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华东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语文10月考【试卷+答案】
展开一 积累运用(6分)
1.按要求填空。(每空1分,共4分)
(1)自伐者无功, 。(《老子》四章)
(2)自天子以至于庶人, 。(《礼记》)
(3)《将进酒》中表现了诗人对自己才能力量的充分肯定和屡遭失败之后不肯屈服的倔强性格的诗句是: , 。
2.下列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2 分)
A.他接到陌生电话,开始有所怀疑,但是电话里男子言之凿凿,说出了很多个人信息,最终被骗。
B.我们应该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广泛调研,认真实践。很多时候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C.“闯红灯”是老生常谈的城市顽疾,除了在提升市民的安全意识上下工夫外,还要加大执法力度。
D.有专家指出,芯片是未来科技发展的一个重要的战略储备,我们必须厝火积薪,未雨绸缪。
二 阅读(44 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第 3—7题。(17分)
学术书评的困境及超越
陈静
①一九三七年,沈从文以谜语的方式道出书评的两难困境:最不讨好又最容易发生私人思想;最宜公平,却又容许相当偏见存在;最需要避免却又似乎不能不受私人爱憎和人事拘牵;本身无永久价值,然而间接又最有影响;文学运动少不了它,同时又毫不 需要它。学术书评是一种“学术小品文”,是指在阅读专业著作的过程中,将所思、所 想、所评记录下来的一种文体。其对象是以在思想、学术、艺术、科技等领域进行严肃 探索为目的的书籍;其内容是对所评书籍的一切探索和所取得成果做出反应与合理评价, 并给以定位;作者群是相对而言的专家,对所评书籍涉及领域有一定的发言权。
②学术书评是 。既然是交流必然有来有往。如陈寅恪先生对待古人学说之态度:必与立说之人处于同一境界,表一种同情,方能批评其学说之是非得失。以书为媒,跨越古今、中外、地域之界限,进行真正意义上的学术对话,说明这是一场严肃的学术活动。
③首先,如何选书是一门学问。论文集、拥有多个作者的著作、教材以及研究报告, 不应是严肃的学术书评所考虑之列。如果不考虑经典著作,它针对的最好是两年内出版, 代表作者学术水平和研究能力,具有一定创见的专业学术著作。
④其次,评什么比较关键。是把作者的观点照抄一遍,还是“借他人之酒杯,浇自己之块垒”,抑或对著作结构“指手画脚”,均是见仁见智的事情。好的学术书评不可能见书不见人,见骨架不见思想,见作者不见评者或者只见评者不见作者。它最能体现评者与作者的个性和学术特色,让人读起来感觉既谦虚又不失尊严,既独立又能做到“了解之同情”,既有文采又不失学术性和思想性。如此看来,学术书评撰写之难,足以让人“望而却步”。不过,这一步恰恰又是通往学术征途的必由之路。因为严肃、认真、专业的学术书评,就像一把尺子,丈量出好的研究坏的研究、一般的研究的分水岭。如此这般,学术的严谨性和科学性便凸显出来。
⑤学术书评怎么评?就这一问题的讨论常常陷入两难困境。皇皇几十万甚至几百万字的著作,用不到万言乃至三四千字精准表达其主旨,常常让人无从下手。虽然好的学术书评能掀起讨论的风波,但是既为“评”,便脱不开“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的干系。什么样的话才算是公道话?自然离不开评者的学识修养。真正称得上批评家的应该是个不偏不倚、无意气的分析者。不偏不倚即公平,无意气即客观。学术书评最忌讳把话说满,什么“填补空白”“力作、典范之作”“新创见思考”等评价时常见诸报端。学术共同体不是“你好我好他也好”的“说大话共同体”“吹捧共同体”。
⑥那么,对待学术书评究竟应持何种态度呢?肯定不是功利的态度,不是敷衍的态度,不是虚浮的态度。做学问就是做人,首先是恭敬的态度。受人之邀为“拙作”评点,本身就是一种信任和认可,有责任心的学人自当以恭敬的态度回报。还有一种求教的意识。每个人均有自己的认知局限,能不能接受别人的批评,这就要看作者有无谦虚之心, 评者能否独具慧眼。
⑦其次是正直的态度。正直的治学态度衡量一位学者能否在“千夫诺诺”之时,做到“一士之谔谔”。它本是学者应具有的最基本的优良品质,然而,在现实中由于受到文化心理的制约,敢于诤言的人越来越少,更不用说去质疑名家。学术探索永无止境, 任何研究领域都不存在绝对的权威。正确的治学态度,是敢于接受别人对自己观点的批评。否则,学问做得再深奥,也难逃自说自话的孤独境遇。而对于学术共同体来说,唯唯诺诺的心态亦无法助力中国学术走向世界。只有敢于接受他人质疑,才是一个自信且成熟的学者,这样的学术才是有尊严的学术。
⑧再次是批判的态度。在对论着保有基本尊重的前提下,从知识脉络、思维方式、论证效力、价值取向或前提建构等角度出发,对它们进行有帮助于知识增量的严肃的评论或批判,并且通过这种方式推进知识的增量和中国学术传统的建构,是学术书评最主要的功能之一。不过,在现实中批评中肯的学术书评极少。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有,梁启超评胡适的《中国哲学史大纲》,先是彬彬有礼地“约法三章”,以一句“可惜仍不能尽脱却主观的臭味”作转折,急转直下的就是缺点罗列。学术场域的封闭性需要活跃的学术批评。只有破除门阀与偏见,鼓励学术争鸣、维护学术公平,才能涵养良好的学术风气,培养中国学术创新的宝贵土壤。
⑨最后是享受的态度。爱书之人更乐意写书评,好的评者既享受阅读之乐趣,亦享受分享之畅快。他必定是一个热爱生活的人,具有蓬勃的生命状态,其笔下的文字也是生龙活虎、充满生机的。一如钱锺书笔下的《管锥编》,各种读书笔记仿佛“活物”, 心蕴优雅、瞬绽光华,充分体现了汉语的流动性、生成性和思辨性。
(选自 2021年8月《读书》,有删节)
3.根据文章内容,将第②段横线补充完整。(3分)
4.下列选项中哪一项表述与学术书评的定义相违背?( )(2分)
A.学术书评的对象是专业领域的著作,既包含经典著作也包含新出版的著作。
B.学术书评的作者群大多是对所评书籍涉及领域有一定发言权的专家。
C.学术书评的内容包含对原书的所思、所想、所评,能体现出所评书籍的学术水准。
D.学术书评的特点是在总结所评书籍的观点的基础上阐述个人学术观点。
5.下列依据文意可以做出的一项推断是( )。(3分)
A.学术书评不可能完全脱离开主观判断,因而即使包含着一定的私人感情也不会影响书评的价值。
B.当下的学术书评频繁出现书评作者并未阅读过所评书籍的情况。
C.对所评书籍的不足之处进行批评是一篇好的学术书评必须要包含的内容。
D.好的学术书评不只要体现学术的科学性、严谨性还须体现汉语的独特魅力。
6.第②、④段反复使用陈寅恪的话,请对其在论述中的作用加以评析。(5分)
7.结合本文行文思路分析以第⑨段总结全文是否合适。(4分)
(二)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 8—10 题(8分)
春江花月夜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裴回,应照离人妆镜台。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8.《春江花月夜》的作者 与贺知章、张旭、包融并称“吴中四士”。(1分)
9.以下对这首诗的评价不合适的一项是( )。(2分)
A.深沉哀伤 B.恬静幽美 C.流畅自然 D.清新婉丽
10.全诗围绕“月”来结构全篇,又借月抒发了丰富的情感和哲思。请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5分)
(三)阅读下文,完成第 11—16 题。(17分)
(甲)
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老子》第十一章)
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其微易散。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学不学,复众人之所过。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老子》第六十四章)
(乙)
惠子谓庄子曰:“魏王贻我大瓠之种,我树之成而实五石。以盛水浆,其坚.不能自举也;剖之以为瓢,则瓠落无所容。非不呺然大也,吾为其无用而掊之。” 庄子曰:夫子固拙.于用大矣!宋人有善为不龟手之药者,世世以洴澼絖为事。客闻之,请买其方百金。聚族而谋曰:“我世世为洴澼絖,不过数金;今一朝而鬻技百金,请与之。”客得之,以说吴王。越有难,吴王使之将。冬与越人水战,大败越人,裂地而封之。能不龟手一也,或以封,或不免于洴澼絖,则所用之异也。今子有五石之瓠,何不虑以为大樽,而浮乎江湖?而忧其瓠落无所容?则夫子犹有蓬之心也夫!
1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2分)
(1)魏王贻我大瓠之种( )
(2)我树之成而实五石( )
(1)常于几成而败之( )
A.接近 B.没有多少 C.什么 D.达到
(2)夫子固拙于用大矣( )
A.不灵活 B.不擅长 C.谦辞 D.质朴
12.为下列句中加点词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2分)
(1)常于几成而败之( )
A.接近 B.没有多少 C.什么 D.达到
(2)夫子固拙于用大矣( )
A.不灵活 B.不擅长 C.谦辞 D.质朴
13.把文中画线句译成现代汉语。(6分)
(1)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学不学,复众人之所过
(2)能不龟手一也,或以封,或不免于洴澼絖,则所用之异也。
14.对于“不龟手之药”,不同的人“所用”不同,一种是“ ”;一种是“ ”。(2分)
15.惠子和庄子在对话时,各自引用了“五石之瓠” 和“不龟手之药”的事例,分别有什么用意?(2分)
16.简要分析甲文和乙文在说理方法上的不同。(3分)
(四)阅读下文,完成第 17—20 题(12分)
纵囚论
欧阳修
①信义行于君子,而刑戮施于小人。刑入于死者,乃罪大恶极,此又小人之尤甚者也。宁以义死,不苟幸生,而视死如归,此又君子之尤难者也。
②方唐太宗之六年,录大辟囚三百馀人,纵使还家,约其自归以就死。是以君子之难能,期小人之尤者以必能也。其囚及期,而卒自归无后者。是君子之所难,而小人之所易也,此岂近于人情哉?或曰:罪大恶极,诚小人矣。及施恩德以临之,可使变而为君子。盖恩德入人之深,而移人之速,有如是者矣。
③曰:太宗之为此,所以求此名也。然安知夫纵之去也,不意其必来以冀免,所以纵之乎?又安知夫被纵而去也,不意其自归而必获免,所以复来乎?夫意其必来而纵之,是上贼下之情也。意其必免而复来,是下贼上之心也。吾见上下交相贼以成此名也,乌有所谓施恩德与夫知信义者哉?不然,太宗施德于天下,于兹六年矣,不能使小人不为极恶大罪。而一日之恩,能使视死如归,而存信义,此又不通之论也。
④然则何为而可?曰:纵而来归,杀之无赦。而又纵之,而又来,则可知为恩德之致尔。然此必无之事也。若夫纵而来归而赦之,可偶一为之尔。若屡为之,则杀人者皆不死。是可为天下之常法乎?不可为常者,其圣人之法乎?是以尧、舜、三王之治,必本于人情,不立异以为高,不逆情以干誉。
17.请简要分析第①段的作用。(3分)
18.下列对第②段划线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因此君子难以做到的事,希望小人中的优秀者做到,是一定能够办到的。
B.因此君子难以做到的事,约定最坏的小人做到,也是能够做到的。
C.这是拿连君子都难以做到的事,来希望最坏的小人要一定去做到。
D.这是拿君子都难以做到的事,来希望坏人中的优秀者要一定做到。
19.作者认为唐太宗纵囚的目的是□□。(请用原文回答)(2分)
20.在第③段中作者是从哪两个方面作严密论述的?(4分)
三 写作(40 分)
21.阅读下列材料,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题目自拟。
竹子用了4 年的时间仅仅长了3厘米,从第5年开始,以每天30厘米的速度疯狂成长,仅仅用了6周的时间就长到了15米。其实,在前面的4年,竹子在土壤里延伸了数百平米。
参考答案:
1.(1)自矜者不长 (2)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3)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2.D
3.基于学术史的视域(1分)与所评学术著作的作者进行对话与争鸣的(1分)一种交流方式(1分)
评分说明:答案是原文。能体现学术、对象、交流各1分。
4.D(2分)
5.(缺)(3分)
6.(5分)第②段引用陈寅恪的对待古人学说的态度,印证学术书评是基于学术史的视域与所评学术著作的作者进行对话与争鸣的一种交流方式的说法。(1分)
第④段借助陈寅恪的说法,进一步明确对待学术书评应所持恭敬的待人态度,(1分)强调评者和作者之间的对话。(1分)
围绕陈寅恪的话,多次强调,逐层推进论述(1分),易于读者理解接受,取得很好的论述效果(1分)。
7.(4分)我认为不合理。文章引论部分首先通过沈从文的谜语指出学术书评的困境所在,明确学术书评的定义,接着指出评什么和如何评,从不功利、正直、批判的三个角度展开论述了对待学术书评的态度。
最后一段承接上述书评态度,作为全文总结并不合适,并没有回应困境和谈及如何超越。
8.张若虚(1分)
9.A(2分)
10.(5分)全诗先写“海上明月共潮生”,继写“皎皎空中孤月轮”,最后写“可怜楼上月徘徊”,“斜月沉沉藏海雾”(1分),以月升——月悬——月斜——月落为线索贯穿全篇,把春、江、花、月、夜的景色和情理融为一体(1分)。诗人笔下的月,首先是自然美的典型,江天一色,海上月明,寥廓宁静动人,使人充满了喜悦和赞叹(1分);“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诗人借月抒发对生命意义的切身体悟,宇宙永恒,明月常在,而生命又何其短暂;人类代代无尽,与明月共存于天地之间(1分)!继而又感叹人生多愁,抒发游子的离情和亲人的相思,“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柔婉酣畅,在诗情画意中融入了深深的哲理(1分)。
11.(2分)(1)赠送 (2)容纳;装得下;结出果实
12.(2分)(1)A (2)B
13.(6分)
(1)所以圣人想要常人所不想要的,不珍贵难得的货品,学习常人所不学习的,补救众人所犯的过错。(是以;欲不欲;贵;货;复)
(2)同样一个防止手冻裂的药房,有人因此得到封赏,有人却只是用来漂洗丝絮,这就是使用方法的不同。(一,或,以,洴澼絖,所用)
14.“或不免于洴澼絖” “或以封”(2分)
15.(2分)惠子用“五石之瓠”的事例,意在讥讽庄子的学说大而无用;庄子用“不龟手之药”的事例,意在证明自己的学说大有用处,只是惠子不能通晓领悟。
16.(3分)甲:列举生活事例直接讲述理,阐释有与无的对立统一关系,说明慎终如始、注重细节等道理。乙:运用寓言(故事),婉曲达意,富有趣味和效果,超越功利、关注个体精神的逍遥自由。(举例、寓言各1分,结合两文文本分析1分)
17.(3分)论述君子和小人之别,紧扣论题,引出下文唐太宗纵囚不合情理的论述。“罪大恶极”与下文太宗释囚不通情理暗合,“视死如归”又暗扣死囚自归不合情理。
18.C(3分)
19.(2分)干誉(或“求名”)
20.(4分)从心理推断(1分)和事实辩驳(1分)两个方面严密周到地论证了纵囚是邀取名声之举。(结合文意分别举例分析各得1分,共4分)
上海市华东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这是一份上海市华东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共7页。
上海市华东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这是一份上海市华东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共7页。
上海市华东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这是一份上海市华东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