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 (五四制)八年级全册第六单元 燃烧与燃料第一节 燃烧与灭火教学设计
展开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通过对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灭火方法的分析,从化学反应角度认识燃烧和灭火的原理。
2.通过对乙炔充分燃烧和不充分燃烧条件的探究,知道控制燃烧的条件就能达到促进燃烧和防火、灭火的目的。
3.通过对燃烧条件的学习,认识到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外因只有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
【一、课前预习与准备设计】
学生:预习课本11页-115页。
教师:设计课堂导学学案;制作多媒体课件。
【二、课堂教学活动设计、学习活动设计】
教学 活动 |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设计意图 | ||
创设 情境 提出 问题 2分钟 | 火推动着人类历史文明,火,善用之为福,不善用之则为祸。火灾是生活中最大杀手之一。 我们想尽办法灭火。用什么方法灭火呢? |
带着问题观看图片。 通过观看火的使用图片,思考:火的”功”与”过”
|
用图片吸引学生的眼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由生活切入主题。增强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
| ||
探究问题一: 灭火的原理 | 自主尝试 讨论交流
教师点拨
10 分 钟
| 探究问题一、灭火的原理 讲解:其实,并不只是在发生火灾时才需要灭火,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常做的事情,如吹灭蜡烛也是灭火。 学生探究:熄灭蜡烛的方法,提供的工具有:水、剪刀、湿抹布、河沙、扇子、烧杯等。 讨论要求:先自主尝试,再小组讨论,想出尽可能多的方法熄灭蜡烛。 教师巡视、指导,提醒学生注意安全。
【总结归纳】 各种灭火措施都是至少破坏了燃烧所需条件之一,从而终止了燃烧的反应。
| 学生实验探究并完成导学案【探究问题一】。 先自主尝试 再小组讨论 最后各小组交流讨论结果
| 为学生提供信息,体现化学即身边的化学。
由学生体验生活中化学知识,并能升华为理论层面。培养团结合作的精神。
通过这种互动平台,展示学生的成果和动手能力及团体协作面貌。 | |
分析归纳
| 讨论交流 5分钟 |
根据前面学过的物质与氧气反应的现象,与同学交流你对燃烧的理解。
|
学生思考,小组交流,加深对燃烧定义的理解
|
用对比、归纳的方法理解燃烧与缓慢氧化的联系与区别。 | |
知识应用 | 根据灭火原理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8分钟 |
[练习]: 思考下列情况如何灭火,并分析其灭火的原理 1、炒菜时油锅中的油不慎着火,如何灭? 2、堆放杂物的纸箱着火时,如何灭? 3、扑灭森林火灾,可用什么方法?
【拓展延伸】 逃生技巧大比拼: 当你处在火灾现场时,你如何逃生和自救? 图片展示逃生知识,学生阅读。 |
学生思考,交流,进一步巩固灭火的原理。
学生争先恐后交流逃生的方法及自救措施
|
引导学生将自身的生活经验与化学知识联系起来。
通过本环节既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又培养安全意识。
| |
探究问题 二:促进燃烧的方法
总
结
提
升
|
观察分析从微观角度解释宏观现象 10分钟
知识整合 构建框架 3 分钟 |
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分析促进燃烧的方法。 例:1、家庭用的煤为什么通常要加工成蜂窝煤? 2、烧火时为什么要用鼓风机不断的鼓入空气?
【投影】录像:工人师傅是如何控制乙炔和氧气的比例,促进乙炔充分燃烧以获得更多能量的。 【投影】对比乙炔充分燃烧和不充分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讨论交流】1、乙炔充分燃烧与不充分燃烧的不同之处;2、促进燃料充分燃烧的意义。 【总结归纳】
【总结提升】 首先,我们通过寻找熄灭蜡烛的方法这个实验探究,归纳出灭火的原理,并从化学反应角度认识燃烧和灭火,破坏化学反应条件,就能抑制化学反应。 其次,通过通过对乙炔充分燃烧和不充分燃烧条件的探究,知道优化反应条件,就能促进化学反应,并能从宏观和微观的角度分析促进燃烧的方法和意义。 最后,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更能理解化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
|
学生思考、交流
学生观察、思考,交流充分燃烧的意义和促进可燃物充分燃烧的方法
学生对本节课内容复习巩固。
|
引导学生从生活中走进化学,体会化学就在身边。
通过问题的讨论帮助学生认识促进燃烧的重要性,同时认识节能环保对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让学生将本节课所学知识串联起来,将思想认识上升到更高的层次。
| |
畅谈 收获2分钟 | 先让学生根据知识整合,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然后谈谈自己本节课学会了什么,或者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 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掌握,然后畅谈收获。
| 培养学生从自己的角度谈收获,达到形成正确的化学观念的目的。 | ||
课后 检测 5分钟
| 【达标检测】 1、将下列灭火措施的标号填在各小题后的括号内: ①油锅着火时,加上锅盖 ( ) ②消防队员用冷水浇灭燃着的可燃物 ( ) ③将沙土铺洒在燃烧的化学药品上 ( ) ④草原着火时,在着火点周围割除草,打出防火道 ( ) A、隔绝空气 B、移开可燃物 C、使可燃物的温度低于着火点 2、三国演义》中的“赤壁之战”,曹操率百万水师乘船横渡长江,声势浩大,却被周瑜的火攻和孔明“借”来的东风弄得大败而逃。 (1)周瑜使用了“火箭”射到曹军的连环木船上, “火箭”能使木船着火的原因是( ) (2)起火后曹军的部分船只逃脱,这些船没有被烧的原因是( ) (3)孔明“借来”的东风不仅使火势吹向曹营,还为燃烧提供了( )使火势更旺。 3、请解释下列现象。 (1.)工厂烧锅炉用的煁通常要加工成粉末状。 (2.)化油器将汽油喷成雾状,进入内燃机汽缸。 (3.)用煤炭烧锅炉时,要用鼓风机不断往炉膛中吹入空气。 (4.)家庭用的煤通常要加工成蜂窝煤。 (5.)在空气中加热铁丝时,铁丝不会燃烧;如果在纯氧中加热铁丝,就会剧烈燃烧,火星四射。
|
学生自主完成 |
检验学生的学习和巩固效果,对自己本节课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 | ||
板 书 设 计 |
|
|
| ||
【三、学习效果评测工具与方法设计】
依据课标的要求,对学习效果的评测主要有以下方式:
1、课堂即时评价——教师赞美、鼓励的话语,能让学生形成对自己的鞭策,以更强的自信心投入学习。
2、表现性评价——学生通过《导学案》上的练习,每个环节都能知道自己的探究结果如何。这是学生对自我学习的过程性评价。
3、课堂检测评价——通过检测题1、2,完成对学习目标1的评价。通过检测题3,完成对学习目标2的评价。通过检测题1、2、3,都能完成对学习目标3、4的评价,体会到灭火原理和促进燃烧的方法。
4、小组合作评价——为了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我校开展了小组合作,每节课后小组长会对本节课每个人的表现进行打分,每天班级进行总结,每周学校进行总结表扬。
化学八年级全册第一节 燃烧与灭火精品教案: 这是一份化学八年级全册第一节 燃烧与灭火精品教案,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师引导,学生活动,教师点拨,活动天地6-1,教师活动,讨论交流,活动天地6—4,提出问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化学鲁教版 (五四制)第一节 燃烧与灭火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化学鲁教版 (五四制)第一节 燃烧与灭火教学设计,共9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原理,促进燃烧的方法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化学鲁教版 (五四制)八年级全册第六单元 燃烧与燃料第一节 燃烧与灭火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鲁教版 (五四制)八年级全册第六单元 燃烧与燃料第一节 燃烧与灭火教案,共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