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辽宁省葫芦岛市协作校2022届高三上学期10月第一次考试语文试题 含答案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辽宁省葫芦岛市协作校2022届高三上学期10月第一次考试语文试题 含答案01
    辽宁省葫芦岛市协作校2022届高三上学期10月第一次考试语文试题 含答案02
    辽宁省葫芦岛市协作校2022届高三上学期10月第一次考试语文试题 含答案03
    还剩19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辽宁省葫芦岛市协作校2022届高三上学期10月第一次考试语文试题 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辽宁省葫芦岛市协作校2022届高三上学期10月第一次考试语文试题 含答案,共2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现代文阅读,古代诗文阅读,语言文字运用,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葫芦岛市高三上学期协作校第一次考试
    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就其山而凿之曰摩崖”。摩崖石刻是石刻中一个独特的类型,作品均为唯一的、不可替代的、不可移动的文物遗存。湖南摩崖石刻沿潇湘等水路通道分布,石刻文物与沿江分布的丹霞地貌的水石环境融为一体。湖南浯溪碑林摩崖石刻《大唐中兴颂》等,构成了中华中兴颂的宏大主题,突出反映了中国人对国家统一、繁荣富强的美好期盼。
    位于浯溪碑林的唐代元结撰文、颜真卿书丹的大幅石刻《大唐中兴颂》,世称“摩崖碑”,又因其年代之远、碑面之大、字数之多,被誉为“摩崖三绝”[注],成为“浯溪八景”之一。石刻高300厘米,宽320厘米,字径约15厘米;正书,左行;正文中敬语挪抬;共计21行,每行满格20字;形制巨大。
    761年,先后担任山南东道节度使参谋和荆南节度判官、整兵拒贼的元结,写下《大唐中兴颂》,盛赞玄宗、肃宗两朝“复两京”“还京师”“宗庙再安,二圣重欢”,将之与前代帝王盛德大业相提并论。771年,元结请颜真卿书写《大唐中兴颂》,大字深刻,镌石于湖南永州境内湘江崖岸的浯溪,一篇大字摩崖碑诞生了。
    《大唐中兴颂》之所以千古流芳,也与书写者的爱国情怀有关。安史之乱后,河朔尽陷,颜真卿与从父兄颜杲卿起兵抗敌,河北十七郡同日归顺,横绝燕赵。其后颜杲卿被擒,骂不虚口,一门死于刀锯者三十余人。史称“真卿大节,炳著史册”。
    “经乱年年厌别离,歌声喜似太平时。词臣更有中兴颂,磨取莲峰便作碑。”(司空图诗)大唐、大宋、大明三朝中兴颂蝉联刻写在永州浯溪高崖之上,悠久高明,吉祥止止。浯溪摩崖石刻寄托了一代代中国人对国家富强、民族昌盛的期盼,同时也构成了湖南碑刻中最为宏大的人文主题。

    (摘编自张京华《灿烂金石清夺湘流——湖南摩崖石刻中的中华中兴颂》)
    【注】“摩崖三绝”,即文绝、字绝、石绝。
    材料二:
    图像学由19世纪的图像志研究发展而来,进入20世纪后,图像志的研究领域不断扩展,应用在各个学科中,进而发展成为一种艺术史研究的新方法——图像学。潘诺夫斯基是图像学研究最有影响的学者之一,他在《视觉艺术的含义》一书中提出对作品的解释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的主要对象是自然的题材描述,即前图像志描述;第二个阶段是结合艺术作品产生的时代与背景,分析作品特定主题和传统意义,即图像志分析;第三个阶段的阐释,就是要对艺术作品的文化内涵或者是深层含义进行进一步的挖掘,这一阶段被称为图像学分析。
    相对于第一和第二个阶段,在分析的过程中可能会潜意识地把一些具有时代特征的情感体现在其中,用以烘托主题,第三个阶段是对图像作品背后的文化内涵进行深一步的挖掘与探析,这一阶段被称为图像学分析。
    纵观整个唐代,其社会处于相对安定的状态,在文化发展上也与其他国家交流不断。从史书上可以看到当时人们的思想、心态都是积极开放的,崇尚雍容华贵的心理状态和豪迈奔放的生存风貌是他们主要的特征。一个书家一种书风的形成必然要经历一个成长与完善的过程。
    颜真卿于734年登进士第,官至吏部尚书、太子太师,封鲁郡公,人称“颜鲁公”。颜真卿为人坦荡,刚正不阿,人生经历复杂,其书法有着自然瑰丽的境界又有着恢宏雄健的面貌。其丰富的人生经历成就了其书法的阔大气象。中唐之后,在新的审美思潮的影响下,颜真卿的审美取向也随之而改变,自成一家,形成自己独特的书风。
    《大唐中兴颂》是颜真卿62岁时的作品,也是他书法风格成熟时期的代表作,纵观颜真卿一生的书作,《大唐中兴颂》也是颜体楷书发展中的一个重要节点。这篇巨作变初唐楷书风貌为正大、雄壮,从而更多元化,标志着颜真卿在笔法、章法上的改革,因而在颜书中有着重要的意义。经过颜真卿几十年的反复临摹创作,最终颜体巍然屹立在书坛,后人习书皆以其为学习楷模。浯溪碑林其他的摩崖刻石群,很大一部分都是由《大唐中兴颂》衍生出来的,它是浯溪碑林最为精华的地方。《大唐中兴颂》文辞精彩,书艺超群,是历代人瞻仰学习的对象,它对颜真卿本身的楷书技法进程而言是一块里程碑,对榜书技法的形成而言更是里程碑。
    时代与艺术观念都是相互映衬的,唐代的经济、文化发展都处在鼎盛时期,既然在历史上有这样一个时代,那就必然有与时代观念相应的艺术。颜真卿书法雄强粗犷的特色、独特艺术风格的形成,都与大唐的艺术精神和时代文化息息相关。可以说是大唐的盛世成就了颜真卿,同时颜真卿又将大唐的时代精神和审美意趣通过书法映射出来,通过观赏他的书法我们也能从中看到一个有血有肉、气度恢宏的唐代。
    (摘编自邓鸿娟《永州浯溪碑林摩崖<大唐中兴颂>图像学分析》)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作为文物遗存,摩崖石刻作品具有唯一、不可替代、不可移动等特点,湖南摩崖石刻和沿江分布的水石环境已融为一体。
    B. 《大唐中兴颂》由亲历“整兵拒贼”的元结撰写,盛赞了唐玄宗和唐肃宗“复两京”“还京师”等稳定唐朝的行为。
    C. 图像学是随着图像志研究领域扩展和在学科中的广泛应用逐渐发展形成的,它为艺术史的研究带来了新的方法。
    D. 就颜真卿的书法创作看,《大唐中兴颂》一改初唐楷书正大、雄壮的风貌,笔法、章法都有改革,显露出成熟风格。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石刻《大唐中兴颂》位于湖南永州境内湘江崖岸的浯溪碑林,因年代久远、碑面巨大、字数众多,被称为“摩崖三绝”。
    B. 《大唐中兴颂》体现出书写者颜真卿的爱国情怀,“真卿大节,炳著史册”,这才使得此石刻能够千古流芳。
    C. 颜真卿自成一家的独特书法风格的形成,既与其自身复杂的人生阅历有关,也受当时审美思潮变化影响。
    D. 透过颜真卿的书法作品,我们既能够感受到大唐的时代精神和审美意趣,也能够体悟到唐王朝的兴衰成败。
    3. 结合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中只到达潘诺夫斯基前图像志描述阶段(第一阶段)的一项是( )
    A. 名画《阿尔诺芬尼夫妇像》描绘了一个庄重的订婚场面,画面背景中央的墙壁上有一面富于装饰性的凸镜,刻画精致。
    B. 中国画中有“四君子”——梅兰竹菊,实际上是画家用这四种植物来形象喻示人生哲理。
    C. 达·芬奇《最后晚餐》中,左边的菲利普歪着头,双手抚胸,表情悲伤,看向耶稣,表达着自己心中的痛苦与忠诚。
    D. 南宋李嵩《货郎图》体现了当时民间经济相对比较繁荣,商品贸易在百姓生活中很寻常。
    4. 请简要分析材料二论证思路。
    5. 依据材料二潘诺夫斯基《视觉艺术的含义》中提到的研究方法,请结合材料一中写《大唐中兴颂》的相关内容谈谈你的认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一截土墙
    刘亮程
    我走的时候还年轻,二十来岁。不知我说过的话在以后多少年里有没有人偶尔提起,我做过的事会不会一年一年地影响着村里的人。现在看来,我留在这个村庄里影响最深远的一件事,是打了这堵歪扭的土院墙。
    那一年四弟十一岁,三弟十三岁,我十五岁。没等我们再长大些那段篱笆墙便不行了。根部的枝条朽了,到处是豁口和洞。几根木桩也不稳,一刮风前俯后仰,呜呜叫。那天早晨篱笆朝里倾斜,昨天下午还好端端,可能夜里风刮的。我们没听见风刮响屋檐和树叶。可能一小股贼风,刮斜篱笆便跑了。父亲打量了一阵,过去蹬了一脚,整段篱笆齐齐倒了。原以为父亲会带着我们打那堵墙。他栽好梯子,椽子并排绑起来,后退了几步,斜眼瞄了几下,过来在一边架子上跺了两脚,往槽子里扔了几锨土,然后扛着锨下地去了。
    父亲把这件活扔给我们兄弟仨了。
    我提夯,三弟、四弟上土。一堵新墙就在那个上午缓慢费力地向上升起。那是我们第一次打墙,但经常看大人们打墙,所以不用父亲教就知道怎样往上移椽子,怎样把椽头用绳绑住,再用一个木棍把绳绞紧别老实。我们劲太小,砸两下夯就得抱着夯把喘三口气。我们担心自己劲小,夯不结实所以每一处都多夯几次,结果这堵墙打得过于结实,以致多少年后其他院墙早倒塌了,这堵墙还好端端站着,墙体被一场一场的风刮磨得光光溜溜,像岩石一样。只是墙中间那个窟窿,比以前大多了,能钻过一条狗。
    这个窟窿是我和三弟挖的,当时只有锨头大,半墙深。为找一把小斧头我们在刚打好的墙上挖了一个洞。墙打到一米多高,再填一层土就可以封顶时,那把小斧头不见了。
    “会不会打到墙里去了。”我望着三弟。
    “刚才不是你拿着吗,快想想放到哪了。”三弟瞪着四弟。
    四弟坐在土堆上,已经累得没劲说话。眼睛望着墙,愣望了一阵,站起来,捡个木棍踮起脚尖在墙中间画了一个斧头形状。我和三弟你一锨我一锨,挖到墙中间时,看见那把小斧头平躺在墙体里,像是睡着了似的。
    斧头掏出后留下的那个窟窿,我们用湿土塞住,用手按瓷。可是土一干边缘便裂开很宽的缝隙,没过多久便脱落下来。我们再没去管它,又过了许久,也许是一两年,那个窟窿竟通了,变成一个洞。三弟说是猫挖通的,有一次他看见黑猫趴在这个窟窿上挖土。我说不是,肯定是风刮通的。我第一次扒在这个洞口朝外望时,一股西风猛窜进来,水桶那么粗的一股风,夹带着土。其他的风正张狂地翻过院墙,顷刻间满院子是风,树疯狂地摇动,筐在地上滚,一件蓝衣服飘起来,袖子伸开,像了半截身子的人飞在天上。我贴着墙,挨着那个洞站着。风吹过它时发出呜呜的声音,像一个人鼓圆了嘴朝远处喊。夜里刮风时这个声音很吓人,像在喊人的魂,听着听着人便走进一场遥远的大风里。
    后来我用一墩骆驼刺把它塞住,根朝里,刺朝外,还在上面糊了两锨泥,刮风时那种声音就没有了。我们搬家那天看见院墙上蹲着坐着好些人,才突然觉得这个院子再不是我们的了,那些院墙再也阻挡不住什么,人都爬到墙头上了。我们在的时候从没有哪个外人敢爬上院墙。从它上面翻进翻出的,只有风。在它头上落脚,身上栖息的只有鸟和蜻蜒。
    现在那些蜻蜓依旧趴在墙上晒太阳,一动不动。它们不知道打这堵墙的人回来了。
    如果没有这堵墙,没有二十年前那一天的劳动,这个地方可能会长几棵树、一些杂草,也可能光秃秃,啥也没有。
    如果我乘黑把这堵墙移走,明天蜻蜓会不会飞来,一动不动,趴在空气上。
    如果我收回二十年前那一天(那许多年)的劳动,从这个村庄里抽掉我亲手给予它的那部分——韩三家盖厨房我帮忙垒的两层土块抹的一片墙泥,冯七家上屋梁时我从下面抬举的一把力气,我砍倒或栽植的树踏平或踩成坑凹的那段路,我收割的那片麦地,乘夜从远处引来的一渠水,我说过的话,拴在门边柱子上的狗,我吸进和呼出的气,割草喂饱的羊和牛——黄沙梁会不会变成另一个样子。
    或许已经有人,从黄沙梁抽走了他们给予它的那部分。有的房子倒了,有的路不再通向一个地方,田野重新荒芜,树消失或死掉。有的墙上出现豁口和洞,说明有人将他们垒筑的那部分抽走了。其他人的劳动残立在风雨中。更多的人,没有来得及从黄沙梁收回他们的劳动。或许他们忘记了,或许黄沙梁忘记了他们。
    过去千百年后,大地上许多东西都会无人认领。
    (有删改)
    6. 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第一段作者将自己曾经说过的话、做过的事与打的这堵歪扭土院墙做了对比,突出了后者对“我”影响深远。
    B. 原先的篱笆墙显得破败不堪,也表明当年乡村生活的极端困苦,作者将这种困苦用极平静的笔调写了出来,笔力深厚。
    C. 作者写打墙时因找斧头在墙中间挖洞,而使墙上留下了窟窿,意在说明美好的事物一旦被损毁就无法再挽回的道理。
    D. 文章最后说“过去千百年后,大地上许多东西都会无人认领”,蕴含着对自然界中事物发展规律的一些哲学思考。
    7. 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本文选取年少时打墙的一段经历,故事情节简单,但过程描写却极为细致,因为这里凝聚着他们的心血,倾注了他们的热爱,是他们生命的记忆。
    B. 父亲把打墙这件活扔给我们兄弟仨,是因为在父亲心中,我们都已经长大,可以独立做事了,对我们而言,这不仅是一次生活历练,更是一种生命的锤打。
    C. 文中三处加点“如果”,通过假设表现了作者对自己曾经打过这截土墙感到很庆幸,传达出对劳动、对过去乃至对生活意义的思考。
    D. 倒数第二段,作者用充满惋惜和责备的语气,讲述了有些人带走他们给予乡村的那部分,他们背叛了乡村,乡村自然也会抛弃他们。
    8. 文中画线处作者对“风”进行了细致的描写,倾注了他的感情,请结合文章内容对画线句子进行赏析。
    9. 作者为什么说“打了这堵歪扭的土院墙”是“我留在这个村庄里影响最深远的一件事”?请简要分析。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神宗熙宁二年,以王安石参知政事。初,帝欲用安石,曾公亮力荐之,唐介言安石难大任,帝曰:“文学不可任邪?经术不可任邪?吏事不可任耶?”介对曰:“安石好学而泥古,故议论迂阔,若使为政,必多所更变。”介退,谓曾公亮曰:“安石果大用,天下必困扰,诸公当自知之。”帝问侍读孙固曰:“安石可相否?”固对曰:“安石文行甚高,处侍从献纳之职可矣,宰相自有度,安石狷狭少容,必欲求贤相,吕公著、司马光、韩维其人也。”帝不以为然,竟以安石参知政事,谓之曰:“人皆不能知卿,以卿但知经术,不晓世务。”安石对曰:“经术正所以经世务。”帝曰:“卿所设施,以何为先?”安石对曰:“末世风俗,贤者不得行道,不肖者得行无道,贱者不得行礼,贵者得行无礼。变风俗,立法度,正方今之所急也。”帝深纳之。甲子,议行断法。王安石言:“人才难得,亦难知,今使十人理财,其中容有一二败事,则异论乘之而起。尧与群臣共择一人治水,尚不能无败事,况所择而使非一人,岂能无失,要当计利害多少,不为异论所惑。”帝曰:“有一人败事而遂废所图,此所以少成事也。”乃立制置三司条例司,掌经画邦计,议变旧法,以通天下之利,命陈升之、王安石领其事。初,泉人吕惠卿,自真州推官秩满入都,与安石论经义多合,遂定交。因言于帝曰:“惠卿之贤,虽前世儒者未易比也,学先王之道而能用者,独惠卿而已。”遂以惠卿及苏辙并为检详文字,事无大小,安石必与惠卿谋之,凡所建请章奏,多惠卿笔也。又以章惇为三司条例官,曾布检正中书五房公事,凡有奏请朝臣以为不便者布必上疏条析以坚帝意使专任安石以威胁众俾毋敢言由是安石信任布,亚于惠卿。而农田、水利、青苗、均输、保甲、免役、市易、保马、方田诸役,相继并兴,号为新法,颁行天下。
    (节选自《宋史纪事本末·王安石变法》)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凡有奏/请朝臣以为不便者/布必上疏条析/以坚帝意/使专任安石/以威胁/众俾毋敢言/
    B. 凡有奏/请朝臣以为不便者/布必上疏条析/以坚帝意/使专任安石/以威胁众/俾毋敢言/
    C. 凡有奏请/朝臣以为不便者/布必上疏条析/以坚帝意/使专任安石/以威胁众/俾毋敢言/
    D. 凡有奏请/朝臣以为不便者/布必上疏条析/以坚帝意/使专任安石/以威胁/众俾毋敢言/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神宗熙宁,“神宗”是庙号,“熙宁”是年号,用以纪年的名号。
    B. 甲子,甲为天干首位,子为地支首位,干支相配以纪年月日。
    C. 尧,传说中的五帝之一,与“舜”被称为最早的圣贤君主。
    D. 秩满,表示官员辞官或到规定年龄而离职,与“致仕”相同。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宋神宗准备起用王安石,曾公亮大力加以推荐,唐介则加以反对,认为王安石论事迂腐空阔,重用王安石必定会使天下受到困扰。
    B. 孙固认为王安石虽然文章和道德修养都特别高,但要是作为宰相,可能比不上吕公著、司马光、韩维他们这些人。
    C. 神宗皇帝虽然也认为王安石只通晓经术,不通晓世务,但仍任命王安石为参知政事,并虚心向王安石询问治国方案。
    D. 王安石因为与吕惠卿很多看法相一致,于是向皇帝极力推荐他;王安石所提出的建议、请求等奏章也大多出自吕惠卿的手笔。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变风俗,立法度,正方今之所急也。
    (2)有一人败事而遂废所图,此所以少成事也。
    14. 请概括说明王安石在皇帝面前是如何夸赞吕惠卿的。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荒村
    于谦
    村落甚荒凉,年年苦旱蝗。
    老翁佣纳债,稚子卖输粮。
    壁破风生屋,梁颓月堕床。
    那知牧民者,不肯报灾伤。
    15.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因遭受旱灾与蝗灾,年复一年,没有收成,农村凋敝,村落十分荒凉冷落。
    B. 为了还债,老翁去做雇工,让小孩去卖掉家中口粮,老翁家生活极其贫困。
    C. 农家墙壁坍坏,屋里到处都刮着大风;屋梁倒塌,月光直接照射到了床上。
    D. 诗歌语言明白如话,不用典故,不事雕琢,描绘典型事例而获得良好效果。
    16.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情感?请简要概括。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白《蜀道难》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急流和瀑布在千山万壑间发出的巨大声响,强调蜀道的山高路险。
    (2)古典诗词常以杜鹃表达悲切凄凉之情或思念之意,如李商隐《锦瑟》中的“____________”和白居易《琵琶行》中的“____________”。
    (3)澄江,即清澈的江水,古诗词中常常用来形容景象廓大、气象恢宏。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节日是一个民族最生动的文化表情。同春节、清明节、中秋节一样,端午节源远流长。它是屈原心中“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的大情怀,也是苏轼眼里“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的幸福观;是大人手中的粽子叶,也是孩童腕间的五彩丝。
    中国文化向来讲究 ,在历史长河的荡涤中获得更大张力。恰如清明节从慎终追远的情愫中走来,融入绿色祭扫、踏青远足等内容;银色浪潮中,重阳节被赋予更多敬老爱老内涵。至若端午节,丰富的现代化、信息化载体为其注入现代气质,可玩可嚼、可观可赏、可思可想,完美体现着 的民族文化传统与民族情感共鸣。
    文化传承是否久远,取决于来自人们的认同感与共鸣。节日并非板着面孔才能被记住,老祖宗的智慧告诉我们,跟得上时代步伐的节日更容易为人们所铭记。
    正是循着这些 、不断创新的文化习俗,思国怀远的情怀绵远流传。从少儿捧读《离骚》《天问》,到荆楚碧水龙舟竞速,再到“端午文化”走向国际舞台,你会发现,时光流转, ,中华民族深层的精神追求、独特的精神标识从未变换。
    也正是循着优秀传统文化的基因,中国发展不断积蓄新的力量,将龙舟划出“中国速度”,用时代发展解“天问”之问。
    18.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兼容并蓄 一脉相承 喜闻乐见 物换星移
    B. 博采众长 一脉相通 喜闻乐见 物是人非
    C. 兼容并蓄 一脉相通 雅俗共赏 物换星移
    D. 博采众长 一脉相承 雅俗共赏 物是人非
    19. 文中画波浪线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文化传承久远,取决于来自人们的认同感与共鸣
    B. 文化传承久远,取决于人们的认同感与共鸣有多大
    C. 文化传承是否久远,取决于人们的认同感与共鸣有多大
    D. 文化传承是否久远,取决于人们强烈的认同感与共鸣
    20.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比拟的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构成和表达效果。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长二F火箭是目前中国唯一一型载人运载火箭。从立项研制到如今第7次载人飞行,长二F已经陪伴中国航天29个春秋。
    长二F火箭 ① ?安全可靠是重要因素。长二F火箭上有两名“医生”——逃逸救生系统和故障检测系统。在两个系统的相互配合下,执行神舟十二号发射任务的长征二号F遥十二运载火箭在可靠性、安全性方面进一步提高。
    作为专门为航天员逃逸而研制的系统, ② 。逃逸系统在运载火箭抛整流罩前发生重大危险、威胁到航天员的生命安全时,负责使航天员脱离危险区,并为航天员返回着陆提供必要条件。( ),在出现故障时向有关系统发出逃逸指令和终止飞行指令,并在逃逸时完成逃逸飞行器的时序控制等任务。
    逃逸系统发挥作用, ③ 。逃逸塔是载人火箭的标志,有逃逸塔的火箭才能执行载人航天任务。所谓逃逸塔,是指位于火箭顶部、像避雷针似的巨大装置。在火箭起飞前15分钟到起飞后120秒,火箭一旦出现问题,逃逸塔上的发动机就会立刻启动,让飞船的轨道舱和返回舱与火箭分离,并降落在安全地带,第一时间帮助飞船上的航天员脱离险境。
    21. 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故障检测处理系统则负责检测火箭的重要参数、判断火箭故障
    B. 负责检测火箭的重要参数、判断火箭故障的是故障检测处理系统
    C. 故障检测处理系统是用来检测火箭的重要参数、判断火箭故障的
    D. 用故障检测处理系统检测火箭的重要参数、判断火箭故障
    22. 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四、写作(60分)
    2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2021年6月17日,百岁翻译泰斗许渊冲先生逝世,关于他的公共记忆一幕幕闪现:许渊冲先生有两张名片,一张名片印着“书销中外六十本,诗译英法唯一人”,另一张名片上印着“不是院士胜院士,遗欧赠美千首诗”。89岁,他接受笔者的采访,面对“诗译英法唯一人”自评,他朗声一笑:“我们中国人,就应该自信,就应该有点狂的精神。”
    今天,我们秉持文化自信倡导文明对话,致力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许渊冲先生给当代青年以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以“文化自信”为主题,写一篇文章阐述你的思考与感悟。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葫芦岛市高三上学期协作校第一次考试
    语文试题 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就其山而凿之曰摩崖”。摩崖石刻是石刻中一个独特的类型,作品均为唯一的、不可替代的、不可移动的文物遗存。湖南摩崖石刻沿潇湘等水路通道分布,石刻文物与沿江分布的丹霞地貌的水石环境融为一体。湖南浯溪碑林摩崖石刻《大唐中兴颂》等,构成了中华中兴颂的宏大主题,突出反映了中国人对国家统一、繁荣富强的美好期盼。
    位于浯溪碑林的唐代元结撰文、颜真卿书丹的大幅石刻《大唐中兴颂》,世称“摩崖碑”,又因其年代之远、碑面之大、字数之多,被誉为“摩崖三绝”[注],成为“浯溪八景”之一。石刻高300厘米,宽320厘米,字径约15厘米;正书,左行;正文中敬语挪抬;共计21行,每行满格20字;形制巨大。
    761年,先后担任山南东道节度使参谋和荆南节度判官、整兵拒贼的元结,写下《大唐中兴颂》,盛赞玄宗、肃宗两朝“复两京”“还京师”“宗庙再安,二圣重欢”,将之与前代帝王盛德大业相提并论。771年,元结请颜真卿书写《大唐中兴颂》,大字深刻,镌石于湖南永州境内湘江崖岸的浯溪,一篇大字摩崖碑诞生了。
    《大唐中兴颂》之所以千古流芳,也与书写者的爱国情怀有关。安史之乱后,河朔尽陷,颜真卿与从父兄颜杲卿起兵抗敌,河北十七郡同日归顺,横绝燕赵。其后颜杲卿被擒,骂不虚口,一门死于刀锯者三十余人。史称“真卿大节,炳著史册”。
    “经乱年年厌别离,歌声喜似太平时。词臣更有中兴颂,磨取莲峰便作碑。”(司空图诗)大唐、大宋、大明三朝中兴颂蝉联刻写在永州浯溪高崖之上,悠久高明,吉祥止止。浯溪摩崖石刻寄托了一代代中国人对国家富强、民族昌盛的期盼,同时也构成了湖南碑刻中最为宏大的人文主题。

    (摘编自张京华《灿烂金石清夺湘流——湖南摩崖石刻中的中华中兴颂》)
    【注】“摩崖三绝”,即文绝、字绝、石绝。
    材料二:
    图像学由19世纪的图像志研究发展而来,进入20世纪后,图像志的研究领域不断扩展,应用在各个学科中,进而发展成为一种艺术史研究的新方法——图像学。潘诺夫斯基是图像学研究最有影响的学者之一,他在《视觉艺术的含义》一书中提出对作品的解释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的主要对象是自然的题材描述,即前图像志描述;第二个阶段是结合艺术作品产生的时代与背景,分析作品特定主题和传统意义,即图像志分析;第三个阶段的阐释,就是要对艺术作品的文化内涵或者是深层含义进行进一步的挖掘,这一阶段被称为图像学分析。
    相对于第一和第二个阶段,在分析的过程中可能会潜意识地把一些具有时代特征的情感体现在其中,用以烘托主题,第三个阶段是对图像作品背后的文化内涵进行深一步的挖掘与探析,这一阶段被称为图像学分析。
    纵观整个唐代,其社会处于相对安定的状态,在文化发展上也与其他国家交流不断。从史书上可以看到当时人们的思想、心态都是积极开放的,崇尚雍容华贵的心理状态和豪迈奔放的生存风貌是他们主要的特征。一个书家一种书风的形成必然要经历一个成长与完善的过程。
    颜真卿于734年登进士第,官至吏部尚书、太子太师,封鲁郡公,人称“颜鲁公”。颜真卿为人坦荡,刚正不阿,人生经历复杂,其书法有着自然瑰丽的境界又有着恢宏雄健的面貌。其丰富的人生经历成就了其书法的阔大气象。中唐之后,在新的审美思潮的影响下,颜真卿的审美取向也随之而改变,自成一家,形成自己独特的书风。
    《大唐中兴颂》是颜真卿62岁时的作品,也是他书法风格成熟时期的代表作,纵观颜真卿一生的书作,《大唐中兴颂》也是颜体楷书发展中的一个重要节点。这篇巨作变初唐楷书风貌为正大、雄壮,从而更多元化,标志着颜真卿在笔法、章法上的改革,因而在颜书中有着重要的意义。经过颜真卿几十年的反复临摹创作,最终颜体巍然屹立在书坛,后人习书皆以其为学习楷模。浯溪碑林其他的摩崖刻石群,很大一部分都是由《大唐中兴颂》衍生出来的,它是浯溪碑林最为精华的地方。《大唐中兴颂》文辞精彩,书艺超群,是历代人瞻仰学习的对象,它对颜真卿本身的楷书技法进程而言是一块里程碑,对榜书技法的形成而言更是里程碑。
    时代与艺术观念都是相互映衬的,唐代的经济、文化发展都处在鼎盛时期,既然在历史上有这样一个时代,那就必然有与时代观念相应的艺术。颜真卿书法雄强粗犷的特色、独特艺术风格的形成,都与大唐的艺术精神和时代文化息息相关。可以说是大唐的盛世成就了颜真卿,同时颜真卿又将大唐的时代精神和审美意趣通过书法映射出来,通过观赏他的书法我们也能从中看到一个有血有肉、气度恢宏的唐代。
    (摘编自邓鸿娟《永州浯溪碑林摩崖<大唐中兴颂>图像学分析》)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作为文物遗存,摩崖石刻作品具有唯一、不可替代、不可移动等特点,湖南摩崖石刻和沿江分布的水石环境已融为一体。
    B. 《大唐中兴颂》由亲历“整兵拒贼”的元结撰写,盛赞了唐玄宗和唐肃宗“复两京”“还京师”等稳定唐朝的行为。
    C. 图像学是随着图像志研究领域扩展和在学科中的广泛应用逐渐发展形成的,它为艺术史的研究带来了新的方法。
    D. 就颜真卿的书法创作看,《大唐中兴颂》一改初唐楷书正大、雄壮的风貌,笔法、章法都有改革,显露出成熟风格。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石刻《大唐中兴颂》位于湖南永州境内湘江崖岸的浯溪碑林,因年代久远、碑面巨大、字数众多,被称为“摩崖三绝”。
    B. 《大唐中兴颂》体现出书写者颜真卿的爱国情怀,“真卿大节,炳著史册”,这才使得此石刻能够千古流芳。
    C. 颜真卿自成一家的独特书法风格的形成,既与其自身复杂的人生阅历有关,也受当时审美思潮变化影响。
    D. 透过颜真卿的书法作品,我们既能够感受到大唐的时代精神和审美意趣,也能够体悟到唐王朝的兴衰成败。
    3. 结合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中只到达潘诺夫斯基前图像志描述阶段(第一阶段)的一项是( )
    A. 名画《阿尔诺芬尼夫妇像》描绘了一个庄重的订婚场面,画面背景中央的墙壁上有一面富于装饰性的凸镜,刻画精致。
    B. 中国画中有“四君子”——梅兰竹菊,实际上是画家用这四种植物来形象喻示人生哲理。
    C. 达·芬奇《最后晚餐》中,左边的菲利普歪着头,双手抚胸,表情悲伤,看向耶稣,表达着自己心中的痛苦与忠诚。
    D. 南宋李嵩《货郎图》体现了当时民间经济相对比较繁荣,商品贸易在百姓生活中很寻常。
    4. 请简要分析材料二论证思路。
    5. 依据材料二潘诺夫斯基《视觉艺术的含义》中提到的研究方法,请结合材料一中写《大唐中兴颂》的相关内容谈谈你的认识。
    答案:1. D 2. C 3. A
    4. ①先侧重简介图像学的发展演变及其研究领域的代表人物潘诺夫斯基的研究方法。②然后从图像学分析的角度具体深入地挖掘颜真卿的《大唐中兴颂》的文化内涵。(意思对即可)
    5. ①材料一中对大幅石刻《大唐中兴颂》的高、宽、字径、字体、字数等以说明性文字进行了准确描述,这是前图像志描述,属于第一阶段。②材料一又结合《大唐中兴颂》产生的时代和元结创作及颜真卿书写的背景,分析了这一石刻的传统意义,这是图像志分析,属于第二阶段。③但是材料一仅仅提及了《大唐中兴颂》石刻背后的文化内涵,并没有具体分析,也就是并没有真正进行图像学分析。(意思对即可)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一截土墙
    刘亮程
    我走的时候还年轻,二十来岁。不知我说过的话在以后多少年里有没有人偶尔提起,我做过的事会不会一年一年地影响着村里的人。现在看来,我留在这个村庄里影响最深远的一件事,是打了这堵歪扭的土院墙。
    那一年四弟十一岁,三弟十三岁,我十五岁。没等我们再长大些那段篱笆墙便不行了。根部的枝条朽了,到处是豁口和洞。几根木桩也不稳,一刮风前俯后仰,呜呜叫。那天早晨篱笆朝里倾斜,昨天下午还好端端,可能夜里风刮的。我们没听见风刮响屋檐和树叶。可能一小股贼风,刮斜篱笆便跑了。父亲打量了一阵,过去蹬了一脚,整段篱笆齐齐倒了。原以为父亲会带着我们打那堵墙。他栽好梯子,椽子并排绑起来,后退了几步,斜眼瞄了几下,过来在一边架子上跺了两脚,往槽子里扔了几锨土,然后扛着锨下地去了。
    父亲把这件活扔给我们兄弟仨了。
    我提夯,三弟、四弟上土。一堵新墙就在那个上午缓慢费力地向上升起。那是我们第一次打墙,但经常看大人们打墙,所以不用父亲教就知道怎样往上移椽子,怎样把椽头用绳绑住,再用一个木棍把绳绞紧别老实。我们劲太小,砸两下夯就得抱着夯把喘三口气。我们担心自己劲小,夯不结实所以每一处都多夯几次,结果这堵墙打得过于结实,以致多少年后其他院墙早倒塌了,这堵墙还好端端站着,墙体被一场一场的风刮磨得光光溜溜,像岩石一样。只是墙中间那个窟窿,比以前大多了,能钻过一条狗。
    这个窟窿是我和三弟挖的,当时只有锨头大,半墙深。为找一把小斧头我们在刚打好的墙上挖了一个洞。墙打到一米多高,再填一层土就可以封顶时,那把小斧头不见了。
    “会不会打到墙里去了。”我望着三弟。
    “刚才不是你拿着吗,快想想放到哪了。”三弟瞪着四弟。
    四弟坐在土堆上,已经累得没劲说话。眼睛望着墙,愣望了一阵,站起来,捡个木棍踮起脚尖在墙中间画了一个斧头形状。我和三弟你一锨我一锨,挖到墙中间时,看见那把小斧头平躺在墙体里,像是睡着了似的。
    斧头掏出后留下的那个窟窿,我们用湿土塞住,用手按瓷。可是土一干边缘便裂开很宽的缝隙,没过多久便脱落下来。我们再没去管它,又过了许久,也许是一两年,那个窟窿竟通了,变成一个洞。三弟说是猫挖通的,有一次他看见黑猫趴在这个窟窿上挖土。我说不是,肯定是风刮通的。我第一次扒在这个洞口朝外望时,一股西风猛窜进来,水桶那么粗的一股风,夹带着土。其他的风正张狂地翻过院墙,顷刻间满院子是风,树疯狂地摇动,筐在地上滚,一件蓝衣服飘起来,袖子伸开,像了半截身子的人飞在天上。我贴着墙,挨着那个洞站着。风吹过它时发出呜呜的声音,像一个人鼓圆了嘴朝远处喊。夜里刮风时这个声音很吓人,像在喊人的魂,听着听着人便走进一场遥远的大风里。
    后来我用一墩骆驼刺把它塞住,根朝里,刺朝外,还在上面糊了两锨泥,刮风时那种声音就没有了。我们搬家那天看见院墙上蹲着坐着好些人,才突然觉得这个院子再不是我们的了,那些院墙再也阻挡不住什么,人都爬到墙头上了。我们在的时候从没有哪个外人敢爬上院墙。从它上面翻进翻出的,只有风。在它头上落脚,身上栖息的只有鸟和蜻蜒。
    现在那些蜻蜓依旧趴在墙上晒太阳,一动不动。它们不知道打这堵墙的人回来了。
    如果没有这堵墙,没有二十年前那一天的劳动,这个地方可能会长几棵树、一些杂草,也可能光秃秃,啥也没有。
    如果我乘黑把这堵墙移走,明天蜻蜓会不会飞来,一动不动,趴在空气上。
    如果我收回二十年前那一天(那许多年)的劳动,从这个村庄里抽掉我亲手给予它的那部分——韩三家盖厨房我帮忙垒的两层土块抹的一片墙泥,冯七家上屋梁时我从下面抬举的一把力气,我砍倒或栽植的树踏平或踩成坑凹的那段路,我收割的那片麦地,乘夜从远处引来的一渠水,我说过的话,拴在门边柱子上的狗,我吸进和呼出的气,割草喂饱的羊和牛——黄沙梁会不会变成另一个样子。
    或许已经有人,从黄沙梁抽走了他们给予它的那部分。有的房子倒了,有的路不再通向一个地方,田野重新荒芜,树消失或死掉。有的墙上出现豁口和洞,说明有人将他们垒筑的那部分抽走了。其他人的劳动残立在风雨中。更多的人,没有来得及从黄沙梁收回他们的劳动。或许他们忘记了,或许黄沙梁忘记了他们。
    过去千百年后,大地上许多东西都会无人认领。
    (有删改)
    6. 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第一段作者将自己曾经说过的话、做过的事与打的这堵歪扭土院墙做了对比,突出了后者对“我”影响深远。
    B. 原先的篱笆墙显得破败不堪,也表明当年乡村生活的极端困苦,作者将这种困苦用极平静的笔调写了出来,笔力深厚。
    C. 作者写打墙时因找斧头在墙中间挖洞,而使墙上留下了窟窿,意在说明美好的事物一旦被损毁就无法再挽回的道理。
    D. 文章最后说“过去千百年后,大地上许多东西都会无人认领”,蕴含着对自然界中事物发展规律的一些哲学思考。
    7. 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本文选取年少时打墙的一段经历,故事情节简单,但过程描写却极为细致,因为这里凝聚着他们的心血,倾注了他们的热爱,是他们生命的记忆。
    B. 父亲把打墙这件活扔给我们兄弟仨,是因为在父亲心中,我们都已经长大,可以独立做事了,对我们而言,这不仅是一次生活历练,更是一种生命的锤打。
    C. 文中三处加点“如果”,通过假设表现了作者对自己曾经打过这截土墙感到很庆幸,传达出对劳动、对过去乃至对生活意义的思考。
    D. 倒数第二段,作者用充满惋惜和责备的语气,讲述了有些人带走他们给予乡村的那部分,他们背叛了乡村,乡村自然也会抛弃他们。
    8. 文中画线处作者对“风”进行了细致的描写,倾注了他的感情,请结合文章内容对画线句子进行赏析。
    9. 作者为什么说“打了这堵歪扭的土院墙”是“我留在这个村庄里影响最深远的一件事”?请简要分析。
    答案:6. C 7. D
    8. ①画线句以风为描写对象,运用比喻、拟人等手法;②突出了“我”曾生活的村庄风大而狂的特点;③作者借风的描写,抒发了“我”对曾生活的村庄的特殊情感。(答对两点即可)
    9. ①因为这是多年回乡之后,唯一可以看到的当年的生活痕迹,是“我”与乡村的情感纽带;②因为这是年少时第一次倾注全部心血的“作品”,这里有我们兄弟三人与自然最亲密的生命体验;③因为这是历经岁月之后,土院墙给了“我”对自然生命最深刻的领悟。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神宗熙宁二年,以王安石参知政事。初,帝欲用安石,曾公亮力荐之,唐介言安石难大任,帝曰:“文学不可任邪?经术不可任邪?吏事不可任耶?”介对曰:“安石好学而泥古,故议论迂阔,若使为政,必多所更变。”介退,谓曾公亮曰:“安石果大用,天下必困扰,诸公当自知之。”帝问侍读孙固曰:“安石可相否?”固对曰:“安石文行甚高,处侍从献纳之职可矣,宰相自有度,安石狷狭少容,必欲求贤相,吕公著、司马光、韩维其人也。”帝不以为然,竟以安石参知政事,谓之曰:“人皆不能知卿,以卿但知经术,不晓世务。”安石对曰:“经术正所以经世务。”帝曰:“卿所设施,以何为先?”安石对曰:“末世风俗,贤者不得行道,不肖者得行无道,贱者不得行礼,贵者得行无礼。变风俗,立法度,正方今之所急也。”帝深纳之。甲子,议行断法。王安石言:“人才难得,亦难知,今使十人理财,其中容有一二败事,则异论乘之而起。尧与群臣共择一人治水,尚不能无败事,况所择而使非一人,岂能无失,要当计利害多少,不为异论所惑。”帝曰:“有一人败事而遂废所图,此所以少成事也。”乃立制置三司条例司,掌经画邦计,议变旧法,以通天下之利,命陈升之、王安石领其事。初,泉人吕惠卿,自真州推官秩满入都,与安石论经义多合,遂定交。因言于帝曰:“惠卿之贤,虽前世儒者未易比也,学先王之道而能用者,独惠卿而已。”遂以惠卿及苏辙并为检详文字,事无大小,安石必与惠卿谋之,凡所建请章奏,多惠卿笔也。又以章惇为三司条例官,曾布检正中书五房公事,凡有奏请朝臣以为不便者布必上疏条析以坚帝意使专任安石以威胁众俾毋敢言由是安石信任布,亚于惠卿。而农田、水利、青苗、均输、保甲、免役、市易、保马、方田诸役,相继并兴,号为新法,颁行天下。
    (节选自《宋史纪事本末·王安石变法》)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凡有奏/请朝臣以为不便者/布必上疏条析/以坚帝意/使专任安石/以威胁/众俾毋敢言/
    B. 凡有奏/请朝臣以为不便者/布必上疏条析/以坚帝意/使专任安石/以威胁众/俾毋敢言/
    C. 凡有奏请/朝臣以为不便者/布必上疏条析/以坚帝意/使专任安石/以威胁众/俾毋敢言/
    D. 凡有奏请/朝臣以为不便者/布必上疏条析/以坚帝意/使专任安石/以威胁/众俾毋敢言/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神宗熙宁,“神宗”是庙号,“熙宁”是年号,用以纪年的名号。
    B. 甲子,甲为天干首位,子为地支首位,干支相配以纪年月日。
    C. 尧,传说中的五帝之一,与“舜”被称为最早的圣贤君主。
    D. 秩满,表示官员辞官或到规定年龄而离职,与“致仕”相同。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宋神宗准备起用王安石,曾公亮大力加以推荐,唐介则加以反对,认为王安石论事迂腐空阔,重用王安石必定会使天下受到困扰。
    B. 孙固认为王安石虽然文章和道德修养都特别高,但要是作为宰相,可能比不上吕公著、司马光、韩维他们这些人。
    C. 神宗皇帝虽然也认为王安石只通晓经术,不通晓世务,但仍任命王安石为参知政事,并虚心向王安石询问治国方案。
    D. 王安石因为与吕惠卿很多看法相一致,于是向皇帝极力推荐他;王安石所提出的建议、请求等奏章也大多出自吕惠卿的手笔。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变风俗,立法度,正方今之所急也。
    (2)有一人败事而遂废所图,此所以少成事也。
    14. 请概括说明王安石在皇帝面前是如何夸赞吕惠卿的。
    答案:10. C 11. D 12. C
    13. (1)矫正社会风气,改立法令制度,正是当今迫切需要解决的头等大事。
    (2)有一人败坏事情就荒废图谋大事,这就是大事很少做成的原因。
    14. ①才干出众,无人相比。②熟悉治国之道并能效法运用。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荒村
    于谦
    村落甚荒凉,年年苦旱蝗。
    老翁佣纳债,稚子卖输粮。
    壁破风生屋,梁颓月堕床。
    那知牧民者,不肯报灾伤。
    15.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因遭受旱灾与蝗灾,年复一年,没有收成,农村凋敝,村落十分荒凉冷落。
    B. 为了还债,老翁去做雇工,让小孩去卖掉家中口粮,老翁家生活极其贫困。
    C. 农家墙壁坍坏,屋里到处都刮着大风;屋梁倒塌,月光直接照射到了床上。
    D. 诗歌语言明白如话,不用典故,不事雕琢,描绘典型事例而获得良好效果。
    16.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情感?请简要概括。
    答案:15. B 16. ①关心民生疾苦,表达了对百姓的深切关怀。
    ②对“报喜不报忧”,不顾百姓死活的官吏进行了揭露和抨击。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白《蜀道难》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急流和瀑布在千山万壑间发出的巨大声响,强调蜀道的山高路险。
    (2)古典诗词常以杜鹃表达悲切凄凉之情或思念之意,如李商隐《锦瑟》中的“____________”和白居易《琵琶行》中的“____________”。
    (3)澄江,即清澈的江水,古诗词中常常用来形容景象廓大、气象恢宏。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 飞湍瀑流争喧豗 ②. 砯崖转石万壑雷
    ③. 望帝春心托杜鹃 ④. 杜鹃啼血猿哀鸣 ⑤. 千里澄江似练 ⑥. 翠峰如簇(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余霞散成绮 澄江静如练(谢脁《晚登三山还望京邑》) 澄江平少岸 幽树晚多花(杜甫《水槛遣心二首》) 解道澄江净如练 令人长忆谢玄晖(李白《金陵城西楼月下吟》) 落木千山天远大 澄江一道月分明(黄庭坚《登快阁》) 雾敛澄江 烟消蓝光碧(柳永《轮台子》))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节日是一个民族最生动的文化表情。同春节、清明节、中秋节一样,端午节源远流长。它是屈原心中“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的大情怀,也是苏轼眼里“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的幸福观;是大人手中的粽子叶,也是孩童腕间的五彩丝。
    中国文化向来讲究 ,在历史长河的荡涤中获得更大张力。恰如清明节从慎终追远的情愫中走来,融入绿色祭扫、踏青远足等内容;银色浪潮中,重阳节被赋予更多敬老爱老内涵。至若端午节,丰富的现代化、信息化载体为其注入现代气质,可玩可嚼、可观可赏、可思可想,完美体现着 的民族文化传统与民族情感共鸣。
    文化传承是否久远,取决于来自人们的认同感与共鸣。节日并非板着面孔才能被记住,老祖宗的智慧告诉我们,跟得上时代步伐的节日更容易为人们所铭记。
    正是循着这些 、不断创新的文化习俗,思国怀远的情怀绵远流传。从少儿捧读《离骚》《天问》,到荆楚碧水龙舟竞速,再到“端午文化”走向国际舞台,你会发现,时光流转, ,中华民族深层的精神追求、独特的精神标识从未变换。
    也正是循着优秀传统文化的基因,中国发展不断积蓄新的力量,将龙舟划出“中国速度”,用时代发展解“天问”之问。
    18.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兼容并蓄 一脉相承 喜闻乐见 物换星移
    B. 博采众长 一脉相通 喜闻乐见 物是人非
    C. 兼容并蓄 一脉相通 雅俗共赏 物换星移
    D. 博采众长 一脉相承 雅俗共赏 物是人非
    19. 文中画波浪线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文化传承久远,取决于来自人们的认同感与共鸣
    B. 文化传承久远,取决于人们的认同感与共鸣有多大
    C. 文化传承是否久远,取决于人们的认同感与共鸣有多大
    D. 文化传承是否久远,取决于人们强烈的认同感与共鸣
    20.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比拟的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构成和表达效果。
    答案:18. A 19. C
    20. 将节日文化习俗比拟为人的面孔,生动形象地阐述了节日文化习俗应该跟上时代步伐,让人感到生动有趣的道理。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长二F火箭是目前中国唯一一型载人运载火箭。从立项研制到如今第7次载人飞行,长二F已经陪伴中国航天29个春秋。
    长二F火箭 ① ?安全可靠是重要因素。长二F火箭上有两名“医生”——逃逸救生系统和故障检测系统。在两个系统的相互配合下,执行神舟十二号发射任务的长征二号F遥十二运载火箭在可靠性、安全性方面进一步提高。
    作为专门为航天员逃逸而研制的系统, ② 。逃逸系统在运载火箭抛整流罩前发生重大危险、威胁到航天员的生命安全时,负责使航天员脱离危险区,并为航天员返回着陆提供必要条件。( ),在出现故障时向有关系统发出逃逸指令和终止飞行指令,并在逃逸时完成逃逸飞行器的时序控制等任务。
    逃逸系统发挥作用, ③ 。逃逸塔是载人火箭的标志,有逃逸塔的火箭才能执行载人航天任务。所谓逃逸塔,是指位于火箭顶部、像避雷针似的巨大装置。在火箭起飞前15分钟到起飞后120秒,火箭一旦出现问题,逃逸塔上的发动机就会立刻启动,让飞船的轨道舱和返回舱与火箭分离,并降落在安全地带,第一时间帮助飞船上的航天员脱离险境。
    21. 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故障检测处理系统则负责检测火箭的重要参数、判断火箭故障
    B. 负责检测火箭的重要参数、判断火箭故障的是故障检测处理系统
    C. 故障检测处理系统是用来检测火箭的重要参数、判断火箭故障的
    D. 用故障检测处理系统检测火箭的重要参数、判断火箭故障
    22. 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答案:21. A 22. ①为何能够担当如此重任
    ②两名“医生”各有所长(两名“医生”各司其职)
    ③离不开逃逸塔装置
    四、写作(60分)
    2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2021年6月17日,百岁翻译泰斗许渊冲先生逝世,关于他的公共记忆一幕幕闪现:许渊冲先生有两张名片,一张名片印着“书销中外六十本,诗译英法唯一人”,另一张名片上印着“不是院士胜院士,遗欧赠美千首诗”。89岁,他接受笔者的采访,面对“诗译英法唯一人”自评,他朗声一笑:“我们中国人,就应该自信,就应该有点狂的精神。”
    今天,我们秉持文化自信倡导文明对话,致力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许渊冲先生给当代青年以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以“文化自信”为主题,写一篇文章阐述你的思考与感悟。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答案:略


    相关试卷

    辽宁省葫芦岛市协作校2022届高三上学期10月第一次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辽宁省葫芦岛市协作校2022届高三上学期10月第一次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共2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现代文阅读,古代诗文阅读,语言文字运用,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辽宁省葫芦岛市协作校2022届高三上学期10月第一次考试语文试题 扫描版含答案: 这是一份辽宁省葫芦岛市协作校2022届高三上学期10月第一次考试语文试题 扫描版含答案,文件包含璇枃绛旀pdf、辽宁省葫芦岛市协作校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考试语文试题pdf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1页, 欢迎下载使用。

    辽宁省葫芦岛市协作校2022届高三上学期10月第一次考试语文试题 含答案: 这是一份辽宁省葫芦岛市协作校2022届高三上学期10月第一次考试语文试题 含答案,共2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现代文阅读,古代诗文阅读,语言文字运用,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朗读宝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使用学贝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即将下载

        辽宁省葫芦岛市协作校2022届高三上学期10月第一次考试语文试题 含答案
        该资料来自成套资源,打包下载更省心 该专辑正在参与特惠活动,低至4折起
        [共10份]
        浏览全套
          立即下载(共1份)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