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2021年安徽省名校联盟中考化学二模试卷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2021年安徽省名校联盟中考化学二模试卷第1页
    2021年安徽省名校联盟中考化学二模试卷第2页
    2021年安徽省名校联盟中考化学二模试卷第3页
    还剩19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5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1年安徽省名校联盟中考化学二模试卷

    展开

    这是一份2021年安徽省名校联盟中考化学二模试卷,共2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本大题包括5个小题,共28分.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1年安徽省名校联盟中考化学二模试卷
    一、本大题包括12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12分.每小题的4个选项中只有1个符合题意.
    1.(1分)太平猴魁,属于绿茶类,是我国历史名茶之一,主要产于安徽黄山,有“猴魁两头尖,不散不翘不卷边”之称。太平猴魁的制作工艺包含下列过程,其中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
    A.采摘 B.拣尖
    C.摊放 D.杀青
    2.(1分)“引江济淮”工程是一项以城乡供水和发展江淮航运为主,结合灌溉补水和改善巢湖及淮河水生态环境为主要任务的大型跨流域调水工程。水是生命之源,下列有关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安徽境内有长江、淮河、巢湖,可供利用的淡水资源是无限的
    B.巢湖水经过沉降、过滤、吸附、杀菌消毒等净化过程后可用作生活用水
    C.长期饮用蒸馏水有益健康
    D.爱护水资源主要从节约用水和水的循环利用两方面采取相应措施
    3.(1分)我国的稀士储量、产量都居世界第一位。铕(Eu)是一种稀土元素,如图为铕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关言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铕的相对原子质量是152.0g
    B.铕原子中的质子数为63
    C.铕原子中的中子数是63
    D.铕属于非金属元素
    4.(1分)下列选项中,物质的所属类别错误的是(  )
    选项
    物质
    类别
    A
    塑料、尼龙、涤纶
    有机合成材料
    B
    煤、石油、天然气
    化石燃料
    C
    火碱、熟石灰、纯碱

    D
    青铜、海水、空气
    混合物
    A.A B.B C.C D.D
    5.(1分)“关爱生命,拥抱健康”是人类永恒的主题,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人误食重金属盐中毒时,可服用食醋减轻毒性
    B.香烟烟气中的CO、尼古丁等对人体危害很大
    C.炒菜时油锅中的油不慎着火,可用锅盖盖灭或放入较多的蔬菜
    D.铁、碘、氟、锌、硒是人体所需的微量元素
    6.(1分)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称量氢氧化钠固体 B.测溶液pH
    C.验证氢气的可燃性 D.稀释浓硫酸
    7.(1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连花清瘟胶囊等中医药发挥着重要作用,总有效率达到了90%以上,连花清瘟胶囊的成分中有石膏,石膏是富含二水合硫酸钙(CaSO4•2H2O)的矿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二水合硫酸钙由钙、硫、氢、氧四种元素组成
    B.石膏属于化合物
    C.二水合硫酸钙中含有2个水分子
    D.二水合硫酸钙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56
    8.(1分)如图是丙烷(C3H8)燃烧时发生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反应前后原子种类不变
    B.大量使用丙烷作燃料会加剧温室效应
    C.图中单质的化学式为O2
    D.该反应中甲和丙的分子个数比为1:3
    9.(1分)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式,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A.因为金刚石和石墨的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所以它们的化学性质不同
    B.某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所以该物质中一定含有氢元素
    C.因为CO2、SO2均可与碱溶液反应,所以非金属氧化物都能与碱溶液反应
    D.可以利用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的实验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所以利用硫粉也可以
    10.(1分)下列实验方案不能达到目的的是(  )
    A.用水鉴别NH4NO3和NaOH两种固体
    B.用肥皂水鉴别软水和硬水
    C.用足量NaOH溶液除去CO2气体中的少量HCl
    D.用点燃闻气味的方法鉴别羊毛线和纯棉线
    11.(1分)下列各组离子在水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
    A.NO3﹣、NH4+、Cl﹣ B.Cl﹣、Na+、Ag+
    C.Mg2+、OH﹣、K+ D.SO42﹣、H+、Ba2+
    12.(1分)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60℃时,甲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比乙溶液的大
    B.30℃时,将甲的饱和溶液升温至60℃,仍是饱和溶液
    C.60℃时,将100g甲的饱和溶液降温至30℃,能析出20g甲物质
    D.60℃时,等质量的甲、乙饱和溶液中所含溶剂质量的大小关系是甲<乙
    二、本大题包括5个小题,共28分.
    13.(7分)如图是实验室中常见的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标号①的仪器名称:   ;
    (2)若实验室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取并收集氧气,则可从A~E中选择的装置组合为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装置B中的分液漏斗相比于长颈漏斗的优点是   ,若用装置D收集CO2,验满的操作是   ;
    (4)若用装置F和另一仪器(除导管外)收集并测量氢气体积,另一仪器的名称为   ,在装置F中气体应从   (选填“a”或“b”)端导管口通入。
    14.(5分)氧化镁是传统的阻燃材料,它的主要用途之一是作阻燃剂。利用镁矿石(主要成分为MgCO3、SiO2)可制取MgO,其部分流程如图:

    已知:SiO2难溶于水和常见的酸;“沉镁”过程中有Mg(OH)2生成。
    (1)操作Ⅱ的名称是   ;
    (2)“酸浸”前将镁矿石进行粉碎的目的是   ,滤渣的主要成分是   ;
    (3)“沉镁”过程中发生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是   ;
    (4)写出Mg(OH)2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   。
    15.(6分)某兴趣小组的同学在做完酸、碱、盐相关性质的实验后,把稀盐酸、氢氧化钾溶液和碳酸钾溶液混合在一起,观察到有大量气泡产生,他们对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成分感到好奇并进行实验探究。
    【查阅资料】碳酸钾溶液呈碱性。
    【提出问题】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成分是什么?
    【做出猜想】猜想①:KCl、K2CO3;猜想②:KCl、HCl;猜想③:KCl;猜想④:KCl、HCl、K2CO3;猜想⑤:KCl、K2CO3、KOH。
    上述猜想中,你认为不合理的是猜想   (填序号),理由是   ;
    【实验探究】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Ⅰ.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向其中加入过量的BaCl2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
       
    猜想②、③不成立
    Ⅱ.取步骤Ⅰ后的上层清液,向其中滴加无色酚酞溶液
       
    猜想⑤成立
    【拓展应用】
    (1)写出实验步骤Ⅰ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在确定化学反应后所得液体的溶质成分时,除了考虑生成物外,还要考虑   。
    16.(6分)某校九年级“我们爱化学”活动小组的同学,在老师的指导下对稀硝酸的性质进行了实验探究。
    【实验设计】(1)将紫色石蕊溶液滴入稀硝酸中,预计紫色石蕊溶液由紫色变为   色;(2)将铜片加入稀硝酸中,观察现象。
    【实验验证】同学们按上述设计进行了实验,却发现紫色石蕊溶液变色后一会儿即褪去,铜片投入稀硝酸后,有气泡冒出,产生无色气体X,无色气体X遇空气变成红棕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提出问题】(1)紫色石蕊溶液变色后为何会褪色?(2)上述产生的无色气体X是什么?硝酸具有哪些特性?
    【查阅资料】Ⅰ.硝酸具有强氧化性,可与Cu、Zn等多种金属反应生成相应的硝酸盐,但不会生成H2。
    Ⅱ.某些气态含氮物质的物理性质如下表所示:
    物质
    N2
    NH3
    NO
    NO2
    颜色
    无色
    无色
    无色
    红棕色
    溶解性
    不溶于水
    极易溶于水
    不溶于水
    可溶于水
    【猜想与分析】(1)小强同学认为紫色石蕊溶液变色后又褪色是由于试管不干净,含有其他杂质造成的,要证明小强的观点,应进行的操作是   ;
    (2)大家一致认为红棕色气体是NO2,但对于无色气体X及变化的原因有不同的观点。
    ①小华同学认为气体X是N2,但遭到大家的一致反对,理由是   ;
    ②小明同学认为气体X是NH3,也遭到大家的一致反对,理由是   ;
    ③经讨论,最终大家获得了气体X是NO的共识。NO遇到空气中的氧气生成NO2的化学方程式为   ;
    【表达交流】根据探究结果,请分析稀盐酸和铜不反应而稀硝酸却能与铜反应的原因:   ;
    【注意:若答对下面小题奖励3分,化学试卷总分不超过40分。】
    【反思拓展】(1)活动小组的同学对硝酸能与Zn反应很感兴趣,便取了一小块锌片投入稀硝酸中,发现锌片溶解,也出现上述Cu与稀硝酸反应的类似现象,确定生成了NO,并在老师的帮助下,测出恰好反应时Zn和HNO3的质量比为65:168,由此获得了Zn与稀硝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活动小组的同学在老师的帮助下获得了一定质量分数的硝酸和锌反应对应的产物:质量分数为1%时生成NH4NO3;质量分数为15%时生成N2O;质量分数为50%时生成NO;质量分数为80%时生成NO2,由此可以得到的规律是   ;
    (3)将铜片加入足量的浓硝酸中,发现反应后所得溶液呈绿色,活动小组的同学查阅资料得知,这是由于生成的红棕色NO2溶解在溶液中引起的,请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证明:   。
    17.(4分)铜陵因铜得名、以铜而兴,素有“中国古铜都,当代铜基地”之称。采冶铜的历史始于商周,盛于汉唐,延绵3500余年。其铜矿以黄铜矿(主要成分为CuFeS2)为主,冶炼过程中,主要反应之一的化学方程式为2CuFeS2+O2Cu2S+2FeS+SO2.请计算:
    (1)CuFeS2中铜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结果精确到0.1%);
    (2)实验室利用上述反应原理,400g含CuFeS292%的黄铜矿完全反应后生成Cu2S的质量。

    2021年安徽省名校联盟中考化学二模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本大题包括12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12分.每小题的4个选项中只有1个符合题意.
    1.(1分)太平猴魁,属于绿茶类,是我国历史名茶之一,主要产于安徽黄山,有“猴魁两头尖,不散不翘不卷边”之称。太平猴魁的制作工艺包含下列过程,其中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
    A.采摘 B.拣尖
    C.摊放 D.杀青
    【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解:A、采摘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B、拣尖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C、摊放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D、杀青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2.(1分)“引江济淮”工程是一项以城乡供水和发展江淮航运为主,结合灌溉补水和改善巢湖及淮河水生态环境为主要任务的大型跨流域调水工程。水是生命之源,下列有关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安徽境内有长江、淮河、巢湖,可供利用的淡水资源是无限的
    B.巢湖水经过沉降、过滤、吸附、杀菌消毒等净化过程后可用作生活用水
    C.长期饮用蒸馏水有益健康
    D.爱护水资源主要从节约用水和水的循环利用两方面采取相应措施
    【分析】A.根据淡水资源的储量来分析;
    B.根据净化水方法来分析;
    C.根据蒸馏水中不含矿物质来分析;
    D.根据爱护水资源的措施来分析。
    【解答】解:A.可供利用的淡水资源很少,不是无限的,因此我们要节约用水,故选项说法不正确;
    B.巢湖水经过沉降、过滤、吸附、杀菌消毒等净化过程后可用作生活用水,故选项说法正确;
    C.蒸馏水中不含人体所需的矿物质,所以长期饮用蒸馏水无益健康,故选项说法不正确;
    D.爱护水资源主要从节约用水和防止水污染两方面采取相应措施,故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B。
    【点评】本考点属于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考查了水的净化、水资源的保护等,一定要加强记忆,综合应用。本考点主要出现在填空题和选择题中。
    3.(1分)我国的稀士储量、产量都居世界第一位。铕(Eu)是一种稀土元素,如图为铕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关言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铕的相对原子质量是152.0g
    B.铕原子中的质子数为63
    C.铕原子中的中子数是63
    D.铕属于非金属元素
    【分析】根据图中元素周期表可以获得的信息: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字母表示该元素的元素符号;中间的汉字表示元素名称;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解:A、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52.0,相对原子质量单位是“1”,不是“克”,故选项说法错误。
    B、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左上角的数字为63,表示原子序数为63;根据原子中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则铕原子中的质子数为63,故选项说法正确。
    C、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左上角的数字为63,表示原子序数为63;根据原子中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则铕原子中的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数为63,而不是中子数为63,故选项说法正错误。
    D、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中间的汉字表示元素名称,该元素的名称是铕,带“钅”字旁,属于金属元素,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学生灵活运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信息(原子序数、元素符号、元素名称、相对原子质量)进行分析解题的能力。
    4.(1分)下列选项中,物质的所属类别错误的是(  )
    选项
    物质
    类别
    A
    塑料、尼龙、涤纶
    有机合成材料
    B
    煤、石油、天然气
    化石燃料
    C
    火碱、熟石灰、纯碱

    D
    青铜、海水、空气
    混合物
    A.A B.B C.C D.D
    【分析】根据已有的材料的类别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解答】解:A、塑料、尼龙和涤纶都是有机合成材料,故A说法正确;
    B、煤、石油和天然气都是化石燃料,故B说法正确;
    C、纯碱是盐不是碱,故C说法错误;
    D、青铜、海水和空气都是混合物,故D说法正确;
    故选:C。
    【点评】加强对物质的类别的掌握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5.(1分)“关爱生命,拥抱健康”是人类永恒的主题,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人误食重金属盐中毒时,可服用食醋减轻毒性
    B.香烟烟气中的CO、尼古丁等对人体危害很大
    C.炒菜时油锅中的油不慎着火,可用锅盖盖灭或放入较多的蔬菜
    D.铁、碘、氟、锌、硒是人体所需的微量元素
    【分析】A、根据重金属盐使人中毒的原理是重金属使蛋白质变性进行解答;
    B、根据香烟烟气中的CO、尼古丁有毒进行解答;
    C、根据灭火的原理进行解答;
    D、根据铁、碘、氟、锌、硒是人体所需的微量元素进行解答。
    【解答】解:A、重金属盐使人中毒的原理是重金属使蛋白质变性,所以人误食重金属盐中毒时可用鸡蛋清解毒,故A错误;
    B、香烟烟气中的CO、尼古丁有毒,所以香烟烟气中的CO、尼古丁等对人体危害很大,故B正确;
    C、炒菜时油锅中的油不慎着火,可用锅盖盖灭或放入较多的蔬,这样可以隔绝氧气,从而达到灭火的目的,故C正确;
    D、铁、碘、氟、锌、硒是人体所需的微量元素,故D正确。
    故选:A。
    【点评】化学来源于生产生活,也必须服务于生产生活,所以与人类生产生活相关的化学知识也是重要的中考热点之一。
    6.(1分)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称量氢氧化钠固体 B.测溶液pH
    C.验证氢气的可燃性 D.稀释浓硫酸
    【分析】A、根据托盘天平的使用要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氢氧化钠具有腐蚀性,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pH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可燃性气体与空气混合后点燃可能发生爆炸,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浓硫酸的稀释方法(酸入水,沿器壁,慢慢倒,不断搅)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托盘天平的使用要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且氢氧化钠具有腐蚀性,应放在玻璃器皿中称量,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B、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pH时,正确的操作方法为取一片pH试纸放在玻璃片或白瓷板上,用玻璃棒蘸取少量待测液滴在干燥的pH试纸上,把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对比来确定pH.不能将pH试纸伸入待测液中,以免污染待测液,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C、图中实验不能立即点燃,应检验氢气的纯度后再点燃,以防止发生爆炸,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D、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缓缓地沿器壁注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使热量及时的扩散;一定不能把水注入浓硫酸中;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7.(1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连花清瘟胶囊等中医药发挥着重要作用,总有效率达到了90%以上,连花清瘟胶囊的成分中有石膏,石膏是富含二水合硫酸钙(CaSO4•2H2O)的矿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二水合硫酸钙由钙、硫、氢、氧四种元素组成
    B.石膏属于化合物
    C.二水合硫酸钙中含有2个水分子
    D.二水合硫酸钙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56
    【分析】本题考查化学用语的意义及书写,解题关键是分清化学用语所表达的对象是分子、原子、离子还是化合价,才能在化学符号前或其它位置加上适当的计量数来完整地表达其意义,并能根据物质化学式的书写规则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才能熟练准确的解答此类题目。
    【解答】解:A、由二水合硫酸钙的化学式CaSO4•2H2O可知,二水合硫酸钙由钙、硫、氢、氧四种元素组成,故正确;
    B、石膏是由二水合硫酸钙和其他物质组成,故属于混合物,故错误;
    C、二水合硫酸钙中不含有水分子,故错误;
    D、二水合硫酸钙的相对分子质量为40+32+16×6+1×4═172,故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化学用语的书写和理解能力,题目设计既包含对化学符号意义的了解,又考查了学生对化学符号的书写,考查全面,注重基础,题目难度较易。
    8.(1分)如图是丙烷(C3H8)燃烧时发生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反应前后原子种类不变
    B.大量使用丙烷作燃料会加剧温室效应
    C.图中单质的化学式为O2
    D.该反应中甲和丙的分子个数比为1:3
    【分析】A、根据微粒的变化分析;
    B、根据生成物对环境的影响分析;
    C、根据单质的构成分析;
    d、根据微粒的变化分析反应中甲和丙的分子个数比。
    【解答】解:由丙烷(C3H8)燃烧时发生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该反应的方程式是:C3H8+5O23CO2+4H2O。
    A、由微粒的变化可知,反应前后原子种类不变,故A说法正确;
    B、丙烷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大量使用丙烷作燃料会加剧温室效应,故B说法正确;
    C、由物质的构成可知,图中单质的化学式为O2,故C说法正确;
    D、由方程式可知,该反应中甲和丙的分子个数比为1:3,故D说法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化学反应中微观粒子方面的知识,明确每个模型表示的含义,这是解决这类题目的关键。
    9.(1分)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式,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A.因为金刚石和石墨的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所以它们的化学性质不同
    B.某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所以该物质中一定含有氢元素
    C.因为CO2、SO2均可与碱溶液反应,所以非金属氧化物都能与碱溶液反应
    D.可以利用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的实验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所以利用硫粉也可以
    【分析】A、根据金刚石和石墨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碱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判断。
    D、所选除氧剂要具备以下特征:本身能够在空气中燃烧;本身的状态为非气体;生成的物质为非气态。
    【解答】解:A、金刚石和石墨的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物理性质差异较大,但它们的组成元素相同,它们的化学性质相同,故选项推理错误。
    B、H2O中含有氢、氧两种元素,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反应物氧气中只含有氧元素,则某物质中一定含有氢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故选项推理正确。
    C、CO2、SO2均可与碱溶液反应,但非金属氧化物不一定都能与碱溶液反应,如一氧化碳,故选项推理错误。
    D、利用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的实验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硫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硫气体,虽除去氧气,而增加了新的气体,没有形成压强差,不能用来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故选项推理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此类题时要根据不同知识的特点类推,不能盲目类推,并要注意知识点与方法的有机结合,做到具体问题能具体分析。
    10.(1分)下列实验方案不能达到目的的是(  )
    A.用水鉴别NH4NO3和NaOH两种固体
    B.用肥皂水鉴别软水和硬水
    C.用足量NaOH溶液除去CO2气体中的少量HCl
    D.用点燃闻气味的方法鉴别羊毛线和纯棉线
    【分析】A、鉴别物质时,首先对需要鉴别的物质的性质进行对比分析找出特性,再根据性质的不同,选择适当的试剂,出现不同的现象的才能鉴别。
    B、硬水和软水的区别在于所含的钙镁离子的多少,进行分析判断。
    C、除杂质题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D、根据羊毛线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NH4NO3和NaOH两种固体溶于水分别吸热、放热,使温度分别降低、升高,可以鉴别,故选项实验方案不能达到目的。
    B、硬水和软水的区别在于所含的钙镁离子的多少,生活中可用肥皂水来区分硬水和软水,产生泡沫较多的是软水,较少的硬水,可以鉴别,故选项实验方案不能达到目的。
    C、CO2和HCl气体均能与NaOH溶液反应,不但能把杂质除去,也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实验方案不能达到目的。
    D、可用点燃闻气味的方法鉴别羊毛线和纯棉线,产生烧焦羽毛气味的是羊毛线,产生烧纸气味的是纯棉线,可以鉴别,故选项实验方案能达到目的。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是很大,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是考查学生能力的主要类型,同时也是实验教与学难点,在具体解题时要对其原理透彻理解,可根据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结合实验目的进行分析判断。
    11.(1分)下列各组离子在水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
    A.NO3﹣、NH4+、Cl﹣ B.Cl﹣、Na+、Ag+
    C.Mg2+、OH﹣、K+ D.SO42﹣、H+、Ba2+
    【分析】根据复分解反应的条件,离子间若能互相结合成沉淀、气体或水,则离子不能共存,据此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解:A、三种离子间不能结合成沉淀、气体或水,能大量共存,故选项正确。
    B、Cl﹣、Ag+两种离子能结合生成白色沉淀,不能大量共存,故选项错误。
    C、Mg2+、OH﹣两种离子能结合生成白色沉淀,不能大量共存,故选项错误。
    D、SO42﹣与Ba2+离子能结合生成白色沉淀硫酸钡,不能大量共存,故选项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了离子共存的问题,判断各离子在溶液中能否共存,主要看溶液中的各离子之间能否发生反应生成沉淀、气体、水。
    12.(1分)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60℃时,甲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比乙溶液的大
    B.30℃时,将甲的饱和溶液升温至60℃,仍是饱和溶液
    C.60℃时,将100g甲的饱和溶液降温至30℃,能析出20g甲物质
    D.60℃时,等质量的甲、乙饱和溶液中所含溶剂质量的大小关系是甲<乙
    【分析】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可以:①查出某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从而确定物质的溶解性,②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从而判断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③判断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变化情况,从而判断通过降温结晶还是蒸发结晶的方法达到提纯物质的目的。
    【解答】解:A、只有当甲、乙两种物质为60℃时的饱和溶液时,甲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才比乙溶液的大,故选项说法错误;
    B、由于甲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30℃时,将甲的饱和溶液升温至60℃,变为不饱和溶液,故选项说法错误;
    C、60℃时,将125g甲的饱和溶液降温至30℃,能析出25g﹣10g=15g<20g甲物质,因此将100g甲的饱和溶液降温至30℃,能析出甲物质的质量<20g,故选项说法错误;
    D、60℃时,甲的溶解度大于乙,因此等质量的甲、乙饱和溶液中所含溶剂质量的大小关系是甲<乙,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涉及溶解度与结晶、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等的关系,难度较大。
    二、本大题包括5个小题,共28分.
    13.(7分)如图是实验室中常见的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标号①的仪器名称: 酒精灯 ;
    (2)若实验室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取并收集氧气,则可从A~E中选择的装置组合为 AD或AE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KClO32KCl+3O2↑ ;
    (3)装置B中的分液漏斗相比于长颈漏斗的优点是 能控制反应的速率 ,若用装置D收集CO2,验满的操作是 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观察木条到木条熄灭则已经收集满 ;
    (4)若用装置F和另一仪器(除导管外)收集并测量氢气体积,另一仪器的名称为 量筒 ,在装置F中气体应从 b (选填“a”或“b”)端导管口通入。
    【分析】据图即可知道有关仪器的名称;
    根据气体的制取装置的选择与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的条件有关;
    气体的收集装置的选择与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有关;
    根据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的方法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解答】解:(1)据图可以看出,图中标号①的仪器是酒精灯,故填:酒精灯;
    (2)若实验室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取并收集氧气,是固体加热型反应,氧气不易溶于水且密度大于空气,故可以选择排水法或是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故可从A~E中选择的装置组合为AD或AE,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KClO32KCl+3O2↑,故填:AD或AE;2KClO32KCl+3O2↑;
    (3)装置B中的分液漏斗相比于长颈漏斗来说,能控制液体的滴加速度,从而能控制反应的速率,若用装置D收集CO2,验满的操作是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观察木条到木条熄灭则已经收集满,故填:能控制反应的速率;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观察木条到木条熄灭则已经收集满;
    (4)若用装置F和另一仪器收集并测量氢气体积,测量体积则应该使用量筒,需要把水排出来,故在装置F中气体应从b端导管口通入,故填:量筒;b。
    【点评】本考点主要考查了仪器的名称、气体的制取装置和收集装置的选择,同时也考查了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注意事项等,综合性比较强。气体的制取装置的选择与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的条件有关;气体的收集装置的选择与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有关。本考点是中考的重要考点之一,主要出现在实验题中。
    14.(5分)氧化镁是传统的阻燃材料,它的主要用途之一是作阻燃剂。利用镁矿石(主要成分为MgCO3、SiO2)可制取MgO,其部分流程如图:

    已知:SiO2难溶于水和常见的酸;“沉镁”过程中有Mg(OH)2生成。
    (1)操作Ⅱ的名称是 过滤 ;
    (2)“酸浸”前将镁矿石进行粉碎的目的是 增大反应物接触面积,使反应更快、更充分 ,滤渣的主要成分是 二氧化硅 ;
    (3)“沉镁”过程中发生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是 复分解反应 ;
    (4)写出Mg(OH)2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 Mg(OH)2MgO+H2O 。
    【分析】过滤能够除去不溶于水的物质;
    反应物接触面积越大、温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快;
    氨水和硫酸镁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硫酸铵;
    加热条件下氢氧化镁分解生成氧化镁和水。
    【解答】解:(1)操作Ⅱ的名称是过滤。
    故填:过滤。
    (2)“酸浸”前将镁矿石进行粉碎的目的是增大反应物接触面积,使反应更快、更充分,滤渣X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
    故填:增大反应物接触面积,使反应更快、更充分;二氧化硅。
    (3)“沉镁”过程中氨水和硫酸镁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硫酸铵,发生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是复分解反应。
    故填:复分解反应。
    (4)Mg(OH)2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Mg(OH)2MgO+H2O。
    故填:Mg(OH)2MgO+H2O。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15.(6分)某兴趣小组的同学在做完酸、碱、盐相关性质的实验后,把稀盐酸、氢氧化钾溶液和碳酸钾溶液混合在一起,观察到有大量气泡产生,他们对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成分感到好奇并进行实验探究。
    【查阅资料】碳酸钾溶液呈碱性。
    【提出问题】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成分是什么?
    【做出猜想】猜想①:KCl、K2CO3;猜想②:KCl、HCl;猜想③:KCl;猜想④:KCl、HCl、K2CO3;猜想⑤:KCl、K2CO3、KOH。
    上述猜想中,你认为不合理的是猜想 ④ (填序号),理由是 盐酸和碳酸钾不能共存 ;
    【实验探究】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Ⅰ.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向其中加入过量的BaCl2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
     产生白色沉淀 
    猜想②、③不成立
    Ⅱ.取步骤Ⅰ后的上层清液,向其中滴加无色酚酞溶液
     溶液变红色 
    猜想⑤成立
    【拓展应用】
    (1)写出实验步骤Ⅰ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BaCl2+K2CO3═BaCO3↓+2KCl ;
    (2)在确定化学反应后所得液体的溶质成分时,除了考虑生成物外,还要考虑 反应物是否过量 。
    【分析】稀盐酸和氢氧化钾反应生成氯化钾和水,和碳酸钾反应生成氯化钾、水和二氧化碳;
    碳酸钾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碳酸钡和氯化钾。
    【解答】解:【做出猜想】
    上述猜想中,不合理的是猜想④,理由是盐酸和碳酸钾不能共存。
    故填:④;盐酸和碳酸钾不能共存。
    【实验探究】
    Ⅰ.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向其中加入过量的BaCl2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产生白色沉淀,是因为碳酸钾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碳酸钡,说明溶液中含有碳酸钾,猜想②、③不成立;
    Ⅱ.取步骤Ⅰ后的上层清液,向其中滴加无色酚酞溶液,溶液变红色,说明溶液中含有氢氧化钾,猜想⑤成立。
    故填:产生白色沉淀;溶液变红色。
    【拓展应用】
    (1)实验步骤Ⅰ中氯化钡和碳酸钾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碳酸钡和氯化钾,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BaCl2+K2CO3═BaCO3↓+2KCl。
    故填:BaCl2+K2CO3═BaCO3↓+2KCl。
    (2)在确定化学反应后所得液体的溶质成分时,除了考虑生成物外,还要考虑反应物是否过量。
    故填:反应物是否过量。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16.(6分)某校九年级“我们爱化学”活动小组的同学,在老师的指导下对稀硝酸的性质进行了实验探究。
    【实验设计】(1)将紫色石蕊溶液滴入稀硝酸中,预计紫色石蕊溶液由紫色变为 红 色;(2)将铜片加入稀硝酸中,观察现象。
    【实验验证】同学们按上述设计进行了实验,却发现紫色石蕊溶液变色后一会儿即褪去,铜片投入稀硝酸后,有气泡冒出,产生无色气体X,无色气体X遇空气变成红棕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提出问题】(1)紫色石蕊溶液变色后为何会褪色?(2)上述产生的无色气体X是什么?硝酸具有哪些特性?
    【查阅资料】Ⅰ.硝酸具有强氧化性,可与Cu、Zn等多种金属反应生成相应的硝酸盐,但不会生成H2。
    Ⅱ.某些气态含氮物质的物理性质如下表所示:
    物质
    N2
    NH3
    NO
    NO2
    颜色
    无色
    无色
    无色
    红棕色
    溶解性
    不溶于水
    极易溶于水
    不溶于水
    可溶于水
    【猜想与分析】(1)小强同学认为紫色石蕊溶液变色后又褪色是由于试管不干净,含有其他杂质造成的,要证明小强的观点,应进行的操作是 换一支干净的试管重新进行试验 ;
    (2)大家一致认为红棕色气体是NO2,但对于无色气体X及变化的原因有不同的观点。
    ①小华同学认为气体X是N2,但遭到大家的一致反对,理由是 氮气常温下化学性质稳定,不会与空气中的成分反应产生红棕色气体 ;
    ②小明同学认为气体X是NH3,也遭到大家的一致反对,理由是 氨气极易溶于水且可与酸反应,生成铵盐,不会逸出 ;
    ③经讨论,最终大家获得了气体X是NO的共识。NO遇到空气中的氧气生成NO2的化学方程式为 2NO+O2=2NO2 ;
    【表达交流】根据探究结果,请分析稀盐酸和铜不反应而稀硝酸却能与铜反应的原因: 硝酸具有强氧化性 ;
    【注意:若答对下面小题奖励3分,化学试卷总分不超过40分。】
    【反思拓展】(1)活动小组的同学对硝酸能与Zn反应很感兴趣,便取了一小块锌片投入稀硝酸中,发现锌片溶解,也出现上述Cu与稀硝酸反应的类似现象,确定生成了NO,并在老师的帮助下,测出恰好反应时Zn和HNO3的质量比为65:168,由此获得了Zn与稀硝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Zn+8HNO3=3Zn(NO3)2+2NO↑+4H2O ;
    (2)活动小组的同学在老师的帮助下获得了一定质量分数的硝酸和锌反应对应的产物:质量分数为1%时生成NH4NO3;质量分数为15%时生成N2O;质量分数为50%时生成NO;质量分数为80%时生成NO2,由此可以得到的规律是 随着硝酸浓度提高,其氧化性越强 ;
    (3)将铜片加入足量的浓硝酸中,发现反应后所得溶液呈绿色,活动小组的同学查阅资料得知,这是由于生成的红棕色NO2溶解在溶液中引起的,请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证明: 实验步骤:取适量溶液加入试管内,加热后;实验现象:观察有红棕色的气体生成,溶液变为蓝色;实验结论:生成的红棕色NO2溶解在溶液中引起溶液盐酸变绿。 。
    【分析】【实验设计】(1)根据酸碱指示剂变色规律回答此题;
    【猜想与分析】(1)根据对比实验的要求,进行变量确定,然后设计实验步骤;
    (2)①、根据氮气的化学性质回答此题;
    ②、根据氨气溶解度和化学性质回答此题;
    ③、根据题目信息书写化学方程式;
    【反思拓展】(1)根据质量比计算参与反应的锌与硝酸的比例,然后书写化学方程式;
    (2)根据浓度变化,生成氮化物的化合价回答此题;
    (3)根据气体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回答此题。
    【解答】解:【实验设计】(1)紫色石蕊溶液加入酸性溶液显红色,硝酸为酸性溶液,所以颜色变红;
    故答案为:红。
    【猜想与分析】(1)实验中影响因素为试管内杂质,所以将试管内杂质洗净去除,再进行实验即可;
    故答案为:换一支干净的试管重新进行试验。
    (2)①、氮气常温下化学性质稳定,不参与化学反应,所以在此实验条件下,不会发生反应生成红棕色气体;
    故答案为:氮气常温下化学性质稳定,不会与空气中的成分反应产生红棕色气体。
    ②、氨气极易溶于水,形成氨水,溶液显碱性,与酸反应生成硝酸铵和水,因此观察不到气体;
    故答案为:氨气极易溶于水且可与酸反应,生成铵盐,不会逸出。
    ③、一氧化氮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氮,据此书写化学方程式;
    故答案为:2NO+O2=2NO2。
    【反思拓展】(1)锌与硝酸质量比=65:168,所以参与反应锌与硝酸分子个数比=3:8,所以反应物为3个锌原子与8个硝酸分子反应生成硝酸锌、一氧化氮和水,据此书写方程式,按照反应前后原子个数不变,进行配平;
    故答案为:3Zn+8HNO3=3Zn(NO3)2+2NO↑+4H2O。
    (2)随着硝酸浓度的提供,生成物中氮元素化合价不断提高,氧化性越强化合价越高,因此可知随着硝酸浓度的增大,其氧化性逐渐增强;
    故答案为:随着硝酸浓度提高,其氧化性越强。
    (3)二氧化氮为气体,随着温度升高,气体溶解度减小,所以可以加热溶液,使气体逸出,观察气体颜色和溶液颜色,判断是否是二氧化氮造成的影响;
    故答案为:实验步骤:取适量溶液加入试管内,加热后;实验现象:观察有红棕色的气体生成,溶液变为蓝色;实验结论:生成的红棕色NO2溶解在溶液中引起溶液盐酸变绿。
    【点评】根据已有知识,在情景相似的情况下,进行知识地大胆迁移,是解决新问题的一种重要方法。
    17.(4分)铜陵因铜得名、以铜而兴,素有“中国古铜都,当代铜基地”之称。采冶铜的历史始于商周,盛于汉唐,延绵3500余年。其铜矿以黄铜矿(主要成分为CuFeS2)为主,冶炼过程中,主要反应之一的化学方程式为2CuFeS2+O2Cu2S+2FeS+SO2.请计算:
    (1)CuFeS2中铜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34.8% (结果精确到0.1%);
    (2)实验室利用上述反应原理,400g含CuFeS292%的黄铜矿完全反应后生成Cu2S的质量。
    【分析】(1)根据化合物中元素的质量分数=×100%,进行分析解答。
    (2)根据黄铜矿中CuFeS2的质量,根据化学方程式列式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1)CuFeS2中铜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00%≈34.8%。
    (2)设生成Cu2S的质量为x
    2CuFeS2+O2Cu2S+2FeS+SO2
    368 160
    400g×92% x
    = x=16g。
    故答案为:
    (1)34.8%;
    (2)完全反应后生成Cu2S的质量为16g。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含杂质物质的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注意代入方程式计算的必须是纯物质的质量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相关试卷

    2023年江西省初中名校联盟中考化学二模试卷(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3年江西省初中名校联盟中考化学二模试卷(含解析),共19页。

    2023年安徽省名校大联考中考二模化学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3年安徽省名校大联考中考二模化学试题(含解析),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科普阅读题,实验题,流程题,科学探究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年安徽省合肥市名校联盟中考二模化学试题:

    这是一份2023年安徽省合肥市名校联盟中考二模化学试题,共7页。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