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平面镜成像培优练习(4)2021-2022学年沪科版物理八年级全一册第四章第1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6/12288268/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4.2平面镜成像培优练习(4)2021-2022学年沪科版物理八年级全一册第四章第2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6/12288268/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4.2平面镜成像培优练习(4)2021-2022学年沪科版物理八年级全一册第四章第3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6/12288268/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初中物理沪科版八年级全册第二节 平面镜成像课时练习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沪科版八年级全册第二节 平面镜成像课时练习,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实验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
一、实验题
1.如图甲所示,这是小刚所在实验小组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情景。
(1)实验时该小组同学应该取两根______(选填“相同”或“不相同”)的蜡烛做实验,这是为了探究像与物的______关系;
(2)在实验中,小刚同学将放在玻璃板前的蜡烛A点燃,接着在玻璃板后面移动蜡烛B,直到看上去与蜡烛A的像______为止;
(3)为了判断平面镜成像的性质,小刚同学移开蜡烛B,在原蜡烛B的位置放一张白纸做光屏,此时在蜡烛B这一侧观察时,白纸上______(选填“有”或“没有”)蜡烛A的像,这说明平面镜成的像是______(选填“实”或“虚”)像;
(4)如图乙所示,是小刚同学留下的实验记录,小刚由此得出像与物到镜面距离相等的实验结论,该结论可靠吗?说出理由:______。
2.如图所示,是小明同学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情景:
(1)小明在实验中先在水平桌面上铺一张白纸,纸上竖直放置一块______作为平面镜。用其代替平面镜,主要是利用其透明的特点,便于______;
(2)在玻璃板前放一支点燃的蜡烛A,可以看到玻璃板后蜡烛的像,小明拿另一支大小相同的________(填“点燃”或“未点燃”)的蜡烛B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从玻璃板前______(选填“相同”或“不同”)位置看去它好像点燃了似的;
(3)若在实验中无论怎样移动蜡烛B,也无法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原因可能是:______;
(4)移去蜡烛B,并在其位置上放一光屏,则光屏______(填“能”或“不能”)承接到蜡烛A的像;
(5)此实验应在______(填“较暗”或“较亮”)环境进行。
3.为完成“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小芳选择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
(1)小芳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目的是_______。
(2)小芳把点燃的蜡烛A放在玻璃板前,还要在玻璃板的后面放一支外形相同但没有点燃的蜡烛B,小芳应在_______(选填“A”或“B”)蜡烛一侧观察玻璃板中的像;
(3)当把蜡烛靠近玻璃板时,蜡烛在玻璃板所成像的大小将_______(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4)移去蜡烛B,在其原位置放置一块光屏,光屏上不能得到蜡烛A的像,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_______(选填“实像”或“虚像”);
(5)实验中,发现在水平桌面上无论怎样移动蜡烛B,都与蜡烛A的像无法完全重合,你认为原因可能是_______。
(6)如图所示,仅将玻璃板由图中甲的位置水平向右平移至乙的位置时,蜡烛A的成像情况是_______(选题字母代号)。
A.蜡烛成像仍在B处 B.蜡烛成像在B处右侧 C.蜡烛无法通过玻璃板成像
4.某校物理创新小组的同学们,发现手机有一种“镜子”功能。于是,激起了他们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兴趣。由于用手机中的“镜子”作平面镜进行实验,无法找到像的位置。于是他们选用了玻璃板、规格相同的两个棋子、白纸等,组装成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
(1)小明同学将棋子A移到玻璃板前某位置不动,小珍同学在玻璃板另一侧帮忙移动棋子B,无论小珍在水平桌面上怎样移动棋子B,小明都看不到棋子B与棋子A的像重合。善于观察的小林同学发现这是因为玻璃板与桌面______,调整后,小明便能看到棋子B与棋子A的像完全重合;
(2)把棋子A在玻璃板前移动多次,同时调整玻璃板后棋子B的位置,每次都使得棋子B与棋子A的像的位置重合,这不仅可以找到像的位置,还可以比较出像与物的______关系;
(3)实验中还需要______用来测量像与物到玻璃板的______。
5.小明用薄玻璃板和两个完全相同的蜡烛A和B,进行“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玻璃板与白纸垂直。
(1)为达到更好的实验效果,应选择在较______(选填“亮”或“暗”)的环境中进行实验;
(2)小明将蜡烛A点燃后放在玻璃板前10cm处,利用未点燃的蜡烛B找到并确定了蜡烛A的像的位置,此时蜡烛B到蜡烛A距离为______cm;
(3)为了寻找普遍规律,小明进行多次实验。当将蜡烛A远离玻璃板时,小明发现蜡烛A的像看上去变小了,猜想像的大小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有关。为验证猜想,他把未点燃的蜡烛B竖立着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至看到______的现象,证明了自己的猜想是错误的;
(4)晚上小明去图书馆看书,在走廊的大理石地面上,看到了天花板上的照明灯经下方大理石地面反射形成的像。如图所示,是相邻两块铺得略微高低不平的大理石甲和乙,请在图中画出照明灯上A点经大理石甲所成的像A′,并画出入射光线AO对应的反射光线。______
6.如图甲所示,某小组同学在“研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中,选用透明璃璃板、刻度尺等器材做实验。实验中,首先在水平桌面上铺一张白纸,将透明玻璃板竖直放置在水平桌面上,并沿着玻璃板在纸上的位置画一条线,代表平面镜的位置。
(1)为便于观察,该实验最好在________环境中进行(选填“较亮”或“较暗”);此外,采用透明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
(2)将点燃的蜡烛A放在玻璃板前,再拿另外一支外形相同但不点燃的蜡烛B放在玻璃板后移动,在寻找蜡烛A的像的位置时,眼睛应该在蜡烛______(选填“A”或“B”)这一侧观察,移动玻璃板后的蜡烛B,使它与蜡烛A在玻璃中成的像重合。记录蜡烛A和蜡烛B的位置,改变蜡烛A的位置,重新进行实验,白纸上记录的信息如图乙所示。移去蜡烛B,将光屏放在蜡烛B的位置,发现光屏上并没有蜡烛的像,这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________像。
(3)通过实验现象的分析和数据的处理可知,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大小________,像与物的连线与镜面_________。
(4)请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请在图丙中作出物体AB在平面镜中的像A’B’。(_____)
(5)该小组同学为了使实验操作更简便,将实验进行改进,刻度尺放在水平桌面的白纸上,玻璃板竖直放置,将点燃的蜡烛A放置在刻度尺上,将没有点燃的蜡烛B放置在玻璃板后的刻度尺上,如图丁所示,结果无论怎样在刻度尺上移动蜡烛B,都无法与蜡烛A的像重合,原因是___________。
7.如图,某学校物理实验小组在实验室采用了1对电子蜡烛进行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
(1)实验中如果有两块玻璃,厚度分别是3mm和5mm,选择厚度是______那块更好,原因是避免观察到两个不重合的像;
(2)选择外形相同的电子蜡烛A、B,是为了比较物体与所成像的______关系;
(3)实验时看不清蜡烛A的像,应______(选填“拉开”或“合上”)实验室的窗帘;
(4)将电子蜡烛A的开关打开,点亮放在玻璃板前,然后将蜡烛B在玻璃板后移动,直到眼睛从______(选填“A”或“B”)一侧通过玻璃板看到B与A所成的像重合,然后记录物、像的位置;
(5)改变A的位置,重复实验,得到图的实验数据,由此可归纳出:①像和物的连线与镜面______;②______;
(6)本实验小组采用电子蜡烛的好处是______。
8.小亮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
(1)实验时,用透明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目的是:______;
(2)在竖立的玻璃板前点燃蜡烛A,可以看到蜡烛A在玻璃板后面的像取一只外形相同但未点燃的蜡烛B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看上去它跟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这说明像与物体的大小______,看到蜡烛A的像是由光的______(选填“反射”或“折射”)形成的;
(3)移去蜡烛B,在其原来的位置放一块光屏,光屏上______(选填“能”或“不能”)呈现蜡烛A的像;
(4)实验结束后小亮继续用图乙所示装置探究“光的反射定律”,他将一块平面镜放在水平桌面上,再把一块纸板垂直放置在平面镜上,让光贴着纸板入射,如图乙所示反射角是______°。入射光线EO靠近法线ON,则反射角会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通过多次实验并记录实验数据,在分析数据可得出反射角______(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入射角。
9.小明同学为了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准备如下器材:各种长度的蜡烛若干、平面镜一块、玻璃板一块、白纸一张(如图1所示)。
(1)实验应在较______(选填“亮”或“暗”)的环境中进行,平面M所选的器材是______(选填“平面镜”或“玻璃板”);
(2)小明把蜡烛A点燃放在M前面,再把其他各支蜡烛依次放在M后面适当位置,当某支蜡烛放在后面时,从前面看那支蜡烛好像也被点燃了一样。此时,后面的那支蜡烛与蜡烛A的大小关是:______ ;
小明测量两侧蜡烛到平面M的距离;再让蜡烛A远离M,则后面的蜡烛要______(选填“远离”或“靠近”)M才能再次看上去像被点燃了一样;
(3)多次观察及测量距离之后,小明同学得到初步结论是: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关于平面镜______,平面镜所成的像是______(选填“实”或“虚”)像;
(4)如图2甲所示,一枚硬币放在竖直的平面镜前,硬币的像在a处;将平面镜平移至图2乙所示的位置时,硬币的成像情况是______(选填字母代号)。
A.硬币成像在a处
B.硬币成像在b处
C.硬币成像在c处
D.硬币无法通过平面镜成像
10.如图所示是某同学利用透明玻璃板“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
(1)用透明玻璃板替代平面镜,是因为透明玻璃板既能______,又能看到另一侧的物体,便于确定______;
(2)实验时,他应在______(选填“A”或“B”)侧观察蜡烛A经过玻璃板所成的像。他再拿来一根与A完全一样的蜡烛C,放在B侧移动,可以让蜡烛C与蜡烛A经过玻璃板所成的像B完全重合,由此说明______;
(3)为了判断平面镜成的虚像还是实像,他拿走蜡烛C,在B位置放置一张白纸,眼睛在______(选填“A”或“B”)侧观察,根据现象,说明平面镜成的是______像;
(4)为证实上述有关特点是否可靠,应进行多次实验,你认为应采取下列哪一项措施______。
A.保持A、B两支蜡烛位置不变,多次改变玻璃板的位置进行观察
B.保持玻璃板位置不变,多次改变A蜡烛的位置,进行与上述(2)相同的操作
11.如图是小红进行“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
(1)实验选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目的是________,并且应选用________(“2mm”或“5mm”)的玻璃;
(2)实验中,某同学在玻璃板前放置点燃的蜡烛A,将蜡烛B放在玻璃板后并移动,在玻璃板的________(“A”或“B”)侧观察,直到B与A的像完全重合,这说明________;
(3)在B的位置放一光屏,则光屏上________(“不能”或“能”)找到烛焰的像,说明平面镜成________像;
(4)某同学做完此实验,想到了生活中的镜子,当他远离镜子时,镜中的“他”到镜子的距离________,“他”的大小________(均填“变大”或“变小”或“不变”)。
12.小明发现,晚上坐公交车时在车窗玻璃里看到另一个“自己”,而白天却看不清。结合平面镜成像知识,他思考以下问题:
(1)在车窗玻璃里看到的另一个“自己”是光的______形成的像;
(2)如图甲所示,小车的前挡风玻璃是倾斜的。从光学角度分析,这样设计的目的是:______(写出一条);此外,晚上开车时,来自后方车辆的强光入射到前挡风玻璃,被反射到______(选填“上方”或“下方”),以减少对司机视线的干扰;
(3)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如图乙所示。
①组装器材时,要使玻璃板与水平桌面相互______;
②实验需要记录像与物的大小关系,还需要记录物理量______和______;
③实验中如果将蜡烛B也点燃,对实验的影响是_______(写出一条)。
参考答案
1.相同 大小 完全重合(或重合) 没有 虚
2.玻璃板 确定像的位置 未点燃 不同 玻璃板没有竖直放置 不能 较暗
3.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A 不变 虚像 平面镜与桌面不垂直 A
4.不垂直 大小 刻度尺 距离
5.暗 20 蜡烛B和蜡烛A的像重合
6.较暗 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A 虚 相等 垂直 直尺与玻璃板不垂直
7.3mm 大小 合上 A 垂直 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 安全环保,可避免火焰引发火灾
8.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相等 反射 不能 40 变小 等于
9.暗 玻璃板 大小相等,外形相同 远离 对称 虚 A
10.成像 像的位置 A 像与物体大小相等 B 虚 B
11.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2mm A 像与物的大小相等 不能 虚像 变大 不变
12.反射 下方 垂直 像到平面镜距离 物到平面镜距离 看不清楚像的位置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八年级全册第二节 平面镜成像同步测试题,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实验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沪科版八年级全册第二节 平面镜成像同步练习题,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实验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第二节 平面镜成像同步达标检测题,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实验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