晶体,故A不符合题意;
B.从熔化曲线可以看出,冰的熔点为0℃,故B符合题意;
C.冰从2min开始熔化,到4min完全熔化,冰的熔化过程经历了2min,故C不符合题意;
D.冰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不变,故D错误。
故选B。
11.B
【解析】在常温条件下,乙烷、丙烷、丁烷、乙烯、丙烯、丁烯等物质的沸点低于20℃,在常温下可以变为气体;戊烯、戊烷等物质的沸点高于20℃,在常温下不能变为气体。
故选B。
12.B
【解析】A.不塞瓶塞时声音通过空气向外传播,塞上瓶塞时声音通过瓶塞向外传播,探究的是固体传声和气体传声,故A不符合题意;
B.完好的瓶胆夹壁中都是真空的,漏气的瓶胆不是真空的,可以验证真空能否传声,故B符合题意;
C.把瓶胆放在近处和远处进行比较,没有控制距离相同,不符合控制变量法的思想,无法比较,故C不符合题意;
D.将音量大小不同的芯片先后放入瓶胆中,没有控制声音响度大小,不符合控制变量法的思想,无法比较,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3.5 99
【解析】[1][2]由图可知,从第5min开始,水的温度保持99℃不变,所以从第5min水开始沸腾,并且沸点是99℃。
14.晶体 80 吸收
【解析】[1][2][3]从图象中可以看出,在第10到25分钟温度是保持不变的,说明此时此物质在熔化,此时物质的温度80℃即此物质的熔点,此物质是晶体,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
15.5m 节省空间
【解析】[1]视力表到平面镜的距离是2.7m,根据物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所以视力表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也是2.7m,所以人到视力表像的距离为
2.7m+(2.7m-0.4m)=5m
[2]使用平面镜可以增大视野空间,在比较窄的房间里也能测量视力,可以达到节约空间的目的。
16.减弱 漫反射 白色能反射各种颜色的色光
【解析】[1]大会礼堂的墙壁做成凸凹不平像蜂窝状似的,声音在反射时能量会相互抵消(声音被吸收),减弱声波的反射,也可以说是防止声音的反射干扰。
[2][3]表面粗糙(不光滑)能产生漫反射,使光线向各个方向传播,以便使坐在不同位置上的人都能看到;白色能反射各种颜色的色光,而黑色才是吸收所有的光,银幕不反射的话我们就什么也看不见,所以是白色。
17.响度 音调
【解析】[1]从图中可以看出,甲、丙两波形图的振动频率不同,则声音的音调不同,但甲、丙两波形图的振动幅度相同,因此甲、丙响度相同。
[2] 从图中可以看出,甲、丁两波形图的振动频率相同,则声音的音调相同;振动幅度不同,则响度不同。
18.
【解析】先通过水平面作出发光点S的对称点S′即为S的像,连接S′P交平面镜于点O,SO为入射光线,OP为反射光线;
如图所示:
19.
【解析】先将两条反射光线A、B反向延长交于一点S′,在通过平面镜作出S′的对称点S,即为发光点的位置,连接SC、SD画出入射光线,如图所示:
20.
【解析】分别作A. B. C点关于镜面的对称点A′、B′、C′,然后用虚线连接A′、B′和C′,就是△ABC在平面镜中的像.如图所示:
21.蜡烛B 位置 2 暗 竖直 在B位置放置一个光屏 不能在光屏上直接观察到像 与镜面是否垂直 到镜面的距离 暗 C
【解析】(1)[1][2][3][4]用透明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进行实验的目的是:在观察到蜡烛A的像的同时,也能观察到蜡烛B,巧妙地确定了像的位置;为了防止厚玻璃板成两个像,影响实验效果,应选择2mm厚的玻璃板做实验。为了能看到更清晰的像,应选择在较暗的环境中做实验。
(2)[5]无法让B与A的像完全重合,原因是没有将玻璃板竖直放置,A的像没有成在桌面上。
(3)[6][7]当蜡烛B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后,移去蜡烛B,在B位置放置一个光屏,若不能在光屏上直接观察到像,则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
(4)[8][9]本实验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像和物体各对应点的连线与平面镜垂直;像和物体各对应点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所以小明应该进行的操作是连接对应点,判断连线与镜面是否垂直,测量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进行比较,得出结论。
(5)[10][11]光线射到玻璃上,要发生反射和折射。玻璃有两个表面,前表面直接反射,较亮,所以其中距离观察者较近的像较亮,距离观察者较远的像较暗;远处的像是后表面反射形成的,蜡烛的光线进入玻璃前表面发生一次折射,在后表面反射回来,这是一次反射。反射的光线从玻璃到空气又要发生折射,这是第二次折射。所以是一次反射,两次折射。故选C。
22.D 98 98 低于 大
【解析】(1)[1]如果利用小纸片将烧杯盖住,减少热量散失以缩短加热到沸腾的时间,有助于固定温度计,减少“水雾”的干扰,方便读数,杯内气压基本不变;故选D。
(2)[2]水沸腾时持续吸热,但温度不变,所以填入表格的数据为98℃。
(3)[3]由表格可知,水在第1.5min开始,水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98℃不变,所以此时水的沸点是98℃。
[4]因为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为100℃,所以此时的大气压低于1个标准大气压。
(4)[5]水沸腾时,内部各个地方的水都在汽化,气泡在上升时里边的水蒸气会越来越多,加之越往上水的压强越小,因此,气泡会越来越大。
23.熔化、凝固、汽化、液化、升华、凝华 升华 吸收 下降 洗澡时避免长时间冲淋(或洗菜的水可以浇花等)。
【解析】(1)[1]自然界中水的一个循环包含的物态变化有:
熔化:冰、雪变成水;凝固:水结冰;
汽化:水变成水蒸气;液化:水蒸气变成水;
升华:冰、雪直接变成水蒸气;
凝华:水蒸气直接变成小冰晶。
(2)[2][3][4]向空中云层抛洒干冰,干冰迅速变为二氧化碳气体,属于升华现象,这一过程吸收大量的热,使云层温度降低导致降雨。
(3)[5]我国是水资源严重缺乏的国家,我们应该做到:随手关闭水龙头;洗澡时避免长时间冲淋;洗菜的水可以浇花等。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1-2022学年苏科版物理九年级上学期 期中检测模拟卷(B卷)(word版含答案),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作图题,实验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1-2022学年苏科版物理九年级上学期 期中检测模拟卷(A卷)(word版含答案),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作图题,实验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1-2022学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学期 期中检测卷(A卷)(word版含答案),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实验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