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期末复习:记叙文阅读专练
展开
这是一份2020-2021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期末复习:记叙文阅读专练,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以下各题,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以下各题。
成长的滋味
①说起每个人成长的故事,相信都会有自己难忘的经历,像一块粗拙的生铁,只有在火焰和冷水中淬炼过,它才能锻造、磨炼出与众不同的锋芒与个性。
②那是三年前的冬天,雪很大,冰冻千里。记得父母都出差了,留下我和爷爷在家,维持着“两点一线”的普通生活。有时候,自己默默地出神,望着窗外阴郁的天空,闲散地琢磨着各种各样的心事。生日,本该是每个人最快乐的日子。但是,我等待的那个生日,却莫名其妙地碰到了令人难忘的奇特经历。
③当时,舅舅专门来接我,说得很简单,到省城附近的一家郊县医院里去探望父亲。爷爷明显消瘦了,本就苍老的脸上,沟壑分明。面对舅舅,他一直沉默地点点头。或许,他早就知道家里突发了什么事情。
④我坐在颠簸的汽车里,遥望着窗外变幻的风景,俄国作家托尔斯泰说过:“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则各有不同。”此时,我同样经历着“幸福”与“不幸”的波峰与谷底。
⑤原来,前些日子出差的父亲,刚刚遭遇了一场可怕的年祸。车祸,多么冰冷的一个词语,当初,只在电视剧里才能看到五花八门的场景,竟然距离自己那么切近,接着又想,肯定是搞错了吧,父亲非常健康,那些生死离别的情节,怎么可能降临到我的身上呢?
⑥匆匆忙忙地赶到医院,刺眼的白炽灯光和浓都的消毒水味,混杂在一起。推开病房沉重的大门,我看见了戴着口罩的母亲,穿着白大褂的大夫,最显眼的还是平躺在病床上昏迷不醒的父亲,当时,他的鼻孔里还插着细细的氧气管。
⑦其实,即使再怎么欺骗自己,也逃避不了已经发生的一切。环顾这间病房,发现每一个人的脸上,都流露着疲惫、无奈和悲戚。
⑧母亲走过来,轻声对我说:“孩子,去叫爸爸一声吧,他肯定会醒过来,听到你的声音。”距离那么近的病床上,那个脆弱的男人一动不动地躺在车祸的阴影里。很多时候,人生真是无情,既带给人们快乐和幸福,也可能抛洒痛苦与眼泪。
⑨“爸……”事先说好了不哭,眼泪就这么倔强地掉了下来,无论如何也阻挡不住,奇迹终于出现了,父亲居然憔悴地睁开双眼,用心地打量我,令人动情的是,他非常勉强地笑了,接着,默默地哭了……
⑩“转眼过去多年时间,尝尽多少离合悲欢……”世间,每个人都在成长,或欢笑,或孤独,或拼搏,或前行,无论怎样,人们依旧会高一脚、浅一脚地走向远方。那里,是日出的地方,远行的场所,同时,也能品尝苦辣辛酸的成长滋味。
(1)所选文字叙写了一件怎样的事?
(2)第②段画线句的环境描写有何表达效果?
(3)结合选文内容,说说第④段“我同样经历着‘幸福’与‘不幸’的波峰与谷底”中的“幸福”与“不幸”分别指什么?
(4)第⑦段中“即使再怎么欺骗自己,也逃避不了已经发生的一切。”这句话写出了“我”当时怎样的心理。
(5)结合你的学习和生活实际,谈谈你读文后的感悟。
2.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活在往事中
①旧历小年第二天,正当人们忙着迎接春节的时候,我则坐在电脑前用冰凉的双手敲打春节前最后一个比较正式的文字。是的,好长时间没有正式写字了,没有心绪,没有思路,没有热情,没有时间。其实这段日子除了上班,每天都待在家里无所事事。2008年最初的一段日子,天降大雪,三十年不遇,住在小城的人们像一个个耗子,缩在洞里极少出门。闭门不出本是我的生活习惯,但近日心却静不下来。我常常一下午一下午地面对电脑浏览网友们的博客,就像一个东摇西荡的流浪汉。在我身后的窗外,是邻居家屋檐上厚厚的积雪,那些积雪就像卧在心头上一样,因为在阴面,这样冷的天里,节前是无望融化了。
②不知什么时候,每到年关我总盼望着春节的快快降临,像小时候一样。不同之处是那时候盼望放鞭炮,穿新衣,而现在则是真正意义上的辞旧迎新——丢弃旧年的晦气,迎接新年的好运。闲暇时,偶尔跟朋友把酒聊天,他们也谈到这样的感受。尽管年近不惑,一点也没有感到时光流逝的无奈和可怕,反而老在企盼时光走得快点,快点,再快点,似乎越快越能丢掉生活中的不快和忧郁。
③我们都生活在时光这条河里,那些往事就像飘摇的水草,我们就是穿梭于水草之间的鱼,看着身边的水草不断往后飘去,我们禁不止感叹,时光走得太匆匆。每到年关,人们总习惯说:啊,时间过得真快,又是一年了!是的,时间过得真快,快得不允许我们回忆些什么。除了作家、诗人,他们用带着神秘的光芒文字引领人们进入他的记忆的故事里,用如麻的思索编织一张张记忆之网,让读者身陷进去不能自拔。
④偶尔在一个人的时候,或许会将时间徜徉于往事的回忆当中。午夜,开一盏壁灯,燃一支香烟,斟一杯醇酒,眼前一片空白,耳朵一片空寂,思绪也变得邈远,邈远,更邈远……
⑤对于雪的最初记忆有些诗意化。“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大清早,一觉醒来,窗外茫茫一片,奶奶告诉我,那是白面,我们可以做馒头吃了。我便急着喊大人赶快用畚箕装。他们看着我哈哈大笑,于是雪便在一大串笑声中定格在我的记忆里。
⑥山里的雪一冬天都不会化的,人们扫出一条窄窄的小路,将手揣在棉袖里,提沓提沓地趿着鞋串门,一进门照例蹬掉鞋子上炕。一副旧扑克牌糊了又糊,缺了,在硬纸板画着替补。过春节的时候,孩子们常常在雪地里堆火炉。雪长冬不化,长冬雪白,没人动的地方照样可以攥着往嘴里吞,雪水带着甜滋润着山里人的嗓子,使他们喊山喊得更嘹亮。
⑦城里的小孩堆雪人,山里的小孩不堆,他们捏雪球打雪仗,或带着狗在雪地里打滚。滚雪球,一直滚到滚不动为止,足有一人多高。
⑧“燕山雪花大如席”,那是诗人的夸张,但鹅毛团是常有的事,大片大片如丝棉,飘呀飘呀总没个完,“米颗雪,下一月。鹅毛团,下一年。”山里的孩子是念着这样的俗曲儿过完了一个又一个冬天的……
⑨人们年轻的时候极少回忆往事,那时候他们在走上坡路,太阳就在前方,为了赶路,他们低着头拼命地爬高,只有在年老的时候,人们才会用更多的时间回顾已往的岁月,这时候,他们走下坡路,可以直起身子回顾身后的夕阳了。往事常常附着苍凉的玫瑰红,披着朦胧的面纱。留下的是美,剔除的是恶,因此我们的记忆里的一切往往是美好的,令人憧憬的。
⑩雪还没有停,鞭炮已经响起来了,过年了。是啊,2008年到了!
(1)下列句子中加线的文字生动形象,富有表现力,收到了很好的表达效果。请作简要分析。
①在我身后的窗外,是邻居家屋檐上厚厚的积雪,那些积雪就像卧在心头上一样 , 因为在阴面,这样冷的天里,节前是无望融化了。 ②山里的雪一冬天都不会化的,人们扫出一条窄窄的小路,将手揣在棉袖里 , 提沓提沓地趿着鞋串门 , 一进门照例蹬掉鞋子上炕。一副旧扑克牌糊了又糊,缺了,在硬纸板画着替补。
(2)在第①段中作者写到“闭门不出本是我的生活习惯,但近日心却静不下来。”原因是什么?请根据全文作简要回答。
(3)从第⑤段开始,作者的思绪又回到了“儿时”以及“山里的雪”,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3.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一棵进城的古树
曹春雷
①那天早晨,一棵百年古树正像往常一样,站在村外的原野上,沐浴阳光,呼吸清新的空气,与白云招手,与春风嬉戏。
②突然来了一群人和一些车。几个人围着它指指划划。还没等它明白是咋回事,挖掘机就轰隆隆开过来,围着它开始一铲一铲挖土。不一会儿,它四周就被挖空了,自己深扎在泥土里的根渐渐暴露出来。
③它害怕了,大喊着:“不要这样,不要这样!”但没人听见它的喊声。
④当它所有的根都被暴露出来时,挖掘机将巨大的铲子伸过来,插入它身下,将它连同它身下的部分泥土铲起来,恶狠狠地把它摔在了地面上。接着,又有人将它带着泥土,用塑料袋裹住根部,然后再用绳子将枝干绑起来。吊车呜呜开动,勾住它,颤悠悠地将它吊进一辆大车里。
⑤“你们要干什么,你们要干什么?你们为什么要这样伤害我?”它大喊着,但始终没人听得到。
⑥它终于躺倒在车里,全身颤栗着流下了伤心的泪,尽管这泪,没人看得到。
⑦汽车颠簸着,驶出了这片原野,驶出了它曾经站立了上百年的土地。
⑧它看见车驶上铺着黑油子的路,风驰电掣,驶向未知的远方——它离故土越来越远了。
⑨车驶进了高楼林立的城市,在一处宽阔的厂区广场上停了下来。等在那里的吊车伸出长长的手臂,鲁莽地将它从车里吊了出来,放进一个早已挖好的树坑里。
⑩从此,它在这个地方安下了家。脱离了原野故土的滋润,它水土不服,一直病恹恹的。几位穿绿色衣服的人天天围着它转,给它打上了吊瓶输液。后来,它知道,他们都是负责厂区绿化的工人。
⑪渐渐地,它的枝叶开始复苏。
⑫它开始打量这个叫做繁华都市的地方:一座座的高楼、穿梭的轿车、五彩的灯光、络绎不绝的人流……真是一派热闹繁华的景象。但是,它始终有“身在异乡为异客”的感觉。
⑬它开始想念那片原野了,想念那里的草地,那里的野花,那些常栖息在它身上的鸟儿,还有那只经常奔跑过它身边的野兔。但,已经回不去了……从今以后它再也听不见林中的鸟鸣,也闻不到原野的芬芳,只得默默地、孤独地将根扎在异乡的泥土里了。
⑭每天,广场上都会来很多人,唱歌的,跳舞的,散步的,干什么的都有。有些人会围着它看,指着它苍劲的枝,幽绿的叶,称赞着什么。
⑮一天一天,它对自己被强行移植的抱怨,渐渐少了些。有时它也想过:一棵树,不论站在哪里,都有其存在的意义;或者是做家具,或者被当做柴烧,或者仅仅是为这个星球增添一些绿意。然而,它还是每天都在尽力地将目光越过层层高楼,深情地眺望着故土所在的方向。
⑯有一天早晨,一个小女孩围着它拍照,看着镜头里的图像,小女孩兴奋地向身边的母亲嚷着:“妈妈,看啊,树叶上有露珠,多美啊!”
⑰也许,小女孩永远都不会知道,那晶莹的露珠,一滴一滴,都是它思乡的泪。
(本文有改动)
(1)这篇文章以第①_______________人称的口吻,按②_______________顺序,主要运用③___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___这两种表达方式,介绍了一棵百年古树被⑤_______________(填2至4字)这件事。
(2)第⑬段中画线词“只得”,表现了这棵树当时怎样的心情?
(3)第⑮段中画线句子蕴含了深刻的人生哲理,请以积极的人生态度谈谈你对这句话的认识和理解。
(4)阅读上文,联系课文《那树》进行分析比较,选出下列四项中表述不恰当的一项( )
A.两篇文章都采用了拟人化的手法,从自然的生存到有情的生命,赋予了“树”以真实的性灵,以两棵树不幸的命运来敲击读者内心的感知。
B.两篇文章都表达了由“树”的命运所引发的深重思考和感慨。《那树》认为人类的发展不应该以牺牲环境为代价;《一棵进城的古树》认为在社会发展的进程中,人们不要违背“树”的意愿,强行改变“树”的命运,否则我们可能会顾此失彼。
C.两篇文章的语言形象生动,有的词语充满了强烈的感情色彩,有些句子凝练含蓄,引人深思,作者用细腻的笔触表现了自己的情感态度。
D.两篇文章从体裁来看,都是小说。不同点在于《那树》写的是一棵大树长年造福于人类,最终又被人类伐倒的故事;而《一棵进城的古树》则是从环保的角度写了一棵古树远离家乡后,欣然为美化城市做贡献的感人故事。
4.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春天的心
青 秋
①早春的一个中午,煦风微送,晴空万里。阳光,正让人有些惊喜地倾泻而下,暖暖地照在每个人的身上。
②公园里,一大片迎春花正在率先辉映着和风暖阳的呼唤,一面夸张地炫耀着身姿,一面吐放着鹅黄娇嫩的花朵,把一根根缠绵的枝条尽情地往四下里伸展,向春天的深处伸展。
③我忍不住了,就用手里的摄像机,记录这早春的时刻。
④不知什么时候,竟涌过来一大帮十几岁的孩子,他们一来到这片迎春花前面,立刻像兴奋的小鸟儿,一下子就钻进了迎春花丛中。有的使劲儿嗅着花朵,有的把脸埋进了迎春花的枝条里面,他们完全陶醉了。
⑤冷不丁地,一个男孩子跑到我面前,对我说道:“叔叔,你能不能为我们录一段像?”看到他脸上的期待,我点了点头,准备为他们录像。可就在这时,却见一个女孩子走到他面前,小声地说了几句话,随后,就见那个男孩子皱着眉头想了想,又和其他几个孩子悄悄地说着什么。然后,那个男孩子大声对其他孩子说道:“叔叔摄像机里面的电不多了,为了能够快些录完,咱们就来一种新颖的方式,围着迎春花跳着跑一圈儿怎么样?”他的话刚说完,刚才那个女孩子就和另外几个孩子热烈响应起来。于是,那帮十几岁的孩子就排成一队,手牵着手,围着那片迎春花,整齐而有节奏地微微弯下身体、并起双脚跳着跑。
⑥我一边给他们摄像,一边纳闷儿:这些孩子怎么了?我并没有跟他们说摄像机里电不多了呀,况且,就算是要快些摄完的话,他们围着迎春花跑一圈儿就可以了,可为什么要并着双腿跳呢?
⑦当我为那些孩子摄完像,并将录像带交给他们后,他们向我致了谢,一起向公园里别的地方走去。可是,这个时候,我却突然发现他们当中的一个女孩子,走路竟然一跛一跛的。她,是个残废孩子。
⑧我一下子就明白过来:原来,刚才那些孩子之所以要并起双脚,围着迎春花跳着跑,是为她,是为了让她和他们一样,在这花样的春天里留下一个完美的记忆。
⑨那一刻,看着那些孩子离去的身影,我忽然感到:其实,这早春里最美的景色并不是那些迎春花,而是这些灿烂纯真的孩子,他们就是春天的心——就是那轮春天的太阳,明亮、温暖,向四周散发着光芒。
(选自《读者》,有改动)
(1)读完全文,你感受到作者所说的“春天的心”是一颗怎样的“心”?
(2)你认为文章开头两段对春天的描写有什么作用?
(3)第⑤段中,你认为那个小女孩子向小男孩子说了什么?那个小男孩皱眉的原因是什么?
(4)写文章时要注意到前后照应,作品中有多组照应,请你说出其中的一组照应及其作用。
(5)文中有许多词语的运用都非常具有表现力,请你就下列句子中的画线词语进行赏析。
①阳光,正让人有些惊喜地倾泻而下。
②一下子就钻进了迎春花丛中。
5.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你的眼泪是一条河
李东辉
①母亲哭了,在摇曳的光影里。六十年了,多少苦涩的泪伴着逝去的岁月,在母亲的脸上流呀流,流走了母亲满头的青丝,流成了道道细密的小河。
②从出生那一天起,我就把无尽的牵挂和愁苦带给了她,母亲的生命从此成为一支被我点燃的蜡烛,再没有停止过燃烧和流泪。
③不满一岁的时候,我得了急性肠炎,这病在三十多年前的农村,是可以置人于死命的。当时,已经担任村支书的父亲远在几百里外的地委党校学习。母亲抱着气息奄奄的我,冲进雷电交加的茫茫雨夜,一路跌跌撞撞,终于在子夜敲开了十里外一个老中医的家门。母亲跪在老中医的面前,求他救救她的儿子。她用她的泪感动了上苍,我竟死里逃生,奇迹般地活了下来。
④说起来,我还算给母亲争气,从小学到中学一路读过来,没让她失望。那年我参加高考竟考了个全县文科第一,母亲连夜把我的被子拆了,添一层新棉絮,灯光下,她手中的针线起起落落,点点滴滴的泪水连同那颗慈母心都缝进了那厚厚的棉被里。
⑤大学毕业后,我被分到一个新兴城市工作。母亲盼来的不是儿子过年归来的团圆,而是我患病住院的音讯。在我所住的医院,母亲踉跄着扑到我的床头,抱着我的头,泉涌般的泪水湿润了我的脸。我的心里满是对母亲深深的歉意,为什么我带给你的总是流不尽的泪?我真是一个不怀好意的讨债鬼吗?
⑥在以后整整十八个月的日子里,病魔与死神将我这个不满24岁的生命当成它们手中的一根扯来扯去的猴皮筋,母亲用她带血的泪水和根根白发陪着我一道和它们较量,最终我竟奇迹般摆脱了死神的纠缠,可是它并没有空手而去,而是带走了我的一双眼睛。
⑦对失明的儿子,已是心碎的母亲,就如做错了事的孩子,不知如何才能不惹我发怒。黑暗中,我下意识地伸出手,她竟看见了,忙把一支烟放到我手中,然后又急急忙忙地去找火柴。我深吸一口香烟,许久才伴着一声重重的叹息吐出浓浓的烟雾。母亲又小心翼翼地开口了:“妈知道你心里难受,可我们总还要活下去!”“活,像我这样活着有啥用?”这是我几个月来第一次顺着母亲的话茬儿答言,母亲受到了更大的鼓励:“咋没用,只要你还活着,只要我和你爹下地回来能看到炕上坐着我们的儿子,我们心里就踏实,就有奔头……”窗外的雨下得更大了,落在长出新芽的树上沙沙作响,忽觉得脸上痒痒的,用手去摸。是泪。
⑧肆虐的风暴过去了,生命之树带着累累伤痕又艰难地站了起来。在家休养了三年,我又鼓起勇气上路了,因为有母亲那句“咱要好好活!”我必须走出一条活的路来。几年来我的脚下已有一条路的雏形,尽管还不是很清晰,尽管还很狭窄,但那是我自己用脚踩出来的,是我活着的见证,这条路上有我的梦,也有母亲的泪。如果说我的生命是一条船,那么母亲的眼泪就是一条河了。
⑨母亲啊,你的眼泪真是一条流不尽的河,每当我的生命之船搁浅了,你总是用自己的生命托起我这只船,送我到远方。
(选自《时文选粹》)
(1)根据文章的内容,填写下面的表格。
(2)按括号内所给的要求赏析文中的画线句子。
母亲的生命从此成为一支被我点燃的蜡烛,再没有停止过燃烧和流泪。(从修辞的角度)
(3)你觉得文中母亲是一个怎样的人?结合文章内容分析。
6.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父亲在家等我
星期三下午,学校老师照例要开会、学习,学生们上了两节课就放学了。
他和班上的两位同学欢蹦着走出校门,没有回家,而是去了离家不远的森林公园。他们一直玩到天黑,还感觉有些意犹未尽。
“嘿,想不想吸支烟?”回去的路上,他突发奇想。
“好哇。”两位好友齐声赞成。
三个人停下来,把衣兜里的钱都掏了出来,买了一包“阿诗玛”。
他们拿了香烟,跑到路边拐角处。他把烟盒撕开,给两位同学一人一支,自己也拿起一支,叼到嘴上。这才发现,刚才忘了买火。
他冲伙伴们耸耸肩,然后把视线投向路边,张望着。
正是日暮时分,路上不时有行人匆匆走过。他想上前借火,又觉得有些唐突。正在这时,他发现,在路的那一端,有一个小亮点,在夜幕中闪着微弱的光,向他这里慢慢移动。他不禁心中一喜,仿佛已经嗅到了诱人的香烟味。
那个小亮点终于走近。他走上前去,说:“哥们儿,借个火!”
那个人停下来,把手中燃着的烟递给他,他接过来,把自己的烟点着,美美地吸了一口,抬起头,把烟还给这位行人。这时候,他才看清他的脸。
刹那间,他惊住了。拿烟的手停在半空。
那个人缓缓地伸出手,接过他手中的烟,凝视了他一会儿,又把视线转向他旁边的两位同伴。然后,拍了一下他的肩膀,郑重其事地说:“_______________。”
他说不出话来。
旁边的好友有些不解地问:“为什么?”
“因为,”那个人看着他一字一顿地说,“你的父亲在家等你!”说完,转身走了。
那个人的背影已经消失在夜色中,他还直愣愣地站在那里。两位同伴用手碰了一下他的胳膊,问:“你怎么了?”
他转过身来,看了看两位同伴,把手中的烟扔到地上,用脚狠狠地踩灭。
“把烟捻灭回家去!”他语气十分坚决。
两位同伴看着他,又看看手中冒着缕缕香气的烟,不约而同地说:“为什么?”
“因为,我的父亲在家等我。”
“你怎么知道?”
他看着两位同伴,低下头来,声音有些哽咽:“刚才那个借火给我们的人,他,就是我的父亲!”
(1)在文中横线处填写所缺的句子,恰当的一项是( )
A.孩子,快回家去!
B.我的孩子,回家去吧?
C.哥们儿,吸完这支烟,就回家去吧!
D.哥们儿,你们还是孩子,怎么能吸烟呢!
(2)概括叙述文章的内容。(含标点不得超过50字)
(3)文中很少对心理活动进行直接描写,但又能让人从具体的行为、语言、神态描写中看到人物复杂的内心世界。试结合上下文,分析下列句子所包含的思想感情。
①他把烟盒撕开,给两位同学一人一支,自己也拿起一支,叼到嘴上。
②刹那间,他惊住了。拿烟的手停在半空。
③“把烟捻灭回家去!”他语气十分坚决。
(4)“父亲”带给“儿子”的震撼是巨大的,文章留给我们读者的思考也是多方面的。读完此文,你有何感想?请用一两句话说出你感触最深的一点。
(5)简要说说文章以“父亲在家等我”为题的妙处。
参考答案
1.
【答案】
“我”回忆了三年前生日那天的一次奇特经历,获得了成长的感悟。)
描写了当时环境的恶劣,天气寒冷,为下文写父亲遇到车祸埋下了伏笔。
“幸福”是指在“我”的生日这天唤醒了昏迷的父亲;“不幸”是指父亲遭遇了车祸。
写出了“我”当时不愿意相信父亲发生车祸的严重性,但又要正视现实的无奈心理。
每个人的经历不可能都是一帆风顺的,在成长过程中,也都会有酸甜苦辣的滋味。
2.
【答案】
①采用了拟人手法,形象地表现出积雪、寒冷给人带来的压抑。②“揣在棉袖里”形象地写出了人们因寒冷而缩手缩脚。“提沓提沓地趿着鞋窜[ ]” 更是再现出来在冬天山里人们的百无聊赖。
原因:大雪带来的压抑心情、 对新年的期盼和迷惘、 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对往事的回忆及深思。
写雪是和开头照应,回顾儿时是将“对往事的回忆”具体化,从而含蓄地表达了岁月如流,逝者如斯的感慨。
3.
【答案】
(1)①三,②时间,③记叙,④描写,⑤移栽进城
(2)表现了它无奈、绝望、伤心的心情(失望、苦闷、憋屈)。
(3)这句话以乐观积极的情绪鼓舞我们:抱怨改变不了命运,不论在哪里,都应该发光发热,因为最有意义的人生是履行职责、作出贡献的人生,所以我们要找准自己的人生坐标,在自己现有的位置上实现其存在的意义和价值,演绎出多彩人生。
(4)D
4.
【答案】
(1)春天的心是一颗纯真的心,是一颗仁爱的心。
(2)一方面表现早春的优美景色,一方面以此衬托春天中孩子们的美好心灵。
(3)小女孩儿提醒小男孩儿,摄像时不能伤害那个有残疾的女孩儿的心。小男孩儿皱眉是在想主意,活动的形式既要让大家一起开心地玩儿,又要不露声色让那个有残疾的小女孩儿留下对春天的美好记忆。
(4)示例:“我”开始时感到纳闷儿,后来明白了孩子们那样做的原因。这组照应,为“我”后来抒发情感进行了铺垫。
小女孩儿与小男孩儿的商量与后面的活动形式、最后揭开谜底进行了照应,这样既制造了悬念,又表现了孩子们的美好心灵。
(5)①倾泻,写出阳光的灿烂明媚,表现出人们对春天的感受。
②钻,写出孩子们对春天的喜爱,动作敏捷,充满活力。
5.
【答案】
(1)①母亲连夜给“我”的棉被添置新棉絮,②母亲赶赴医院照顾“我”
(2)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母亲的生命”比作“点燃的蜡烛”,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母亲为了“我”无私地奉献着自己,表现了“我”对母亲的感激、赞美之情。
(3)①坚强:“我”每次患重病,母亲绝不放弃,不被“我”的病灾击垮。
②慈爱:考上大学时,母亲为“我”增添一层新棉絮,连夜为“我”缝制棉被;大学毕业后“我”患重病,母亲鼓励“我”勇敢地活下去,给“我”生活的信心。
③无私:每次重病,母亲细心照顾,从不要求“我”为她做任何事。
④细心体贴:“我”失明后想抽烟,黑暗中,“我”下意识地伸出手,她竟看见了,忙把烟放到“我”手上,还找来火柴。
6.
【答案】
(1)C
(2)一次,他和两位同学在回家的路上,买了一包香烟,在向行人借火时,受到父亲委婉的教育,内心深感愧疚。
(3)①悠然自得。
②突然发现父亲时极为尴尬的神情和恐慌的心理。
③悔恨不已、坚决改正错误的真实感情。
(4)示例:①好的教育无需过多的语言,就能让人认识并坚决改正错误。
②“爱心”教育是最有效的手段,胜过于严厉的批评和说教。
③偶尔犯点小错误也是可以理解的,只要能勇于改正错误。
(5)文章的题目是父爱的集中体现,也是让“他”认识并改正错误的根本原因,以此为题很有概括力,很好地突出了文章的主旨。时间
母亲为“我”做的事
人物的眼泪
“我”不满一岁的时候
“我”得了急性肠炎,母亲夜里冒雨步行十多里,跪求老中医为“我”治病
祈求之泪
“我”考上大学后
①_______________
欣慰之泪、忙碌之泪
“我”大学毕业分配工作后
②_______________
担忧之泪
“我”双目失明后
母亲细心照顾“我”,安慰“我”好好活着
懊悔、感激之泪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专题12:记叙文阅读二(考点专练) 七年级语文下册期末复习(部编版),共4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批注,是一种很好的读书方法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专题11:记叙文阅读一(考点专练) 七年级语文下册期末复习(部编版),共4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赏析第⑦段画线的句子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本册综合同步达标检测题,共2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