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沪版九年级下册第十九章 电磁波与信息时代1 最快的“信使”教学设计
展开知识与技能:1.了解电磁波的产生与传播.
2.知道光是一种电磁波,以及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
3.知道波长与频率、波速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1.通过演示了解电磁波的产生,电磁波的传播;
2.通过观察图表认识电磁波在不同波段有不同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观察图表,认识电磁波的资源是有限的;体验电磁波是一种物质,电磁波是真实存在
重点难点:对电磁波的理解
备课过程
复习:
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声音的世界里,人们通过声音(如语言、音乐等)交流思想、表达感情。如家长的教诲、教师的授课可以增长我们的知识;优美动听的音乐可以陶冶人的情操、给人以美的享受。声音是传递信息的一种重要方式,帮助我们了解世界。
通过我们在初中二年级学习过的声现象的有关知识,可以知道: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我们听到的声音通常是靠空气传的;声波在空气中的传速度大约是340米/秒。
在前面我们还学习过电话,电话的话筒能把声音振动转化为强弱变化的电流,电流流经听筒,听筒又能把它转化为振动,使人听到声音。
引入:
飞机上的飞行员与地面指挥员的对话不用电线;我们每天听收音机或看电视,也没有电线直接通向电台或电视台。可见,这些都不是用电线来传播电信号的,我们称作“无线电通信”。那么,无线电通信是怎样传输信号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方面的简单知识。
进行新课
一、认识波
(1)演示实验
①手持小木棍,让木棍下端接触水槽水面,使同学们看到,水面上有一圈圈凸凹相间的状态从木棍接触水面处向外传播,形成了水波。
②音叉(或其他发声体)振动时,在空气中会有疏密相间的状态向外传播,形成声波。声波看不见,摸不到,但声波传到我们的耳朵,会引起鼓膜振动,使我们产生听觉。
总结以上实验(和其他事例)得出结论:
板书:<波是自然界普通存在的现象>
二、自然界存在电磁波
(1)演示实验 (课本活动一)
①为什么会发生这种现象?
②举出日常生活中发生的类似的现象。
教师归纳小结,讲解电磁波的初步知识,并说明间接观察是物理学常用的研究方法(如借助小磁针可以间接地研究磁场)。
(2)完成“活动一”的讨论
三、认识电磁波
(1)电磁波的频率和波长
画出水波图,比拟电磁波讲解波长与频率的概念
①波峰与波谷的概念;
②在1秒内出现的波峰数(或波谷数)叫水波的频率;频率的单位叫做赫兹,简称赫。常用的频率单位是千赫和兆赫。
板书: 1千赫=103赫,1兆赫=106赫
③波长与波速的概念;
④分析得出:波速与波长和频率的关系。
类似于水波,电磁波也有自己的频率和波长,也同样可以用波形图来描述,讲解课本图18—4频率不同的电磁波的波形图。需要说明以下二点:
①电磁波的频率等于产生电磁波的振荡电流的频率。
②电磁波频率、波长与波速的关系。
板书:波速=波长×频率 即c=fλ
电磁波能在真空中传播,电磁波在空间是向各个方向传播的,德国物理学家赫兹用实验证实,电磁波的传播速度等于光速。它的传播速度等于光速,即:C=3×108m/s
板书: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与光速相同,是3×108米/秒。在空气中和在真空中近似。
注意:不同频率(或不同波长)的电磁波的传播速度都相同,所以频率较大的电磁波,波长较短。
例: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采用20.009兆赫和19.995兆赫的频率发送无线电信号,这两种频率的电磁波的波长各是多少?(光速为3×108米/秒)
(答案:波长分别为14.983米和14.993米)
四、电磁波的应用
由于电磁波的频率和波长各不相同,所以在我们周围空间里存在着形形色色的电磁波。按照课本上的图表,介绍电磁波谱以及无线电通信所用的电磁波(也叫无线电波)的几个波段。
介绍不同频率的电磁波在生活中的作用
小结:(略)
布置作业:
(1)阅读课本上的STS:我国手机的辐射标准。
(2)阅读本节教材。
(3)上网搜集资料,完成课本作业3
教学后记:
粤沪版九年级下册1 最快的“信使”教案及反思: 这是一份粤沪版九年级下册1 最快的“信使”教案及反思,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入新课,自学互研,合作探究,交流展示,板书设计,教后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九年级下册1 最快的“信使”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九年级下册1 最快的“信使”教案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引入新课,新课教学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物理粤沪版九年级下册1 最快的“信使”精品教案及反思: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粤沪版九年级下册1 最快的“信使”精品教案及反思,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任务分析,教学反思分析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