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平面镜成像巩固基础(1)2021-2022学年沪科版物理八年级全一册第四章练习题01](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6/12288289/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4.2平面镜成像巩固基础(1)2021-2022学年沪科版物理八年级全一册第四章练习题02](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6/12288289/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4.2平面镜成像巩固基础(1)2021-2022学年沪科版物理八年级全一册第四章练习题03](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6/12288289/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初中物理沪科版八年级全册第四章 多彩的光第二节 平面镜成像习题
展开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
一、实验题
1.同学们在学习光学知识时做了如下实验:
实验一: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器材如图甲图所示
(1)实验中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目的是___________。
(2)移动玻璃板后的蜡烛B,使它与蜡烛A在玻璃板中所成的像重合,移开蜡烛B,用白纸做屏幕放在该位置,光屏上不能承接到蜡烛A的像,这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_________(选填“虚”或“实”)像。
实验二:“探究光的反射定律”。在实验过程中,将纸板倾斜,如图乙所示,让光线仍贴着纸板沿AO方向射向镜面,此时纸板上不能看到反射光线,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______(选填“仍在”或“不在”)同一平面内。
2.如图是小霖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A 是点燃的蜡烛,B 是与 A 完全相同但未点燃的蜡烛。
(1)平面镜成像的原理___________。
(2)选取两支完全相同蜡烛的目的___________。
(3)实验采用透明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虽然成像不如平面镜清晰,但却能在观察到 A 蜡烛像的同时,也能观察到B 蜡烛,巧妙地确定了像的___________。
(4)实验中若无论怎样移动 B 蜡烛都无法使其和 A 蜡烛像完全重合的原因是___________。
(5)选用两支等长的蜡烛 A、B,点燃蜡烛A,小心地移动蜡烛 B,直到与蜡烛 A 的像完全重合为止。如果将点燃的蜡烛远离玻璃板,则像将________(选填“靠近玻璃板”、 “不变”或“远离玻璃板”)移动。
(6)移去后面的蜡烛 B,并在其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观察光屏上不能接收到蜡烛烛焰的像,则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________像(填“虚”或“实”)。
(7)此实验应在光线________(“较亮”或“较暗”)的环境中进行像更明亮。若有 5mm 和 3mm 厚的玻璃板应选用___________。
3.如图甲所示,是小明同学在水平桌面上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实验装置, 现请你帮助他完成下列问题:
(1)在实验中用平板玻璃代替平面镜,主要是利用玻璃透明的特点,便于___________;现有3 mm 厚和2 mm 厚的两块玻璃板,他应选择______mm 厚的玻璃板做实验;
(2)在竖立的玻璃板前 A 处放一支点燃的蜡烛,可以看到玻璃板后面出现蜡烛的像。小明拿另一支大小相同的蜡烛在玻璃板后面移动,当蜡烛移动到 A′处时,可以看到它跟像完全重合。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
(3)将蜡烛 A 逐渐向靠近平面镜的方向移动,它的像将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4)如果玻璃板放置得不够竖直,将对实验产生的影响是:___________。
(5)经过三次实验,记录的像与物对应的位置如图乙所示。为了得到更多的实验结论,接下来小明应该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的实验时,如图所示:
(1)小红同学选择玻璃板代替镜子进行实验的目的是______。选取两段完全相同的蜡烛A和B,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______关系;
(2)小红经过仔细观察,通过玻璃板看到了同一支蜡烛的两个挨得很近的像,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______;
(3)如果点燃竖直放在水平桌面上的蜡烛A,在玻璃板后面的同一桌面上无论怎样移动蜡烛B,都无法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其原因是______;
(4)小红将蜡烛逐渐远离玻璃板时,像的大小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5)为证实上述有关成像特点是否可靠,你认为应采取下列哪一项操作?______
A.保持A、B两支蜡烛的位置不变,多次改变玻璃板的位置进行观察
B.保持玻璃板位置不变,多次改变A蜡烛的位置,进行多次实验
(6)经三次实验,分别将图乙中像点、、和对应物点A、B、C连接,发现像和物到镜面的距离______。
5.小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1)实验中,他在水平桌面的白纸上竖立一块玻璃板作为平面镜,主要是利用玻璃板透明的特点,便于确定______的位置;
(2)在玻璃板前放一支点燃的蜡烛A,可以看到玻璃板后面蜡烛的像,如图所示,小滨拿另一支外形相同但______的蜡烛B,竖立着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看上去它跟蜡烛A的像______;
(3)移去蜡烛B,在其位置上放置一块光屏,光屏上______(选填“能”或“不能”)呈现蜡烛的像;
(4)当蜡烛A向玻璃板靠近时,像的大小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5)为了让左侧的同学也能够看清蜡烛A的像,小滨只将玻璃板向左平移,则蜡烛A的像的位置______(选填“向右移动”、“向左移动”或“不变”)。
6.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我们一般选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这样既能看见物体的像,也能透过玻璃板看见另一侧的物体,便于确定物体像的位置但在实验中,由于玻璃板前后两个面都能成像,并且玻璃板的厚度对研究成像规律也有影响。聪明的小明利用生活中梳洗用的两块小镜子该平面镜的前表面为反射面也完成了实验,小明的实验步骤如下:
(1)如图甲所示,将两块平面镜分开一定距离固定于不锈钢框架上,将铅笔A、B放在平面镜前,可以看见铅笔通过平面镜成上下两段不完整的_________像(选“虚”或“实”),此像虽然不完整,但比玻璃板成像要_________。
(2)小明用与铅笔AB完全一样的铅笔找到了铅笔像的位置,他具体的操作是:_________。
(3)为了消除平面镜厚度对物距和像距测量的影响,小明用图乙的方法测出了物距和像距,图丙为图乙的简化图,图丙中_________表示像距(选填“BD”或“BC”)
(4)改变铅笔A的位置,重复上述实验步骤并分别用直尺测出A和B到反射面的距离,记录在表中
分析表中数据,可以得出结论:_________。
7.如图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图。
(1)实验室提供了厚薄不同的两块玻璃板,你应选择______ (选填“厚”或“薄”)玻璃板进行实验;
(2)在竖立的玻璃板前点燃蜡烛A,拿______ (“点燃” 或“未点燃”)的相同蜡烛B竖立在玻璃板后面移动,人眼一直在玻璃板的______ (选填“前侧”或“后侧”)观察,直至蜡烛B和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这种确定像与物大小关系的方法是______(选填“控制变量法”或“等效替代法”);
(3)实验时,将蜡烛A逐渐远离玻璃板时,它的像的大小 ______(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4)移去蜡烛B,在其原来位置上放置一块光屏,光屏上______选填“能”或“不能”)呈现蜡烛的像,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______像。
8.某同学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实验中,选用了两只同样的蜡烛,玻璃板等器材。
(1)实验时,取一支点燃的蜡烛A作为研究对象,另一支蜡烛B的作用是________;某同学发现看到蜡烛A的像不清晰,于是他将蜡烛B也点燃,用来增加像的亮度.他这样做______(填“能”或“不能”)使看到的像更清晰。
(2)请在下图中画出一条眼睛能看到蜡烛s点的像s′的光路图。______
9.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
(1)除图中所示的器材外,实验还需要的测量工具是______;选择A、B两支蜡烛应满足的条件是______;
(2)把一支点燃的蜡烛A放在玻璃板的前面,不点燃的蜡烛B竖立在玻璃板后面,移动蜡烛B直到眼睛______(选填“透过”或“不透过”)玻璃板看到蜡烛B与蜡烛A的像完全______;
(3)改变蜡烛的位置再做二次实验,在白纸上记录像与物对应点的位置如图乙所示,如果没有测量工具,下列操作能得出像和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的结论是______;
A.连线点A1和B1、A2和B2、A3和B3
B.将白纸沿放置玻璃板的直线折叠
C.再做一次实验,在白纸上记录物与像对应点A4和B4
(4)将玻璃板竖直向上移动一段距离,会观察到蜡烛A的像______(选填“不动”、“向下移动”或“向上移动”)。
10.如图所示是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
(1)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主要是利用玻璃板透明的特点,便于确定___________;
(2)两支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________关系;在前面蜡烛的像的位置上放一张白纸做屏幕,则白纸上将_______(填“有”或“没有”)蜡烛的像,说明平面镜所成的是______像,放在“烛焰”上的手指________(填“会”或“不会”)被烧;
(3)实验中,小明正在观察蜡烛A的像,若用物理书挡在玻璃板的后面,那么小明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看到蜡烛A的像;
(4)如将蜡烛逐渐远离玻璃板时,蜡烛所成像的大小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5)使点燃的蜡烛在几个不同的位置,分别测出物距和像距相等的几组数据,得出实验结论:像距与物距相等。多次实验的目的是___________。
11.小彤同学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如图)时:
(1)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实验时,会看到两个不重合的像,分别是玻璃板前后两个面反射形成的,为消除此影响可选用______(选填“厚”或“薄”)一些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为了便于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关系,所用的两支蜡烛A、B,应选择外形______(选填“相同”或“不相同”)的;
(2)标记蜡烛A、B的位置,测得蜡烛B到镜面的距离______(选填“小于”、“等于”或“大于”)蜡烛A到镜面的距离;
(3)当蜡烛A远离玻璃板时,像的大小______(选填“变小”、“不变”或“变大”);
(4)将光屏竖立在像的位置(与玻璃板平行),光屏上无法呈现蜡烛的像,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_____(选填“虚”或“实”)像;
(5)如图甲所示,一枚硬币放在竖直的平面镜前,硬币的像在a处;将平面镜平移至图乙所示的位置时,硬币的成像情况是______(选填字母代号)。
A.硬币成像在a处
B.硬币成像在b处
C.硬币成像在c处
D.硬币无法通过平面镜成像
参考答案
1.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虚 仍在
2.光的反射 便于比较物像的大小关系 位置 玻璃板与桌面不垂直 远离玻璃板 虚 较暗 3mm
3.确定像的位置 2 平面镜所成像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 不变 后面的蜡烛无法和像重合 将对应的像点和物点相连,判断连线是否和镜面垂直,测出像距和物距并进行比较
4.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大小 玻璃板太厚 玻璃板跟桌面不垂直 不变 B 相等
5.像 未点燃 完全重合 不能 不变 不变
6.虚 清晰 将铅笔B放在平面镜后,使B与A的像看起来是一个完整的铅笔 BD 像和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7.薄 未点燃 前侧 等效替代法 不变 不能 虚
8.确定像的位置和比较像的大小 不能
9.刻度尺 大小相同 透过 重合 B 不动
10.像的位置 大小 没有 虚 不会 能 不变 使结论更据普遍性
11.薄 相同 等于 不变 虚像 A
序号
1
2
3
A到反射面的距离/cm
4.00
6.00
9.00
B到反射面的距离/cm
4.00
6.00
9.00
八年级全册第四章 多彩的光综合与测试一课一练: 这是一份八年级全册第四章 多彩的光综合与测试一课一练,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物理沪科版八年级全册第二节 平面镜成像同步训练题: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沪科版八年级全册第二节 平面镜成像同步训练题,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实验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沪科版第三节 光的折射课时练习: 这是一份初中沪科版第三节 光的折射课时练习,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实验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