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第八单元 《1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教案
展开8.12连加、连减
年级 | 一 | 学科 | 数学 | 主题 | 连加、连减 | 主备教师 |
| |
课型 | 新授 | 课时 | 1 | 时间 |
| 导学教师 |
| |
教学目标 | 1、通过动手操作、合作交流,初步理解连加、连减的含义。掌握连加、连减的计算方法。 2、能有条理地表述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 |||||||
教学 重、难点 | 通过动手操作、合作交流,初步理解连加、连减的含义。掌握连加、连减的计算方法。 | |||||||
导学方法 | 通过实践,引导交流,合作探究 | |||||||
导学步骤 | 导学行为(师生活动) | 设计意图 | 导学教师复备 | |||||
回顾旧知,引出新课 | 1、 口算。 4+1= 5+2= 5-2= 5+3= 7+1= 3-1= 10-2= 9-3= 2、游戏,对口令。 | 为新知作铺垫 |
| |||||
新知探索 | 例12主题图。 学生根据图意分小组讨论交流,编故事,表演动作。 讲述:星期天,小红和弟弟去郊区的奶奶家玩,看见奶奶摘下了一些又大又红的南瓜。小红想,我长这么大了,应该帮奶奶做一点家务活。于是,她找来一辆手推车,把奶奶摘下的南瓜运回家。第一次运来4个,第二次又运来2个,还剩下一个最大的没有运,奶奶一共摘下几个南瓜呢?怎样计算? | 通过编故事、表演等让学生饶有兴致投入到学习中去。 |
| |||||
例题精讲 | 教学例题12 师问:奶奶一共摘下几个南瓜?怎样计算? (4+2=6,6+1=7,奶奶一共摘下7个南瓜。) 师问:有没有不同的方法? 讲述:4+2+1=7. 追问:为什么这样列式? 你是怎样算的? (板书:4+2+1=7) 你能给这样的算式取个名字吗?(连加) 小结:这个名字取得真好,今后我们看见在一个算式里有两个以上的“+”,就叫它连加。(板书课题) 做连加题,从左往右连着加,最后写上得数。 试试看。 妈妈在院外给小鸡喂食,出示图。你能试着自己列式算算看一共有多少只小鸡吗? (1) 学生自己尝试做 (2) 交流图意及算法。 (3) 小结 教学例13. 讲述:这时,弟弟在大声喊:“姐姐,快来看,奶奶家还种了一些丝瓜。”出示例2主题图。 提问:你们能看着这幅图编个故事吗? 学生分小组讨论交流,形成如下的表述: 丝瓜架上原来有8根丝瓜,弟弟第一次摘下3根,第二次又摘下1根,还剩几根? 讨论怎样列式,怎样计算,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算式,并让学生把书上的算式填写完整。 引导学生小结:8-3-1=4连续减了两次,我们把它叫做连减。 做连减题,从左往右连着减,最后写上得数。 试试看。有的鸡宝宝吃完食就上一边玩去了,你能试试列式算算还有几只小鸡在吃食吗? 学生独立解答后进行交流。 课堂检测。 师生共同小结:今天我们学了什么新的内容?在计算的时候应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呢? |
通过动手操作、合作交流,初步理解连加、连减的含义。掌握连加、连减的计算方法。
启发学生根据具体情境理解连加、连减的实际意义和运算顺序。
补充的两道试试看题,及时进行新知识的巩固。 |
| |||||
课堂检测 | 1、“想想做做”第1题 指明表述图意。独立把算式填写完整,全班共同核对。 2、“想想做做”第2题 让学生仔细观察图意,指明表述图意,再各自填写算式,共同核对。 3、“想想做做”第3题 让学生仔细观察插图,指明表述图意,各自填写算式,共同订正。 4、“想想做做”第4题 独立完成 5、“想想做做”第5题 提问:你能看图列出连加算式吗? 提问:观察这幅图,你还能列出连减算式吗?你打算怎么列式?如果不会列式可以与同学讨论。 指明说算式,让其他学生发表不同的意见,在班里交流。 |
|
| |||||
总结提升 | 做连加、连减题,都是从左往右依次计算,最后写上得数。 | |||||||
板书设计 | 连加、连减 4+2+1=7 8-3-1=4 | |||||||
本课作业 | 73页想想做做第6题。 | |||||||
本课教育评注(实际教学效果及改进设想) | 这节课我侧重启发学生根据具体情境理解连加、连减的实际意义和运算顺序。课后仍然需要补充练习,进行强化训练。
| |||||||
一年级上册第八单元 《1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教学设计及反思: 这是一份一年级上册第八单元 《1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教学设计及反思,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创设情境,复习导入,、新授,、巩固新知,、小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苏教版一年级上册第八单元 《1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苏教版一年级上册第八单元 《1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教学设计,共27页。
【同步教案】苏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8.12 连加、连减 教案: 这是一份【同步教案】苏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8.12 连加、连减 教案,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