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 分子和原子-2021-2022学年九年级化学上册精讲精练(人教版)(原卷版)第1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7/12296573/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3.1 分子和原子-2021-2022学年九年级化学上册精讲精练(人教版)(原卷版)第2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7/12296573/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3.1 分子和原子-2021-2022学年九年级化学上册精讲精练(人教版)(原卷版)第3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7/12296573/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3.1 分子和原子-2021-2022学年九年级化学上册精讲精练(人教版)(解析版)第1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7/12296573/1/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3.1 分子和原子-2021-2022学年九年级化学上册精讲精练(人教版)(解析版)第2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7/12296573/1/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3.1 分子和原子-2021-2022学年九年级化学上册精讲精练(人教版)(解析版)第3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7/12296573/1/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0-2021学年课题1 分子和原子导学案及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2020-2021学年课题1 分子和原子导学案及答案,文件包含31分子和原子-2021-2022学年九年级化学上册精讲精练人教版原卷版docx、31分子和原子-2021-2022学年九年级化学上册精讲精练人教版解析版docx等2份学案配套教学资源,其中学案共311页, 欢迎下载使用。
3.1.1 分子和原子
考点精讲
微观粒子的共性
1.微观粒子非常小
2.微观粒子总是在不断运动
3.微观粒子之间有间隔
注意:
物体的热胀冷缩、气体压强的改变引起的体积改变,都是粒子之间的间隔发生改变,而粒子本身的大小没有改变。
【典型例题】
(2021·湖南湘潭)湘潭又名“莲城”,初夏时节,荷花盛开,花香怡人,这主要是因为( )
A.分子之间有间隔 B.分子质量很小
C.分子在不断运动 D.分子由原子构成
【举一反三】
1.(2021·四川广安)下列关于密闭容器中二氧化碳气体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压缩容器会使二氧化碳分子变小
B.二氧化碳分子在容器内静止不动
C.1个二氧化碳分子是由1个碳原子和2个氧原子构成的
D.碳原子和氧原子是保持二氧化碳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
2.(2021·湖南怀化)俗话说:“酒香不怕巷子深”。从分子的角度解释正确的是( )
A.分子大小发生改变 B.分子之间有间隔
C.分子可以再分 D.分子在不断运动
3.(2021·甘肃武威)下列对事实的微观解释不正确的是( )
A.蔗糖放入水中溶解——蔗糖分子分解了
B.墙内开花墙外可闻到花香——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C.水壶中的水烧开沸腾后,壶盖被顶起——水分子间的间隔增
D.氧气和液氧都能支持燃烧——构成物质的分子相同,其化学性质相同
【技巧方法】
掌握微粒共性:微观粒子质量小、体积小、不断地运动、微观粒子之间有间隔这些性质,是解决这类问题的最根本方法!
【针对训练】
1.(云南省2020年中考化学试题)一定条件下,6000L氧气可压入40L的钢瓶中。对此现象的微观解释正确的是( )
A.氧分子间的间隔变小
B.氧分子的质量变小
C.氧分子的体积变小
D.氧分子的数目减少
2.杜甫的绝句《沙暖睡鸳鸯》中写到“迟日近山丽,春风花草香”诗中描写的情景用化学原理解释正确的是
A.分子很小,但分子有一定的质量( )
B.分子很小,但分子之间有间隙
C.分子很小,但分子在不停地运动着
D.分子很小,但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3.(2019年吉林省)下列有关分子、原子说法错误的是( )
A.很小 B.不断运动 C.有间隔 D.不可分
探究分子的运动
1. 探究分子的运动现象
(1)装置A中溶液颜色无明显变化,说明蒸馏水不能使酚酞变红;
(2)装置B中溶液颜色变红,说明浓氨水能使酚酞变红;
(3)装置C中溶液颜色变红,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原理是浓氨水挥发出来的氨分子进入空气中,并逐渐运动到烧杯A中,与蒸馏水结合又形成了氨水;
2. 探究影响分子运动快慢的因素
① ②
(1)实验①中白烟首先在靠近浓盐酸一侧产生,说明 相同条件下,分子质量越小,运动速率越块;
(2)装置②观察到的现象为C中酚酞变红速率比B 中快;说明相同条件下,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快。
【典型例题】
(2021·山东东营)干冰可以制造云雾缭绕的效果,当喷出的干冰周围出现云雾时,不会发生变化的是( )
A.二氧化碳分子的质量 B.二氧化碳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
C.水分子间的间隔 D.水分子的运动速率
【举一反三】
1.(2021·河北)按图所示进行实验。当观察到热水大面积变成红色时,冷水中只有品红周围变成红色。对该现象的微观解释合理的是( )
A.温度越高,分子质量越小
B.温度越高,分子体积越大
C.温度越高,分子间隔越小
D.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
2.(2021·湖北荆州)“荷花送香气”说明了( )
A.分子之间有间隔 B.分子具有一定质量
C.分子可以分成原子 D.分子在不断运动
3.(2021·江苏扬州)下列物质由分子构成的是( )
A.氢氧化钾 B.铝 C.金刚石 D.水
4.(2021·江西)“莫道雪融便无迹,雪融成水水成冰”,其中涉及有关物质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冰和水的化学性质不同 B.冰和水的相对分子质量相同
C.雪和水的分子间隔不同 D.雪融成水是物理变化
【技巧方法】
1、物质构成的描述:物质由××分子(或原子)构成。例如:铁由铁原子构成;氧气由氧分子构成。
2、分子的理解:
①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不是“唯一粒子”;
② “保持”的含义是指构成该物质的每一个分子与该物质的化学性质是一致的;
③分子只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而物质的物理性质需要大量的集合体一起来共同体现,单个分子无法体现物质的物理性质。
④ “最小”不是绝对意义上的最小,而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
【针对训练】
1.(山东省潍坊市2020年中考化学试题)一定条件下在密闭容器里加热冰,温度和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①②③表示水在不同时刻的存在状态。下列有关判断正确的是( )
A.水分子间的间隔:②>③ B.水分子的运动速率:①>③
C.水分子的质量:①=②=③ D.②→③的过程中水发生了分解
2. 建立宏观和微观之间的联系是化学学科特有的思维方式。下列关于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错误的是( )
A.氢气球在高空膨胀——分子体积变大
B.品红在静置的水中会扩散——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C.水和过氧化氢性质不同——不同分子的性质不同
D.水蒸发由液态变成气态——分子间的间隔变大
3.(2020·辽宁本溪初三二模)下列关于“酒精温度计和水银温度计遇冷读数下降”的微观解释正确的是( )
A.酒精分子停止运动 B.酒精分子体积缩小
C.液态汞热胀冷缩 D.汞原子间间隔变小
4.(2019年河南省)下列各组物质中,都由分子构成的一组是( )
A.铁、汞 B.氨、干冰
C.水、金刚石 D.硫酸铜、氯化钠
5. 下列关于分子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
B.分子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
C.冰块、雪花和露水的分子几乎都是水分子
D.液体物质的分子肉眼看得见,气体物质的分子肉眼看不见
原子
1.概念: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由原子构成的物质, 原子 是保持其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
2.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有 分子 、 原子 、 离子 。
注意:由离子构成的物质目前只需记住两种物质:氯化钠[由钠离子(Na+)和氯离子(Cl-)构成]和硫酸铜[由铜离子(Cu2+)和硫酸根离子(SO42-)构成]。
3. 分子和原子的区别与联系
粒子
分子
原子
概念
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其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由原子构成的物质,原子是保持其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本质区别
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而原子不能再分
粒子
分子
原子
相同点
(1)都是构成物质的粒子;
(2)质量和体积都很小,粒子间有间隔,粒子在不断地运动;
(3)相同粒子的性质相同,不同粒子的性质不同
联系
【典型例题】
原子和分子的本质区别是( )
A.分子大,原子小
B.分子可构成物质,而原子要先构成分子后再构成物质
C.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D.分子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原子不能
【举一反三】
1.(2020·江苏太仓初三二模)下列关于分子和原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分子的质量一定比原子大 B.同种原子可以构成不同的分子
C.水结成冰,分子停止运动 D.吹胀气球,分子间的空隙变大
2.(2020·辽宁铁岭初三一模)下列现象用分子或原子理论解释正确的是( )
A.矿石能够粉碎,说明分子可以再分
B.空气被压入篮球中,说明分子质量小
C.体温计中水银柱受热升高,说明原子体积变小
D.将红墨水放入盛水的水杯中水变红,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
3.(湖南省岳阳市2020年中考化学试题)如图中和分别表示不同元素的原子,根据图示推断,该反应属于( )
A.化合反应 B.分解反应 C.置换反应 D.复分解反应
【技巧方法】
1.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分子分解成原子,原子又重新结合成新的分子。
2.分子与原子的关系: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即分子可以分解成原子,原子可以结合成分子。
3.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以分解成原子,而原子不可再分。
4.化学反应前后,发生改变的是分子的种类;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都不变。
【针对训练】
1. (吉林省长春市2020年中考化学试题)物质是由微观粒子构成的,下列物质由原子直接构成的是( )
A.金刚石 B.水蒸气 C.氯化钠 D.碳酸钠
2.以下物质中,不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是( )
A.锰 B.汞 C.氦气 D.水
3.氧化汞受热时的变化可用图表示,图中大圆圈表示汞原子,小圆圈表示氧原子,据图得出的结论中不正确的是( )
A.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B.所有物质均是由分子构成的
C.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
D.氧化汞受热时分解生成汞和氧气
4.能证明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的变化是( )
A.碘受热变碘蒸汽 B.一定条件下水制成冰块
C.块状的硫碾磨成硫粉 D.加热氧化汞产生氧气
用分子和原子的观点解释变化和性质
1.物理变化
(1)宏观方面:没有新物质产生,一般只涉及三态的变化。
(2)微观方面:分子本身大小没有改变,改变的只是分子间的间隔。
2.化学变化
(1)宏观方面:有新物质生成。
(2)微观方面:分子种类发生改变,原来的分子变成新的分子。
3.结论
(1)物理变化中,分子不会变成其他分子。
(2)化学变化中,分子会变成其他分子,分子可以分成原子,原子可以构成新的分子。
(3)化学变化中,原子不会再分,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4)化学变化前后,分子种类一定改变,原子种类和数目一定不变,分子的数目可能改变。
(5)同种物质的分子化学性质相同,不同种物质的分子化学性质不同。
4.从微观示意图获得重要信息
氧化汞受热时的变化可用下图表示(图中大圆圈表示汞原子,小圆圈表示氧原子),请从宏观、 微观两方面写出获得的信息。
(1) 氧化汞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汞和氧气;
(2) 氧化汞由氧化汞分子构成 ;
(6) 汞由汞原子构成 ;
(4) 氧气由氧分子构成;
(5) 一个氧化汞分子由一个汞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 ;
(6) 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分成原子,原子可以构成新的分子。
【典型例题】
(2021·湖北黄石)下列对宏观事实的解释错误的是( )
A.品红在热水中扩散的更快—温度升高,分子运动加快
B.铁在空气中只发生红热现象,在氧气中剧烈燃烧—氧气含量不同
C.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化学性质不同—原子种类不同,性质不同
D.明矾可以净水—生成的胶状物能吸附杂质
【举一反三】
1.(2021·湖南邵阳)从分子的角度解释下列现象,其中错误的是( )
A.十里桂花飘香——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B.CO和CO2的化学性质不同——分子构成不同
C.水蒸发为水蒸气,所占体积变大——分子体积变大
D.1克水中约含1.67×1021个水分子——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2.(2021·湖南常德)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是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之一、下表中对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不合理的是( )
选项
事实
解释
A
湿衣服在阳光下比在阴凉处干得快
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快
B
氧气和液氧都能支持燃烧
同种分子化学性质相同
C
酸都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酸溶液中都含有酸根离子
D
石墨和金刚石的物理性质差异较大
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3.(2019•辽阳)下列事实与解释不相符的是( )
A.浓氨水挥发﹣﹣分子不断运动
B.干冰升华﹣﹣分子间的间隔变大
C.稀盐酸、稀硫酸均显酸性﹣﹣溶液中都含有氢元素
D.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不同﹣﹣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4.(2019•通辽)“见著知微,见微知著”是一种常用的化学思维方法。对下列事实用微粒的知识解释不正确的是( )
选项
事实
解释
A
氢气和液氢都可作燃料
构成物质的分子相同
B
自然界中的水有三态变化
水分子的大小随温度改变而改变
C
自然界中,金刚石最硬,但石墨质软
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
D
氢氧化钙可用于处理含硫酸的工业废水
OH﹣和H+结合成水分子
【技巧方法】
深挖概念内涵和外延,能从宏观过渡到微观全面认识和把握变化的实质、性质的内容,解题就会得心应手,水到渠成!
【针对训练】
1.(2020湖南邵阳)用分子、原子的观点解释下列现象,其中不合理的是( )
A.花香四溢——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B.水烧开后把壶盖顶开——分子体积变大
C.1滴水中大约有个水分子——分子很小
D.变瘪的乒乓球放入热水中复原——分子之间有间隔
2.(2020辽宁抚顺)下列有关微观粒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氯化钠是由氯化钠分子构成的
B.分子可以分成原子而原子不能再分
C.分子是保持物质性质的最小粒子
D.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
3.老师在引导学生理解固体、液体和气体的微观结构时,带领学生做游戏,用人群的状态类比物体的状态,如图所示甲、乙、丙三种情景分别对应的是( )
甲. 乙. 丙.
A.固态、液态、气态 B.气态、固态、液态 C.固态、气态、液态 D.液态、气态、固态
4.用如图装置进行水的沸腾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实验过程中,水发生了化学变化
B.该实验过程中,水分子间的间隔增大
C.该实验说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D.该实验说明,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再分
5.水分子分解的微观过程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B.在化学反应前后,分子和原子的个数都不变
C.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原子不能再分
D.在一定条件下,水能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
考点达标
1.下列关于分子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
B. 分子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
C.冰块、雪花和露水的分子几乎都是水分子
D.液体物质的分子肉眼看得见,气体物质的分子肉眼看不见
2.下列现象用分子的观点解释正确的是( )
A.用酒精和碘配制碘酒,说明酒精分子和碘分子可以合成碘酒分子
B.100 mL酒精和100 mL水混合后体积小于200 mL,说明混合后分子体积变小
C.酒精挥发到空气中,说明酒精分子运动到了空气中
D.酒精溶液涂在皮肤上感到凉爽,说明酒精分子进入到皮肤中
3.医疗上使用的氧气钢瓶体积较小,却能将大量的氧气压缩于其中,是因为( )
A.分子很小 B.分子是可分的
C.分子之间有间隔 D.分子在不停地运
4.保持二氧化碳化学性质的粒子是( )
A.碳原子 B.氧原子
C.氧分子 D.二氧化碳分子
5.下列物质中含有氧分子的是( )
A.水 B.液氧
C.过氧化氢 D.二氧化碳
6.(2021•青海)下列事实的微观解释中,错误的是( )
A.墙里开花墙外香﹣﹣分子在不断的运动
B.干冰升华﹣﹣分子间间隔增大
C.1滴水中大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分子很小
D.蔗糖放入水中溶解﹣﹣蔗糖分子分解了
7.(2021•宜昌)下列物质中含有氢分子的是( )
A.H2 B.H2O C.H2O2 D.H2CO3
8.(2021•黄石)下列对宏观事实的解释错误的是( )
A.品红在热水中扩散的更快﹣﹣温度升高,分子运动加快
B.铁在空气中只发生红热现象,在氧气中剧烈燃烧﹣﹣氧气含量不同
C.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化学性质不同﹣﹣原子种类不同,性质不同
D.明矾可以净水﹣﹣生成的胶状物能吸附杂质
9.(2021•南京)在压强为101kPa时,将1L氧气置于密闭容器中降温,变为淡蓝色液体。下列关于该过程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氧分子的体积变小 B.氧分子的质量变小
C.氧分子的数目变少 D.氧分子间的间隔变小
10.(2017•鄂尔多斯)化学的学科特征是从原子、分子的层面上研究物质,请从微观的角度解释下列问题:
(1)通常状况下的6000L乙炔气体可被压缩进40L的钢瓶中,说明了 。
(2)金刚石和石墨都是碳单质,但由于 不同,导致彼此的物理性质迥异。
(3)空气是混合物,而氧气是纯净物,原因是 。
(4)水电解生成氢气和氧气,说明在化学变化中 发生了改变。
巩固提升
11.治疗新冠肺炎病人所需的氧气,可以通过压缩贮存在钢瓶中的原因是( )
A.分子的体积很小 B.分子在不断运动
C.分子由原子构成 D.分子之间有间隔
12.下列关于分子、原子、离子说法正确的是( )
A.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B.分子大,原子小
C.分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D.分子、原子、离子都可以直接构成物质
13.下列物质的分子模型可用“”表示的是( )
A.He B.Cl2 C.CO D.H2O
14.每年四月柳州全城紫荆花盛开,美丽龙城吸引八方游客前来赏花。我们经过紫荆花旁,可以闻到淡淡的花香,能正确解释此现象的是( )
A.分子由原子构成 B.分子很小
C.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D.分子之间有间隔
15.二氧化碳与一氧化碳化学性质不同的原因是( )
A.物质的组成不同
B.构成物质的分子不同
C.物质在水中的溶解性不同
D.相对分子质量不相同
16.所有物质都是由 的、肉眼看不见的 构成的;构成物质的微粒总是在不断地 ;微粒之间存在一定的 、在固体、液体中,微粒之间的距离比较 ,气体物质中微粒之间的距离比较 ,所以气体往往比较 被压缩,而固体和液体 被压缩。
17.有下列现象:①相同质量的二氧化碳气体体积比干冰体积大;②一氧化碳可以用作燃料,而二氧化碳可以用作灭火剂;③漫步在花园里可以闻到花香;④1个氢气分子质量为3.34×10﹣27kg.请把上述现象的序号填在相应的横线上.
(1)微粒是不断运动的 .
(2)微粒之间有空隙 .
(3)微粒的质量很小 .
(4)不同种物质的微粒性质不同 .
18.在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的特点。
(1)物质的组成及构成关系如图所示,图中①表示的是 ,②表示的是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填字母)
A.过氧化氢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
B.过氧化氢是由氢气和氧气混合而成的
C.过氧化氢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两个氢原子构成的
D.一个过氧化氢分子是由两个氢元素和两个氧元素组成的。
19.化学实验的改进与创新有助于更好地达成实验目的。
实验一:探究分子的性质
实验二: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实验三: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
A中酚酞试液变红色,B中不变色
双氧水和二氧化锰
(夹持仪器省略。气密性良好)
①实验一:观察到烧杯A中酚酞试液变红色,说明分子具有的性质是 ,烧杯B的作用是 ;
②实验二: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文字表达式为 ;双氧水在二氧化锰催化下制取氧气的文字表达式为 ;该实验中,铁丝燃烧能够持续较长时间,主要原因是 ;
③实验三:观察到红磷燃烧,反应结束后冷却,注射器内的蒸馏水慢慢流入Y形管的下端。红磷燃烧的文字表达式为 ,实验前注射器内至少应注入 mL蒸馏水;
④用红磷燃烧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如图1),用传感器记录集气瓶中压强、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情况,如图2中a点是打开止水夹的时刻。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填编号)。
20.某化学兴趣小组借助氧气传感器探究微粒的运动,数据处理软件可实时绘出氧气体积 分数随时间变化曲线。收集一塑料瓶氧气进行以下三步实验:
①敞口放置②双手贴在塑料瓶的外壁上③将塑料瓶的瓶口朝下,三步实验中测得氧气的体积分数随时间变化的 曲线依次为图中的MN段、NP段和PQ段。
(1)PQ段能够说明氧气的一点物理性质是 ;
(2)MN段和NP段相比较,说明 ;
(3)随着实验的进行,传感器测出氧气的体积分数约为 时几乎不再变化。
21.图Ⅰ是小红按课本进行的一个化学实验,在实验时同学们闻到了一股难闻的刺激性气味,于是小明对原实验装置进行了改进,装置如图Ⅱ。
【实验操作】
a.向B、C、E三支试管中分别加入5mL的蒸馏水,各滴入1~2滴无色酚酞溶液,振荡观察溶液颜色。
b.在A、D试管中分别加入2mL浓氨水,立即用带橡皮塞的导管按实验图Ⅱ连接好,并将D试管放置在盛有热水的烧杯中,观察几分钟。
【分析讨论】
(1)图I中和图E中仪器的名称分别为 、 ;
(2)E试管盛有酚酞溶液的目的是 ;
(3)进行操作b时观察到的现象是 ;
(4)由此可以得到的实验结论是:① ,② 。
(5)对比改进前的实验,改进后实验的优点是 (任写一点)。
相关学案
这是一份初中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学案设计,文件包含112物质的性质-2021-2022学年九年级化学上册精讲精练人教版原卷版docx、112物质的性质-2021-2022学年九年级化学上册精讲精练人教版解析版docx等2份学案配套教学资源,其中学案共36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课题1 空气导学案,文件包含211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2021-2022学年九年级化学上册精讲精练人教版原卷版docx、211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2021-2022学年九年级化学上册精讲精练人教版解析版docx等2份学案配套教学资源,其中学案共148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课题2 氧气学案及答案,文件包含221氧气的性质和用途-2021-2022学年九年级化学上册精讲精练人教版原卷版docx、221氧气的性质和用途-2021-2022学年九年级化学上册精讲精练人教版解析版docx等2份学案配套教学资源,其中学案共250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