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五四制)八年级全一册 6.1 《燃烧与灭火》(教案)01](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7/12298188/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鲁教版(五四制)八年级全一册 6.1 《燃烧与灭火》(教案)02](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7/12298188/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鲁教版(五四制)八年级全一册 6.1 《燃烧与灭火》(教案)03](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7/12298188/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鲁教版 (五四制)八年级全册第一节 燃烧与灭火教案
展开《燃烧与灭火》教学设计
《燃烧与灭火》是本单元学习的起点,对于整个单元知识的学习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节课的设计意图是在科学研究中,让学生认识燃烧的条件,根据学生日常生活中灭火的原理和方法,让学生分析归纳出燃烧的条件,并能将本节课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通过学习本节内容让学生能够从化学科学的角度认识到燃烧就是一种化学反应,让学生体会到化学就在我们身边,化学就是生活中的化学,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愿望,使学生自然而然地“从生活走进化学”。
初中学生经过一个阶段的化学学习,已经对化学学科有了初步的认识,大多数学生已经掌握学习化学的方法,化学教学过程中所涉及的实验对于学生有很大的吸引力。
初中生已经掌握了生活中一些火灾的应急处理方法,了解日常生活中的某些灭火处理,但大都不知其原理,没有从理论上得以升华,本节课让学生从已有的经验出发,结合实验,教师再给以适时地点拨,进行燃烧和灭火的原理的科学探究。
绝大部分学生没经历过火灾,对于火灾中的逃生和自救知识匮乏,有必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知道逃生和自救的常识。
知识与技能
1、理解燃烧的条件、燃烧的定义及灭火原理。
2、了解不同的可燃物有不同的灭火方法。
3、认识常见的与燃烧相关的标志。
过程与方法
1、引导学生能利用所给的实验用品、相关数据信息进行筛选,设计简单实验方案。
2、让学生通过亲身的体验、感悟、分析、讨论、总结燃烧条件和灭火方法,从中掌握获取知识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使学生领会到化学是一门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的科学,它能指导和改变我们的生活。
2、让学生体验到小组之间分工、协作的必要性。
3、逐渐养成学生以化学视角关心生活中的化学问题,让学会从生活中汲取知识并将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
重点
1、燃烧条件的探究实验设计和结论表述
2、不同可燃物的灭火方法
难点
燃烧条件的探究实验设计和结论表述
小组合作、实验探究法、多媒体演示
- 多媒体课件
- 药品:白磷、红磷、小木条、热水、铜片、煤块、石块
- 仪器:酒精灯、火柴、烧杯、镊子、药匙、蒸发皿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设计意图 |
多媒体展示几幅有关燃烧的画面—钻木取火.燃放烟花.奥运火炬.火箭升空,启发引导学生思考火对人类的意义。 几幅火灾图片―地铁着火.克拉玛依大火.科威特油井大火.大兴安岭火灾。可燃物的燃烧,能为我们带来光明、温暖和能量,但有时也会给我们带来灾难。 | 观察图片视频,思考火对人类有利的一面和有害的一面。养成生活中合理用火的好习惯。 | 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对火灾的认识,以及由火灾事实激发学生对灭火方法进行探究的积极性。 |
首先我们一起来考虑一下怎样才能燃烧。 多媒体播放一段《荒岛求生》的视频,引导学生思考燃烧的相关问题。课件出示电影中主人公在荒岛上发现的物质,提问:哪些能用来取火? | 学生观看视频,仔细思考 | 提高学生兴趣激发探究的欲望。 联系生活实际,得出燃烧的首要条件 |
思考光有了干树枝和干草等可燃物主人公就能生起火吗? 可燃物燃烧需要哪些条件? | 学生根据预习情况思考 | 引出下一话题,根据所提供的仪器药品自己设计实验验证。 |
学生分组设计实验探究燃烧的条件(酒精灯、小石块、木条、蜡烛、烧杯、煤块) | 小组合作对燃烧条件进行实验探究。 | 学生设计实验方案,加强了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 |
由各小组派代表总结燃烧的条件,并说明是通过实验如何来验证的。 | 学生根据实验得出燃烧的三个条件:(可燃物、与氧气充分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 | 培养学生自主设计实验对获得的事实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 |
小结本节内容,展示“火三角”。 <三个条件缺一不可> | 学生讨论总结出燃烧的三个条件缺一不可 | 类比密度,强调着火点是物质的特性。 |
燃烧已经是大家熟悉的一个现象,那么生活中哪里存在着燃烧现象呢? | 根据已有知识和经验列举一些有关燃烧的事件或现象。 | 与生活联系,让学生感受到燃烧就在我们身边,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 |
提问:燃烧都具备哪些现象?反应物有什么共同点? 总结燃烧就是可燃物跟氧气发生的剧烈的发光、发热的氧化反应 | 仔细思考后回答: 发光.放热的氧化反应,有可燃物与氧气参与。 | 由生活中现象总结燃烧定义,理论与生活相联系 |
经典实验讲解 仪器与器材(500ml烧杯、薄铜片、热水、白磷、红磷) 方案:在500ml烧杯中注入400ml热水,放入一小块白磷。在烧杯上盖上铜片,铜片上放一小堆干燥红磷。另一端放一小块用滤纸吸干水的白磷。 | 学生观察总结现象: 1、铜片上的白磷开始燃烧 2、水中的白磷不燃烧 3、铜片上的红磷不燃烧 | 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实验,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由实验引发学生的好奇,激励探索,调动学生研究的积极性,逐步理解燃烧的条件。 |
思考: (1)铜片白磷开始燃烧,而铜片上的红磷不燃烧,说明燃烧需要什么条件? (2)铜片白磷燃烧,而水中白磷不燃烧,说明燃烧需要什么条件? (3)用什么方法来使水中的白磷燃烧? |
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
燃烧需要与充足的氧气接触
水下白磷燃烧需向水下通入氧气 | 对燃烧的条件进一步理解并加强记忆。 |
燃烧能造福人类,但了解不足或运用不当就会造成火灾,展示火灾前后的对比图片。 这些沉重的代价告诉我们,我们必须掌握关于燃烧的相关知识、明白燃烧的条件、推断灭火的原理。 | 学生通过对悲惨事件的深切同情激发对灭火方法的探究。 | 营造氛围、让学生认识到火灾将会造成的危害,意识到学习防火和逃生知识的必要性,引出灭火原理 |
我们如何根据燃烧的原理灭火呢? 引导学生进行学生分组实验探究:采用不同的方法熄灭蜡烛火焰。(可以采用的物品:火柴、蜡烛、水、沙土、湿布、剪刀、烧杯等)。 | 学生通过实验得出许多熄灭蜡烛的方法:1、吹灭 2、用水浇灭 3、湿布盖灭 4、小烧杯盖灭 5、沙土盖灭 6、剪去蜡烛芯 7、…… | 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小组合作探究的意识。 |
大家根据实验提出了各种各样的灭火方法,那么这些方法为什么能够灭火,你能根据燃烧的原理,将这些方法分类并归纳出灭火的原理吗? | 分析灭火的原理: 方法1、2、3降低温度至着火点以下 方法3、4、5隔绝氧气 方法6移走可燃物 | 通过活动与探究,培养学生对获得的事实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 |
用一句话总结燃烧与灭火的关系吗? 小结灭火的原理——就是破坏燃烧的条件中一个即可(隔绝氧气,降低温度到着火点以下,移走可燃物) | 学生进一步总结:三个燃烧的必要条件缺少任何一个就能达到灭火的目 | 加强学生的归纳和分析能力 |
实验后我们如何熄灭酒精灯火焰?做完饭后,你怎样将液化石油气熄灭?利用什么原理灭火? | 学生思考.练习生活中常见火灾灭火知识 | 联系生活实际,巩固练习灭火知识,生活与化学知识相联系 |
遇到如下火灾,应采取什么措施进行灭火? 1堆放杂物的纸箱着火 2森林火灾 3家中的电器着火 4楼房着火 | 学生结合生活的实例讨论分析灭火的方法 | 化学来源于生活,从生活中学习化学 |
假如你的父母在厨房炒菜、做饭时由于不小心引燃了正在灶上炸食品的油锅燃起了大火,正好你在现场,你会采取哪些措施? | 讨论回答灭火方法及设计最佳方案:关闭阀门,盖上锅盖…… | 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生探究学习的积极性 |
教师做实验:1.细铜圈使蜡烛熄灭——用细铜线圈罩在燃着蜡烛的烛芯,观察现象? 思考:蜡烛熄灭的原理? (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可作相应的提示或引导) 2.烧不坏的手帕——将手帕浸入50%的酒精溶液中,均匀湿透后取出,用坩埚钳夹住,点燃。手帕在熊熊烈火中为什么没有被烧掉呢? |
一会儿后蜡烛熄灭。
铜丝吸热使蜡烛火焰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 手帕上的酒精在燃烧,水吸收较多热量供其蒸发,使温度低于手帕着火点,所以手帕没有被烧坏。 | 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有趣的实验引发学生对燃烧与灭火原理的进一步思考,使学生获得学习的成就感。 |
在我们的生活中,随时可能面临火灾,当你住的高楼着火时,你应该如何逃生与自救? 多媒体展示—“逃生与自救”视频。与学生共同讨论逃生与自救中的知识 | 学生观看视频,思考问题 | 利用生动的动画将学生的学习的兴趣推向高潮,更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的互动中去。 培养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突发事件的能力。 |
视频中的人为什么要匍匐前进? 教师进行演示实验: 用一个烧杯倒扣住高度不同燃着的蜡烛,有什么现象?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现象?
刚才我们学习了“逃生与自救”,现在我们想一想,当我们身边发生火灾时,大家应该如何处理? |
高蜡烛先熄灭,原因是燃烧放热,二氧化碳受热先充满烧杯上方。 由小实验学生明白当发生火灾时,由于产生的有害气体和烟尘大多受热上升,靠近地面附近的空气反而比较洁净,应匍匐前进。 | 通过小实验及具体的问题探究,让学生明白逃生中的原理以及所要注意的问题。 通过讨论让学生明白逃生时湿毛巾的重要作用,明白火灾时电梯禁止使用。 |
观察与燃烧相关的图片以及火灾的急救视频,总结火灾到来时的应该的急救措施。 | 仔细观察学习,交流探究学习中的收获体会,提出防火灾建议。 | 掌握生活常识,鼓励学生走出课堂,提高自己的能力。 |
第一节 燃烧与灭火
1.燃烧条件:(三个条件缺一不可)
(1)物质具有可燃性
(2)可燃物与充足氧气接触
(3)可燃物的温度达到其自身的着火点
燃烧: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发光,发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
2.灭火原理——破坏燃烧条件,使化学反应停止
灭火方法——移走可燃物
隔绝氧气
降低温度到着火点以下
3.与燃烧相关的标志和如何逃生与自救
1、下列现象中,一定由化学变化引起的是( )
A发光发热 B爆炸 C燃烧 D蒸发
2、关于燃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可燃物燃烧时,一定有发光、发热的现象
B都是有氧气参与的反应 C可燃物燃烧时一定有火焰产生
D在纯氧中任何物质都可以燃烧
3、下列场所中,宜贴上“严禁烟火”标语的是( )
A石灰窑厂 B炼铁厂 C面粉加工厂 D制冰厂
4、点燃的火柴竖直向上,火柴不易继续燃烧,其原因主要是( )
A火柴梗温度达不到着火点 B火柴梗着火点较高
C火柴梗潮湿不易燃烧 D火柴梗接触氧气较少
5、炒菜锅里正在加热的油着了火,此时我们最好( )
A用少量水浇灭 B用锅盖盖严锅 C动用灭火器
D迅速向锅中倒入一些洗切好的蔬菜,并将锅移离炉
6、1992年海湾战争期间,科威特大批油井被炸起火,下列措施不能考虑油井灭火的是( )
A设法使火焰隔绝空气 B设法阻止石油的喷射
C设法降低石油的着火点 D设法降低油井井口的温度
7、下列灭火实例中,利用了“隔离可燃物”原理的是( )
A住宅失火,消防队员用高压水龙头向着火处喷水
B炒菜时,油锅不慎着火,迅速用锅盖盖灭
C实验时酒精不慎洒出并燃烧,通常用湿抹布盖灭
D发生森林火灾时,将火焰蔓延线路前的小片树木砍掉
8、下列报道中,你认为不科学的是( )
A煤矿矿井内发生爆炸是由于可燃性气体和氧气遇火引起的
B石油化工厂的工人可以穿化纤织物进行操作
C离开浓烟滚滚的火场,应尽量弯腰贴地而行,以避开浓烟
D不是企业消灭污染,就是污染消灭企业
9、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某物质在夏天容易自燃,是因为在夏天温度较高,容易达到该物质的着火点
B燃烧指的是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的化学反应
C缓慢氧化、燃烧、爆炸对人类有利也有害,可根据需要,控制反应条件,加以防止或利用
D木炭、硫、磷、铁跟氧气的反应都属于化合反应,因此所有化合反应都是氧化反应
本节课基本上达成了新课程标准要求的预期目标,充分利用生活中的各种资源,挖掘教材,发展教材,根据实际情况,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由火灾图片激起学生探究燃烧条件及灭火.自救的积极性,由生活中燃烧现象及学生动手做探究实验总结出燃烧条件,进而通过学生动手熄灭蜡烛得出灭火原理。学生通过看各种与燃烧相关的图片,观看“逃生与自救”的视频,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实现从“从生活走进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的教学基本理念。
这堂课进行的过程中,在学生自我设计实验验证燃烧条件的环节有些欠缺。不少同学对于自己设计实验感觉对此一筹莫展,最后只能以教师操作的方式代替。这也是因为在平日的教学过程中缺乏积累与训练,因此平时还要多做一些尝试和创新,课后共同对实验作一些改进的措施。
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我也将一如既往地深入地学习教育教学理论,在教学技能方面多下点工夫,积极地引导学生主动融入课堂,参与课堂。
化学八年级全册第一节 燃烧与灭火精品教案: 这是一份化学八年级全册第一节 燃烧与灭火精品教案,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师引导,学生活动,教师点拨,活动天地6-1,教师活动,讨论交流,活动天地6—4,提出问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化学鲁教版 (五四制)第一节 燃烧与灭火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化学鲁教版 (五四制)第一节 燃烧与灭火教学设计,共9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原理,促进燃烧的方法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化学鲁教版 (五四制)八年级全册第六单元 燃烧与燃料第一节 燃烧与灭火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鲁教版 (五四制)八年级全册第六单元 燃烧与燃料第一节 燃烧与灭火教案,共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