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五四制)八年级全一册 6.3 大自然中的二氧化碳(4)(教案)第1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7/12298204/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鲁教版(五四制)八年级全一册 6.3 大自然中的二氧化碳(4)(教案)第2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7/12298204/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鲁教版(五四制)八年级全一册 6.3 大自然中的二氧化碳(4)(教案)第3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7/12298204/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鲁教版 (五四制)八年级全册第三节 大自然中的二氧化碳教学设计及反思
展开
这是一份鲁教版 (五四制)八年级全册第三节 大自然中的二氧化碳教学设计及反思,共9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内容分析,学情分析,教学设计思路,教学目标,重点和难点,教学流程,实验用品,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二氧化碳的性质》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分析本章节教材研究的是燃烧与燃料中大自然中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是初中化学教学要求掌握的两种气体之一,也是与生活实际联系极其密切和广泛的一种重要物质。本节主要讲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最后联系到用途。呈现方式有以下几个特点:难度不大、实验较多、联系生活和生产实际的内容也较多,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二、学情分析本节课面对的是初三学生,刚刚学完氧气的性质和制备,所以教学的部分内容做了调整,在二氧化碳的循环、二氧化碳的制备和二氧化碳的性质内容中单独选出二氧化碳的性质进行实验探究,但教学的重、难点并没有改变。从学生的知识储备上来看,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了解了很多有关CO2的知识,例如喝汽水,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呼吸作用产生等;从学生心理特征上来看,往往渴望通过自主探究来了解一类物质的规律知识,甚至为此要求进行一些创造性的实验和观察活动;然而,从学生获得知识技能的能力方面看,对于科学实验探究的过程是不熟悉的,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使学生初步认识科学探究的过程、方法和意义。 三、教学设计思路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用生活中的材料创设问题情景,整堂课围绕二氧化碳展开探究,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兴趣,调动思维。从二氧化碳在生产生活的常见用途入手,引导学生观察实验、分析现象、得出结论。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总结规律的能力,同时,把课堂的演示实验改为学生实验,让学生在亲自动手的过程中完成探究的过程,了解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培养了学生透过现象挖掘本质的能力,从而树立科学的探究观和世界观。四、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掌握二氧化碳的有关性质。2、了解二氧化碳的有关用途。3、初步培养学生探究学习的一般程序和方法。(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对二氧化碳的性质、用途等有关知识的探究学习,使学生体会获得知识的过程,使学生学会科学探究的方法,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核心素养。通过相互交流、探究式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产生科学探究的兴趣,从而产生学习化学的强烈愿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开展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科学的态度。2、了解生活中处处有化学,化学就在我们身边。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五、重点和难点重点: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难点:二氧化碳与水的反应六、教学流程 七、实验用品二氧化碳,水,澄清石灰水,集满二氧化碳的塑料瓶和集气瓶,干燥的紫色石蕊花等八、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情境引入[微视频]:二氧化碳杀人案出示课题:板书:二氧化碳的性质出示目标:强调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为重难点自主学习谈谈“你心中的二氧化碳”[微课]:你心目中的二氧化碳 回答:固态二氧化碳又叫干冰,可以用于制冷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交流讨论,学生展示 观看微课 1.变身侦探,有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把学生的思维调动起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2.通过干冰的制冷作用,引发学生对所了解的二氧化碳的讨论。 实验探究[实物展示]看:一集气瓶收集满二氧化碳 闻:无味[提问]二氧化碳还有哪些性质?小组为单位,交流讨论进一步猜想还有哪些物理性质?小组展示:猜想: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等教师根据学生的展示,板书猜想实验探究1: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二氧化碳能溶于水[讲述]根据实验器材和做出的猜想,小组设计实验进行实验操作[小组实验]教师巡视指导[小组展示] 实验方案:在铁架台上系一根细木棍,在木棍的两端各挂一个小纸袋,使其保持平衡,向其中一个小纸袋中倒入二氧化碳。实验现象:倒入二氧化碳的一端向下倾斜实验结论: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教师追问:还有什么其他的实验方案? 学生提出合理的方案时,教师给予鼓励和表扬 实验方案:向收集满二氧化碳和软塑料瓶中加入约1/3体积的水,立即盖紧瓶盖,振荡 实验现象:集满二氧化碳塑料瓶变瘪实验结论:二氧化碳能溶于水[评价]:评价学生的实验方案,并给予恰当的鼓励。[巡视]观察学生的实验情况并给与适当的指导。[结论]二氧化碳可溶于水,1体积水约溶解1体积二氧化碳。【艺海拾贝】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通常状况)[引导]请同学们看高低蜡烛,观察现象。 [微课:学生演示实验]向装有一高一低两支燃着的蜡烛的烧杯中倾倒二氧化碳。【实验现象】下面的蜡烛先熄灭,上面的蜡烛后熄灭。[结论]二氧化的密度比空气大;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讲述】二氧化碳不燃烧不支持燃烧属于物理性质吗?学生齐答:是化学性质现在我们猜想一下二氧化碳哪还有哪些化学性质?【做出猜想】二氧化碳与水反应;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等 回答颜色无色、状态、气味无味等 学生相互讨论 小组展示 学生回答的有多种, 学生都能回答出密度比空气大等。 学生展示设计理由如装有二氧化碳的集气瓶是正放在台面的;二氧化碳可以灭火等。学生合作实验,观察现象,得出结论。1、学生交流合作设计实验并上讲台展示自己的实验方案,讲解原理,教师给予评价。2、学生动手实验,准备铁架台和平衡的信封,一瓶二氧化碳,并进行操作,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作出结论。3、学生回答:收集用向上排空气法;集满二氧化碳的集气瓶正放桌面;把一充满空气的气球放在烧杯中,倒入二氧化碳,气球会飘起来等4、学生动手实验,快速向装有二氧化碳的矿泉水瓶中倒入半体积的水,并迅速拧紧瓶塞,振荡并观察现象,分析原因,得出结论。5、部分学生如果实验失败,应在教师的引导下分析失败的原因。6、小组按照实验目的、实验方案、实验现象和实验结论做出展示,完成学案。学生描述现象,解释原因。7、学生仔细观察,说出实验现象,得出结论:除了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二氧化碳不燃烧不支持燃烧; 在快乐的氛围中快乐地学习知识,许多学生都能够分析出原因。1、通过实物展示,有助于激发其探究实验的热情。 2、让学生感知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先猜想,而后假设,近而实验,推出结论。培养学生对科学探究的情感。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3、由实验现象得出物理性质,进一步探究物理性质 4、通过教师追问,激发学生的学习思维,发挥学生的想象力 联系实际,感受生活中的化学。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由实验现象得出化学性质,进一步探究化学性质 实验探究:二氧化碳溶于水后,有没有发生化学反应呢?[提问]二氧化碳溶于水后,有没有发生化学反应呢?演示实验:取塑料瓶中的液体与小试管中,滴加紫色石蕊试液,观察现象[查阅资料]酸能使紫色石蕊变红色展示图片:二氧化碳溶于水时,混合物中存在哪些微粒?提示:水分子,二氧化碳分子,碳酸分子[演示实验]取少量红色液体于试管中,对其加热【实验现象】红色变成紫色[提问]为什么变红的溶液又变回紫色?【得出结论】碳酸不稳定,易分解 观察现象:紫色石蕊变红色得出结论:生成酸性物质 思考:是碳酸分子使紫色石蕊变红。H2O + CO2 === H2CO3 H2CO3 = CO2↑ +H2O 1、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合作交流的能力。 给学生展示自我的机会,培养学生敢于表现自我。 2、培养学生获得知识的能力和相互合作的学习能力。关注知识获得的过程。 [创新实验]1、向干燥的用紫色石蕊试液浸泡过的小花喷洒稀醋酸2、向干燥的用紫色石蕊试液浸泡过的小花喷洒水3、把紫色花放入装有二氧化碳的塑料瓶中4、用注射器向放入装有二氧化碳的塑料瓶中的干燥紫色石蕊花喷水[引导]酸能使紫色石蕊变红,而二氧化碳、水都不能使紫色石蕊变红,为何喷水的紫色花放入二氧化碳中就会变红呢? 观察现象:1紫色花变红色2.不变色3. 不变色4. 紫色花变红色得出结论:1.酸能使紫色石蕊变红2.水不能使紫色石蕊变红3.二氧化碳不能使紫色石蕊变红4.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了一种酸,是这种酸使紫色石蕊变红色。 1、培养学生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2、对比实验是化学实验的重要方法,通过使石蕊变色的探究,初步让学生学习对比实验的理念和方法。3、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总结归纳的能力4、用生活中的物质来做实验,大大增强学生求知的欲望,并且通过学生的亲身体会,对知识的掌握将更为深刻。实验探究: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引导】根据所提供的实验器材,选择装置,怎么验证猜想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呢? 现象: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化学方程式:CO2+ Ca(OH)2 = H2O +CaCO3 ↓(检验CO2) 【艺海拾贝】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口诀:三不两能三、归纳与整理:师: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请同学们课后思考,根据二氧化碳的这些性质,你能写出二氧化碳的哪些用途?【综合闯关】用化学知识解释现象: 实验室中长期盛放石灰水的玻璃试剂瓶内壁会附着一层白色物质,用水难以去除。[当堂检测]必做题1. 下列关于二氧化碳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是一种有毒气体 B.不能溶于水 C.密度比空气小 D二氧化碳水溶液中滴入石蕊溶液变红2.国外试行用“汽水”(碳酸饮料)浇灌植物,它的作用是() A、对植物的呼吸作用有利B、改良酸性土壤 C、加速光合作用的进行D、在植物上方形成温室3.二氧化碳的下述用途没有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 )A、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B、二氧化碳用于灭火C、二氧化碳用于气体肥料 D、二氧化碳用来制碳酸钠4.如右图所示实验,说明了二氧化碳( )A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气的大B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 C.二氧化碳可与蜡烛发生反应D.二氧化碳通常为无色无味的气体选做题:小明和他的伙伴们对科学探究抱有浓厚兴趣,下面是他们的一项研究。 研究课题:啤酒瓶打开后逸出气体的主要成分是什么? 实验准备:用集气瓶收集满3~4瓶从刚打开的啤酒瓶中逸出的气体。 实验步骤: (1)将带火星木条放入集气瓶中,发现木条未复燃,则说明该气体主要成分不是 气体。 (2)向另一瓶气体中倾倒澄清石灰水,振荡后发现石灰水变浑浊,则可证明该气体中一定大量含有____ PPT出示答案小组为单位讨论,互相纠正【教师寄语】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布置作业:1、将学案补充完整2、课外上网查阅有关二氧化碳资料课后反思: [学生设计]1、用带导管的胶塞塞紧倒入可乐的试管口,把导管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2、向澄清的石灰水中吹气。[学生实验]向玻璃管内吹气,并观察实验现象。辨析检验二氧化碳的方法。 学生思考,展示:生成难溶于水的碳酸钙沉淀 学生进行限时训练 学生能力提升训练 进行情感教育 1、加强实验设计的体验,再次体会实验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体会知识获得的过程。 2、培养学生自我归纳总结的能力。留有疑问让学生有想象的空间。3、通过口诀记忆,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激发学习兴趣 1、限时训练,检测学习效果 通过当堂检测,了解学习情况,学生自我检测是否达标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鲁教版 (五四制)第三节 大自然中的二氧化碳精品教案,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提出问题,学生活动,学生实验,演示实验,归纳表格,问题引导,小组实验,化学方程式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鲁教版 (五四制)八年级全册第三节 大自然中的二氧化碳优质课教学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师引导,活动天地6-6,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多识一点,提出问题,经验交流,学生回答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0-2021学年第三节 大自然中的二氧化碳教案设计,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 教学内容分析,教学对象分析,教学设计思路,教学目标,重点和难点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http://www.enxinlong.com/img/images/257d7bc79dd514896def3dc0b2e3f59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