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基础卷)第1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6/12302933/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1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基础卷)第2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6/12302933/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1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基础卷)第3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6/12302933/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初中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1节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课后测评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1节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课后测评,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下列情况最接近实际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 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超声波频率很低,人听不到
B.摩托车上安装消声器是在声源处控制噪声
C.“余音绕梁”指声音不一定由振动产生
D.“不敢高声语”中“高”是指声音的音调高
2. 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只要物体在振动,我们就能听到声音
B.“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的“高”是指音调高
C.“禁止鸣笛”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D.超声波能够粉碎人体内“结石”是因为声波具有能量
3. 运动会上,关于终点计时员开始计时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听枪声开始计时,因为枪声听得清
B.看白烟开始计,因为烟雾看得清
C.看白烟开始计时,因为光速比声速大得多
D.听枪声和看白烟都可以
4. 时值仲夏,常听见“蛙声一片”、“声声蝉鸣”,有时觉得悦耳,有时又打扰我们的休息,为了减轻蛙声和蝉鸣的影响,我们常常紧闭门窗或者戴上耳塞.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紧闭门窗是通过防止噪声的产生来控制噪声
B.戴上耳塞是通过阻断噪声的传播来控制噪声
C.我们能分辨蛙声和蝉鸣,是因为它们的音调不同
D.蛙声和蝉鸣都是由该动物身体的某部分振动产生的
5. 以下活动中,用来探究影响音调高低因素的是( )
A.图甲将发声的音叉触及面颊
B.图乙用大小不同的力敲鼓
C.图丙将发声手机置于密闭瓶内并抽气
D.图丁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用相同大小的力拨动钢尺
6. 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逐渐抽出罩内空气,听到铃声渐小,说明由实验可以直接得出真空不能传声
B.纸盒内的喇叭响起,小“人”在音乐声中翩翩起舞,该实验说明小“人”振动发出声音
C.使用倒车雷达说明利用超声波能传递能量
D.正在发声的音叉,使吊着的乒乓球反复弹起,该实验说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7. 下列情况最接近实际的是( )
A.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105m/s
B.初中生的课桌高是20dm
C.在1个标准大气压下盐水的凝固点是0∘C
D.温度高于15∘C,则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大于340m/s
8. 计划到2025年我国将实现航天员登月,在月球上漫步的航天员不能像在地球上那样面对面直接交谈,而须借助无线电通信设备才能进行交谈,其原因是( )
A.月球上声音传播速度快
B.月球上只能传递超声波
C.月球上真空不能传声
D.月球上航天员声带无法振动发声
9. 如图是警察利用无人机对行人“喊话”时的情景,该情景能说明( )
A.声音只能向一个方向传播B.声音的响度与距离无关
C.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D.声音不能传递信息
10. 在敲响大古钟时,有同学发现,停止对大钟撞击后,大钟“余音未止”,其主要原因是( )
A.大钟停止振动B.人的听觉发生“延长”
C.大钟还在振动D.声音的回音
11. 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打鼓时,放在鼓面上的沙粒不停地跳动,说明发声体在不停地振动
B.钟罩内的闹钟正在响,把钟罩内的空气抽出一些后,铃声明显减少,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C.正在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时,水面溅起水花,说明液体能够传声
D.贝多芬双耳失聪后,用棍子顶在琴盖上聆听自己演奏的琴声,说明固体能够传声
12. 声音在下列介质中传播最快的是( )
A.空气中B.水中C.真空中D.钢铁中
13. 丽丽看到爸爸利用车上的“倒车雷达”将车倒回车库。“倒车雷达”是利用________(填“超声波”或“次声波”)定位的,这种波________(填“能”或“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14. 我们说话时,靠声带的________而发出声音。男子由少儿进入青春期后,说话声音的音调会变低,是因为随着身体的发育,声带会变长变宽,发声时声带振动的________降低。
15. 笑树能发出“笑声”是因为果实的外壳上有许多小孔,经风一吹,壳里的籽撞击壳壁,使其________发声;这种“笑声”与人的笑声有明显区别,主要是这两种声音的________(填“响度”“音调”或“音色”)不同.
16. 月球的周围是真空,在月球上的宇航员面对面交谈要借助无线电通讯设备,这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_______, 又说明________不能传播声音.
17. 如图所示,探究声音时,将刻度尺的一端紧压在桌面上,拨动伸出桌面的一端会听到声音,这说明声音是由物体________产生的;显著改变刻度尺伸出桌面的长度,用与上次相同的力拨动,能够听出声音的________发生了变化(选填“响度”“音调”或“音色”).
18. 音乐会上,演员正在演奏二胡,二胡发声是因为琴弦在________,演奏过程中,演员不断调整手指在琴弦上的按压位置是为了改变声音的________.
19. 如图甲所示小明将正在发声的手机悬挂在广口瓶内,用抽气筒将广口瓶中的空气抽出.
(1)抽气一段时间后小明发现听到手机声音没有明显变化,造成这现象可能原因是:________
A.手机声音的响度太大
B.手机声音的频率太高
C.未塞紧瓶塞存在漏气
D.插入广口瓶中导管不足够长
(2)经调整使器件完好后,再次用抽气筒有效地向外抽气,小明听到手机声音的
音调________(选填“变高”、“不变”或“变低”),响度________(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3)小明用抽气筒不停地向外抽气,经过较长的时间后,小明还能听到微弱的手机声音.由此现象
________(选填“可以”或“不可以”)得出真空不能传声的结论.
(4)小明在研究声音是否能够在水中传播的实验中,小明将一个正在发声的物体A放入装有水的水槽中,如图乙所示,物体A下沉到容器底部,这时小明能够听到物体A发出的声音.于是他得到结论:水能够传声.同学小丽认为通过小明的实验不能得到上述结论.请你根据观察与分析,指出小明的实验的缺陷是:________.
20. 如图是探究声音产生及其特性的小实验.
(1)用手拨动塑料尺,塑料尺会发出声音,说明声音是由物体的________而产生.
(2)若增大塑料尺振动的幅度,则声音的________增大.
(3)改变塑料尺伸出桌边的长度,会使声音的________发生改变.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2.1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基础卷)
一、 选择题 (本题共计 12 小题 ,每题 3 分 ,共计36分 )
1.
【答案】
B
【考点】
防治噪声的途径
频率及音调的关系
音调、响度与音色的区分
声音的产生
【解析】
(1)人能听到的声音频率范围是20Hz∼20000Hz,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波叫超声波,频率低于20Hz的声波叫次声波;
(2)控制噪声:①在声源处减弱(安消声器);②在传播过程中减弱(植树、隔音墙);③在人耳处减弱(戴耳塞);
(3)声音都是由振动产生的;
(4)声音三个特性:音调、响度和音色;音调跟发声体的振动频率有关;响度跟发声体的振幅有关;音色跟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有关。
【解答】
解:A.超声波频率很高,超出人耳能够听到的频率范围,所以听不到,故A错误;
B.摩托车上安装消声器是在声源处控制噪声,故B正确;
C.声音都是由振动产生的,故C错误;
D.不敢高声语”中“高”是指声音的响度大,故D错误.
故选B.
2.
【答案】
D
【考点】
声与能量
防治噪声的途径
人耳的构成及听到声音的条件
音调、响度与音色的区分
【解析】
(1)人耳能听到的声音的频率范围是20Hz∼20000Hz,不在这个范围内的声音是人耳听不到;
(2)声音的特性有:音调、响度和音色;
(3)减弱噪声的途径:1.在声源处减弱;2.在传播的过程中;3.在人耳处减弱。
(4)声音可以传递信息也可以传递能量。
【解答】
解:A.物体振动能够产生声音,但是产生的声音不一定被人听到,只有频率在人耳听觉范围内的声音才能被人耳听到,故A错误;
B.“不敢高声语”中的“高”,指声音的响度高,故B错误;
C.“禁止鸣笛”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C错误;
D.超声波能够粉碎体内“结石”是因为声波具有能量,故D正确.
故选D.
3.
【答案】
C
【考点】
声速
光的传播速度与光年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解: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108m/s;因为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远大于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所以运动会上终点计时员在看到发令时散发的白烟开始计时较为准确.
故选:C.
4.
【答案】
D
【考点】
声音的产生
防治噪声的途径
音调、响度与音色的区分
【解析】
①防治噪声的途径有三条: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
②音色指声音的特色,跟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有关,不同的发声体发出的声音音色不同;
③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一切发声体都在振动.
【解答】
解:A.紧闭门窗是在传播过程中来减弱噪声,故A选项错误;
B.戴上耳塞是在人耳处减小响度来减弱噪声,故B选项错误;
C.我们能分辨蛙声和蝉鸣,是因为它们的音色不同,故C选项错误;
D.蛙声和蝉声都是由该动物身体的某部分振动产生的,故D选项正确.
故选:D.
5.
【答案】
D
【考点】
响度与振幅的关系
频率及音调的关系
音调、响度与音色的区分
声音的传播条件
【解析】
(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声音的三个特征分别是:音调、响度、音色,是从不同角度描述声音的,音调指声音的高低,由振动频率决定;响度指声音的强弱或大小,与振幅和距离有关;音色是由发声体本身决定的一个特性;
(3)声音的传播靠介质;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作为传播声音的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解答】
解:A.将发声的音叉与面颊接触,有麻的感觉,说明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故A错误;
B.敲鼓时,用大小不同的力,鼓面的振动幅度增大,响度就增大,是探究声音的响度,故B错误;
C.手机发声时,不断抽出瓶内的空气,是探究声音传播的条件的实验,故C错误;
D.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用相同大小的力拨动钢尺,可以改变声音的频率,故D正确.
故选:D.
6.
【答案】
D
【考点】
声音的传播条件
声音的产生
声与信息
【解析】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的特性包括音调、响度和音色,音调与频率有关,响度与振幅有关,音色与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有关,本题主要考查了与声现象有关的多个知识点,包括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声音特性的认识等,难度不大.
【解答】
解:A.图中的实验逐渐抽出罩内空气,听到铃声渐小,由推理可得真空不能传声,不能直接得出,故A错误;
B.纸盒内的喇叭响起,小“人”在音乐声中翩翩起舞,该实验说明喇叭振动发出声音,故B错误;
C.使用倒车雷达说明利用超声波能传递信息,故C错误;
D.发声音叉使乒乓球反复弹起,说明声音由振动产生的,故D正确.
故选D.
7.
【答案】
D
【考点】
声速
光的传播速度与光年
长度的估测
熔点和凝固点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解:A.光在真空中的速度是3.0×108m/s,故A错误;
B.中学生的身高在160cm左右,课桌的高度大约是中学生身高的一半,在80cm=8dm左右,故B错误;
C.晶体凝固点与物质种类有关,标准大气压下水的凝固点的0∘C,盐水的凝固点要低一些,故C错误.
D.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在空气中15∘C时的传播速度是340m/s,故D正确.
故选D.
8.
【答案】
C
【考点】
声音的传播条件
声音的产生
【解析】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解答】
解:月球上宇航员的声带可以振动发声,但月球上没有空气,真空不能传声,所以在月球上的宇航员面对面的交谈也要借助无线电通信设备,故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选C.
9.
【答案】
C
【考点】
声与信息
声音的传播条件
【解析】
(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声音以声波的形式向外传播;
(2)声音的强弱叫响度,响度决定于发声体的振幅和距离发声体的远近;
(3)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传播,真空不能传声;
(4)声音能够传递信息和能量.
【解答】
解:A.声音可以同时向四面八方进行传播,故A错误;
B.声音的响度与距离有关,在振幅一定时,距离越大,响度越小,故B错误;
C.警察利用无人机对行人“喊话”,说明声音可以通过空气向周围传播,故C正确;
D.声音能够传递信息,故D错误.
故选C.
10.
【答案】
C
【考点】
声音的产生
【解析】
声音由物体的振动产生,振动停止,发声停止。
【解答】
解:对大钟撞击后,大钟的振动会持续一段时间,所以大钟会“余音未止”.
故选C.
11.
【答案】
C
【考点】
声音的传播条件
声音的产生
【解析】
A.鼓面上的沙粒振动说明发声的鼓面也在振动;
B.放在钟罩闹钟可以传出铃声,但抽去钟罩内的一部分空气,铃声变小,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空气等介质;
C.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时,水面溅起水花说明发声的音叉在振动;
D.用棍子顶在琴盖上,琴声就会通过棍子传播,引起听觉.
【解答】
解:A.打鼓时,放在鼓面上的沙粒不停地跳动说明了发声的鼓面在振动,所以A是正确的;
B.钟罩内的闹钟正在响,钟罩内有空气,当空气抽出一部分时铃声变小,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空气等物质作为传声的介质,所以B是正确的;
C.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时,水面溅起水花,说明发声的音叉在振动,所以C是错误的;
D.贝多芬用棍子顶在琴盖上聆听自己演奏的琴声,琴声是通过棍子传播过来的,说明了固体能够传声,所以D是正确的.
本题选错误的,故选:C.
12.
【答案】
D
【考点】
声速的大小跟介质温度的关系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解:声音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最快,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二、 填空题 (本题共计 6 小题 ,每题 3 分 ,共计18分 )
13.
【答案】
超声波,不能
【考点】
超声波与次声波
声音的传播条件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略
14.
【答案】
振动,频率
【考点】
频率及音调的关系
声音的产生
音调、响度与音色的区分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说活时,靠声带的振动而发出声音。
[2]音调与发声体振动的频率有关,频率越低音调越低。男子由少儿进入青春期后,说话声音的音调会变低,是因为随着身体的
发育,声带会变长变宽,发声时声带振动的频率降低。
15.
【答案】
振动,音色
【考点】
声音的产生
音调、响度与音色的区分
【解析】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不同物体发出的声音音色是不同的。
【解答】
解:经风一吹,笑树壳里的籽撞击壳壁,壳壁振动发声,因为不同物体发出的声音音色是不同的,笑声与人的笑声有明显区别,主要是这两种声音的音色不同.
16.
【答案】
介质,真空
【考点】
声音的传播条件
【解析】
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理解声音的传播条件的相关知识,掌握声音是靠介质传播的,气体、液体、固体都是传声的介质,真空不能传播声音;人听到声音的条件:声源→介质→耳朵.
【解答】
解: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气体、液体、固体都可以作为传声的介质;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所以在太空中交谈要借助无线电设备.
17.
【答案】
振动,音调
【考点】
频率及音调的关系
声音的产生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解:拨动尺子时,尺子会振动发出声音,说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刻度尺伸出桌面的长度不同,尺子振动的快慢不同,所以发声的音调也不相同.
18.
【答案】
振动,音调
【考点】
音调
声音的产生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解:演员在表演二胡时,用弓拉动琴弦,使琴弦振动发声;
当不断调整手指在琴弦上的按压位置,琴弦的振动快慢就会不一样,故发出声音的音调就会不同.
三、 实验探究题 (本题共计 2 小题 ,每题 15 分 ,共计30分 )
19.
【答案】
C
不变,变小
不可以
小明所听到的声音不能排除是固体传声
【考点】
声音的传播条件
【解析】
(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2)音调与频率有关,频率越高,音调越高;响度与物体的振幅有关,振幅越小,响度越小.
【解答】
解:(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抽气一段时间后,小明听到手机的声音没有明显变化,说明广口瓶中的气体没有减少,因此导致这种情况的现象为未塞紧瓶塞存在漏气;故选C;
(2)用抽气筒有效地向外抽气过程中,随着瓶内空气逐渐减少,而手机发出的声音没有发生变化,因此小明听到手机声音的音调不变,响度变小;
(3)小明用抽气筒不停地向外抽气,经过较长的时间后,小明将还能听到微弱的手机声音,由此现象可以推断出真空不能传声,不可以直接得出真空不能传声的结论;
(4)小明将一个正在发声的物体A放入水槽的水中,如图所示,物体A下沉到容器底部,小林听到的声音可能是通过液体传来的,也可能是通过容器壁传来的.
20.
【答案】
振动
响度
音调
【考点】
声音的产生
频率及音调的关系
响度与振幅的关系
【解析】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响度和发声体振动的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音调和发声体振动的频率有关,频率越大,音调越高。
【解答】
用手拨动塑料尺,塑料尺会发出声音,说明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若增大塑料尺振动的幅度,则声音的响度增大;
改变塑料尺伸出桌边的长度,会使声音的频率发生变化,也就是音调发生变化。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1节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随堂练习题,共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我国古书《梦溪笔谈》中记载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3年中考物理专项习题 2.1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实验探究题,计算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3届中考物理高频考点: 考点3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B卷),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下列事件中不属于声源的是,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关于“声速”,以下说法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