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4.1 线段、射线、直线教学设计及反思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数学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4.1 线段、射线、直线教学设计及反思,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巧妙设疑,复习引入,讲授新课,变式训练,熟练技能,总结反思,情意发展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在感受线段、射线和直线的过程中,掌握直线、射线、线段的表示方法,并能根据要求画出线段、射线和直线.
2.了解直线、射线、线段之间的联系和区别,掌握三者的本质.
3.通过实验,探究确定一条直线所需条件,了解两点确定一条直线的事实,积累操作活动的经验.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线段、射线、直线的概念,把握“经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的事实.
教学难点:线段、射线、直线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学情分析
认知基础:学生在小学已学过相关的一部分内容,但是仅停留在比较浅显的认识,通过七年级的学习是为了深化认识,实现螺旋的上升.同时七年级学生具有好动、好强以及形象思维占据主导地位的特点,为此教师可以让学生多进行动手操作实践,在此过程中培养探索、合作与竞争的意识.
活动经验基础:在七年级上册第一章《丰富的图形世界》中,学生已了解了点、线、面、体,具备了从具体情境中观察并抽象几何模型的能力,同时也积累了一定的操作技能和活动经验.在教学中教师应当以这些活动经验为起点,用多个有价值的数学活动展开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在三维目标上都能获得充分的发展.
教学方法
通过创设情境,设置数学活动,使学生的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在层层递进的一系列活动中展开.在引起学生探究欲望的同时,给他们留有充足的思考时间,逐步形成对线段、射线和直线的正确认识.
一、巧妙设疑,复习引入
设计说明
作为本章的起始课,对整章的学习应起到积极的引导,为此就必须通过恰当的引入,使学生对这一章的内容有大概的了解,同时还能借此引入本节课题.
引导学生观察并分析以下四幅图片,指出其中所包含的平面图形,并指出由这些平面图形所组成的图案.着重指出平面图形位置的变化而引起的图案变化,顺其自然引出本节的课题:线段、射线、直线.
教学说明
首先用多媒体给出以上四幅图片,通过观察、思考,使学生明确:平面图形的摆放位置不同,所组成的图案是有差别的,我们在研究图案时不仅要关注该图案由哪些平面图形组成,而且还要关注这些平面图形的位置关系.这样就能比较自然地引出本章的题目,让学生带着明确的目标去学习.
引入的过程中,尤其关注两个“七巧板”拼图,这两个图案所使用的是七个完全一样的平面图形,但由于摆放位置不同,所拼成的图案也就不同,为引出课题埋下伏笔.
二、讲授新课
1.引出线段、射线、直线的概念
设计说明
首先要对学生的认知基础作一个初步的了解,而后再有针对性地突出线段、射线、直线的概念,在教学中,注意提供相关的情境,使学生经历从现实世界中抽象出线段、射线和直线的过程,同时在观察图形的过程中获得美的享受.
按如下步骤进行教学:
(1)让学生画线段、射线、直线,并浅谈对三者的初步认识.
(2)概括线段、射线、直线的概念.
给出一组图形:人行横道、光线、海天交接处,使学生感受到线段是有限的,而射线和直线是无限的;同时通过让学生填写下表,进一步明确三者延伸的方向数和端点数.
(3)想一想,生活中有哪些物体可以近似地看作线段、射线、直线?
(4)欣赏有关线段、射线、直线的图案.
第一组图:五线谱、飞机拉线、桥、海天交接处;
第二组图:星条旗、百叶窗、马路中线、铁轨;
第三组图:光线组成的美丽图形;
第四组图:美丽的流星划过长空;
第五组图:流星雨(如下图所示).
教学说明
步骤1可以让学生说出三者的描述性概念,甚至可以进一步地说出三者之间的联系和区别,目的是把握学生的认知水平;接下来,通过步骤2,总结归纳三者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初步把握三者的本质;步骤3的设置则是突出几何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例如:激光灯射出的光线是射线,但光线被墙挡住后就成了线段,太阳的光线是射线,如果把相对的两条光线看成整体就是一条直线;步骤4是在步骤3的基础上,进一步列举实例,对学生进行美的熏陶,需要对学生强调的是第五组图中的流星雨,中间较明亮的那一条是线段,如果加上后面长长的“尾巴”则成为一条射线,这样处理是为接下来的线段、射线、直线之间的相互关系作铺垫.
2.探究线段、射线、直线的表示方法
设计说明
这是初中阶段首次用符号来表示几何图形,学生基本上没有这方面的经验,因此该环节应当以教师讲授为主;讲解时先从点的表示出发过渡到线的表示,注意区分字母的大小写.为更好地理解线段、射线、直线的表示方法,特以表格的方式进行梳理.
教学说明
教学中让学生明确以下几点:一是线段和直线都有两种表示方法,即用两个大写字母表示或者用一个小写字母表示;二是线段和直线用两个大写字母表示时不分先后顺序,而射线用两个大写字母表示时,需将表示射线端点的字母写在前面.
3.线段、射线、直线之间的相互关系
设计说明
通过以上的讲解和练习,学生普遍存在这样的认识:线段是两端封闭的;射线是让线段的一端露头;直线只要让线段的两端露头即可.这样的想法实际上是不太科学的,假如“露头”只是露出一段,那么所得的图形仍然是线段,并非学生所认为的射线或直线,我们设计该环节的目的就是让学生明确,线段转换成射线或直线应当是将线段无限延长,但这种无限延长在现实中是做不到的,于是我们就在书本上用有限的延长来表示射线和直线的无限延伸.
先由学生讨论,然后借助多媒体的演示得出结论:
将线段向一个方向无限延长得到射线,将线段向两个方向无限延长得到直线,将射线反向无限延长得到直线,直线上两点和这两点之间的部分是线段,直线上一点和这一点一旁的部分是射线,射线上两点之间的部分是线段.
教学说明
为了突出有限长的线段转换为无限长的射线、直线时是无限延长,教学中可以先画一条线段,将这条线段逐段地向同一个方向延长,使学生意识到这样是有限的延长,要想转换成射线或直线,就必须无限延长,而在书本上,我们只能用有限的长度来表示射线和直线的无限延伸.
4.探究“经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的事实
问题1:过一个点A可以画几条直线?
问题2:过两个点A,B可以画几条直线?
问题3:如果你想将一根木条固定在墙上,至少需要几个钉子?
如上图所示,通过以上三问得到结论:经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
教学说明
这三个问题是环环相扣的,通过活动能很自然地得到结论,真正做到了“做中学”.教学时,可以按照四人小组或同桌互助合作的方式进行,为了便于操作可用纸条来代替木条.学生容易存在的疑问是:为什么经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而不是一条线段或一条射线呢?这一疑问可以通过举例说明.同时基于该数学事实,我们可以用两个点来表示一条线,这与前面所学的用两个大写字母表示线段、射线、直线的方法前后呼应.
三、变式训练,熟练技能
1.指出图1中直线、射线和线段的名称.
图1
图2
图3
解:射线OM,直线l,线段AB.
2.如图2,请用两种方法分别表示图中的两条直线.
解:直线OA,直线OB或直线n,直线m.
3.如图3,已知平面上四个点A、B、C、D,试画出下列图形:
直线AC、射线BD、射线BC、线段AB、线段AD、线段CD.
4.建筑工人在砌墙时,经常在两个墙角分别立一根标志杆,在两根标志杆之间拉一根绳,沿这根绳就可以砌出直的墙,你知道这样做的根据是什么吗?
解:根据是经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
5.经过任意三点中的两点一共可以画出的直线条数是( )
A.一条或三条 B.三条
C.两条 D.一条
答案:A
教学说明
练习1可变换图形的位置,进行变式训练;练习2重在让学生区别直线的两种表示方法,学生中存在的典型性错误是将大小写字母混用,例如:直线OB错误地表示成直线mB;练习3给出了图形的名称,重在锻炼学生的作图能力;练习4体现数学知识的实际应用,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释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练习5,则体现了分类的数学思想方法.
四、总结反思,情意发展
设计说明
首先提出以下两个问题,梳理知识点,同时进一步点拨疑难问题.在此基础上,通过教师的归纳提升学生的观点.
1.通过两个问题,让学生归纳本节课的收获和体会.
问题1: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问题2:你对今天的学习还有哪些困惑?
2.教师归纳本节课的知识点,并对学生的观点进行提升:
(1)线段、射线和直线的概念;
(2)线段、射线和直线的表示方法;
(3)直线公理:经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
该公理表明,两点就能确定一条直线,因此我们在表示线段、射线和直线时均可以用代表两个点的大写字母来表示;
(4)变式练习第5题体现了分类的数学思想,分类时应做到以下两点:其一是按一个标准分类;其二是分类要做到不重不漏;
(5)正确区分“延伸”和“延长”:“延伸”的部分是对象自身所具有的,“延长”的部分是对象自身所没有的;
(6)线段、射线和直线之间的区别之一:有限的线段转化为无限的射线或直线时,应当向一个方向或两个方向无限延长.
小结
1.教师提问:(1)本节课你掌握了几个几何概念?
(2)直线、射线和线段三者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3)本节课应该理解哪几个关键词?
(4)在表示直线、射线和线段时应注意什么?
评价与反思
1.本节课属于概念课,教学中弱化了线段、射线、直线的定义,取而代之以丰富现实情境作为外延,通过对外延的不断拓展,加深了对线段、射线、直线的内涵的理解.
2.注重了对线段、射线、直线之间相互关系的研究,通过学生切身的画图操作及体会,认识到了三者之间的关系,理解了画射线和直线时,只能用有限的延长来象征无限的延伸,拓展了学生的思维.
3.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探索能力和动手能力,充分把网络中丰富的信息量进行展示,做到了现代教育技术和传统教学的较好的结合.
教学后记
1.本课的教学时间为1课时45分钟.
2.本设计对教材顺序稍加改动,先将直线、射线和线段的概念给出,然后再讲它们的性质.这样对于学生建构知识结构较为有利.
3.由于这节课为几何的起始课,从感性认识出发,在学生熟悉的实际生活中,抽象出几何的概念,便于认知结构的形成.
4.建议:本课时也可以将课型设计为“自学辅导式”,由学生自己讨论直线、射线和线段的概念,并寻找它们之间的区别与联系,这样更有利于发挥学生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参与意识更强,课堂更加活跃.
5.在有条件的地方,对三者关系的变化过程,应用计算机辅助教学更为生动有趣,“变”的意义更为明显.
延伸的方向数
端点数
线段
无
2
射线
1
1
直线
2
无
图形
表示方法
画龙点睛
线段
线段AB或线段BA或线段a
与字母顺序无关
射线
射线AB(A是端点,B为射线上任意一点,并指明延伸方向)
一般不用小写字母表示
直线
直线AB或直线BA或直线l
与字母顺序无关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4.1 线段、射线、直线教学设计及反思,共6页。
这是一份【同步教案】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4.1线段 射线 直线 教案,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课时安排,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作业布置,教学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0-2021学年4.1 线段、射线、直线教案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创设情境,复习引入,变式训练,熟练技能,总结反思,欣赏图片,布置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