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广东省东莞市中考化学二模试卷
展开1.(3分)东莞是一座富有悠久历史文化的城市,勤劳智慧的东莞人民在生产生活中留下了很多美名远扬的瑰宝,下列制作工艺中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A.寮步采摘香木B.道滘蒸粽子
C.莞草编凉席D.甘蔗榨糖浆
2.(3分)以下是常用的危险品标志,装运酒精的包装箱应贴的标志是( )
A.B.
C.D.
3.(3分)如图所示的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正确的是( )
A.B.
C.D.
4.(3分)乌金塘水库是葫芦岛市的重要水源之一,将水库的水净化为自来水的过程中,下列描述缺乏科学性的是( )
A.加入明矾使悬浮小颗粒凝聚
B.投药杀菌消毒
C.通过活性炭吸附色素和异味
D.通过过滤除去可溶性杂质
5.(3分)“关爱生命,拥抱健康”是人类永恒的主题,下列说法不科学的是( )
A.加铁酱油可预防贫血病
B.用亚硝酸钠代替食盐腌制腊肉
C.甲醛有防腐作用,但不能浸泡食材
D.长期饮用可乐等碳酸饮料不利于健康
6.(3分)“绿箱子环保计划﹣﹣废弃手机及配件回收联合行动”已在全国40个重点城市中开展了近两年。下列有关废弃手机中的金属材料回收利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可以节约金属资源
B.可以节约冶炼相关金属所消耗的能源
C.可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D.回收废弃手机中的金属材料没有任何价值
7.(3分)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下列物质的用途由其物理性质决定的是( )
A.酒精作燃料B.铁锅作炊具
C.二氧化碳灭火D.氮气作保护气
8.(3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C、CO、CO2都具有还原性
B.用紫色石蕊溶液可区分CO和CO2
C.金刚石、石墨、C60都是碳原子构成的,性质相同
D.碳具有可燃性,因此在常温下其化学性质比较活泼
9.(3分)下列有关灭火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隔绝氧气能达到灭火的目的
B.清除可燃物能达到灭火的目的
C.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能达到灭火的目的
D.图书失火可用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灭
10.(3分)元素周期表中第118号元素是最新公布中文名称的元素,该元素相关信息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元素的元素符号为Uu
B.该元素是金属元素
C.该元素原子的质子数为176
D.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118
11.(3分)“见著知微”是化学学科的重要特点,它是通过对宏观现象的观察、思考、推理,建立起对微观粒子的认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品红在水中扩散,说明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B.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说明水是由氢分子和氧分子构成的
C.盐酸、稀硫酸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说明它们的溶液中都含有氢离子
D.无色酚酞溶液滴入某稀溶液中显红色,说明该溶液中含有氢氧根离子
12.(3分)预防“新冠肺炎”要经常杀菌消毒。过氧乙酸(化学式为CH3COOOH) 是一种广谱、高效杀菌消毒剂,对预防新冠肺炎有很好作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过氧乙酸分子是由碳、氢、氧三种原子构成
B.过氧乙酸的相对分子质量为76
C.过氧乙酸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是6:1:12
D.过氧乙酸是由2个碳原子、4个氢原子和3个氧原子构成的
13.(3分)KCl和KNO3在不同温度下溶解度的数据如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20℃时,20g氯化钾加到50g水中可得70g氯化钾饱和溶液
B.40℃时,KNO3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为63.9%
C.100℃降温到60℃时,173g KNO3饱和溶液析出固体的质量为68g
D.0℃~100℃范围,KCl和KNO3的溶解度不可能相等
14.(3分)关系图中“﹣”两端的物质能发生化学反应,“→”表示物质的转化方向。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反应①放出热量
B.反应②所得溶液可呈中性
C.反应③可得NaOH
D.不能将图中稀盐酸换为稀H2SO4
15.(3分)下面是对四个实验绘制的图形,其中实验结果与图形对应准确的是( )
A.pH=13的NaOH溶液中加水稀释
B.用适量的KClO3和MnO2混合物加热制O2
C.向一定量的稀盐酸和氯化钙的混合溶液中不断滴入碳酸钠溶液至过量
D.向一定质量的稀盐酸中加入铁粉至过量
二、填空题(本大题包括2小题,共15分)
16.(7分)人类的日常生活、工农业生产都与化学密不可分。请回答:
(1)农业上使用的硝酸钾属于 肥。
(2)用下列物质除去油污时,利用乳化作用的是 (选填序号)。
A.汽油 B.洗洁精 C.氢氧化钠溶液。
(3)塑料制品的使用方便了人类的生活,但废弃塑料带来的“白色污染”尤为严重。要解决“白色污染”问题可以采取的措施是 (填字母)。
A.减少使用不必要的塑料制品 B.重复使用某些塑料制品
C.回收各种废弃塑料 D.使用一些新型的、可降解的塑料
(4)饮用硬度过大的水不利于健康,生活中常用 方法来降低水的硬度。
(5)自来水消毒过程中水和氯气会发化学反应生成两种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其反应微观过程可用如图表示,请将图中缺少的分子模型补画完整。
17.(8分)2019年12月17日,我国首艘国产航母山东舰正式入列,中国海军正式迈入双航母时代。
(1)建造航母用到了钛合金,构成金属钛的粒子是 (填“原子”、“分子”或“离子”),工业制钛有一种反应为:TiF4+2H2SO44HF+2X+TiO2,X的化学式为 。H2SO4中的阴离子是 (离子符号)。TiO2中Ti元素的化合价为 (用化学用语填写)。
(2)航母外壳用涂料覆盖,是为了防止钢铁材料与 接触而锈蚀,而金属铝在空气中更耐腐蚀的原因是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3)氢气是理想的清洁、高能燃料,可经过电解水获得。图中,产生氢气的试管是 (填“1”或“2”)。
三、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包括2小题,共20分)
18.(10分)实验室制取气体时需要的一些装置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标有序号的仪器名称:① ,② 。
(2)实验室制取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都可选用B装置的原因是 ,装置中使用分液漏斗的优点是 。
(3)若要得到干燥的氧气,所选择装置的连接顺序为:B→ → (填字母序号)。
(4)检验二氧化碳是否收集满的操作方法是 。
(5)某兴趣小组的同学连接B、G、H装置进行实验。若实验时G装置中蜡烛燃烧更剧烈,H装置中溶液变浑浊,则B装置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19.(10分)Na2CO3和NaHCO3有相似的化学性质,都能与酸、某些碱反应。
【查阅资料】获得如下信息:
1.氯化钙溶液呈中性,与碳酸氢钠溶液混合不发生反应。
2.碳酸钠稳定,而NaHCO3受热分解:2NaHCO3═Na2CO3+H2O+CO2↑。
(1)NaHCO3遇到盐酸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
(2)工业上用碳酸钠制烧碱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
(3)同学们在探究其化学性质实验后,将剩余固体药品集中放在烧杯中。小明为了弄清剩余固体的成分,进行了如下的探究:
【提出猜想】剩余固体是:Ⅰ.Na2CO3;Ⅱ.NaHCO3:Ⅲ. 。
【进行实验】
【结论分析】
①据上述实验现象,小明认为猜想Ⅲ正确。但有同学认为小明的判断不严谨,因为猜想 也有相同现象。
②同学们讨论后认为,如要确定剩余固体成分,小明只要在做实验操作①时,改动一下操作,滴加 ,出现 现象,即可得出猜想Ⅲ正确结论。
三、综合能力题(本大题包括1小题,共10分)
20.木炭粉还原氧化铜实验后的混合粉末中含有铜、氧化铜、少量木炭粉,实验室从该混合粉末中回收铜的方案如图(木炭粉不与稀H2SO4反应)。
请根据题目和流程图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请写出木炭和氧化铜完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过滤操作中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和 ,玻璃棒的作用是 。
(3)固体B所含的物质是 (填物质化学式),溶液A加入过量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滤液中含有的溶质是 (写化学式)。
(4)检验得到的铜是否含铁粉的操作是 。
(5)途径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途径Ⅱ与途径Ⅰ比较,途径Ⅱ优点是 。
四、计算题(本大题包括1小题,共10分)
21.(10分)化学实验小组同学为研究某公共场所铁制护栏锈蚀的程度,将6.4g表面已生锈的铁片,放入一定浓度的稀盐酸中充分反应,测得消耗7.3%稀盐酸115g时,固体全部溶解,此时烧杯内溶液总质量为121.2g(假设该生锈的铁片只有两种物质混合,不含其他杂质)。
(1)生成氢气的质量为 g。
(2)求该铁片中Fe2O3的质量分数为多少?(写出计算过程,结果精确到到0.1%)
(3)请根据题目数据,画出产生气体的质量与加入7.3%的稀盐酸的质量关系曲线。
2021年广东省东莞市中考化学二模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单选题(本大题包括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
1.(3分)东莞是一座富有悠久历史文化的城市,勤劳智慧的东莞人民在生产生活中留下了很多美名远扬的瑰宝,下列制作工艺中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A.寮步采摘香木B.道滘蒸粽子
C.莞草编凉席D.甘蔗榨糖浆
【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解答】解:A、寮步采摘香木只是将其摘下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A错。
B、道滘蒸粽子需要高温,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B正确。
C、莞草编凉席只是形状的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C错。
D、甘蔗榨糖浆只是将其汁液提取出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D错。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这里的新物质是指和变化前的物质是不同种的物质,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2.(3分)以下是常用的危险品标志,装运酒精的包装箱应贴的标志是( )
A.B.
C.D.
【分析】根据已有的图标的意义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解答】解:酒精是易燃物,应该贴的标志是易燃液体。
A.该图标是腐蚀品标示,故错误;
B.该图标是有毒气体标示,故错误;
C.该图标是易燃液体标志,故正确;
D.该图标是爆炸品标志,故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常见化学图标的应用,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其意义进行。
3.(3分)如图所示的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正确的是( )
A.B.
C.D.
【分析】A、根据把橡皮塞塞进试管口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量筒读数时视线要与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使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手持试管把橡皮塞慢慢转动着塞进试管口,切不可把试管放在桌上在使劲塞进塞子,以免压破试管,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B、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试管里的液体,且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图中液体超过试管容积的,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C、量筒读数时视线要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D、稀盐酸属于液体药品,应存放在细口瓶中,为防止腐蚀胶头滴管,使用滴管的过程中不可平放或倒置滴管,且图中瓶塞没有倒放,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4.(3分)乌金塘水库是葫芦岛市的重要水源之一,将水库的水净化为自来水的过程中,下列描述缺乏科学性的是( )
A.加入明矾使悬浮小颗粒凝聚
B.投药杀菌消毒
C.通过活性炭吸附色素和异味
D.通过过滤除去可溶性杂质
【分析】A、根据明矾在净水中的作用,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药杀的作用解答;
C、根据活性炭具有吸附性,能吸附异味和色素,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过滤的原理相似,据此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
A、加入明矾,利用明矾溶于水形成的胶状物对杂质吸附,使杂质沉降,故选项说法正确。
B、药杀可以杀菌消毒,故选项说法正确。
C、活性炭具有吸附性,能吸附异味和色素,能吸附部分有害物质,故选项说法正确。
D、过滤可除去不溶性杂质,不能除去可溶性杂质,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水的净化的原理、过滤的原理、活性炭具有吸附性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5.(3分)“关爱生命,拥抱健康”是人类永恒的主题,下列说法不科学的是( )
A.加铁酱油可预防贫血病
B.用亚硝酸钠代替食盐腌制腊肉
C.甲醛有防腐作用,但不能浸泡食材
D.长期饮用可乐等碳酸饮料不利于健康
【分析】A.根据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的关系来分析;
B.根据亚硝酸钠有毒来分析;
C.根据甲醛的性质来分析;
D.根据化学物质与人体健康的关系来分析。
【解答】解:A.加铁酱油可给人体补充铁元素,可预防贫血病,选项说法正确;
B.亚硝酸钠有毒,所以不能用亚硝酸钠代替食盐腌制腊肉,选项说法错误;
C.甲醛有防腐作用,但有毒,所以不能浸泡食材,选项说法正确;
D.可乐等碳酸饮料不利于人体对钙元素的吸收,长期饮用对人不利,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B。
【点评】化学来源于生产生活,也服务于生产生活,知识考查时,与生产生活实际相关的情景题已渐渐成为新宠。
6.(3分)“绿箱子环保计划﹣﹣废弃手机及配件回收联合行动”已在全国40个重点城市中开展了近两年。下列有关废弃手机中的金属材料回收利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可以节约金属资源
B.可以节约冶炼相关金属所消耗的能源
C.可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D.回收废弃手机中的金属材料没有任何价值
【分析】手机中含有多种金属其中不乏稀有金属,回收利用可节约资源减小由于冶炼这些金属而消耗的能源,同时也可减小对环境的污染。
【解答】解:A、可以节约金属资源的说法正确,因为回收的金属可以再次进行利用。
B、金属的回收利用减小了由于冶炼金属而消耗的能源,故此选项错误。
C、手机中的一些重金属废弃后会污染土壤,回收后会减少对环境的污染,故此选项错误。
D、因ABC的说法均正确,则D的说法一定错误,故此选项正确。
故选:D。
【点评】此题是一道金属回收利用题,主要是对学生进行节约与环保的教育,属基础性生活常识题。
7.(3分)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下列物质的用途由其物理性质决定的是( )
A.酒精作燃料B.铁锅作炊具
C.二氧化碳灭火D.氮气作保护气
【分析】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化学性质,如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稳定性等;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叫物理性质;物理性质经常表现为:颜色、状态、气味、密度、硬度、熔点、沸点、导电性、导热性、溶解性、挥发性、吸附性等。
【解答】解:A、酒精作燃料是利用酒精的可燃性,属于化学性质;故选项错误;
B、铁锅作炊具是利用铁的导热性,属于物理性质;故选项正确;
C、二氧化碳灭火是利用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故选项错误;
D、氮气作保护气是利用氮气的稳定性,属于化学性质;故选项错误;
故选:B。
【点评】本考点考查了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区分,要记忆有关酒精、铁、二氧化碳、氮气的性质,并能够在比较的基础上进行应用,本考点的基础性比较强,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8.(3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C、CO、CO2都具有还原性
B.用紫色石蕊溶液可区分CO和CO2
C.金刚石、石墨、C60都是碳原子构成的,性质相同
D.碳具有可燃性,因此在常温下其化学性质比较活泼
【分析】A、根据C、CO、CO2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CO和CO2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金刚石、石墨、C60的微观构成,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碳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C、CO都具有还原性,CO2不具有还原性,故选项说法错误。
B、可用紫色石蕊溶液可区分CO和CO2,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色,通入的气体是二氧化碳,无明显现象的是一氧化碳,可以鉴别,故选项说法正确。
C、金刚石、石墨都是碳原子构成的,C60是由C60分子构成的,金刚石、石墨中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物理性质差异较大,故选项说法错误。
D、碳具有可燃性,但在常温下其化学性质不活泼,二者没有直接关系,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的化学性质、碳单质的微观构成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9.(3分)下列有关灭火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隔绝氧气能达到灭火的目的
B.清除可燃物能达到灭火的目的
C.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能达到灭火的目的
D.图书失火可用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灭
【分析】根据灭火原理:①清除或隔离可燃物,②隔绝氧气或空气,③使温度降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据此结合灭火方法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A、隔绝氧气,能达到灭火的目的,故选项说法正确。
B、清除可燃物,能达到灭火的目的,故选项说法正确。
C、可燃物的着火点一般是不变的,不能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故选项说法错误。
D、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时不会留下任何残留物质而使资料损坏,图书失火可用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灭,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灭火的原理(清除或隔离可燃物,隔绝氧气或空气,使温度降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并能灵活运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0.(3分)元素周期表中第118号元素是最新公布中文名称的元素,该元素相关信息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元素的元素符号为Uu
B.该元素是金属元素
C.该元素原子的质子数为176
D.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118
【分析】元素周期表中,方格中左上角是原子序数,右上角是元素符号,中间是元素名称,下面是相对原子质量;
原子中,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
除汞外,金属元素的名称都带金字旁,非金属元素的名称不带金字旁。
【解答】解:A、该元素的元素符号为Uu,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B、该元素是非金属元素,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C、该元素原子的质子数为118,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D、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118,该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点评】元素周期表反映了元素之间的内在联系,要注意理解和应用。
11.(3分)“见著知微”是化学学科的重要特点,它是通过对宏观现象的观察、思考、推理,建立起对微观粒子的认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品红在水中扩散,说明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B.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说明水是由氢分子和氧分子构成的
C.盐酸、稀硫酸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说明它们的溶液中都含有氢离子
D.无色酚酞溶液滴入某稀溶液中显红色,说明该溶液中含有氢氧根离子
【分析】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物质导电的原因是物质中存在能自由移动的粒子;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解:A、品红在水中扩散,是因为品红中含有的分子是在不断的运动的,向四周扩散,故选项解释正确。
B、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所以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证明水是由氢元素、氧元素组成的,故选项解释错误。
C、盐酸、稀硫酸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是因为它们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均是氢离子,故选项解释正确。
D、无色酚酞溶液滴入某稀溶液中显红色,说明该溶液中含有氢氧根离子,故选项解释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分子的基本性质及利用分子的基本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酸的化学性质等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12.(3分)预防“新冠肺炎”要经常杀菌消毒。过氧乙酸(化学式为CH3COOOH) 是一种广谱、高效杀菌消毒剂,对预防新冠肺炎有很好作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过氧乙酸分子是由碳、氢、氧三种原子构成
B.过氧乙酸的相对分子质量为76
C.过氧乙酸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是6:1:12
D.过氧乙酸是由2个碳原子、4个氢原子和3个氧原子构成的
【分析】A.根据物质的分子结构来分析;
B.根据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方法来分析;
C.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的计算方法来分析;
D.根据化学式的意义来分析。
【解答】解:A.由过氧乙酸的化学式CH3COOOH可知,过氧乙酸分子是由碳、氢、氧原子构成的,故正确;
B.过氧乙酸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2+1×4+16×3=76,故正确;
C.过氧乙酸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12×2):(1×4):(16×3)=6:1:12,故正确;
D.一个过氧乙酸分子是由2个碳原子、4个氢原子和3个氧原子构成,故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同学们结合新信息、灵活运用化学式的有关计算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3.(3分)KCl和KNO3在不同温度下溶解度的数据如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20℃时,20g氯化钾加到50g水中可得70g氯化钾饱和溶液
B.40℃时,KNO3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为63.9%
C.100℃降温到60℃时,173g KNO3饱和溶液析出固体的质量为68g
D.0℃~100℃范围,KCl和KNO3的溶解度不可能相等
【分析】A、根据在20℃时,硝酸钾溶解度的含义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在40℃时,硝酸钾溶解度的含义进行分析判断。
C、在在100℃、60℃时KNO3溶解度的含义分析计算。
D、根据在0℃~100℃范围,KCl和KNO3的溶解度的数据分析。
【解答】解:A、由表中的数据可知,20℃时,氯化钾的溶解度是34.0g,20g氯化钾加到50g水中只能溶解17g,可得氯化钾饱和溶液的质量为:50g+17g=67g,故选项说法错误。
B、40℃时,KNO3的溶解度是63.9g,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40%,故选项说法错误。
C、10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246g,173g KNO3饱和溶液中溶剂的是50g,溶解硝酸钾的质量为123g,在6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110g,50g的水中能溶解硝酸钾的质量为55g。所以100℃降温到60℃时,173g KNO3饱和溶液析出固体的质量为123g﹣55g=68g,故选项说法正确。
D、由KCl和KNO3在不同温度下溶解度的数据可知,0℃~100℃范围,KCl和KNO3的溶解度可能相等,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溶解度受温度影响的变化趋势、溶解度的含义、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方法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4.(3分)关系图中“﹣”两端的物质能发生化学反应,“→”表示物质的转化方向。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反应①放出热量
B.反应②所得溶液可呈中性
C.反应③可得NaOH
D.不能将图中稀盐酸换为稀H2SO4
【分析】A、反应①是氧化钙能与水反应,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反应②是稀盐酸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进行分析判断。
C、反应③是碳酸钠能与氢氧化钙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酸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反应①是氧化钙能与水反应,放出热量,故选项说法正确。
B、反应②是稀盐酸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可能是恰好完全反应,反应②所得溶液可呈中性,故选项说法正确。
C、反应③是碳酸钠能与氢氧化钙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反应③可得到NaOH,故选项说法正确。
D、硫酸能与氧化钙、碳酸钠、氢氧化钙反应,能将图中稀盐酸换为稀 H2SO4,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酸碱盐的化学性质、氧化钙的化学性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5.(3分)下面是对四个实验绘制的图形,其中实验结果与图形对应准确的是( )
A.pH=13的NaOH溶液中加水稀释
B.用适量的KClO3和MnO2混合物加热制O2
C.向一定量的稀盐酸和氯化钙的混合溶液中不断滴入碳酸钠溶液至过量
D.向一定质量的稀盐酸中加入铁粉至过量
【分析】A、PH=13属碱性溶液,加水稀释碱性减弱。
B、氯酸钾与二氧化锰混合加热时开始一段时间不会产生氧气。
C、稀盐酸和氯化钙的混合溶液中不断滴入碳酸钠溶液时,开始时盐酸与碳酸钠反应不会生成沉淀,故开始时不会生成沉淀。
D、一定质量的稀盐酸中加入铁粉至过量时开始会生成氢气,至盐酸耗尽氢气量达到最大量。
【解答】解:A、PH=13属碱性溶液,加水稀释碱性减弱,对于碱性溶液来说,碱碱性越弱PH越小,但不管怎样稀释PH不可能小于7,故此选项错误。
B、氯酸钾与二氧化锰混合加热时开始一段时间不会产生氧气,加热一段时间后才会有氧气的放出,故此选项错误。
C、稀盐酸和氯化钙的混合溶液中不断滴入碳酸钠溶液时,开始时盐酸与碳酸钠反应不会生成沉淀,盐酸耗尽后才与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故开始时不会生成沉淀,故此选项正确。
D、一定质量的稀盐酸中加入铁粉至过量时开始会生成氢气,至盐酸耗尽氢气量不变,图象应该是一条水平的直线,图象不符合该特征,故此选项错误。
故选:C。
【点评】此题是对物质的变化过程与图象结合题的考查,对反应过程的详细分析并结合图象走势是解题的关键,是一道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好题。
二、填空题(本大题包括2小题,共15分)
16.(7分)人类的日常生活、工农业生产都与化学密不可分。请回答:
(1)农业上使用的硝酸钾属于 复合肥 肥。
(2)用下列物质除去油污时,利用乳化作用的是 B (选填序号)。
A.汽油 B.洗洁精 C.氢氧化钠溶液。
(3)塑料制品的使用方便了人类的生活,但废弃塑料带来的“白色污染”尤为严重。要解决“白色污染”问题可以采取的措施是 ABCD (填字母)。
A.减少使用不必要的塑料制品 B.重复使用某些塑料制品
C.回收各种废弃塑料 D.使用一些新型的、可降解的塑料
(4)饮用硬度过大的水不利于健康,生活中常用 煮沸 方法来降低水的硬度。
(5)自来水消毒过程中水和氯气会发化学反应生成两种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H2O+Cl2=HCl+HClO ,其反应微观过程可用如图表示,请将图中缺少的分子模型补画完整。
【分析】(1)根据化肥的分类来分析;
(2)根据除油污的原理来分析;
(3)根据解决白色污染的方法来分析;
(4)根据硬水软化的方法来分析;
(5)根据微观反应示意图的信息以及质量守恒定律来分析。
【解答】解:(1)硝酸钾中含有农作物需求量较大的氮元素与钾元素,属于复合肥;故填:复合肥;
(2)A.油污能溶解于汽油中,所以用汽油除油污属于溶解现象;
B.洗洁精对油污有乳化作用,所以用洗洁精除油污属于乳化现象;
C.氢氧化钠能与油污发生化学反应从而除掉油污。
故选:B;
(3)A.减少使用不必要的塑料制品可以减轻“白色污染”,符合题意;
B.重复使用某些塑料制品可以减轻“白色污染”,符合题意;
C.回收各种废弃塑料可以减轻“白色污染”,符合题意;
D.使用一些新型的、可降解的塑料可以减轻“白色污染”,符合题意;
故选:ABCD;
(4)饮用硬度过大的水不利于健康,生活中常用煮沸方法来降低水的硬度;故填:煮沸;
(5)生成的两种酸是盐酸和次氯酸。由图中可知,水分子和氯气分子反应生成了氯化氢分子和次氯酸分子,由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与数目不变可知,每个次氯酸分子是由1个氢原子、1个氯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的;故填:H2O+Cl2=HCl+HClO;。
【点评】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对所给的图示进行分析,找出各种物质之间的联系,然后再依据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及其质量守恒定律等进行解答。
17.(8分)2019年12月17日,我国首艘国产航母山东舰正式入列,中国海军正式迈入双航母时代。
(1)建造航母用到了钛合金,构成金属钛的粒子是 原子 (填“原子”、“分子”或“离子”),工业制钛有一种反应为:TiF4+2H2SO44HF+2X+TiO2,X的化学式为 SO3 。H2SO4中的阴离子是 SO42﹣ (离子符号)。TiO2中Ti元素的化合价为 (用化学用语填写)。
(2)航母外壳用涂料覆盖,是为了防止钢铁材料与 水和氧气 接触而锈蚀,而金属铝在空气中更耐腐蚀的原因是 4Al+3O2=2Al2O3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3)氢气是理想的清洁、高能燃料,可经过电解水获得。图中,产生氢气的试管是 1 (填“1”或“2”)。
【分析】(1)根据金属的构成、质量守恒定律、离子符号和化合价的书写方法分析回答;
(2)根据铁生锈的条件和铝的性质分析回答;
(3)根据电解水时“正氧负氢、氢二氧一”分析回答。
【解答】解:(1)构成金属钛的粒子是原子;由TiF4+2H2SO4=4HF+2X+TiO2可知,反应前后钛原子都是1个,氟原子都是4个,氢原子都是4个,反应前硫原子是2个,反应后应该是2个,包含在2X中,反应前氧原子是8个,反应后应该是8个,其中6个包含在2X中,因此X的化学式为SO3;H2SO4中的阴离子是硫酸根离子,符号为:SO42﹣.TiO2中Ti元素的化合价为+4价,符号为:。
(2)航母外壳用涂料覆盖,是为了防止钢铁材料与水和氧气接触而锈蚀,而金属铝在空气中更耐腐蚀的原因是铝易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在其表面形成了致密的氧化铝的薄膜,反应的方程式是:4Al+3O2=2Al2O3。
(3)由电解水时“正氧负氢、氢二氧一”可知,在电解水的图示中产生氢气的试管是1。
故答案为:(1)原子;SO3;SO42﹣;。
(2)水和氧气;4Al+3O2=2Al2O3。
(3)1。
【点评】本题以我国的首艘国产航母山东舰为切入点,考查了金属的构成、质量守恒定率、化学用语的书写、铁生锈的条件、电解水的知识,涉及的知识点较多,但难度不大,只有加强基础知识的学习才能较好地完成本类题。
三、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包括2小题,共20分)
18.(10分)实验室制取气体时需要的一些装置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标有序号的仪器名称:① 酒精灯 ,② 锥形瓶 。
(2)实验室制取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都可选用B装置的原因是 反应物都是固体和液体,反应条件是在常温下反应 ,装置中使用分液漏斗的优点是 可以控制反应的速率 。
(3)若要得到干燥的氧气,所选择装置的连接顺序为:B→ F → E (填字母序号)。
(4)检验二氧化碳是否收集满的操作方法是 将一根燃着的木条平放在集气瓶口,木条熄灭,证明满了 。
(5)某兴趣小组的同学连接B、G、H装置进行实验。若实验时G装置中蜡烛燃烧更剧烈,H装置中溶液变浑浊,则B装置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H2O22H2O+O2↑ 。
【分析】(1)酒精灯是常用的加热仪器,锥形瓶是常用的反应容器;
(2)制取装置包括加热和不需加热两种,如果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氧气就不需要加热,如果用高锰酸钾或氯酸钾制氧气就需要加热。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不易溶于水,因此能用向上排空气法和排水法收集。实验室制取CO2,是在常温下,用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的,碳酸钙和盐酸互相交换成分生成氯化钙和水和二氧化碳,因此不需要加热。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因此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3)若要得到干燥的氧气,氧气可以用浓硫酸干燥,所选择装置的连接顺序为:B→F→E;
(4)二氧化碳的验满方法是:将一根燃着的木条平放在集气瓶口,木条熄灭,证明满了;
(5)若实验时G装置中蜡烛燃烧更剧烈,H装置中溶液变浑浊,则B装置中生成的是氧气。
【解答】解:(1)酒精灯是常用的加热仪器,锥形瓶是常用的反应容器,故答案为:酒精灯;锥形瓶;
(2)实验室制取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都可选用B装置的原因是:反应物都是固体和液体,反应条件是在常温下反应;装置中使用分液漏斗的优点是:可以控制反应的速率;故答案为:反应物都是固体和液体,反应条件是在常温下反应;可以控制反应的速率;
(3)若要得到干燥的氧气,氧气可以用浓硫酸干燥,所选择装置的连接顺序为:B→F→E;故答案为:F;E;
(4)二氧化碳的验满方法是:将一根燃着的木条平放在集气瓶口,木条熄灭,证明满了;故答案为:将一根燃着的木条平放在集气瓶口,木条熄灭,证明满了;
(5)若实验时G装置中蜡烛燃烧更剧烈,H装置中溶液变浑浊,则B装置中生成的是氧气;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做催化剂的条件下生成水和氧气,要注意配平;故答案为:2H2O22H2O+O2↑;
【点评】本考点主要考查了仪器的名称、气体的制取装置和收集装置的选择,同时也考查了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气体的验满等,综合性比较强。气体的制取装置的选择与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的条件有关;气体的收集装置的选择与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有关。本考点是中考的重要考点之一,主要出现在实验题中。
19.(10分)Na2CO3和NaHCO3有相似的化学性质,都能与酸、某些碱反应。
【查阅资料】获得如下信息:
1.氯化钙溶液呈中性,与碳酸氢钠溶液混合不发生反应。
2.碳酸钠稳定,而NaHCO3受热分解:2NaHCO3═Na2CO3+H2O+CO2↑。
(1)NaHCO3遇到盐酸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NaHCO3+HCl═NaCl+H2O+CO2↑ 。
(2)工业上用碳酸钠制烧碱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Na2CO3+Ca(OH)2═CaCO3↓+2NaOH 。
(3)同学们在探究其化学性质实验后,将剩余固体药品集中放在烧杯中。小明为了弄清剩余固体的成分,进行了如下的探究:
【提出猜想】剩余固体是:Ⅰ.Na2CO3;Ⅱ.NaHCO3:Ⅲ. Na2CO3、NaHCO3 。
【进行实验】
【结论分析】
①据上述实验现象,小明认为猜想Ⅲ正确。但有同学认为小明的判断不严谨,因为猜想 Ⅱ 也有相同现象。
②同学们讨论后认为,如要确定剩余固体成分,小明只要在做实验操作①时,改动一下操作,滴加 氯化钙溶液 ,出现 白色沉淀 现象,即可得出猜想Ⅲ正确结论。
【分析】(1)碳酸氢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
(2)碳酸钠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
(3)碳酸钠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和氯化钙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碳酸钙和氯化钠;
碳酸氢钠受热分解生成碳酸钠、水和二氧化碳。
【解答】解:(1)NaHCO3遇到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NaHCO3+HCl═NaCl+H2O+CO2↑。
故填:NaHCO3+HCl═NaCl+H2O+CO2↑。
(2)工业上用碳酸钠制烧碱:碳酸钠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Na2CO3+Ca(OH)2═CaCO3↓+2NaOH。
故填:Na2CO3+Ca(OH)2═CaCO3↓+2NaOH。
(3)【提出猜想】剩余固体是:Ⅰ.Na2CO3;Ⅱ.NaHCO3:Ⅲ.Na2CO3、NaHCO3。
故填:Na2CO3、NaHCO3。
【进行实验】
①取少量剩余固体于试管中,加入足量水,充分溶解后,滴加几滴酚酞溶液,溶液变红色,说明溶液显碱性;
故填:红。
②取适量剩余固体于试管中,固定在铁架台上,充分加热,白色固体质量减少,试管内壁有较多水珠出现,是因为碳酸氢钠受热分解生成碳酸钠、水和二氧化碳,因此剩余固体中一定含有碳酸氢钠。
故填:碳酸氢钠。
【结论分析】
①据上述实验现象,小明认为猜想Ⅲ正确,但有同学认为小明的判断不严谨,因为猜想Ⅱ也有相同现象,即碳酸氢钠溶液显碱性,也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
故填:Ⅱ。
②同学们讨论后认为,如要确定剩余固体成分,小明只要在做实验操作①时,改动一下操作,滴加氯化钙溶液,出现白色沉淀现象,是因为碳酸钠和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说明含有碳酸钠,即可得出猜想Ⅲ正确结论。
故填:氯化钙溶液;白色沉淀。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三、综合能力题(本大题包括1小题,共10分)
20.木炭粉还原氧化铜实验后的混合粉末中含有铜、氧化铜、少量木炭粉,实验室从该混合粉末中回收铜的方案如图(木炭粉不与稀H2SO4反应)。
请根据题目和流程图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请写出木炭和氧化铜完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CuO+C2Cu+CO2↑ 。
(2)过滤操作中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和 漏斗 ,玻璃棒的作用是 引流 。
(3)固体B所含的物质是 Cu、Fe (填物质化学式),溶液A加入过量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滤液中含有的溶质是 FeSO4 (写化学式)。
(4)检验得到的铜是否含铁粉的操作是 利用磁铁吸引 。
(5)途径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CuO+H2SO4═CuSO4+H2O 。途径Ⅱ与途径Ⅰ比较,途径Ⅱ优点是 简化实验步骤,得到更多的铜(或使混合物中的铜元素全部回收) 。
【分析】(1)高温条件下木炭和氧化铜完全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
(2)过滤能够除去不溶于水的物质;
(3)根据化学反应的原理来分析;
(4)根据铁的性质拉分析;
(5)稀硫酸和氧化铜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根据途径Ⅱ直接除去木炭粉和铜的转化进行解答。
【解答】解:(1)高温条件下木炭和氧化铜完全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CuO+C2Cu+CO2↑。
故填:2CuO+C2Cu+CO2↑。
(2)过滤操作中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和漏斗,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
故填:漏斗;引流。
(3)固体B所含的物质是铜和铁,溶液A加入过量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滤液中含有的溶质是反应生成的硫酸亚铁。
故填:Cu、Fe;FeSO4。
(4)检验得到的铜是否含铁粉的操作是利用磁铁吸引,如果磁铁能够吸引物质,说明含有铁粉,反之则不含有铁粉。
故填:利用磁铁吸引。
(5)途径Ⅰ中,氧化铜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uO+H2SO4═CuSO4+H2O;
途径Ⅱ与途径Ⅰ比较,Ⅱ的优点是直接除去木炭粉,简化了实验步骤,同时混合物中的铜加热后可以转化为氧化铜,且氧化铜可以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从而使最终制得的铜的量变多。
故填:CuO+H2SO4═CuSO4+H2O;简化实验步骤,得到更多的铜(或使混合物中的铜元素全部回收)。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四、计算题(本大题包括1小题,共10分)
21.(10分)化学实验小组同学为研究某公共场所铁制护栏锈蚀的程度,将6.4g表面已生锈的铁片,放入一定浓度的稀盐酸中充分反应,测得消耗7.3%稀盐酸115g时,固体全部溶解,此时烧杯内溶液总质量为121.2g(假设该生锈的铁片只有两种物质混合,不含其他杂质)。
(1)生成氢气的质量为 0.2 g。
(2)求该铁片中Fe2O3的质量分数为多少?(写出计算过程,结果精确到到0.1%)
(3)请根据题目数据,画出产生气体的质量与加入7.3%的稀盐酸的质量关系曲线。
【分析】(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计算生成氢气的质量;
(2)根据氢气的质量计算铁的质量,进一步计算该铁片中Fe2O3的质量分数。
(3)根据氢气的质量计算消耗盐酸的质量,以及与氧化铁反应消耗盐酸的质量。
【解答】解:(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生成氢气的质量为6.4g+115g﹣121.2g=0.2g;故填:0.2;
(2)设生成0.2g氢气需要铁的质量为x,所用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为y,
Fe+2HCl═FeCl2 +H2↑
56 73 2
x y 0.2g
x=5.6g,y=7.3g
铁片中Fe2O3的质量分数=×100%=12.5%
答:铁片中Fe2O3的质量分数12.5%。
(3)与铁反应消耗的盐酸为=100g,与氧化铁反应消耗的盐酸为115g﹣100g=15g,所以产生气体的质量与加入7.3%的稀盐酸的质量关系曲线为。
故答案为:。
【点评】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时,第一要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第二要使用正确的数据,第三计算过程要完整。
温度℃
0
20
40
60
80
100
KCl溶解度/g
27.6
34.0
40.0
45.5
51.1
56.7
KNO3溶解度/g
13.3
31.6
63.9
110
169
246
操作
现象
结论
①取少量剩余固体于试管中,加入足量水,充分溶解后,滴加几滴酚酞溶液。
溶液由无色变 色。
剩余固体一定有: 。
②取适量剩余固体于试管中,固定在铁架台上,充分加热。
白色固体质量减少,试管内壁有较多水珠出现。
温度℃
0
20
40
60
80
100
KCl溶解度/g
27.6
34.0
40.0
45.5
51.1
56.7
KNO3溶解度/g
13.3
31.6
63.9
110
169
246
操作
现象
结论
①取少量剩余固体于试管中,加入足量水,充分溶解后,滴加几滴酚酞溶液。
溶液由无色变 红 色。
剩余固体一定有: 碳酸氢钠 。
②取适量剩余固体于试管中,固定在铁架台上,充分加热。
白色固体质量减少,试管内壁有较多水珠出现。
2017年广东省东莞市中考化学二模试卷(解析版): 这是一份2017年广东省东莞市中考化学二模试卷(解析版),共3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年广东省东莞市中考化学一模试卷(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3年广东省东莞市中考化学一模试卷(含解析),共2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流程题,科普短文题,实验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年广东省东莞市袁崇焕中学中考化学二模试卷(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3年广东省东莞市袁崇焕中学中考化学二模试卷(含解析),共2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流程题,实验题,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